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陕西举义
释义

《关中枪声》以陕西新军将领刘五在辛亥革命前后的经历和命运为线索,通过他的人生奋斗与爱恨情仇,讲述了“陕西举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始末,着力展示了共和革命过程中关中的风云变幻及陕西军政界要人之间的钩心斗角,让观众领略了共和革命的艰难和复杂。陕西新军起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辛亥革命第一枪是1911年10月10日在武昌打响的,第二枪就是在陕西打响的,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陕西举义”。当时陕西是满人的聚集地,“陕西举义”这一枪真正地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

革命的爆发

陕西对武昌起义的响应非常积极,1911年10月22日,同盟会、新军、哥老会首领秘密集合,共商起义大事。据当事人郭孝成先生《陕西光复记》回忆,满清地方官吏当时已经发现苗头,并试图分化,时任陕西巡抚的钱能训命令搜捕革命党人,“曾秘密两次面议,探其内容,谓主张革命,多系军官,若以躁切从事,必致酿成大变;不若陆续将陆军调出分防。”

到了10月22日,由钱鼎邀集同志,于旷野森林中召开秘密会议,计划进军之秩序,及各人应攻应守之地点,首由一协参谋官兼二标一营管带张凤翙领队占据军械局,三营管带张益谦担任占据四门,钱鼎率领陆军中学堂学生占据藩库及其他重要之局所,二标二营队官刘自新、周子贞负责外围。布置既定,各路人马各向预定各地点进攻。但顽固之清军,还想负隅顽抗,出城与我军开战。然而清军在此前所领之子弹,多不合用,驻防又素无训练,一闻炮声,慌忙退守城中,坚拒不出。当夜起义军齐集军械局,公推张凤翙为全陕复汉军大统领,钱鼎副之(因不知东南各省信息,故举统领人暂定名义)。即以军械局为总司令部,布置队伍。次日凌晨四点钟,围攻满城,清军死力相拒,转战于大菜市门北城门,张凤翙亲自指挥,哥老会头目刘世杰、马玉贵等冲锋在前,我军屡战屡胜,清军溃散,城被攻破,所有清吏,潜逃一空。

起义军占领西安后,钱能训藏匿于老百姓家中,陕甘总督升允逃往甘肃,将军文瑞投井自杀。

10月27日陕西“秦陇复汉军政府”成立,张凤翙为大统领,钱鼎和万炳南为副统领。张凤翙、张益谦,皆日本士官学校毕业。设立了军政、财政、教育、司法、交通等一系列机构,委派了一批大小官员。于是出示安民,广布演说,倡办民团,招集民吏,以恢复秩序。西安光复,各州县纷纷响应,迅速波及省内40余县。起义后的陕西军政府军械、粮饷极端匮乏。半个月后,陕西民军进驻潼关,清军同时进攻,遂有十五日秦岭之战。民军大胜,清军退出灵宝。及民军追及,清兵又退至郑州。起义军勇敢善战,均一以当百,惟因交通不便,枪械缺乏,不能大举。

同盟会元老的先期酝酿

陕西对武昌起义的响应非常靠前,其爆发的原因,一是清廷轻视西北诸省,往往以极其庸俗恶劣之满清官吏,给以陕抚重任,草菅人命,民众非常失望。二是川鄂陕唇齿相连,陕人闻川路惨狱,即同深义愤。三是关中民气沉挚,志士鼓吹已久,川路事起,颇有筹划。西安将军文瑞有所警觉,手书民党名单百余人,密交钱能训,按名拘捕,凡军学两界稍有声望者,都在其列。结果消息走漏,更加激起反弹。

而在张凤翙等前锋的后面,活跃着同盟会骨干奔走运作的身影。早在1905年井勿幕即回陕创建同盟会陕西支部,他是陕西早期的留日学生。稍后又有于右任以及山西的景梅九等人加入运作。他们都为孙中山先生大气磅礴的革命思想所感动,愿意在孙先生的指导下,回乡宣传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创建革命组织,相机发动起义。在辛亥革命爆发的前夕,上海已是革命派报刊活动的中心。当时革命党在上海出版了15家报刊,于右任主持的《神州日报》、《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作为革命派反清革命的喉舌,影响尤大。井勿幕回陕后,积极宣传孙先生的民治民有民享的政治现代化思想,数月间,其足迹遍布西安及渭北各县,到了1906年春,发展的同盟会会员已有三十多人。两年后,他在东京与同志创办《夏声》,撰文鼓吹革命,孙中山、黄兴称井勿幕为“西北革命巨柱”。是年10月又返回陕西,参加并领导了轰动全省的反清学生运动。

同盟会骨干同时在哥老会、刀客和新军中迅速渗透革命的思想,井勿幕、李仲特、焦子静、吴虚白、张赞元等以及四川、甘肃、山西、广东几省在陕的同盟会员,以重阳节祭黄帝为名,在黄帝陵墓前宣读祭文,表达革命决心,大大吸引了各级帮会的注意力。同盟会在渭北十多县建有秘密据点,并掌握了《兴平报》、《丽泽随笔》、《教育界》等报刊杂志。

1910年初夏,井勿幕又从上海返回西安,参照东南各省革命党人的意见,准备在西北起事。随即在西安召开同盟会陕西分会会议,酝酿起义,当在西安和渭北两地分头进行。渭北由宋元恺、井勿幕、邹子良、柏筱余等负责,主要任务是在各县建立据点,成立分会,联络渭北一带的哥老会。西安由郭希仁、张赞元、李桐轩、钱定三(鼎)等领导,主要任务是扩大同盟会的组织,力争尽快掌握新军。

同盟会革命党人多年运动,秘密据点遍及西安、关中和全省各地,革命思想传播迅猛,形势日益发展,陕西可谓“山雨欲来风满楼”。

帮会:革命的外围组织

电视剧《关中枪声》主角刘五在历史上就有原型,只不过是多人的综合,“他应该算是张凤翙和张云山的综合形象,刘五改变了哥老会占山为王的分散局面”。

辛亥革命各地志士与帮会的关系,可以说是陕西新军、帮会成员冲锋在前,而革命党人策划在后。

晚清时节的帮会组织跟今天人们的印象不大吻合。可以说,当时的帮会是一种革命的外围组织。

洪门在南方和海外影响巨大。洪门这个秘密组织起源于明末清初,以反清复明为职志,对外通称天地会。后来演变成多个的社团或会党,包括致公堂又称义兴公司,并随华侨迁徙南洋而远播海外。致公堂总部设于旧金山,纽约、芝加哥等地设有分堂。戊戌变法后康有为令梁启超、徐勤等都加入其中,可见其与晚清革命的一体两面的关系。

至于哥老会,又称汉留,俗称袍哥,则在北方影响深远。它也是洪门的一个分支。大致在清初随湖、广、闽、粤、赣移民传入四川,并从川北向陕西蔓延。一般认为,哥老会乃郑成功在台湾创立,所以它对反清复明的思想传播不可小觑。

同盟会知识分子对帮会的提携教导,在当时也可谓达于极点。秋瑾、徐锡麟,对浙江下层社会的帮会,黄兴对湖南哥老会,均收达良好效果。陕西自不例外。

至于张云山,他早年也在新军中为下级军官,不过他和哥老会的关系非同寻常。他的辈分高,徒众也多,且大多是新军士兵。其中也有极少数哥老会成员加入同盟会,这就促进了双方的联络。西安光复后,协商军政府领导人人选问题,由于张云山与万炳南均欲据大统领之位,会议不欢而散。10月27日正式推举张凤翙为大统领,钱鼎、万炳南副之,张云山颇表不满,两天后又举行会议,另设六个都督,张云山任兵马都督,事态才转向平静。次年春上,袁世凯夺取革命果实后,以光复西安有功,授张云山陆军中将衔,补秦军第一镇统制职。不久,又缩编秦陇复汉军为两个师,张云山任第一师师长。同年8月,陕西同盟会与统一共和党陕西支部合并成立中国国民党陕西支部,选张凤翙为支部长,张云山等为评议员。

1903年,黄兴、马福益等谋长沙起义失败后,哥老会首领马福益被清吏捕杀,会党中的同志积极筹划再行举事,龚春台奉孙中山先生之命赴湖南边境组织革命机关,公议立洪江会,以忠孝仁义堂为最高机关,分内外八堂各司职务,声势甚壮。秋瑾分洪门部下为八军,策划反清起义,都是看出下层社会潜在革命势力,而得出“知中国之可为”的结论。中山先生认为明朝遗老,想要保存中国的民族思想,不得不将这种思想藏在很鄙陋的下流社会中,因为朝代陡换,异族来主,纯文人被“博学鸿词科”所网罗,有头脑的明末遗老见大势已去,便收罗江湖与下层社会的勇士,结成团体,来传承民族主义的血脉。对此中山先生有极精彩的譬喻,来加以说明:“至于他们要这样保存民族主义的意思,好比在太平时候,富人的宝贝,自然要藏在很贵重的铁箱里头;到了遇着强盗入室的时候,当然要把宝贝藏在令人不注意的地方;如果遇到极危急的时候或者要投入极污秽之中,也未可知。”(《中山丛书》,第一册,44页)同盟会所做的帮会工作,一部分就是在民间打捞、涤洗、重铸这种极有分量的民族思想。

辛亥革命前两年,帮会在海外南洋一带的组织以洪门为首,相继集体加入同盟会的,就有万兴、同协、义群、义和、祥胜、关帝厅、东胜堂、番邑堂、梁春堂等十余个(参见〈革命文献〉62辑480页)。又哥老会、三合会等,在民国建立以后,还曾站在同盟会一边,参加各省反袁的独立斗争。

但当时同盟会知识分子的非同凡响亦在这里,他们不但自身以极高理论,来切身投入革命,同时又游刃有余控制袍哥,设立总公口,以联络指挥各地袍哥。这首先在于同盟会员自身知死不避,蒙难愈坚,令袍哥不得不服,甚且成为其精神偶像。其间擘划大局的,仍是知识分子。

陕西举义的中坚人物:张云山与张凤翙

以“陕西举义”为背景的电视剧《关中枪声》中,陕西革命的骨干、新军将领“刘五”,便是以陕西举义中的两名中坚人物张云山和张凤翙为原型塑造的。

张云山(1877~1915)字凤岗。陕西长安人。父母早逝,两兄长外出谋生,他寄居族人家中。稍长帮人劳动糊口。光绪二十一年(1895)陕甘总督兼新疆巡抚陶模为镇压西宁回义起义在陕西募兵,张入伍随军转战甘肃、青海、新疆,积功升任都司。后退伍在兰州组织戏班,因遭当局缉捕而逃亡伊犁,联络当地头人反清,未达目的再返兰州。

二十六年(1900)唐常才在南方举义反清,张在西北起兵响应,因唐军失败而未能如愿,只身返回长安,入巡防队当兵,经友人推荐入武备学堂当号兵、号目。三十年(1904)再入陕西常备军,次年任常备军司号长;宣统元年(1909)春陕西陆军混成协(简称“陕西新军”)正式组成,张任协司司号官。张早年在陶模军中就加入了哥老会。由于他的积极活动,宣统二年(1910)初开“通统山”堂时,即吸收了1000多名哥弟,绝大多数是新军中的士兵。这时,陕西新军下级军官中的同盟会员已由4人增为29人, 其中钱鼎、张宝麟具有同盟会与哥老会双重身份。张等哥老会头目积极与钱鼎、张宝麟等人交往,促进了同盟会与哥老会的初步联合。又经过两三个月的工作,各营队哥老会头目都表示愿接受孙中山的主张,并愿意“跟着党人干”。从而促成了同盟会、哥老会双方于宣统二年六月初三(1910年7月9日)在西安大雁塔“歃血为盟,共图大举”。辛亥年四川保路运动和武昌起义的消息传到西安,同盟会与哥老会两方主要负责人钱鼎、张钫、张云山、万炳南等聚会秘商,拟定九月初八(10月29日)举事。

八月三十(1911年10月21日)那天,得知官府要将新军中革命力量最强的两个标队调往外县,原定举事日期已缓不济急,钱鼎提出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应急对策。经反复协商,改为九月初一(10月22日)提前起义。九月初一上午,张等在西安西郊林家坟秘密集会,推举张凤翙为首领,钱鼎为参赞,并决定当天闻午炮起义。会后,张等指挥部队进攻“满城”西面。当晚,起义军定名为秦陇复汉军,设总司令部于原军装局。次日黎明, 各部起义军互相配合攻占“满城”,至下午3时西安全城光复。九月初四(10月25日),张凤翙召集各起义军将领在军装局开会,协商军政府的大统领和副统领人选问题,由于张云山与万炳南都争着要当大统领,会议不欢而散。后经多方协商,九月初六(10月27日)在咸宁县署再次开会,正式推举张凤翙为大统领,钱鼎、万炳南为副大统领,并宣告秦陇复汉军政府成立。这一决定“引起张云山的不满,他遂召集心腹在自己住所树起‘洪汉’旗帜,命令各码头大事招兵买马”,俨然与张凤翙领导的军政府“形成对峙局面。嗣经众首领反复协商,军政府于九月初八(10月29日)召开大会,宣布另设六个都督,张任兵马都督,才使事态平息了下来。秦陇复汉军政府成立后,清廷急调清军从东、西两面夹击秦陇复汉军。西安起义时逃亡兰州的卸任陕甘总督升允,被清廷启用署理陕西巡抚兼办军务。此时,河南清军攻陷潼关,东路告急。大统领张凤翙亲赴东路督战,张云山被调回省垣主持防务。未几,东路潼关收复,而升允又纠集大量甘军再犯陕西,长(长武)、彬(彬县)、千(千阳)、陇(陇县)各县相继失陷。张云山急赴乾州挑起守城重担。升允率甘军20个营,分两路进击陕西乾州(今乾县),一路经长武进攻邠州(今彬县),一路由固关进攻凤翔。

1911年11月21日,升允所率甘军占领长武。张自请率向字营西征,在长武冉店桥将清军击退,西路战事暂时缓和。12月23日,当升允率甘军先后攻占邠州(今彬县)、永寿,进逼乾州(今乾县)时,张在乾州收容西路散兵,加强城防固守,夜间在城上多设灯光,并自握军号不时改变各种号音。 清军不悉内情, 不敢冒然攻城;但城北高原险要,尽为清军所占。

1912年1月20日张凤翙自乾州(今乾县) 回省城后,张与马玉贵会同各路官兵继续保卫乾州(今乾县)。张亲临城楼督战,昼夜加强巡逻防范,清军虽多次使用山炮、挖地道、架云梯、派先锋队攻城,都未得逞。升允技穷,令管带罗开福跪城门诈降,被张识破, 并督队痛击,诈降清军被迫逃遁。2月12日清帝退位后,升允仍顽固地指挥甘军袭击礼泉。张派参谋雷恒焱面见升允,“告以清帝退位,应罢兵息民”。升允残暴地将雷处死,投入枯井,继续令甘军进逼咸阳。张派特使给甘军马安良送去清帝退位布告,要他停战议和。3月8日,张与马安良正式议和,西路战事结束。张积极提倡男人剪发辫,妇女放足;赞成张凤翙禁种鸦片,并亲赴乾、邠属区宣讲禁令;他颁布告,劝谕清军官兵、地方官吏,翻然变计,投诚军政府;号召哥老会哥弟维持社会治安;赞助创立同志小学和设立普云堂药铺施舍医药;重视社会贤达,派专人持函请宋伯鲁出山,委以参谋官重任。1912年3月,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以光复西安有功,授张云山陆军中将衔,补秦军第一镇统制职。不久,又下令缩编秦陇复汉军为两个师, 张任第一师师长。同年8月,陕西同盟会与统一共和党陕西支部合并成立中国国民党秦支部,选张凤翙为支部长,张云山等为评议员。

1914年夏秋间,袁世凯命陆建章为陕西将军,接替张凤翙之职。陆建章裁汰陕军,又将张云山的第一师缩编为混成旅,给张以旅长兼陕北镇守使的名义,却又多方设置障碍,使其无法到任。此间,张延揽文人学士,搜集古董字画,哥老会哥弟习气渐消,学会了做官妙术,认陆建章为义父,结纳陆的左右,投其所好,有求必应。仅一年,陆等就将张从禁烟所刮得的财物掠夺一空。他愤恨咯血,一病不起,于1915年6月逝世。

张凤翙(1881-1958)字翔初,清末秀才,原籍河南沁阳县。1881年(清光绪七年)生于陕西西安府咸宁县(今西安市)。1902年考入陕西陆军武备学堂。毕业后,选送日本学习军事。先入振武学堂,后升入士官学校骑科。其间,加入中国同盟会。

张凤翙1909年回到西安,在西安衙门做缮写工作。1910年春被委任陕西省新军督练公所委员。是年冬,升任新军第三十九混成协司令部参军,接着又改任参谋兼二标一营管带。在新军期间,与康寄遥、惠看波等人将西安菊林寺塾改为西安菊林小学,即作为同盟会的联络据点,又为国家培养人才。武昌起义后,1911年10月,他与钱鼎、张钫等发动西安起义,被推为临时总指挥。1911年11月陕西军政府成立,一致推选张凤翙为“秦陇复汉军”大统领兼民政长(省长),亲赴战场督导。12月南京临时政府正式任命张凤翙为中华民国秦军政分府大都督。1912年8月,北洋政府任命张凤翙为陕西都督。9月,“国民党秦支部”成立,张任支部长。

鉴于西北人才缺乏,张凤翙为首的军政当局决定举办西北第一所大学---西北大学。张凤翙认为创办西北大学,“关系于现时建设”、“关系将来之建设”和“关系于外部之防御”。因此他与甘肃、新疆两省商议后,决定全力以赴地创办西北大学,并以原陕西法政学堂为基础,将三秦公学、陕西农业学堂、陕西实业学堂、陕西高等学校等校并入,设大学预科和法、文、商、农各专科。由于张凤翙的决心和努力,终于使西北大学在1912年正式开学,为西北培养了不少人才。

以张凤翙为首的政府对禁烟也十分重视。设置“陕西禁烟督办”,拟定禁烟办法,把禁种鸦片列到首要任务,号召军政人员一致协同办理。陕西第师师长张云山出巡渭河南北产烟较多地区,每到一个乡镇,召集当地居民宣布政府禁种鸦片的决心和办法,使陕西禁种鸦片收到一定的效果。

1913年二次革命时,张凤翙向北洋政府妥协,反对起兵讨罚袁世凯,还奉袁世凯旨意声讨孙中山和黄兴,率部入川镇压熊克武领导的反袁斗争,取得袁世凯信任。1914年3月,河南白朗起义军由湖北荆紫关入陕,张凤翙亲率大军镇压。袁世凯以追剿白狼军为名,派其亲信北京军政执法处处长陆建章为第七师师长兼“剿匪”总司令,率军入陕,并任陕西督军。从此,陕西成为北洋军阀反动政权直接控制下的据点。6月,用名升暗降的手法,撤任张凤翙都督。7月,被袁封为扬威将军,并上表劝进袁世凯称帝。1915年初,张凤翙在进京过潼关时,慨然吟诗到:

屠门大觉梦一场,醒来尤未熟黄梁。

三年威信一朝失,自愧不如陆建章。

1917年张勋复辟时张凤翙只身回陕西组织力量反对。1924年谋驱逐军阀刘镇华在陕西势力,被刘镇华软禁,后获释闲居北平。抗日战争爆发后,不愿做日寇铁蹄下的奴隶,由北平回到西安仍居住西安菊花园街张府巷旧居。每天读书写字,但仍不忘菊林,与陕籍刘治洲、宋联奎等人,又将菊林小学扩大为菊林中学,并亲任董事长。后任陕西省临时参议会议员和国民参政会政员,积极主张抗日。1943年到重庆参加参政会时,周恩来同志亲自到其住地看望。1945年率领陕西各界代表团赴豫西各地慰劳抗日军队。

抗日胜利后,国民党特务捣毁《秦风日报、工商日报联合版》营业部,张凤翙等抗议国民党特务的暴行,并领衔发出抗议文电。1947年,国民党反动派为了利用张凤翙的声望,提名他为国民党陕西省党部候选人,他毅然拒绝,并对胡宗南、祝绍周在陕西的黑暗统治表示极大不满。

1949年解放前夕,张凤翙拒绝随国民党去台湾,伙同几位陕西籍进步民主人士到了兰州,寓居陕人开设了安泰堂药店。兰州解放,彭德怀元帅在陶乐春饭店设宴欢慰张凤翙诸老,并请诸老回陕,安度晚年。张凤翙兴奋的说:“共产党是宣哲清明,其言无理之不道,其行无事之不当,确是挽救此殖民地危亡中国的大救星,回陕确以秋叶余生,贡献新中国的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凤翙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西北行政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长等职,当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8年7月29日因病在西安逝世,终年77岁。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9 21:2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