词条 | 汕头中心城区 |
释义 | 汕头简介汕头位于广东省东部,韩江三角洲南端,历来是粤东、赣南、闽西南一带的重要交通枢纽、进出口岸和商品集散地,素有“岭东门户、华南要冲”的美称,全国最早开放的经济特区,是全国五个经济特区之一和南方重要港口城市,是沿海开放城市和著名侨乡。 中文名称: 汕头 外文名称: Shantou、Swatow、スワトウ 所属地区: 广东 地理位置: 广东东部 邮政区码: 515000 方言: 潮语 气候条件: 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 机场: 汕头外砂机场 火车站: 汕头火车站 中心城区汕头中心城区目前有金平、龙湖、澄海、濠江4个区。另外有潮阳区、潮南区两个非中心城区(次中心城区)【地理位置】汕头市,别名“鮀城“,处于“大珠三角”和“泛珠三角”经济圈的重要节点,是 三角、珠三角和海峡西岸经济带的重要连接点,拥有亚太地缘门户的独特区位优势。汕头港临近西太平洋国际黄金航道,距香港、台湾高雄均不足200海里,位于东经116°14′至117°19′,北纬23°02′至23°38′之间,韩江三角洲南端,东北接潮州饶平,北邻潮州潮安,西邻揭阳,东南濒临南海。市区距香港187海里,距台湾高雄180海里。 风景名胜风景名胜很多,主要有:礐石风景名胜区、海滨长廊、东征军革命史迹陈列馆、青澳湾(省AA海滨浴场)、中信高尔夫海滨度假村、白花尖大庙、岭南第一侨宅——陈慈黉故居、妈屿岛风景区、汕头礐石大桥、老城怀旧、北山湾旅游度假区、汕头海湾大桥、桑浦山风景区、青云岩风景名胜区、北标窥日:北回归线标志塔、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及时代广场、人民广场、中山公园、金砂公园、华侨公园、石炮台公园、迎宾路和迎宾广场、金凤坛、学府涵青:汕头大学。 汕头方特欢乐世界-蓝水星主题公园由银河广场、太空世界、失落帝国、西部传奇、恐龙半岛、海螺湾、嘟噜嘟比农庄、儿童王国、水世界九个主题项目组成,包涵了100多项游乐、休闲和景观项目。这里有国际领先的高空飞翔体验项目飞越极限,大型动感太空飞行体验项目星际航班,神奇的互动卡通脱口秀节目嘟比农庄,充满了魔幻色彩的西部传奇,色彩斑斓、如梦如幻的海螺湾.... 汕头八景“汕头新八景”的八个景点分别为礐石风景名胜区、汕头海湾、中信高尔夫海滨度假村、桑浦山景区、陈慈黉故居、海门莲花峰、南澳生态旅游区和中山公园。其中,汕头海湾含二桥(海湾大桥和礐石大桥)、二路(海滨路和南滨路)、二公园(石炮台公园和华侨公园)、游泳跳水馆和人民广场;桑浦山景区以北回归线标志塔为主景点,连结周边的汕大校园、七日红公园和翁万达书院等园区古迹;而南澳则是把整个岛作为一个生态旅游区来入选“汕头八景”的。 区划人口金平区:人口:744600人,面积:108.71平方公里,辖17街道、166个居委会:金砂、东墩、东方、大华、石炮台、金厦、广厦、歧山、月浦、新福、乌桥、光华、永祥、海安、同益、鮀莲、鮀江街道。 龙湖区:人口:380000人,面积:103.58平方公里,辖5街道2镇、32个村委会和78个居委会:珠池、金霞、新津、龙祥、鸥汀街道和外砂、新溪镇。 澄海区:人口:725600人,面积:345.23平方公里,辖3街道8镇、131个村委会和45个居委会:凤翔、澄华、广益街道和莲上、莲下、莲华、东里、溪南、盐鸿、上华、隆都镇。 濠江区:人口:277300人,面积:134.88平方公里,辖7街道、60个居委会:达濠、马窖、礐石、广澳、滨海、河浦、玉新街道。 交通状况截止2009年3月,汕头市已初步形成以海港、空港为中心,高等级公路、铁路为骨架的海陆空现代立体交通网络;建成通讯、电力、供水、环保等一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 海运:汕头港是我国沿海5个港口群中的主要港口之一,拥有5000吨级以上泊位38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16个。综合通过能力2621万吨,集装箱吞吐能力58万标箱。汕头市大力发展港口物流业和海运业,截止2009年3月,与世界上57个国家和地区的268个港口有货运往来,与香港、泰国、日本等地有集装箱定期货运班轮。2006年,汕头港货物吞吐量首次突破2000万吨,达到2012.5万吨,增长15.9%。2009年初,汕头港成功与台湾高雄港实现中国大陆与台湾海上直航海运的历史,并在2009年4月,也成功实现中国大陆与台湾海上直航旅游的历史。 陆运:汕头陆路交通发达。广梅汕铁路连接全国铁路网,成为京九铁路的重要出海通道;横贯汕头境 内的厦深沿海铁路,使汕头作为直接连通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长三角、珠三角和东南沿海城市的枢纽作用更加突出。汕头是全国45个公路主枢纽城市,以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组成的公路网四通八达。国道324、206线穿过汕头境内,通向全国;深汕高速公路与汕汾高速公路将汕头、深圳和厦门三个经济特区连接起来,成为东南沿海高速公路干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汕梅高速公路沟通汕头与梅州、赣南地区。还有汕普(汕头至普宁)高速公路等一系列高等级公路。截止2009年3月,全市公路密度为86.9公里/百平方公里,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已基本构建起以高速公路和国道为主骨架的现代化公路网络。市区大部分地方可在半小时内上高速公路,1小时内到达机场和港口。 空运:汕头外砂国际机场可起降波音737、757等大中型客机,年客运能力达到300万人次,已开通至香港、曼谷、新加坡及国内主要城市40多条航线,并办理所有通航城市的货运业务。2009年11月,汕头机场首次允许外籍飞机降落汕头机场,这使汕头机场实现国际化大大加快。 历史沿革汕头市区古为潮汕滨海冲积地。宋时已形成村落,属揭阳县。南宋末年,因战乱,闽南的十几万莆田人移民潮州汕头。在唐朝后期,北宋期间,南宋末期,元朝后期,明朝中后期,清朝严酷的沿海迁界时陆续有莆田人移民现在潮汕,移民原因是莆田人口过多和逃避因外军入侵导致的战乱,南宋末年那一次规模最大。元代光华埠一带已有较大渔村,称厦岭。明初设蓬州守御千户所,嘉靖年间置澄海县时随属澄海。因是沙脊向海伸延,百姓设栅捕鱼,称沙汕。清康熙年间建沙汕头炮台。雍正年间简称汕头。公元1860年(咸丰十年)对外开市。1919年冬设汕头市政局。1921年7月成立市政厅,与澄海分治。1930年准予设市,隶属广东省政府。 解放后。1950年3月15日成立汕头市人民政府。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在市区龙湖片区试办经济特区。1983年12月22日实行市管县体制,撤销汕头地区,原地区所属8县1市并入汕头市。1984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汕头经济特区的区域面积扩大为52.6平方公里,分龙湖和广澳两片区。1991年4月国务院批准汕头经济特区的区域扩大到整个汕头市区,面积234平方公里,并确定于是年11月正式实施;同年11月,汕头地区行政区域调整,潮州、揭阳分设地级市。 2003年,经国务院批准,汕头行政区划作出重大调整,潮阳、澄海撤市建区,原市区5个区调整合并为3个区,其中河浦、达濠两个区合并为濠江区;升平、金园两区合并为金平区;龙湖区保留,将原属澄海市的外砂镇、新溪镇划归龙湖区;澄海市撤市设区;潮阳市撤市分设潮阳、潮南两个区。调整后,市区面积从原来的310平方公里扩大到1956平方公里,市区人口从原来的120万增加到487.5万。 汕头市花1982年12月,由汕头市民直接投票推选,经市长办公会议通过,确定金凤花为汕头市市花。1983年月,在汕头市图书馆举行市花命名大会。金凤花,学名凤凰木,属豆科,落叶乔木,为庭园树、行道树。夏日开花,娇艳夺目,市区多有栽植。 1996年决定再增选多一种市花。经市民投票,从兰花和角花两个候选花种中推选出兰花作为另一种市花1997年1月,市政府确认兰花(指兰科兰属中墨兰、春兰、四季兰、寒兰、蕙兰等地生兰)与金凤花并列为汕头市市花。汕头养兰历史悠久,兰花富有顽强生命力、高洁形态和深刻的文化内涵,代表特区人的精神风貌,又是潮汕特产,荫生,品种多,与金凤花相映成趣 方言潮汕话古朴典雅,词汇丰富,保留较多的古语音、古语汇和古语法,可谓唐音古韵千年不易。 潮汕话的特点概括起来就是语法特殊、词汇丰富、音韵独特、古语义多等。潮汕话本是古代中原汉人语言在莆田形成的,再由莆田传播到潮汕的产物。据有关史料载,潮汕话初始于汉时期,成长于唐、宋,到了明末清初,才形成自己的语言体系。潮汕话的主体是中原的古汉语,混杂地方方言,音韵与现在的闽南话(莆田话)大体相同,现在的潮汕地区的人与闽南人仍可用一些简单的生活方言交流。历经千百年后,中原汉族语言早已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潮汕话却仍然保留着古汉语的八个声调。现代汉语是四声拼读,但潮汕话仍保留着八音拼读的语音系统,潮汕话中客人叫人客,母鸡叫鸡母,步行叫行路,铁锅叫鼎,瓶子叫樽,粥叫糜,等等。古汉语也保留较完整;潮汕话一字多义,一个“食”字,几乎包括了喝、吃、饮、吮、吸等所有的口腔饮食动作,如食(吸)烟、食(喝)酒、食(啃)蔗、食(饮)水等。 潮汕话的一整套文读系统,已逐步与现代汉语互相融合,互相渗透,使潮汕话既保留自己特有的音韵,又不致生涩难懂。由于处于长期稳定的状态,所以潮汕话也成为联结海内外潮人的最强大的纽带。 瑞典著名汉学家高本汉认为:“潮汕语言是现今中国方言最古远、最特殊的。” 潮剧潮乐潮剧也称潮州戏,由南戏演变而来,新中国成立后正式命名为潮剧。潮剧是潮汕的地方戏,也是广东三大地方剧种之一,全国十大剧种之一,已有500多年历史。潮剧也被称之中国艺苑奇葩,获得海内外广泛的好评。其突出特点是:优美抒情,潮州味浓,有大批优秀剧目,独特表演艺术和著名演员,雅俗共赏,深受群众喜爱,有多部潮剧拍成电影传遍国内海外,潮剧团也多次赴国内各地和海外演出,尤其是丑戏的表演艺术更是脍炙人口。 潮剧的唱腔,包括曲牌、对偶曲和小调。 潮剧唱腔有一个特点:就是帮唱。 潮剧音乐的特色乐器有二弦、椰胡、大笛、大鼓、深波、曲锣等。 潮剧的角色行当古时分为生、旦、净、未、丑、外、贴等7角,现发展成为10种丑 、7种旦、5种生和3种净。其中,以“三小”(小生、小旦、小丑)知名,有“南国鲜花”之称。 潮剧,潮州文化的奇葩,也是潮汕民间艺术的精髓。 流传于潮汕地区的民间音乐统称为潮州音乐,包括锣鼓乐、弦诗乐、笛套乐、细乐、庙堂音乐等品种,是一种既有独特艺术风格和浓郁地方色彩、又有深厚群众基础和高度艺术价值的古老乐种,广泛流传于粤东、闽南、台湾、港澳及东南亚各地,在中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 潮州音乐古朴、典雅,其源可以追溯至唐、宋时代,潮州音乐既源于唐、宋中原古乐,又承袭融汇了“正字”、“昆腔”、“西秦”、“外江”诸剧种及地方民间乐调。至明代中叶潮州音乐已形成一种曲目丰富、形式多样、自成体系的民间音乐艺术。 潮州音乐传谱,用“二四谱”、“工尺谱”以及简谱。其中“二四谱”系潮州音乐最古老谱式,也是中国稀有的乐谱。从“二四谱”及潮州音乐特殊音律进行研究,均可见唐、宋音乐文化对潮州音乐的影响。 潮州音乐的演奏方式和乐器组合种类多样,是一种雅俗共赏的群众性民间艺术形式。潮乐的基本调式有五种,即:轻六调、重六调、活五调、反线调、轻三重六调。最具特色的乐器是二弦和打击乐。在演奏上除锣鼓乐外,都由二弦领奏和指挥。 演出形式,灵活多样,有几十人以至上百人的大锣鼓演奏,也有二五人组成的弦乐演奏,是雅俗共赏,群众性自娱自乐的艺术形式,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吸引力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