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善庆寺
释义
1 山西省临县善庆寺

善庆寺(第六批国保)

善庆寺简介

时代:元

地址:临县歧道乡府底村

创建于隋开皇三年(583年),古称善训府。寺院坐北朝南,依山而建。主要建筑有山门(复建)、大雄宝殿、诸佛殿等。总面积为12OO平方米。

善庆寺建筑

大雄宝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悬山顶。斗栱为六铺作单抄单昂。梁架题记为元至元六年(1269年)建。

善庆寺位于山西省临县大禹乡以西0.5公里处的府底村,小峪沟沟口公路旁。座北向南,依山而建。据碑文载始建于唐代,现存建筑系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修建。历代香火鼎盛,佛事不断。2004年,山西省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最新公布的第六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寺院西临湫河,距县城10公里。地貌为黄土丘陵区,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植被属暖温带森林草原灌丛植被区。善庆寺所在地府底村居民以务农为主,产业主要为农业和商品零售业。寺院紧邻省道苛大线,交通便利,环境良好。

历史

善庆寺据碑文载始建于唐代,现存建筑系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修建,梁架有文字记载。又据民国六年(1917年)《临县志》及《山西历史地名》考,府底村隋开皇三年(583年)置善训府,唐武德三年(620年)废善训府(后改建为善庆寺)。

善庆寺原来分为东西两院,东院为佛事活动,西院为僧人生活区。西院有戏台、献殿、鼓楼(与东院钟楼对称)、弥勒殿(与东院诸贤殿对称)、卷棚、娘娘庙、斋房和僧舍等建筑,与东院共同构成善庆寺。西院后被当地学校占用,大部分建筑被拆除,只有献殿和7孔僧房还保留完好。

建筑分布

该寺座北向南,依山而建,现存山门、正殿、东西配殿、廊房等,依中轴线排列,殿宇前后层叠,错落有致。东西廊房,左右对峙,井然有序。正殿为大雄宝殿,面阔五间,纵深八橡,悬山顶建筑形式,斗拱为五踩单翘单昴。规模宏伟,气势壮观。主尊释迦牟尼,旁立阿难、迦叶两大弟子。东佛药师,西佛阿弥驼佛,释迦牟尼背后,塑观音座像一尊。正殿之下东西两廊,东有七佛殿。西有菩萨殿,主尊地藏王菩萨。寺中正殿及东西配殿,为琉璃瓦盖顶,堆花脊饰,色彩纯正,花饰生动,隔山远眺,满目生辉,诚为元代遗风。整体建筑布局合理,结构严谨,其中正殿主体建筑运用了元代典型的减柱法的营造法式。现存主体建筑正殿尚为完好。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善庆寺历史悠久,主体建筑结构严谨,木雕、砖雕,技艺精湛,有较高的科学研究和文化艺术价值,为临县现存为数较少的历史文化遗产。

附属文物共有:9尊泥塑,主像三尊,胁侍六尊,造型丰满,比例均匀,线条流畅且保存完好;元代石碑1块;柳树1棵,树龄150年左右,树高34米,冠幅21米。

2 广东省肇庆市鼎湖区九峰山

位于广东省肇庆市鼎湖区九峰山。善庆寺当时用地约三十多亩,寺院格式:门前有广场,门口屏风里的天王殿,两边有耳房,有闪廊,中心小天井、正中大雄宝殿,殿后有回廊、天井、三圣殿、前进耳房有门口外出通道走廊,直通后面的禅房、斋堂,通道的边上有观音殿、钟鼓楼,外边有一大果园,园内建有一间记礼祠,供安放先人骸骨之用,下面有地藏殿、放生池,外有杂物房,果树园。

善庆寺历来香火鼎盛,四面八方的善男信女都前来参禅礼佛,人群的往来络绎不绝,香火非常兴旺,特别在清朝同治年间,苏坑张氏家族出了个张国梁,福建漳州总兵兼江南提督,又是一等男爵兼一等骑慰,他为国捐躯后,深得咸丰与同治皇帝的优恤,追赠太子太保衔,谥忠武公,入祀昭忠祠,于捐躯地及原籍处建专祠,上委粤劳督崇光奉敕发银筹办,在高要肇庆城东的阅江楼东侧兴建张忠武公祠,乃纪念张国梁的专祠,并在其家乡立了一座雄伟的衣冠冢,面积约500平方,全麻石建造,冢前有石人、石马、石亭。上命督抚连续三年都要引领各级道府大员往张国梁的张氏家祠春秋致祭,以表恩恤,在三年致祭中,督抚及各级道府大员都都曾到善庆诚心禅礼佛,事后肇庆府有很多达官贵人不断到该寺拜佛,从上,善庆的香炎比往常更加兴旺。

解放后,因某些原因,寺门冷落,僧人被遣散,寺院失管,墙倒瓦塌,野草丛生,寺院荒芜。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0:3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