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山寨经济学 |
释义 | 山寨经济学概述[1]笼统的讲,山寨经济学是指以“山寨经济”模式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分支。山寨方式则是以利基市场为切入点,对消费空间的“长尾”进行作业,最终获得累积高额利润。管理学中曾有“二八定律”的著名理论,即“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的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山寨经济学貌似就是对这一理论的颠覆。 山寨经济学的认识引言: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在过去的几年里明显放缓,然而在这种背景下却出现了另外一种引人注目的经济现象:“山寨”经济。在这种现象的背后,是一种新型经济模式的产生。基于对上面问题的思考,本文试从山寨经济的内涵及外延以及其发展阶段论出发,详细对山寨经济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分析,并最终得出山寨经济对我们未来企业发展的有益启示。 得益于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兴起,小企业的运作成本有了进一步的改善。通过渠道、质量的特殊化选择,无数小企业步入自己的发展轨迹。早先的规模经济,大企业凭借先发优势不断制造壁垒,但随着观念的改变以及人们需求层次化的日趋明显,未来经济将会从规模经济转化为范围经济。去年的山寨热在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可谓是独出风头。简单说,“山寨”来源于广东话,最早指效仿或者仿冒第三方商品的生产厂家。后来随着草根文化的崛起,山寨一词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山寨不拘泥于传统,有着丰富多彩的形式和推陈出新的进步力。山寨企业是山寨文化很好的代表,最近的山寨春晚、山寨明星、山寨诺贝尔奖等更是将山寨推向了风口浪尖。 山寨经济的内涵及外延山寨经济的内涵及外延 山寨经济是指以山寨式生产为表现形式的一种经济模式。山寨产品通常以功能全、花样多为优势,以最低的价格进入消费市场。山寨经济的企业主体包括各种以实现客户需求差异化为目的的中小型企业,这类企业将贸易、生产和投资紧密结合起来,以最低的成本实现产出。山寨经济不仅仅包括手机行业,随着科技门槛不断被突破越来越多的行业出现了山寨化的趋势。例如,在文化行业也形成了类似模式。 作为一种以模仿起家的各种企业发展出来的经济形式,山寨经济的形成大都有如下背景:较为健全的贸易市场,成型的产业链条以及众多的中小企业集群。这种情况下市场的效率得到极大提高,众多的小企业形成的产业集群会带来专业化的生产分工,同时最大限度的降低固定资产投资,而健全的贸易市场则保证了产品信息的有效发布。整个山寨体系的高速运转,使其有了极强的竞争力。 与山寨经济相对的山寨文化,则是一种草根文化对主流文化的挑战。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思想的影响,消费者的多样性需求未能得到有效发掘。伴随改革开放的加深,国外很多消费理念也逐步影响着中国人的传统思想,这数种风潮的击撞形成了当今社会的主流思想。但由于中国还存在着大量的低收入人群,这种主流思想可以影响他们,却不能融进他们。早期山寨产品的定位往往是这些低收入人群,之后山寨新奇、个性等特点也获得了在思想上寻求解放的人的青睐。山寨文化就是这种心理变化的最好体现,它不同于普通意义上的恶搞,而是具有反对文化垄断的深层意义。综上,山寨文化指引山寨经济的发展,山寨经济具体化了山寨文化。 山寨经济的发展阶段论山寨经济的发展阶段论 山寨经济的早期形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随身听、学习机等电子产品的制造。初步发展时期,中小企业被动走上山寨发展之路。面对外资和内资国企的双重挤压,中小型企业既没有应对各种既存壁垒的能力,又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搞科研,生产山寨产品成为他们唯一的出路。这时的山寨企业没有定型的发展模式,很多企业的突围都以失败告终。 直到近年来以山寨手机为标志的山寨企业异军突起,山寨经济从此进入一个更加成熟的时期。山寨厂商将各种手机零部件外包出去,实行专业化生产,进而再用最廉价的方式组装成整机。在此阶段的山寨企业已经有了固定的发展模式。他们不再是被动进入,多数企业主动进入市场,遵循该类企业的发展模式迅速实现产品生产。以山寨手机为例,形成了如下模式: 一是简单模仿阶段,这时山寨产品会借助品牌产品的设计来产出自己的产品,但产品一般做工粗糙,很方便识别出与品牌产品的差别,且类型单一无特点。消费者购买往往只为其实惠的价格,不看重其他方面。刚进入生产领域的山寨企业不具有太多经验,没有完善的渠道。二是精工细作阶段,这一时期,山寨企业逐步摸索出经验,生产的产品与品牌产品更加相似,质量、外形等也有了很大提高。消费者在注意山寨产品价格的同时,也开始关注其外形等因素。山寨企业的渠道进一步完善,竞争力加强。三是突破发展阶段,山寨企业在后期的发展可以说是后劲十足,根据已有的经验,加之自身独到的创新,使产品的性价比大幅度提高。外形、功能都不拘一格,形成多元化的生产模式。这一阶段的山寨企业成长性最好,也逐步完善自身,开始注意自己的品牌性,实现了山寨企业最后的蜕变。消费者对山寨产品的热情达到最高,其中也更寄托于山寨产品所蕴含的山寨文化,突破陈规,独特的自我展示。 山寨经济的优劣势分析山寨经济的优劣势分析 1.山寨经济发展的创新面:山寨经济可以说是“二八定律”的一个悖论,它在传统企业忽视的领域发掘市场。“二八定律”也叫巴莱多定律,其指出在任何一组事物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的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这个规律应用到具体的产品营销学当中,就是个别企业通过设立消费门槛,从而放弃80%的客户,通过对拥有80%财富的20%的用户的有效服务,来实现自身收益。然而,随着高新产业的发展,很多瓶颈技术被突破,众多的企业取代了少量企业的生产。山寨经济的这种形式恰恰形成了与二八定律相反的局面。小企业的目标客户就是这80%的客户,通过对此类人群的开发,小企业同样实现了自身的盈利。与传统企业相比,山寨企业的客户群体众多,也为其多元化生产提供了便利,很多大企业无法操作的构想山寨企业能够在短时间内投产,而且是在低成本的基础上执行。 早期的兰卡斯特模型有过对消费者偏好的分析,以此研究产品价格和质量制定的决策。由于品牌手机企业和山寨手机企业分别采取差异化质量和价格策略,对目标客户进行针对性定位,因而可以共存于世,山寨手机不会被品牌手机挤出市场。山寨手机企业的创新进入便可以用质量差异策略的模型进行解释。 2.山寨经济目前存在的问题:一是企业管理制度的缺陷。对于一家生产山寨产品的企业,其内部的一般情况是员工数量较少,大量阶段性的业务外包,且雇佣大批临时工人,这样便在管理方面存在一些缺陷和规范。流动性的人口雇佣,企业规模的不稳定,都会使管理的效率受到影响。扩大到企业间,在整个山寨经济产业中,山寨产品打破了现有的生产模式,却没有建立起一种完善、规范的新规则。换句话说,山寨企业往往独立性不够,受外界因素影响颇多。 二是企业文化的缺陷。山寨企业的特点就是规模小,转向快。如果想做大做强,势必会受到自身文化的影响。然而,很少的山寨企业规划了自己的企业文化。在这个方面,山寨企业有点类似个体企业,也就是浙江模式中的个体作坊,企业主自己的认识就是整个企业的认识,缺乏民主的沟通与协商机制。这种情况下,企业家才能成为考察企业能否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但这并不能等同于企业文化,个人信念和团队理念有着本质区别。山寨企业为了降低成本,缩减用工周期,不断压缩生产外开支,诸如企业文化、企业培训之类就被通通省去。这也是大部分山寨企业很明显的短视现象。 三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山寨产品的模仿和创新不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因此很难形成门槛。如果大量其他企业涌入,就会导致同质化现象加重。模仿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同时又是一种最缺乏可持续性的学习方式。一旦模仿对象出现问题,山寨企业的生产就会受到影响,也就是说,山寨企业的销售受制于大企业的品牌效应。此外,山寨企业往往没有一个很好的持续发展的规划,往往是走一步算一步,在行业不景气时有改行的倾向,这种并不是要做产品而是单纯求利润的思想是制约山寨企业可持续发展最大的瓶颈。 注:[1]本文摘自某毕业论文。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