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闪蝶 |
释义 | 闪蝶科 Morphidae 也叫“灿蝶科”,南美洲的种类。大形,华丽,多为金属蓝色或灰白色,日间活动,飞翔敏捷。 中文学名:闪蝶 界:动物界 科:闪蝶科 分布区域:南美洲热带雨林 简介闪蝶科的学名来自希腊词“Morph”,为美神维纳斯的名字,意味着美丽、美观。这对于闪蝶这个小科来说,是再合适不过了。在任何博物馆或蝴蝶展览厅里,大多数闪蝶那迷人的蓝颜色都会首先吸引住观众的目光。该科已记载80多种,只分布在南美洲。最小的闪蝶翅展只有75毫米,最大的则超过200毫米。其硕大的翅膀使它们能够快速地在天空翱翔。 并非所有的闪蝶都具金属般的蓝色光泽,而有的只限于雄蝶。所有种类,不论是蓝色的、绿白色的,还是褐色的,在翅的反面或多或少都有成列的眼斑。 卵的特征卵为半球形。 幼虫特征幼虫圆柱形,细长,中部稍大,饰有明亮的红褐、黄褐、黑褐的斑纹,幼虫具有明显的彩色“毛丛”,通常有一个尾叉,类似眼蝶的幼虫。幼虫一般群集生活,取食各种攀缘植物,特别是豆科植物,多数幼虫以双子叶植物的叶子为食,只有小蓝闪蝶吃单子叶植物。若遇到危险,幼虫会从体内的腺体发出刺激性气味,驱走捕食者。 蛹的特征悬蛹,蛹的头部和翅部有许多突起。 闪光原因最吸引人的是闪蝶的翅上的绚丽金属光泽。为什么闪蝶的翅能闪光呢?这就要从蝴蝶翅的结构说起。人们用手捉蝴蝶时,手上会粘一些“粉末”,这些“粉末”其实就是各种形状的鳞片。闪蝶的鳞片在结构上则更为复杂,其细微结构是由多层立体的栅栏构成,类似于百叶窗,只是其结构远比百叶窗复杂。当光线照射到翅上时,会产生折射、反射和绕射等物理现象。于是闪蝶翅上的复杂结构在光学作用下产生了彩虹般的绚丽色彩。当一群闪蝶在雨林中飞舞时,便闪耀出蓝色、绿色、紫色的金属光泽,“蓝色幻影”便产生了。但是,并不是所有闪蝶都有这种亦真亦幻的金属光泽,一些种类和大部分闪蝶的雌蝶是没有闪光的。 主要分布南美洲,少数分布于墨西哥及北美洲南部 在南美洲的热带雨林中,飞舞着一群蓝色的小“精灵”,这些翅膀闪耀着蓝、绿、紫色光泽的“精灵”使观者产生亦真亦幻的感觉。这就是著名的闪蝶,又称闪光蝶、摩尔佛蝶等。属于鳞翅目闪蝶科,其拉丁名源于希腊文“Morph”一词,是美神维纳斯的名字,意味着美丽。这是个小科,约有80多种,全部分布在南美洲。大连自然博物馆所收藏的闪蝶标本是由该馆的友好馆日本北九州市立自然史博物馆分别于1984年和1999年赠送的。 形态特征闪蝶属于大型蝴蝶,最小的闪蝶翅展75mm左右,最大的则超过200mm。所有闪蝶,不论是闪光的,还是不闪光的,翅的反面或多或少都具有成列的眼状斑纹。 雄蝶很活跃,凭借硕大的翅在丛林中快速穿越,在明媚的阳光下互相追逐嬉戏,甚至尾随空中飘动的蓝色布条,有人曾用这种方法来引诱这些迅速移动的蝴蝶,否则难以捉到它们。成虫多喜食发酵果实。 和其他鳞翅目昆虫一样,闪蝶也是完全变态,生活史包括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期。虽然闪蝶的成虫区别很大,但它们的卵、幼虫和蛹具有很多相似之处。卵,半球形。幼虫具有明显的彩色“毛丛”,通常有一个尾叉,类似眼蝶的幼虫。幼虫一般群集生活,取食各种攀缘植物,特别是豆科植物,多数幼虫以双子叶植物的叶子为食,只有小蓝闪蝶吃单子叶植物。若遇到危险,它会从体内的腺体发出刺激性气味,驱走捕食者。蛹的头部和翅上有各种突起,属于带蛹。 主要品种闪蝶科中比较著名的品种有:海伦娜闪蝶(光明女神),太阳闪蝶(太阳女神),月亮闪蝶(月亮女神),欢乐女神,梦幻闪蝶(梦幻月光),蓝闪蝶等…… 闪蝶现状由于闪蝶体型大,颜色明快艳丽,所以倍受世界各地蝴蝶爱好者的青睐,成为各地博物馆科普展览吸引观众的亮点。随着人类活动的频繁发生以及全球范围的气候异常等因素的影响,闪蝶的生存现状令人堪忧。南美洲热带雨林的日益减少,这些可爱“精灵”的栖息地正在遭到严重破坏,它们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一些种类已经濒临灭绝,为此已经引起了有识之士的关注。人们通过人工饲养繁殖,恢复其种群数量,以此来保护大自然留给人类的宝贵财富。 相关资料环蝶科环蝶科 Amathusiidae (包括大翅蝶科 Brassolidae )多数为大型或中型的蝶类。眼有毛;触角细长,棒状部细;雄前足退化,缩在胸下,不适于步行,末端有长毛;翅大而阔,颜色多数暗而不鲜艳。翅上有大型的环状斑,多黄、蓝、灰、棕、褐色。前缘基部呈弧形弯曲,后翅中室闭式,内缘凹陷,可容纳腹部。雄性后翅上有香鳞区。卵近圆球形,表面有雕刻纹,常多个卵在一起。幼虫圆柱形,披有稀疏的毛,体节上有很多横皱纹,尾节末端有尖形突出。蛹为悬蛹,长纺锤性,头部有一对尖突起。环蝶科的种类主要危害单子叶植物如棕科等。大翅蝶科是南美产的大型种类,其特征和环蝶科一致,我们把它合并一起。 斑蝶科斑蝶科 Danaidae 大型或中型美丽的蝴蝶,有的有闪光。 头较大,触角线状,端部略加粗。前足极退化,常缩在胸下,雄性前足末端呈皱缩的球。翅的外缘呈波状,雄性后翅下部常有香鳞区。色彩艳丽,飞翔优美。 卵椭圆形,精孔在顶上,周围有纵脊及小的横脊。 幼虫体表光滑,头小,体节上多横皱纹,胸部和尾部各有一对肉质突起。 蛹为悬蛹,纺锤形,两端圆形,末节细,柱状。蛹体上有金色或银色斑点。 斑蝶科的种类主要加害萝摩科植物、夹竹桃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