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刘又宁
释义

刘又宁,男,1945年出生,辽宁锦州籍。我国著名的呼吸内科专家,从事临床医学方面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已逾35年。现任解放军总医院内科教研室主任和呼吸病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亚太呼吸学会执行理事、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呼吸衰竭、呼吸系统感染和支气管哮喘等方面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为我国临床呼吸病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曾被国家有关部门授予“全国防治非典型性肺炎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基本简介

在2007年9月杭州召开的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年会上,一位神采奕奕的军人接受着各位委员的祝贺。这位相当于“中将”军衔的文职军人明白更重的担子压在了自己的身上,透过深邃的目光人们读到的是真诚和睿智,他就是刚刚当选为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主任委员的刘又宁。你很难想到眼前这位和蔼、开朗又极富幽默感,看上去只有四十几岁的人已经62岁了,你同样很难想他在2003年那个令人难忘的春天与“死神”进行了无数次的搏斗……

易卜生说:“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人物事迹

与“非典”战斗的日子

任何一种哲学、一种精神或一种魂魄,不经过时代的再造,就会失去生命。医技亦如此。层出不穷的疾病总在挑战着医者的自信,给他们提出史所未见、崭新的课题。易卜生说:“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这一次历史性掌舵的任务落到了刘又宁的身上……

2003年初北京那场白色浩劫——突如其来的一场“SARS”顷刻间侵蚀了整个北京。工厂停产,学生停课,街上也没有了往日的喧嚣。人与人之间,开始变得陌生和疏远,眼神与眼神的对视,也开始变得微妙和复杂。孤独、无奈、彷徨、脆弱几乎同时袭来。整个城市上空是一团令人揪心的灰冷,就连呼吸一口新鲜空气仿佛都成了极奢侈的事情。

早在非典还未传入北京时,刘又宁主任就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那时虽然没有政府和卫生部门的事先提醒,但作为呼吸科抗感染的专家,刘又宁主任早与广东的同行有着学术上的交流和往来。他经常提醒北京的同行与科室人员说:“这个病如得不到很好的控制,肯定会到北京来,要保持应有的警惕。”

2003年3月2日,医院急诊接诊了一位来自山西太原发热患者,因呼吸科无床当日在急诊科留观,用上了进口的抗菌药物。3月3日,经呼吸科医生将患者收入病房,第二天刘又宁等呼吸科专家参加了科主任查房,当了解到患者曾去过疫区,加之患者父母同时发烧、母亲的肺部经查发现有阴影等现象,凭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刘又宁当即断定该病即是广东流行的非典型性肺炎,并果断决定停止原来的用药,同时采取了力所能及的隔离措施:将母女单独安排房间收治,要求科室人员注意防护措施。作为当时的科主任,刘又宁及时将情况向医院领导作了汇报,并提出将患者转到专科医院。院首长得知情况后高度重视,当即同意,并向总后卫生防疫部门作了汇报。

3月5日,患者转入302传染病医院治疗。由于发现早,诊断准,处置快,301医院虽然是北京市第一例“非典”患者的发现地,却避免了该例患者引起的院内的感染,同时也为北京市以及最高决策层拉响了“SARS”警报。

他说:“一个医生一生中能遇上如此严峻的挑战,如能做一点给后人留下的事,不要说危险,就是死掉了也值……”

一封请战建议书

从发现第一例非典病人起,刘又宁更加忙碌了。“查房、会诊、看片子”,刘又宁每天的日程安排得满满当当。可超负荷的体力透支并没有使这条东北硬汉产生半点懈怠。有时在半夜还要为危重病人会诊。无论是用药、机械通气等决策,他的决定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为总后与北京市抗非典专家组的顾问,刘又宁还得常常奔波于其他的几所医院之间。每当在诊断和治疗决策困难的关键时

刻,他敏锐的思维、准确的判断和果断的措施与经验,使一线医师受益匪浅,因此,他常常是会诊的中心和最后的“拍板”者。他先后参加过近二百名疑难危险患者的会诊,亲自到病床前检查看望了几十名确诊病人,其中有多名已经出现了呼吸衰竭的医务人员,在刘又宁的直接指导下,及时应用适量的肾上腺皮质激素与机械通气,挽救了患者的生命。刘又宁说:“且不说我是一名党员和军人,作为一名医生,面对危险,应遵循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不能退缩半步。”

他提出的正确应用抗生素、提倡使用无创呼吸机、合理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观点,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作为知名的呼吸病专家,他先后在国家科技部、中华医学会及北京市与解放军总后勤部等一系列的SARS专家会议上,发表了许多精辟与独到的见解,为SARS的防治与决策产生了积极作用。

当北京在小汤山建立了非典专科医院后,刘又宁日夜难眠,以一个专家的满腔热忱,向院党委和总后首长写了一封不同寻常的请战建议书。他不但积极要求到前线去发挥自己在抗感染呼吸衰竭方面的专长,还以一名专家的远见卓识,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建议成立由在京或全军有权威、学识和经验的专家组成专家小组来指导小汤山的工作;建议由总后出面组织在小汤山建立一个基础与临床结合的科研基地,开展非典的各项研究;建议有关部门适当宣传已经取得的成绩,以正视听,消除谣言……

每天,各个医院的会诊请求,让他忙得不可开交。即使有的病人已经无可救治,他仍会来到病床前,想为患者找到最后的生机。有人劝阻他时,他说:“一个医生一生中能遇上如此严峻的挑战,如能做一点给后人留下的事,不要说危险,就是死掉了也值……”

“该回国了,那里才是我的最终目的地,而日本只是一座加油站。”

求学东瀛,满载而归

1964年,19岁的刘又宁考上了中国医科大学医疗系,来到了辽宁省会沈阳,经过了6年的苦读,这位成绩优异的小伙子被学校留了下来,成为了一名住院医生、助教。在刘又宁上学期间“文革”就已经开始了,当一些人忙于“炮轰”、忙于“打倒”的时候,他却没有忘记医学知识的学习,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还坚持着自己所喜爱的外语学习。

1978年,随着“文革”的结束,国内的对外交往也逐渐增多,国家准备选派一批优秀人才出国深造,而外语水平成为了一项重要的选拔标准。对自己充满信心的刘又宁又一次走进了考场,这一次命运被他牢牢地握在了自己的手中。“刘又宁,日语口试成绩4分,通过!”刘又宁知道,一段新的里程又要开始了。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公派留学生的名单中有一个名字叫刘又宁,这是一次机遇,更是一次挑战……

刘又宁留学的目的地正是鲁迅先生的母校——日本仙台东北大学,相隔半个多世纪之久才又有了一位来自中国大陆的青年留学生来到这里,他的目标是拿到医学博士学位。

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他知道学位不会自己送上门,必须靠勤奋和汗水来换取。从此的4年中,日本东北大学的图书馆、实验室里多了一个苦读的中国人的身影,刘又宁一步一步坚定而有力地迈向自己的目标。他撰写的论文《深吸气后健康人和支气管哮喘患者支气管平滑肌紧张度的变化》成为东北大学医学部历史上第一篇发表在世界权威呼吸病学杂志——美国《呼吸疾病评论》上的文章,在日本医学界引起了不小的反响。鉴于刘又宁在日本医学界的影响,日本前首相福田赳夫(日本现任首相福田康夫的父亲)还专门邀请刘又宁共进晚餐。

4年的留学生涯让刘又宁受益匪浅,他也顺利地拿到了属于自己的博士学位,“该回国了,那里才是我的最终目的地,而日本只是一座加油站。”1984年,刘又宁回来了,回到了自己魂牵梦萦的祖国……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不惑之年,特招入伍

作为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归国的留学生,国家对刘又宁等寄予了极大的希望。档案由当时的国务院科技干部局统一管理,工作岗位重新进行安排。刘又宁面临新的选择。

时任解放军301医院副院长的姜泗长院士多方打听找到了正在等待分配的刘又宁。这时的刘又宁有着很多的选择,一是自己的母校中国医科大学,二是像中日友好医院这样具有日本医学背景的大医院,各方都开出了优厚的工作条件,只待刘又宁选择其一。

“我们会为你创造一切便利条件,尤其是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方面。出国交流你不

用担心,只要是需要的我们会全力支持。”姜泗长院士的一席话打消了刘又宁对军队人员与国外交流不便的顾虑,而当时301医院的国内综合实力与水平也让他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于是一个月后,年届“不惑”的刘又宁被特招入伍,成为了一名神圣的军医,也成为301医院引进的第一位国外留学归来人才。

信念是一种精神的寄想,只有精神的太阳照临心灵深处,才能暖透人们的一生一世,而当信念历久弥坚,愈加笃实坚固,它便成为了生命的支撑。

呼吸病学领域的数个第一

上世纪80年代,进口呼吸机在国内非常少见,而全国三分之二以上的进口呼吸机都集中在了301医院,为在此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国内其他单位无法比拟的条件。医院也给予了刘又宁充分的信任,在他的主持下,301医院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呼吸监护病房——RICU。

信念是一种精神的寄想,只有精神的太阳照临心灵深处,才能暖透人们的一生一世,而当信念历久弥坚,愈加笃实坚固,它便成为了生命的支撑。执著的刘又宁凭借着自己对医学事业的坚定信念,创造了我国呼吸病学领域一个又一个第一:

主编了我国第一本系统论述机械通气的专著,被认为是现今临床从事机械通气治疗专家们的启蒙教材;

率先多次举办全国机械通气学习班、在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连续发表系列专题讲座及论著,促进了我国机械通气技术临床应用的普及、发展和规范化;

在国内外率先将死腔内气体吸出技术应用于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并合作开发出首台具有死腔内气体吸出功能的呼吸机。

牵头并首先在我国开展了大样本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研究,基本阐明了我国CAP致病原构成与常见致病菌的耐药情况,首次报告了CAP最重要的致病菌——肺炎链球菌的耐药特点和机制与欧美的差异;

发现了国内首例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长期随访了大环内酯的治疗作用,并首次证实了十五元环大环内酯的治疗效果,为提高我国DPB患者的确诊率及延长生存时间作出了贡献。

刘又宁将人生最年富力强的二十余年时光,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301医院,使原是硕士授予单位的呼吸科晋升为全国最早博士学科之一,并于今年进入国家重点学科行列。他没有辜负姜泗长院士的期望与历届院领导的支持。

道始于情,发于情,止于情。随着岁月的打磨,许多许多的往事都可能淡忘,然而,刘又宁对生命底蕴的追问却会一直延续,在一片又一片洁白的日子里,记录下患者生命穿行之旅;在时光的脉络中,注进自己奋斗拼搏的汗水,把每一页洁白的日子涂成一幅斑斓的图画;在路断尘埃的时候,搭建起一座座心灵的驿站,给别人一双想飞的翅膀,给自己一份责任和梦想。刘又宁期盼着与患者的每一次绝妙相逢,他似一棵大树,把慧根栽入爱的泥土,气节的枝桠伸向光明的苍穹,让它结出一树繁花、一树硕果,更是在用自己的生命书写着一部医者人生的大戏……。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1:4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