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山东财政学院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 |
释义 | 山东财政学院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前身为经济信息管理系,成立于1993年6月。截至2010年01月17日,学院全日制在校生千余人,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2009年该校被确定为博士点建设单位,三年内和省内的另一所财经类学院共同组成山东财经大学,成为山东省重点建设的四所大学之一。 院系机构根据山东财政学院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官网资料,该院拥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商务三个本科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省级重点学科)和计算机应用技术(校级重点学科)两个硕士点。下设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应用、系统结构、信息工程、电子商务五个教研室,实践教学部和计算机基础教学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商务两个省部共建的基础实验室,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金融信息工程两个研究中心,网络与信息安全研究所以及管理决策与商务智能实验室、应急联动系统实验室、网络信息安全实验室、嵌入式系统应用实验室等八个专业实验室。 教学理念学院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根本,以教学改革和教学评估为动力,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学科专业建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依托学校的财经学科优势,依靠国际交流合作,经过多年发展与历史积淀,逐步形成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与财经管理知识融合见长,以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促进学科专业发展为强,以服务财经管理部门为主要面向,以培养掌握计算机先进技术和财经管理知识的高素质信息技术人才为目标的办学特色和办学优势。 师资力量截至2010年01月17日,学院有教职工60人,其中专任教师47人;有教授8人,副教授21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8人(另有兼职硕士生导师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6人(其中博士后2人),在读博士学位的教师9人。硕士以上学位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0%以上。财政部跨世纪学术带头人1人。形成了一支以青年教师为主体、年龄和职称结构较为合理的教学科研队伍。 根据山东财政学院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官网资料,该院教师在《管理科学学报》、《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电子学报》、《计算机研究与发展》、《IEEE Computer Society Press》、《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等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500余篇;出版专业教材10部,获省厅级奖10余项;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科学基金项目5项和省部级课题20余项。学院还专门设立“青年教师科技发展基金”,鼓励和支持有发展潜力的青年教师进行创新实践,提升教师科研水平。 交流合作学院积极与国内外高校、学术机构及IBM、Microsoft、SAP、NEC、浪潮等国内外知名IT企业开展交流与合作。该院已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计算机系、阿肯色州立大学计算机系、加拿大Regina大学计算机系、复旦大学和同济大学软件学院等机构建立了长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先后有多名教师到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以及国内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参加学术交流、讲学或研修,并选拔优秀学生赴海外留学。 一 与国外著名高校的交流合作 截至2008年1月19 日,学校以欧、美国家为主,与14个国家和地区的33所大学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开展了包括合作办学、学者互访、互派留学生、合作科研、联合培养、资料互换等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交流与合作。 学院已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计算机系、阿肯色州立大学计算机系、加拿大Regina大学计算机系、英国龙比亚大学计算机系等机构建立长期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该院与英国龙比亚大学计算机系 建立了“3+1”的本科合作培养模式,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与英国龙比亚大学计算机系、美国阿肯色州州立大学计算机系在研究生教育与培养方面的交流和合作,建立教师、学生的定期互访制度。 二 与国内著名高校的交流合作 学院自1993年建系以来,就非常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复旦大学、同济大学软件学院、上海软件服务中心等机构建立了长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选派优秀研究生到复旦大学进行访问学习,学习周期至少为一年,形成校际互访制度;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原则,以培养高素质软件人才为目的,与同济大学软件学院联合培养软件工程硕士。 三 与研究机构、著名企业的交流合作 与浪潮集团、齐鲁软件园、华为公司等故国内著名企业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成立计算机软件人才培养基地,并以协议形式固定下来。同时积极开展和IBM、SAP等国际著名企业的合作,联合IBM建立“山东财政学院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研究中心”,与SAP合作成立“山东财政学院-SAP中国 SAP Business One 研究中心”。 人才培养学院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设立了大学生创新科技基金,与济南市信息产业局、NEC、浪潮等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人才培养基地。鼓励和支持学生进行创新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加强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2007-2009年间,已有53名优秀大学生参与学院教师的12项科研课题,数百名同学在参加的由全国、省市和学校举办的各类科技及外语大赛中获奖。 该院秉承“厚基础、高素质、重创新、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出数千名计算机与信息管理专业人才,为国家和山东省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学生毕业一次签约率一直在85%以上,毕业生考研率达20%,就业单位包括各级政府机关、科研单位、高等院校、财政、税务、银行、邮政、电信、信息技术公司等中外合资、独资企事业单位。毕业生以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踏实的敬业精神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学院领导姓 名 职 务 职责分工 徐如志 院 长 主持学院工作,主抓学科建设 高康林 党总支书记 主持学院党务工作 文卉 党总支副书记 分管学生工作 安世虎 副院长 分管教学工作 李德生 副院长、网络中心主任 分管科研、研究生工作、分管网络中心 矫立峰 网络中心副主任(常务) 网络中心工作 发展规划(2006年1月-2010年12月) 山东财政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前身经济信息管理系成立于1993年,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和发展积累,目前已拥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电子商务三个本科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两个硕士学位授予权,在校生达到1200人。 与国内同类学科相比,本学科点的优势在于:山东财政学院在财税务、金融、国际贸易、企业管理等经济领域具有较强的影响力。这为我院的计算机信息技术与财税、金融、管理等经济领域的交叉融合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为实现财政学院建设高水平特色大学的发展目标,结合本学院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学院今后未来五年的学科发展规划。 (一)学科建设 致力于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个一级学科的并行发展,高度重视并大力支持计算机信息技术与财税金融及管理科学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重点发展面向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计算机应用与信息管理技术。 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为博士学位授予权创造条件。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商务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新增信息安全等1-3个本科专业。 建立合理的科研创新体系。构建1个研究中心(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研究中心),3-5个研究所(如:智能信息处理与决策支持研究所、网络信息安全研究所、知识工程研究所、软件工程研究所),及若干个专业研究室和实验室。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的科研组织与管理制度与规范。 争取至少1个二级学科成为山东省重点学科,争取至少1个研究机构成为省级研究中心/研究所/实验室。 (二)科学研究 积极跟踪国际国内学术前沿,围绕国家特别是山东省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加强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突出应用研究。探索多种对外合作的科研方式,吸引高层次优秀人才,承担较多的高层次科研项目,培育较多的高水平标志型科研成果,努力实现科研工作的新突破。 确定3-5个科研主攻方向,组织学科骨干争取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出一批具有省内甚至国内领先水平的标志性成果。在1-2个方向上达到国内领先地位。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和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达到300篇以上,其中被SCI、EI和ISTP等重要检索机构检索的达到40篇以上。出版专著和教材不少于10本。 积极争取各类项目资助,并在此基础上力争获得国家、山东省、济南市科技进步奖等各种奖励。争取取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省自然科学基金至少3项。争取实现年科研经费达到100万元以上。 高度重视科研成果的转化,争取取得一批有较大经济效益的科研成果,为山东省和济南市经济的发展和山东省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做出贡献。 此外,实行科研项目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建立有效的科研工作评估体系和监督机制,进一步规范科研管理制度。对完成的科研项目,学术专著、论文等,给予奖励。 (三)师资队伍与环境建设 实施人才战略,针对性的加强学科队伍建设,坚持结构合理和精干高效的指导思想,从国内外引进高层次的优秀人才和学术骨干。重视现有教师队伍的稳定、提高,同时积极从各个途径引进切合本院发展所需的人才。 到2010年,学院教师总数(含兼职)达到80人,其中教授20人(含兼职教授和特聘教授5-10人),副教授30人(含兼职副教授5-10人),讲师30人。教授中博士生导师3-5人。副教授以上的教师队伍中,拥有博士学位者不少于60%。争取有一批教师在一些重要学术机构中任职并在国内外相关领域具有一定影响。从2006年1月1日起,新进教师必须满足国内“211”大学或国外著名大学毕业且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等基本条件。 两年内,在国内聘请5-10名兼职或客座教授,从国外聘请3-5名在国际学术界有一定影响的外籍兼职教授(流动编制),保证每个主要研究方向拥有1-2名国内外的知名专家学者作为本学院的兼职或客座教授,以带动学科在高起点上快速发展。 大力推进硬件条件的改善,积极争取优良的教学和科研实验条件。办公室面积达到人均10平方米,专业实验室面积达到500平方米,专业资料室超过100平米。不断培育和增强学院的自我发展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待遇,解除教师的工作和生活等方面的后顾之忧。 (四)人才培养与对外交流 按国家需求和学科发展设置教学内容,遵循科学与技术、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办学理念,致力于教学改革和不断创新,使学生具备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系统专业知识,同时又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良好的创新意识。为国家培养高层次优秀人才,为学校赢得良好信誉。建立从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直至博士后研究人员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培养管理科学与技术领域,计算机技术领域和软件工程领域的工程硕士。到2010年实现在校研究生总数达到80-100人。 密切跟踪IT领域国际学术前沿,注重国际、国内学术交流,积极发展同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印度、澳大利亚等国外大学以及港、澳、台地区大学、以及各科研机构和大型企业的联系,从著名高校或企业聘请知名教授、企业家短期讲学或工作;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鼓励并创造条件选送教师到国外或国内有关专业作短期学术访问;加强和校内其他学科之间的学术交流活动。通过学术互访、共同研发、联合培养研究生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外的交流与合作。力争主办一到两次较大规模的国际学术会议或者有重要影响的相关全国性学术会议。 (五)国际合作与校企联合 学科建设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关系到教学、科研和学院的整体发展,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也是学院是否具有竞争力的关键。在学科基础建设方面,从实际出发,科学定位,发挥优势,突出重点,整合资源,坚持创新,与学校其他学科交叉,从新兴学科、交叉学科中培植学科增长点。 以“力争发展成为高水平特色学院”为目标,努力开展与国外学术机构、国际组织和企业的合作与交流。与国际IT巨人IBM公司、Microsoft、SAP等建立长期稳定的电子商务合作伙伴关系,合作开展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等领域的应用研究。 学院将力争与齐鲁软件园、浪潮集团等众多有实力的企业与组织紧密合作,与国外有影响的大学、研究机构建立长期的战略性伙伴关系,在师资培养方面和学生交流方面进行合作。通过与国际组织和国内外工商界保持紧密广泛的合作与联系,在吸纳先进管理实践经验和资金资助的同时,也为企业界不断输送未来的信息管理精英。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