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山西太钢集团 |
释义 | 全称为山西太钢投资有限公司,是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原名为“太原钢铁(集团)原料贸易有限公司”,1998年7月16日经山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登记并领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营业范围为“铁矿石、矿粉、铁合金、有色金属、碳素制品、焦碳、钢坯、钢材;生铁的生产及销售;煤炭洗选。废旧金属购销、加工、串换,批发零售建筑材料、装饰材料、机电产品(除小轿车)、化工产品(除危险品)、润滑油脂、耐火材料、溶剂(需审批的项目持许可证经营)。” 简介2006年经山西省国资委同意,太钢集团对钢铁主业进行重组,将其100%的股权出售给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太钢不锈的全资子公司,2008年8月经山西省国资委、太钢集团、太钢不锈及本公司董事会同意先将太原钢铁(集团)原料贸易有限公司除货币资产以外的其它资产进行剥离,然后由太钢集团收购太钢不锈持有的本公司100%的股权,本公司的控股股东变更为太钢集团,公司名称变更为“山西太钢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由1500万元增资至10亿元人民币,营业范围变更为“对实业(法律法规允许)的投资及咨询管理”,法定代表人为周宜洲。 发展战略:贯彻执行公司实现“三个转变”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太钢集团品牌优势,进军金融领域,并成为集团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平台。 近期主要经营模式:PE投资、证券投资;承担集团公司战略性投资业务;私募基金投资管理等。 发展历史太钢的前身----西北炼钢厂,1932年由西北实业公司筹建;1934年8月8日,破土动工。 1937年10月,初步形成小型钢铁联合企业。 1937年11月8日太原陷落。西北炼钢厂更名为太原铁厂。 1945年日本投降,恢复原名。 1949年4月24日,太原解放。西北炼钢厂更名为西北钢铁公司。 1952年9月,炼出我国第一炉不锈钢。 1954年,轧制出我国第一张硅钢片。 1958年8月, 国家156项重点工程之一的太钢1053立方米高炉、1000毫米初轧机、自备电厂工程装备从前苏联引进并投产。同时,更名为太原钢铁公司,逐步发展成为以生产特殊钢为主的钢铁企业。 1966年8月, 中国第一套万能、炉卷轧机投产。 1968年8月,2×50吨转炉炼钢设备从奥地利引进并投产。 1970年3月,中国冷轧不锈钢成套设备从德国引进并投产。 1978年,基本建成100万吨钢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 1983年10月, 中国第一台18吨AOD炉建成投产。 1985年11月,中国第一套不锈钢立式板坯连铸机投产。 1988年9月,中国第一套立弯式特殊钢板坯连铸机由奥地利引进并投产。 1988年12月,引进日本日新制钢不锈钢生产技术软件及设备管理软件。 1991年4月,1350立方米高炉投产。 1991年9月,50吨转炉国内自行研发建设投产,并引进德国KOBM不锈钢冶炼技术。 1994年8月,1549毫米热连轧机由日本引进投产,同时尖山铁矿投产。 1995年11月,2号立弯式特殊钢板坯连铸机投产。 1996年1月,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1996年9月,引进2台20辊森吉米尔轧机分别生产冷轧不锈钢和冷轧硅钢。 1998年10月,太钢不锈股票成功上市,兼并临钢,实施大集团、大公司发展战略 。 1999年12月,3×100吨平炉停产。 2002年底,50万吨不锈钢炼钢、热轧改造工程投产。 2003年12月,不锈钢全线优化,形成年产100万吨能力。 2004年9月, 国家核准新建150万吨不锈钢工程,并开工建设,工程计划于2006年底竣工投产。 2005年7月31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到太钢考察;8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发行200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其中的1角硬币全部选用太钢生产的不锈钢铸造;10月12日,中国第二艘载人飞船“神州六号”发射成功,太钢生产的三类四种产品随“神州六号”遨游太空。 2006年6月1日,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钢铁主业整体上市;9月6日,“太钢牌”不锈钢材获得2006年中国名牌产品称号;9月29日,太钢新不锈钢工程顺利竣工,成为全球产能最大的不锈钢生产企业;11月4日,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荣获“全国质量奖”。 2007年太钢产钢929万吨,其中不锈钢202万吨,实现营业收入1003亿元,实现利税96亿元,公司综合实力跃居国内钢铁行业和世界不锈钢行业前列;不锈钢、不锈复合板、高牌号冷轧硅钢、电磁纯铁、高强度汽车大梁钢、火车轮轴钢、花纹板、焊瓶钢市场占有率国内第一,两类四种新型材料用于“嫦娥一号”探月工程;太钢技术中心在2007年全国438家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排名中,名列第4位,同时,太钢荣列“全国自主创新能力行业十强”企业;2007年,太钢荣获 “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称号。 2008年太钢调整管理模式、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构建了两级公司组织架构。推进钢铁主业新发展,吕梁三大项目取得积极进展。设立了山西太钢能源有限公司,全面参与山西煤炭资源的整合,并与土耳其铬矿企业组建合资公司。积极开展赈灾、济困、助学等慈善公益活动,在2008年建设和谐社会与企业社会责任论坛上,太钢荣获“企业社会责任贡献奖”。精心策划,圆满完成了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接力太钢传递活动。成功承办了“太钢杯”第四届全国钢铁行业职业技能竞赛,获得了团体第一名和“特别贡献奖”,同时荣获“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和“全国职业技能竞赛系列活动优秀组织单位”荣誉称号。 产品与服务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太钢)是以生产板材为主的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和中国大陆最大的不锈钢生产企业。2004年,资产总额316亿元,钢产量463万吨,销售收入突破290亿元。 太钢拥有铁矿石等钢铁冶炼原料的采掘与加工、钢铁冶炼、钢铁材料压力加工、冶金设备及备品备件制造等方面先进技术和装备,主要产品有不锈钢、冷轧硅钢片(卷)、车轴钢、合金模具钢、军工钢、热连轧卷板等。 太钢拥有国家级的技术中心,以及优秀的不锈钢人才队伍和实力雄厚的研发力量。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太钢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加快不锈钢发展步伐,2004年不锈钢产量达72.17万吨,继续位居世界不锈钢企业八强行列。 太钢实施质量品牌战略,贯彻ISO9000:2000标准,大力推进质量管理体系的规范、有效运行。冷轧不锈钢板(带)等重点产品获得“冶金产品实物质量金杯奖”。不锈钢等重点产品稳定进入石油、石化、铁道、汽车、造船、集装箱、造币、深冲等重点领域、新兴行业和知名企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 太钢坚持与用户长期、稳定、合作、共赢的营销战略,已形成完善的营销网络,在国内设有10个经贸分公司,真诚为用户提供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获得“全国名优产品售后服务先进单位”荣誉。 太钢积极推进国际化经营,同美、德、法、英、日、韩、澳大利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济贸易关系,国际技术交流合作不断扩大,重要战略资源全球化采购的步伐加快,不锈钢冷轧薄板等重点产品的出口量逐年增加。 太钢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贯彻ISO14001标准,加大节水、节能、降耗、减污、绿化、美化的力度,2004年获山西省“环境保护先进集体”称号,正在向国际一流水平的生态型园林化工厂迈进。 太钢加速实施以“515工程”为核心的人才战略,强化人力资源开发,推进人才贡献价值化,激发了队伍活力,提高了队伍素质。 太钢正加快实施新的不锈钢工程及配套项目,2006年项目竣工后将形成年产300万吨不锈钢的能力,成为全球最大的不锈钢企业,并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奠定基础。 太钢将继续贯彻“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对标挖潜为重点、以改革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人为本”的工作方针,为建设全球最具竞争力的不锈钢企业而奋斗。 企业文化企业使命 为全球消费者提供最精美的不锈钢产品 企业愿景(发展战略目标) 建设全球最具竞争力的不锈钢企业 企业核心价值观 以人为本 用户至上 质量兴企 全面开放 不断创新 以人为本 就是以人为太钢生存、发展之本。重点是“以人才为本、以人才为宝”。坚持人才战略,坚持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培养人、凝聚人,构建和谐企业,实现人与企业共同发展。 用户至上 就是要始终把满足用户需求放在第一位。重点是“以用户为中心”,时时处处都要考虑我的用户是谁,用户需要我做什么,我为用户做了些什么,我还能为用户做些什么,把太钢办成用户满意加工厂。 质量兴企 就是要牢固树立质量是企业生命的观念,明确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决定因素。重点是“走高质量、高附加值、高效益的精品之路”。坚持质量品牌战略,努力提高以质量为核心的综合竞争力。 全面开放 就是要打破一切封闭僵化状态,实现对内对外全方位开放。重点是“吸收借鉴一切先进成果,提升太钢整体素质”。坚持对标挖潜,在更高层次和更大范围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实现精细化、信息化、国际化。 不断创新 就是要与时俱进,改革一切不适应市场经济和国际化竞争的观念、体制和方法。重点是“提高组织的学习能力,不断超越自我”。坚持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断提高观念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的能力。 企业精神 李双良精神 李双良精神的核心是主人翁精神,李双良精神的实质是“把太钢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李双良精神主要体现在: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主动为企业分忧解难的敬业精神;不怕困难、艰苦奋斗,为企业发展勇挑重担的创业精神;团结一致、精诚协作、高效执行的团队精神;遵循规律,珍惜资源、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科学精神;与时俱进、挑战自我、精益求精、奉献精品的创新精神。 李双良简介:李双良同志是太钢加工厂渣场原负责人,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就以“工业炉渣爆破能手 ”闻名全国冶金行业。1983年他退休以后,主动请缨,带领渣场职工,把堆积了半个世纪的一千万立方米的渣山搬掉,创造价值 1.4 亿元,使原来污染严重的渣山变成美丽的花园。为消除太钢生产重大隐患,改善环境,造福后代,促进太钢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他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光荣称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他“全球 500 佳金质奖章”。列入“保护及改善环境卓越成果全球五百佳名录”。太钢聘任他为治渣顾问。江泽民同志 1990 年 1 月视察太钢时题词:“学习李双良同志一心为公、艰苦创业的工人阶级主人翁精神,把太钢办成第一流的社会主义企业”。李双良同志的事迹为世人瞩目,李双良精神是太钢工人阶级优秀品质的集中反映,是太钢几代人优良传统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典范。 经营理念 既要注重规模,更要注重品种和质量; 既要注重硬件,更要注重软件; 既要注重物的因素,更要注重人的作用; 既要注重学习,更要注重创新; 既要注重获取资源,更要注重节约资源; 既要注重经济效益,更要注重环境保护。 安全理念 珍爱生命,我要安全 质量理念 质量是企业的品格 营销理念 为用户提供更全、更好、更快的解决方案,在长期合作中实现共赢 廉洁理念 诚信守法,恪尽职守,清正廉洁,永不生锈 管理团队薪酬待遇 参加工作1年内:博士生4000元/月;硕士生2500元/月;本科生2000元/月;转正后以岗定薪。 一次性安置费 所有新引进大学生安置费均为2000元,博士生面议。 福利待遇 依法享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同时,享有带薪休假、健康体检等待遇。 住宿条件 新招聘大学生入住现代化的高层科技公寓。本科生:两人一套(包括:卧室、洗手间、电视、电话、写字台、沙发、宽带、床上用品等);硕士以上:一人一套(包括:卧室、客厅、厨房、洗手间、电视、电话、写字台、沙发、宽带、床上用品等)。 人才培养 新入职大学生 太钢注重新入职大学生的培养,制定了“三年四模块”新入职大学生培养模式。注重新入职大学生团队精神、学习能力、诚实守信等品质的培养,使新大学生尽快从一名优秀大学生转变为优秀的职业人。 在职工作人员 太钢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理解人、培育人,为员工提供培训机会,每年选聘一批优秀人才去国外研修以及国内重点知名院校攻读工程硕士;鼓励大学生继续深造,考研、考博报销部分学费。实施全员素质提升工程,全方位、多层次对员工进行培训,不断提升员工技能。 太钢培养的杰出人物 太钢一直关注对各类人才的培养,目前已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省级百千万人才工程7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6人, “333”人才4人,在太钢成长为省市级领导4人。 人才培养目标 太钢将坚持国际化视野,争创效率与成本的行业典范,实现行业内人力资源综合竞争力强势地位。拥有一支能引领国际化企业的高级管理人才队伍,占领国际不锈钢技术前沿的研发、生产、营销的技术和专业人才队伍,懂技术、懂装备、懂操作的复合型、多能型操作人才队伍。 引进待遇 太钢实行岗薪工资制,对新入职大学生发放一次性安置费。员工享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太钢实践以人为本,推行带薪休假、全员健康体检等福利制度。 其它相关面对危机,太钢加快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巩固和扩大公司的竞争优势,进一步做强做大钢铁主业。 在扎实推进钢铁主业新发展方面,太钢开拓视野,把握机会,系统规划,以适应发展战略、做强做大为目标,以扩大市场份额、降低供应链成本、有效化解经营风险为原则,计划今年年内有选择地在国内和海外推进并购重组。同时,加快推进钢铁产业的兼并重组及托管和租赁经营等多种合作模式,形成1500万吨的产能规模。 在抓项目方面,太钢对所有技改和建设项目进行全面疏理,区分轻重缓急,采取不同对策。加快实施袁家村铁矿建设、尖山铁矿扩建、峨口铁矿改造等项目,提高铁矿石自给率。抓紧抓好不锈钢无缝钢管、精密带钢、型材改造等项目,为优化品种结构创造条件。加快推进冷轧废混酸再生工程、发电冷凝水回收工程、焦炉煤罐工程、烧结节能减排技改升级工程、4350立方米高炉干法除尘工程、固态渣处理项目、高炉矿渣超细粉等节能减排项目,确保按期达产达效。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