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山戎 |
释义 | 简介山戎是我国春秋时期北方的一支较强大的少数民族。又称北戎,匈奴的一支。活动地区在今河北省北部。见《春秋·庄公三十年》﹑《汉书·匈奴传上》。后亦为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据史书记载,山戎部族以 "射猎禽兽为生","随畜牧而转移",经常联合侵犯中原,成为燕、齐诸国之边患。公元前664年齐桓公兴兵救燕伐山戎,灭掉令支、孤竹山戎部旅,约战国晚期,山戎逐渐销声匿迹。 记载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唐虞以上有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这说明,在唐尧、虞舜的上古时代,就已有山戎一族,居住于中国北方。据范文澜先生的《中国通史》记载:春秋时期,中国的少数民族统称为南蛮、北狄、东夷、西戎。戎族是少数民族的一支,不仅人口数量大,而且居住地区广,并逐渐从西方迁至东方和北方。戎族分支颇多,有大戎、小戎、陆洋之戎、九州之戎、骊戎、犬戎、扬拒、泉皋、伊雒之戎、姜戎、茅戎、北戎(又称山戎)无终等名称。山戎,即为戎族的一支,也即是由西方迁往北方居住的戎族。 事实事实上,山戎自为一族,在春秋战国前一度相当强大,在河北省北部、辽宁省西南部和内蒙古东南部曾建立了孤竹、令支、屠何、无终诸国。山戎势力强大,不断南下侵扰中原,与鄂、齐、燕、晋等中原诸国,屡次发生大规模的战争,这就是历史上的“山戎痛燕”等事的背景。自然,中原诸国也不断攻伐山戎。 从史料上可以看出,山戎是生活在燕山一带,以林中狩猎和放牧为主的游牧民族。但是,随着历史的变迁,山戎人伴随游牧,逐渐开始了农耕。山戎曾栽种冬葱和戎菽,享誉塞北。《钦定热河志》载:“戎菽又名胡豆,种出山戎,北土甚多,百谷之中最为先熟。”而“冬葱”,即今称之为大葱者。 春秋末期,山戎逐渐衰落,后被灭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