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闪蓝丽大蜻
释义

昆虫种名:闪蓝丽大蜻 Epophthalmia elegans

所属类别:差翅亚目 大蜻科Macromiidae

简要介绍:体大型,胸部黑色,具绿色金属光泽;翅透明;足黑色,基部具黄斑;腹部黑色具黄斑,雄性第二腹节两侧具耳状突起。此虫飞行能力很强,因此很少看到它停歇在树枝上,但是羽化后或者是它捕捉到猎物或者黄昏歇息时我们就可以看到它停歇在树枝上,平时在野外蜻蜓都是日落后离水,日出前起飞,所以我们很少看到他停息在树枝或水草上,再加上我们夜晚也难以去跟踪他们的休息以及极少看到他捕捉到猎物,因此我们很少看到她停靠在枝条上,他的翅膀和发达,平时在我们身边飞过来的时候总可以听到翅膀震动的声音,有的地方称他为鬼蜻蜓。

幼虫阶段:闪蓝丽大蜻的幼虫阶段常栖息在淤泥地下,【一般在黄色的泥土,尤其是水库较常见】他也是动物界中的伪装高手。总是埋伏在淤泥底下一动不动的,只露出两个眼睛【复眼】,还有两条又长又粗的触角,两个很小的复眼连接处有个v字型,这样子他的复眼就能突出来,【特别是全身潜伏在淤泥里边可以把两个复眼高高的在身体的最顶端从而可以捕捉猎物】他的眼睛在头顶上方。很小,平时藏在淤泥【泥土】底下我们很难发现,只有用手去摸泥土才能感觉到他或者是当小鱼小虾游过去他捕食的时候我们才能发现他,捕食时,总是扬起了一片淤泥,使水底产生一片浑浊。速度极快,三百分之一秒的速度。每当饥饿的时候,一有猎物在他的旁边游过,就伸出昆虫世界当中独一无二的口器——发达的下颚,紧紧地把猎物夹住,送往口中进食,此虫因为不好动,减少的能量也少,因此生长较迅速,幼虫时期和成虫时期的活动量天壤之别,成虫飞行能力很强,很少停歇,幼虫几乎呆在水底一动不动。因为雌性闪蓝丽大蜻没有产卵器,所以只能飞到水面点水,扬起阵阵水花,从而把卵产下去。因此虫不好动,所以亲代产的卵在哪里,他们的幼虫就在那里,由于水底的水很难流动,因此卵很少流动,只有它活动时才会偏离亲代产卵的位置。母虫没有护卵的习性,幼虫的六条腿很长,很像蜘蛛。

蜻蜓幼虫的触角又长又粗,主要的就是要要用触角来感觉水波压力的变化,从而判断猎物的与它的距离,大小形状从而在水中捕获猎物,而蜕变成蜻蜓成虫时触角就变得又细又短了,因为这个时候复眼是他的只要感觉器官,触角退化了。

闪蓝丽大蜻的呼吸方式:白天的时候因为水生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水中含氧量多,所以此虫的呼吸频率很慢而且很小,而晚上水生植物要呼吸不能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还要消耗水中的氧气,所以此虫晚上的呼吸频率既快而且又大,【特别是快羽化的时候内脏器官比较难在水中呼吸】并且腹部的出水口张的很大,这个时候很容易判断它的位置,整个腹部在扩大和收缩的向水中汲取氧气,隐藏在泥土里边的身体使泥土也跟着在上下移动着,白天几乎是闭合状态的,呼吸很慢。

鉴别雄雌虫幼虫:当幼虫终龄的时候【最后一龄】我们可以在雄虫的胸部这里看到一个钩子,还有一个小孔小点,而雌虫没有,因为在终龄幼虫的内脏器官在幼虫体内已经形成,尤其是羽化当天最明显。

羽化标志:当发现幼虫的六条腿基部变的很黄色,而且胸部的颜色也变的黄色了【平时是浅黑色的】还有头部变得有点金黄,用手电筒照射有点反光。以及口器掀开后下颚已经有黄白色,且翅膀和整个虫体变得很柔软,且他有老爬出水面抓住攀岩物就可知道他当晚羽化。

羽化过程的描述(此羽化过程适合所有蜻蜓的羽化,但是那种大团扇和小团扇春蜓有点差异,但是大同小异)这种大蜻科体型较大,因此羽化时间也较长,他的羽化过程要做很长的准备热身活动,刚开始爬出水面,寻找合适的羽化场所——水草,然后爬到水草的顶端,接着抓在水草好几个小时,这段时间就是给他腹部那几节也就是在水下没用的呼吸器官——腮里边的液体吸入胸腔,当液体一旦吸入胸腔完成后,他的第三对足就十字交叉紧紧的抓住水草了。这个时候才是羽化的开始。接着液体被吸入胸腔使虫蛹膨胀直至破裂的,渐渐的一个黄紫色的头部和一个黄色的胸部就会慢慢的出现,然后他头胸部往后靠也就是头的位置向下,反转180°了,这个过程要持续20分钟左右,【头朝下的时间】他要等他的六条腿充分的活动开,【此时液体在他的胸部和腹部的交界处流动着,有时候它的身体会抖动一下】身体慢慢的硬化,然后才再翻转180度,接着就把尾巴拔出来了。这个时候头部也是朝上的了,接着就可以把胸部的液体注入翅膀和腹部了,液体流入翅膀使翅膀充分展开的时间需要30分钟左右,这个时候翅脉还是白色的,【本来翅脉是黑色的】然后要等翅膀的液体再被吸入体内,翅膀分开两边往往需要好几个小时的时间,腹部伸直后翅膀也展开了。当翅膀的液体再流入体内时翅膀就变硬了,翅膀一旦展开就永远的不会再合上去了,整个过程需要好几个小时的时间,【胸腔的压力可以使液体流入翅膀,随后那些液体流入翅膀后才流进他的腹部】当翅膀展开后他的身体颜色还很浅,足还是浅灰色的,【本来是黑色的】身体还是浅黄色的。那些黑色的条纹还没有在身体外骨骼上形成,只是有点黑色素在慢慢的形成,直到第二天早上身体的颜色才会变成成虫的体色,雄性复眼前面是黄色的,雌性复眼前面是白色的,雄性的颜色比雌性鲜艳,会闪蓝色光泽,这就是闪蓝丽大蜻的命名原因。刚羽化的它翅膀还是会反金属光泽,由于体型的根本性改变,这只蜻蜓已经好几天不能够吃东西了。所以要等到两三天后才能进食。当过了两周左右,他有了性成熟身体的颜色也变得很鲜艳,这个时候被太阳光照射下很反蓝色光泽。故此叫做闪蓝丽大蜻。羽化时有两对白色的线体就是他在水下没用的呼吸器官。当他的呼吸器官与他身体脱离的时候这样子他就可以在空中用外骨骼呼吸了。

当外骨骼【是有一层几丁质的蛋白质构成的】硬化的时候,他的身体就不能够在长大了,所以在一般情况下,每蜕皮一次。生物体也会长大一点。因为外骨骼容不得他在生长了,所以他就要蜕皮。蜕皮和羽化也是由于体内的激素——荷尔蒙决定的。

由于蜻蜓羽化第二天后身体还很柔软,外骨骼还没像成熟成虫【具有性成熟可交配】那样子坚硬,再加上此蜻蜓尾巴较长,老撞到障碍物的话尾巴容易扭曲或者折断【因刚羽化外骨骼还很软】所以建议养本蜻蜓的人,拍它羽化过程或者描述羽化过程的第二天天亮之前,把它放在天台上给他飞走,请不要伤害它,因为蜻蜓是益虫,想想蜻蜓从一颗卵要蜕十多次皮,而且羽化的不容易,所以请大家让他羽化后放在一个宽敞的地方让其飞走,最好在晴天出大太阳的时候。因为没有太阳光的温暖很难启动它那巨大的飞行肌。在野外蜻蜓的羽化也是选择在晴朗的夜晚羽化的,如果地方太小的话它也老撞上墙,因此要给他宽敞的地方让其飞走。

捕捞方法:只要在水库中边缘有淤泥的地方把淤泥捞起来就可以得到幼虫。因此虫子不像宴蜓和皇蜻蜓【见视屏海陆空动员令一】那样子喜欢栖息在水草密集的地方,故此我们不用再水草那里捞,此虫子多呆在淤泥底下。

虫体大小:体长58mm,翅展100mm

区域分布:湖南、四川、广东【汕尾较常见】北京等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15:3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