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山楂喀木虱 |
释义 | 昆虫名,为同翅目,木虱科。分布于吉林、辽宁、河北、山西等省。寄主于山楂、山里红。初孵若虫多在嫩叶背取食,后期孵出的若虫在花梗、花苞处甚多,被害花萎蔫、早落。大龄若虫多在叶裂处活动取食,被害叶扭曲变形、枯黄早落。 中文学名:山楂喀木虱 拉丁学名:Cacopsylla idiocrataegi 界:动物界 门: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 纲:昆虫纲 目:同翅目 科:木虱科 分布区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等 形态特征成虫 体长2.6~3.1mm。初羽化时草绿色,后渐变为橙黄色至黑褐色。头顶土黄色,中缝长约0.2mm,黑色,两侧略凹陷。颊锥长约0.2mm,黑色。复眼褐色,单眼红色。触角土黄色,端部5节黑色。胸宽0.6mm,前胸背板窄带状,黄绿色,中央具黑斑;中胸背面有4条淡色纵纹。翅透明,翅脉黄色,前翅外缘略带色斑。腹部黑褐色每节后缘及节间色淡。 卵 略呈纺锤形,长0.3~0.4mm,宽0.1~0.2mm。顶端稍尖,具短柄。初产时乳白色,渐变橘黄色。 幼虫 幼虫共5龄。末龄幼虫草绿色,复眼红色,触角、足、喙淡黄色,端部黑色。翅芽伸长。背中线明显,两侧具纵、横刻纹。 生活习性成虫可短距离飞行,多在寄主及周围的杂草、灌木上活动,善跳跃,有趋光性和假死性。成虫期很长,几乎常年可见。 发生规律辽宁一年发生l代,以成虫越冬,翌年3月下旬平均温度达5℃时,越冬成虫出蛰为害,补充营养,4月上旬交尾,卵产于叶背或花苞上。初孵若虫多嫩叶背面取食,尾端分泌白色蜡丝。5月下旬若虫,成虫羽化,成虫善跳,有趋光性及假死性。 防治方法刮树皮、清洁果园,并将刮下的树皮与枯枝落叶、杂草等物集中烧毁,以消灭越冬成虫,压低虫口密度。3月下旬至4月上旬成虫出蛰盛期喷洒下列药剂:40%乐果乳油1 000~1 500倍液;25%噻嗪酮乳油2 000~2 500倍液;52.25%农地乐(氯氰菊酯·毒死蜱)乳油1 500~2 000倍液;现蕾期喷药杀若虫,可用下列药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000~3 0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3 000~5 000倍液;20%双甲脒乳油800~1 600倍液。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