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楤木 |
释义 | 楤木根皮筒状或片状。栓皮薄,灰褐色粗糙呈多片状翘裂,有时有横向皮孔,栓皮易剥脱,剥脱后皮呈淡黄白色,内面白色,光滑。质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气微,味苦。树皮剥落状,粗糙不平,有纵皱纹及横纹,并散生坚硬的刺。外面灰白色至灰褐色,内面黄白色而光滑。断面呈纤维性。气微香,嚼之带粘液性。 植物形态小乔木或灌木。高2-8米,树皮灰色,疏生粗壮直刺。小枝被黄棕色绒毛,疏生短刺。叶为2—3回羽状复叶,长60—110厘米。叶柄粗壮,长达50厘米,托叶与也叶柄基部合生,耳廓形。叶轴无刺或有细刺。小叶卵形、阔卵形或长卵形,先端渐尖或短渐尖,基部圆形;上面粗糙,疏生糙毛;下面被淡黄色或灰色短柔毛,脉上更密;叶缘具锯齿,稀为细锯齿或不整齐粗重锯齿;侧脉7—10对,两面均明显,网脉上面不显,下面明显。花白色,芳香。果实球形,具5棱。宿存花柱长1.5毫米,离生或合生至中部。花期7—9月,果期8—10月。 药品简述【药材名】楤木 【学名】Aralia chinensis L. 【别名】仙人杖、鹊不踏、刺包头、通刺、黄龙苞、鸟不企草、老虎刺草、鸟不宿、红桐刺、白刺椿、刺杖、白刺桑柴、老虎呆、猫儿刺、百鸟不栖、红虎刺、刺桐、红刺蒙桐、虎椒刺、白塔刺头、黄狼尾巴、飞天蜈蚣、天蜈蚣、雀不站、刺龙包、雀不站、刺老包。 【分类】五加科。 【分布与生境】分布黄河以南至两广北部、西南、东南各省区。生于林内、林缘或灌丛中。 【毒性】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小鼠腹腔注射10—20g/kg皮的水提取物,抽搐死亡。 【来源】五加科楤木属植物楤木Aralia chinensis L.,以根皮和茎皮入药。全年可采,切段,晒干。 【性味归经】甘、微苦,平。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利尿消肿,活血止痛。用于肝炎,淋巴结肿大,肾炎水肿,糖尿病,白带,胃痛,风湿关节痛,腰腿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0.3~1两。 【注意】孕妇忌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植物研究特性喜生于沟谷、阴坡、半阴坡海拔250~1000m的杂树林、阔叶林、阔叶混交林或次生林中。耐寒,但在阳光充足、温暖湿润的环境下生长更好。空气湿度在30%~60%之间,喜肥沃而略偏酸性的土壤。 常用中草药,具有镇痛消炎、祛风行气、祛湿活血之功效;根皮可治胃炎、肾炎及风湿疼痛。 主持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校长匡海学教授主持的《辽东楤木的研究及应用》日前获200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课题组从辽东楤木叶中分离出24种化合物,其中13种为新发现的化合物,现已经证实有4种化合物可直接杀伤并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繁殖,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功效辽东楤木,为五加科楤木属植物,又名龙牙楤楤木、刺嫩芽、刺老芽、刺龙鸦、老虎刺、树头菜等,为五加科楤木属多年生亚乔木植物,是我国东北地区餐桌上常见的山野菜之一。传统药用部位为根皮和树皮,以前认为其具有补气安神、强精滋肾、祛风活血、除湿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神经衰弱、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疼痛、骨关节炎、肝炎等症。 临床研究15年来,匡海学和他的课题组一直致力于研制抗肝炎和癌症的新型中药,创新了苷类化合物结构确定新方法,在对辽东楤木成熟叶片中分离出数十种皂苷类化合物的研究过程中,发现了皂苷类化合物作用于人肝癌、肺癌、卵巢癌、结肠癌、口腔上皮癌等疾病的重要规律。科技部已将此课题作为中医药国际合作重大项目,并拨付专项资金重点支持课题组与英国帝王学院继续开展抗肿瘤机理及临床应用研究。 匡海学在本课题的研究中首次应用生物工程技术进行组织培养工厂化育,成功解决了其愈伤组织诱导与植株再生等技术问题;建立的组培与设施育苗相组合的技术,成功地解决了辽东楤木自然繁殖率低、优质种苗繁育困难这一制约其栽培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探索出一次建圃多年利用的人工繁殖与反季栽培模式。研究出辽东楤木经济林丰产营建技术,特别是发明了短截促萌、培育多头树冠的摘心处理技术等,为辽东楤木栽培产业提供技术支撑。 奖项相关研究近年来先后获得了多个奖项,其中《龙牙楤木经济林经营模式及丰产技术的研究》获2000年度黑龙江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辽东楤木叶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的研究》获2005年度黑龙江省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山野菜组培工厂化育苗技术研究与开发》获2006年度哈尔滨市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该课题组先后在国内外专业杂志或国际学术会议发表研究论文27篇,其中SCI收录2篇。目前,抗肿瘤有效部位提取工艺已获国家发明专利,并已完成了5类中药新药临床前的全部研究。 发明专利一个项目带动一方经济,自1998年开始至今,辽东楤木经济林营建及丰产技术已在黑龙江、吉林、辽宁推广,栽培种植面积超过20万亩。近年来,该课题组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治疗肝炎的新药“龙牙肝泰胶囊”取得重大社会和经济效益。近5年,龙牙肝泰胶囊总计销售4.9亿元。仅采收辽东楤木叶就创收1864万元。目前,国际权威研究机构已参与到项目下一步研究中,研究成果有望进入国际市场。 制作流程原料分选、修整→清洗→预煮→漂洗→装罐→注汤→封罐→杀菌→冷却→抹罐→入库。 (1)原料分选、修整采回的原料要及时处理,去掉基部苞叶,捡出变色的和已木质化的嫩茎及叶柄,分级摆放整齐。 (2)清洗将整修好的原料放在流水中冲洗,除去泥沙、虫及其它微生物等杂质。水质必须符合GB5749要求。水流量必须能使原料翻动,彻底清洗,然后捞出沥干。 (3)预煮(杀毒)水中加入0.2%~0.5%的柠檬酸及0.2%的焦亚硫酸氢钠来保护原料色泽,增加风味,而且利用杀菌。原料与水比为1∶1.5为宜。将处理好的原料倒入沸水中煮5~10分钟,以破坏原料的酶活性和杀死各种微生物。 (4)漂洗将预煮好的原料捞出放入冲洗槽中,放入清洁的冷水,边放边排,使其迅速冷却。冲洗槽要事先用0.03%的高锰酸钾液消毒。 (5)装罐把经过冲洗冷却的原料,整理整齐,一扎扎摆好,称好重量,迅速按标准装罐,尽量减少停留时间,避免空气及其它环节污染。 (6)注汤为了增加罐头的味道的适口性,需调配注汤。配方:柠檬酸0.2%、精盐0.3%~0.5%、味素0.1%~0.3%、白糖0.3%~0.5%、开水98.5%~99.1%。将配好的注汤加热,当达80~85℃时,注入装好刺嫩芽的罐头瓶中。尽量注满罐,不留空隙。 (7)封罐趁注汤后的热罐,即封罐,罐内真空度应在50.5~53.2千帕。 (8)杀菌、冷却封罐后要及时杀菌,从封罐至杀菌间隔不得超过20分钟。采用常压杀菌法:将罐头装入铁筐里放入40~50℃水锅内,盖上锅,加大火力,使水混在短时间内迅速达到100℃,保持温度达15分钟,然后开盖,把装罐头的铁筐一起抬出,逐步分别放入不同水温的水槽内冷却:80~70℃、60~50℃、40~30℃、30~20℃,沥水。 (9)抹罐、入库沥水后,趁罐内余热立即擦净罐外水珠,检查合格后,贴标签,装箱入席。 医疗作用龙牙楤木以根皮入药,药材味苦、辛,性平。有补气安神、强精滋肾、健胃利水、祛风除湿、活血止痛的功用。 楤木主治神经衰弱、风湿性关节炎、肝炎、慢性胃炎、胃痉挛、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肾炎水肿、糖尿病及阳虚气弱、慢性病气虚无力、颅外伤后无力综合症、肾虚阳痿等症。还有降血压、降血糖及抗放射的作用。常用量:煎汤10~25克(鲜品50~100克)。 用法举例(1)治神经衰弱楤木根皮10克,水煎服。 (2)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楤木根皮5公斤,加水250公斤熬成流浸膏。每次服3~5毫升,每日3次。 (3)治筋骨痹痛楤木根皮100克,用白酒500克浸泡1周后服用,每次服1酒盅(3钱装)。 (4)外用止血即将根皮捣烂外敷。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