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善赏花吟 |
释义 | 《善赏花吟》是北宋哲学家邵雍的诗作。诗中以赏花为例子,探讨了关于美学鉴赏的问题,历来在美学界引起美学家的关注。诗中谈论了审美联想的意义,即花的姿态、神韵,与人类执着、自由、进取以及爱生死的心理相沟通,从而产生精神上的愉悦。对“花之妙”和“花之貌”的不同追求,正是艺术家与普通人在审美上的区别所在。 作品名称:《善赏花吟》 创作年代:北宋 作品出处:《伊川击壤集》卷之十一 文学体裁:五言律诗 作者:邵雍 作品原文善赏花吟 人不善赏花,只爱花之貌。 人或善赏花(1),只爱花之妙。 花貌在颜色,颜色人可效(2)。 花妙在精神,精神人莫造(3)。 注释译文注释(1)或:或许。 (2)效:仿效。 (3)造:仿造。 译文人类中有不善长赏花的,只是喜爱花儿的外表美貌。 人类中或许有善长赏花的,只是喜爱花儿的绝妙。 花儿美丽的外貌在于颜色的艳丽,颜色这种东西人类是可以效仿制造。 花儿鲜活生动的绝妙在于精神, 精神这种传达内涵气质的东西,人类是没有能够仿造的。 作品简析把“花之妙”与“花之貌”对立起来,似不妥。因为赏花人首先被花貌所吸引,然后才感悟花妙。但邵雍强调“花妙”强调“人莫造”的个性“精神”,对于艺术形象(形式)创造,至关重要。其实花色与花韵是一体的。色中有韵,韵中有味。有“花之貌”——艺术之形,才可言美的内质。那种只有“花之貌”而缺乏“花之妙”的作品形象,自然是肤浅的。艺术形象(形式)创造,归根到底是艺术体验的显示,是艺术家对生命和内在精神的感悟的引发和拓展。“大都入之愈深,则言之愈质,言之愈质,则其传愈远。夫质犹面也,不华而饰之朱粉,妍者必减,媸者必增也。”袁宏道的这段话有两层意思:一是说形式与感悟的关系,艺术家对表现对象的感受愈深刻,形式就会愈有质感。犹如心灵的流泉,生命的夜莺,灵魂的秋蛩,韵味弥深。二是说形式与表现方式的关系,大意是提倡“不华而饰”的简朴的形式,以“减”求“增”。所谓“妍者必减,媸者必增”,未必准确。因为“不华而饰”,是以质朴见美,并非不装饰、相貌丑就美;反之,装饰之“妍”带来华丽高贵之美,也是一种形式表现的风格。 作者简介邵雍(1011—1077)北宋哲学家。字尧夫,谥康节,先为范阳人,后随父迁共城(今河南辉县)。隐居苏门山百源之上,后人称他为百源先生。屡授官不赴。后居洛阳,与司马光等人从游甚密。根据《易经》关于八卦形成的解释,掺杂道教思想,虚构一宇宙构造图式和学说体系,成为他的象数之学也叫先天学。传说他的卜术很准。著有《皇极经世》、《伊川击壤集》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