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山西大学堂 |
释义 | 山西大学1902年创立之时,名为山西大学堂。由于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其具有中学专斋和西学专斋两个组成部分,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中西教学共为一体之先例 诞生背景中学专斋1898年的“百日维新”和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以后,清王朝为了维护其专制统治,迫于国内外各种压力,于1901年 (光绪二十七年)初宣布实行所谓“新政”,兴办学堂为其教育改革之主要内容。同年,清政府下诏,“除京师大学堂应切实整顿外,着各省所有书院牞于省城均改设大学堂,各府厅直隶州均设中学堂,各州县均设小学堂。”当时山西省太原设有 “晋阳书院”和“令德堂”两所书院。“百日维新”期间,“令德堂”曾改为山西省会学堂,进行过一定改革,在此基础上,1902年初,山西巡抚岑春煊即遵朝廷谕旨将令德堂改设为山西大学堂。委派山西候补道姚文栋为首任督办(相当于校长),高燮曾为总教习,谷如墉为副总教习,以太原文瀛湖南乡试贡院作为临时校址,接收晋阳书院和令德堂学生,正式开学。由此山西大学堂正式成立。 西学专斋在义和团运动中,山西仇杀天主教主教、教士130余人,教案特别严重。在处理教案问题中,在山西传教的英国耶稣教浸礼会传教士李提摩太(RichardTimothy)于1901年3月曾向清廷议和全权大臣李鸿章与奕劻提议,以山西教案赔款50万两白银用于在太原创办一所近代中西大学堂,选拔全省优秀学子入学,学习近代学问。后又于5月29日递交了 《上李傅相办理山西教案章程七条》,其中第三条对此提议作了专门的具体陈述。大意为:共罚白银50万两,每年交5万两,十年为止,设立学堂,教导有用之学,开导晋省人知识。对此李鸿章、奕劻立即表示赞同并电告巡抚岑春煊遵办。10月岑春煊曾派洋务局提调周之骧赴上海与李提摩太面谈此事并议定了创办中西大学堂合同八条。1902年初,李提摩太偕人来太原拟签订正式合同时,方知晋省已办起了山西大学堂。于是他又建议岑春煊将山西大学堂与他拟创办的中西大学堂会并办理。合并后山西大学堂内设两部,一部专教中学,由华人负责;一部专教西学,由李提摩太本人负责。就此建议,岑春煊认为涉及教育主权问题和传教问题,未敢应允。后经多方反复筹商,并交由西大学堂学生进行了民意测验,对有关细节进行了逐条逐字的斟酌,议定了合办山西大学堂的合同23条,于光绪二十八年五月初二日(1902年6月7日)由山西司道及绅士等与李提摩太及拟聘之西学专斋总教习敦崇礼签字,巡抚盖章立案,呈报光绪皇帝朱批。 合同生效后,山西大学堂就改制成为两个组成部分,即山西大学堂原来部分改为“中学专斋”,总理为谷如墉(山西神池人,进士出身,曾任户部主事,晋阳书院山长),总教习为高燮曾(湖北人,翰林出身,曾任山西提学使),拟办中西学堂改为 “西学专斋”,总理为李提摩太,总教习为敦崇礼。由此山西大学堂就成为了中西共为一体的一所新式学堂。 教学章程根据1902年清政府颁布的 《钦定学堂章程》(称为 “壬寅学制”)和次年又重新颁布实施的 《奏定学堂章程》(称为 “癸卯学制”),高等教育分高等学堂(大学预科)、大学堂(大学专门分科)和大学院(亦称“通儒院”,相当于研究院,大学毕业始许入学)。高等学堂和大学堂学制为三年,大学院学制为五年。山西大学堂的学科课程设置和教学基本上是依照新学制的规定建立并逐步完善的。 中学专斋的教学中学专斋初办时,设有高等科和三年制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基本承袭了令德堂旧制。所上课程分经、史、政、艺四科,谷如墉讲《战国策》,高燮曾讲《近思录》,贾耕(前上党书院山长)讲《禹贡》,田应璜(举人出身)讲《明史》,成连增(翰林出身)讲算术,胡瀛(贡生出身)讲地理,学生不分班次,集中于大堂听课,教习按品职依次列坐正中,学生分坐两侧。考试于每月初八统一举行,成绩优异者按等级发给奖金。 1904年,新任提学使宝熙对山西大学堂进行了整顿。设监督为学校负责人,取消总理,总教习改称教务长,提调改称庶务长,堂舍监督改称斋务长。特别对课程设置进行了较大的改革,高等科分为两类,一类以文为主,一类以理为主。旧课程只保留经学一门,其他一律取消,增设了英文、日文、法文、俄文、代数、几何、物理、化学、地理、历史、生物、图画、音乐和体操等课,教员自编讲义,印发给学生。教员主要有傅岳?,讲西洋史,曾编写《山西大学堂史》上中下三册。张友桐,讲授中国史,对徐继畲著述很有研究,曾编著《山西大学堂史学课程》。任翙銮,讲授地理,曾编著《中外地理课程》。还有杨培根、王垂纯、祁崇仁、吴渭滨、任钟澍等,以及日本籍教员小金龟次郎、刚田等,分别担任各科教学。1905年中斋第一批学生毕业,根据毕业考试成绩,分别授予拔贡、优贡和岁贡的 “贡生名义”。1904至1905两年还选派了优秀学生40名留学日本。 西学专斋的教学西学专斋开办时,由学会刘嘉琛通过向各县分配名额,招收了学生,于1902年6月26日(农历五月二十一日)开学。巡抚岑春煊和省城重要官绅都出席了开学典礼。为解决校舍不足,巡抚岑春煊专令拔贡院附近皇华馆学台衙门西院作为西学专斋办公、上课和教习宿舍之用。西斋的总管理和学生膳食住宿等一切行政事务由中斋所设提调和舍堂监督统一管理,只教学相对独立。 西学专斋初办时只设有预科,教习多为外籍人,教学内容和方法基本上与英国学校相同。开设的课程一般是近代学科,有英语、数学、文学、法律、物理、化学、采矿、格致、西洋史、世界史、体操、图画等,并开有物理和化学实验课。为解决西斋教材不足的问题,李提摩太等还曾于1902年至1908年在上海开设了山西大学堂高译书院,此为中国第一所大学译书院。翻译出版了各种高等、中等和师范学校教材和名著,为引进和传播西方先进科技知识和学术思想起到了重要作用。后来,经过一定发展,西斋于1906年开办了法律、矿学和格致三个专门科,1908年又开办了工程科。 考试录取西斋学生毕业也同中斋学生同时于省城进行统一毕业考试,考试及格,一律称为“举人”,各专科毕业生,经过进京应试,及格后授予“进士”。此外,省府还拨专款,前后从西斋选派了优秀毕业生50余名赴英国留学,学习铁路、采矿、机械等工程科目,这些学生学成归国后为我省开发矿产、兴办工业及发展本校工科做出了一定贡献。 历史沿革山西大学堂1902年3月,英国耶稣教浸礼会传教士李提摩太(RichardTimothy)提议,以山西教案赔款50万两白银用于在太原创办一所近代中西大学堂,10月岑春煊派洋务局赴上海与李提摩太面谈此事并议定了创办中西大学堂合同八条。 1902年初,山西巡抚岑春煊遵朝廷谕旨将令德堂改设为山西大学堂,接收晋阳书院和令德堂学生,正式开学。由此山西大学堂正式成立。 1902年初,李提摩太建议岑春煊将山西大学堂与他拟创办的中西大学堂合并办理。合并后山西大学堂内设两部:山西大学堂改为“中学专斋”专教中学,由华人负责;中西大学堂改为“西学专斋”专教西学,由李提摩太本人负责,由此山西大学堂就成为了中西共为一体的一所新式学堂。 当时,根据《奏定学堂章程》,设立在省会的大学堂,至少需要设置三科才能成立。1903年下半年,各省都按章程规定改为高等学堂,全国只有京师大学堂和山西大学堂仍保留为大学堂,同年10月,天津中西大学堂改为北洋大学堂,直到辛亥革命时,全国总共也只有以上三所大学堂。 山西大学校1910年,山西大学堂已开办近10年,省出经费50万商银已付清,根据“合同”规定,西学专斋应归还山西自办。是年11月上旬,李提摩太来并办理了有关移交手续,西斋教习也大部分按合同解聘离晋,不久辛亥革命爆发,中华民国建立。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教育部颁布了新的教育法令。遵照新的规章,山西大学堂改名为山西大学校,监督改称为校长,中学专斋与西学专斋的建制也同时取消。设立了预科和本科,预科分为一、二两部,一部为文法科,二部为理工科,均修业三年,本科分文法工三科。由此山西大学校便奠定了以后文理多科的综合性大学的基础。 国立山西大学1918年7月,山西大学校列入国立范围,被称为国立第三大学。直至此时,全国公立(官立)大学仍只有北京大学、北洋大学和山西大学三所,并规定凡是山西大学本科毕业生,以其所学任事三年,或曾任校长及教员满三年者可参加参议员选举。直到1922年重新颁布学制,全国大学才逐步增多。 山西大学(古)1931年改名为山西大学,抗战期间,曾迁至晋南、陕西三原、秋林等地。 1937年被迫停办,1939年复校。 1949年春,中国大学理学院并入山西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山西大学设有文、理、工、医、法五个学院,是当时国内办学规模较大、学科门类齐全、办学水平较高的高等院校之一。著名进步学者邓初民任校长。 1952— 1953年院系调整,取消山西大学建制,文、理、工、医、法五个学院调整如下: 文、理两院(含中文、历史、外语、教育、数学、化学、生物7个系)合并,改称山西师范学院(后并入山西大学)。 工学院(机械工程、电机工程、土木工程、化工工程4个系)独立建校(今太原理工大学)。 医学院(含医学系)独立建院(今山西医科大学)。 法学院改称财经学院(含经济、工商管理、会计3个系),后划归入中国人民大学。 衍生学校山西大学1953年,文理学院独立建院,称为山西师范学院。1959年,再度组建山西大学。 1961年山西师范学院并入山西大学,1962年,山西体育学院、山西艺术学院并入山西大学。经过历代山大人的艰苦努力,昔日一处杂草丛生的荒凉之地已变成一所具有相当规模和充满浓郁现代气息的山西大学。 山西大学是山西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同建设的省部共建研究教学型重点大学,是集教学、科研、科技开发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一体的闻名全国的百年学府,如今的山西大学正朝着建设具有地方示范作用的研究型大学方向而迈进。一百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山西大学形成了“中西会通、求真至善、登崇俊良、自强报国”的文化传统和“勤奋严谨、信实创新”的优良校风。2012年5月8日,山西大学将迎来建校110周年校庆。 山西大学历史沿革 1902-1911 山西大学堂 1912-1931 山西大学校 1931-1937 山西大学 1937-1939 山西大学停课 1939-1943 山西大学复校 1943-1949 国立山西大学 1949-1953 山西大学 1953-1961 山西师范学院(隶属教育部) 1959-今 山西大学(省部共建) 太原理工大学1953年,工学院独立建校,称太原工学院。太原工学院是山西大学堂西学专斋的延续,她秉承山西大学堂西学专斋工科办学理念“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山西乃至全国培养输送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1997年,更名为太原理工大学,现已步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行列,是中部地区重点建设的五所高校之一,学校近几年加快了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全力建设高水平研究性大学。 2012年5月6日,太原理工大学将迎来建校110周年校庆。沧桑砥砺,铸就辉煌。太原理工大学110年的办学历程,几乎是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回溯110年的历史进程,它起步于1902年的山西大学堂西学专斋,历经山西大学堂、山西大学校、国立山西大学、太原工学院、太原工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等发展阶段。 山西医科大学1953年医学院独立建校,称山西医学院,并与1996年更名为山西医科大学。其历史沿革如下: o 山西医学传习所(1919.8-1921.8) o 山西医学专门学校(1921.8-1928) o 山西医学专科学校(1928.12-1932.1) o 私立山西川至医学专科学校(1932.1-1937.11) o 山西民族革命大学医学院(1937.11-1938.3) o 山西川至医学院(1938.3-1939.1) o 私立山西川至医学专科学校(1939.1-1940.3) o 山西大学医学专修科(1940.3-1946.8) o 国立山西大学医学院(1946.8-1953.9) o 山西医学院(1953.9-1996.4) o 山西医科大学 (1996.4至今)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