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杉阳镇 |
释义 | 杉阳镇位于永平县城西南部,澜沧江东岸,地处东经99°16'33"—99°31'33",北纬25°13'54"—25°27'40"之间,跨经度15'、纬度13'46",最大横距18公里,纵距78公里,政府驻地距县城46公里,距下关130多公里,距省城昆明600多公里。东邻厂街彝族乡,南与水泄彝族乡接壤,西与保山市隆阳区隔澜沧江相望,北同博南镇相连,国土面积422.1平方公里。 简介杉阳镇地处低热河谷地带,气候炎热,日照时间长,年平均气温17.7℃、绝对最高温度29.4℃、最低温度3℃,年平均降水量880毫米,全年无霜期,最高海拔2913米、最低海拔1120米。 全镇有普棚、阿海寨、杉阳、岩洞、仁寿、兴隆、小寨、永和、金河、盘龙、抱龙、松坡12个行政村, 252个村民小组,100个自然村。2006年末全镇有人口41476人,居住着汉、白、彝、苗、傈僳、回等26个民族,有耕地总面积29995亩,其中有水田12406亩,旱地17589亩,人均占有耕地0.7亩,是永平的人口大镇和粮食主产区之一。 经济发展2006年,全镇生产总值15853万元,粮食产量14284吨,人均占有粮689斤,农村经济总收入10849万元,农村人均纯收入1434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9万元,社会生产总产值10692万元,其中农业产值8940万元,林业产值378万元,畜牧业产值4071万元。全年共发放贷款1938万元,年末实现存款余额4025万元。农村消费水平得到逐步提高,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乡镇企业营业收入年均保持两位数的增长。 全镇以农业生产为主,属于半山半坝地区,山区主要以种植包谷、泡核桃、烤烟、蚕桑为主;坝区主要以种植水稻、蚕桑、热带经济林果为主,大部分坝区群众主要依靠外出务工来获取经济收入。全镇主要产业有泡核桃、烤烟、蚕桑三大产业。2006年,农户泡核桃收入达700多万元,烟农收入达505万元,蚕农收入达82.3万元。2006年,全镇大牲畜存栏79000多头,其中肉牛存栏达15183头,生猪存栏达52465头,黑山羊存栏达11199只。 名胜古迹杉阳古称“杉木和”,博南古道穿境而过,自古以来就是农茂桑香,商贸云集的边贸重镇。悠久的历史积淀了杉阳厚重的文化,使杉阳每个地名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也使杉阳成为永平县名胜古迹最多的乡镇之一:有被称为“西南第一桥”、“金齿咽喉”的世界最古老的铁索桥——霁虹桥,有原始森林覆盖下倍感清幽的金光寺、永国寺;有相传由“摆夷人”所建的西山寺;有《徐霞客游记》载“北下及溪,石桥跨溪……其桥有亭上覆,曰凤鸣桥”的凤鸣桥,有由康熙帝御笔亲题“觉路遥”的江顶寺及“古道雄关”过街楼……。 工贸企业通过历届党委、政府的努力,不断强化招商引资工作,创新工作机制,全镇上下树立了无工不富和全民招商的意识;出台优惠政策和加大向外招商引资力度;积极论证储备项目,以项目招商。近年来,共引进了云海石膏厂、永启拉丝制钉厂、鑫联麻业有限公司、石膏粉厂、杉阳农机加油站、天然食品厂、腾云硅厂等非公有制企业,全镇个体工商户达到466户,从业人员587人,注册资金505.4万元。在“十一五”期间,将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抓好以小寨村石膏矿、花椒园石膏矿、永和铜矿为重点的招商引资工作。 城镇建设杉阳集镇总体规划面积2.1平方公里,以“文化品位高,居住环境美,发展商机好”为发展目标,布局围绕“五横两纵”道路为重:龙华路由南向北发展,逐步建成特色一条街;街子房河路向周边延伸。目前,建成杉阳集镇新区0.7平方公里,总占地面积76亩,已初步建成占地40亩的综合集贸市场,公开出让宗地47宗,宗地面积13.1亩,划拨土地8宗7.18亩,建房面积3000多平米,拉动社会投资2000多万元。 如今,集镇区所有主干道都完成绿化美化及其配套设施,成功地对市政供水和市场管理进行承包或委托经营管理,龙华路、振阳路、振阳南路及集镇区道路为客商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任何一家个体工商户都可以在商铺进行货物发运。一个缅桂飘香、蜂起蝶舞、功能齐全的山区小城镇已初现雏形。 花卉杉阳属典型的亚热带河谷气候,光照强、热量足,是植物生长的天然温室。悠久的花卉种植历史,打造出缅桂、绒叶含笑、以永国寺九蕊十八瓣大茶花为主的茶花、木莲花等地方名特品种,通过不断的引进、更新,杉阳拥有数百种各类花卉和观赏植物,专业从事花卉种植经营户19户,产值近20万元。 结构调整1、杉阳是种植泡核桃、板栗较早的地区之一,共种植泡核桃38.1万亩,年产泡核桃251吨,产值427万元;种植板栗3310亩,年产板栗15吨,产值60万元;主要集中在阿海寨、普棚、永和、抱龙等五个村委会。 2、亚麻 2003年,杉阳镇引进种植亚麻103亩,在科技人员的认真指导下,通过种植农户的精心管理,亚麻种植取得成功。之后,亚麻种植在全镇铺开,至2005年,全镇共种植亚麻4691亩,总产值250万元。 3、蚕桑 蚕桑种植在杉阳有悠久的历史,但未形成规模,在2004年集中示范种植420亩成功的基础上,到2005年,全镇蚕桑种植面积一步跨越到2695亩,销售蚕茧12.9吨,实现产值24.3万元。 4、优质稻 杉阳是永平的粮食主产区之一,主要以水稻为主。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已从“要吃饱”变为“要吃好”,杉阳的水稻种植也由传统品种更新为滇屯502、金优725、金优桂99、楚粳24等优质香软米,种植面积达9200亩,产量达4471吨,实现产值940万元。部分优质米已远销保山、大理等地。 杉阳白石榴杉阳白石榴堪称石榴中的精品,它以个大、皮薄、籽软、肉甜赢得人们喜爱,是杉阳农家庭院必种的水果之一。产品主要销往保山、大理等地,每年还有相当数量的石榴被外出打工者带到全国各地。杉阳白石榴种植面积约500亩,产量为65吨,产值近25万元。杉阳白石榴皆为零星种植,规模化发展优质石榴基地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犊牛养殖特殊的气候、丰富的农副产品,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杉阳镇紧紧抓住“草畜配套,防疫治病,科技示范”三个重点,以建成犊牛养殖基地为目标,以肉牛养殖为主的畜牧业取得较好成绩。2005年,全镇有肉牛生产示范户74户,建成冻解站3个,肉牛养殖户1918户,肉牛存栏7510头,能繁母牛1329头,完成冻精改良1112头,产犊703头。利用好田好地种草944亩,改槽改厩3450平方米,永久性青贮氨化窖285立方米;养殖户出售肉牛收入占其家庭年收入的30%,彻底改变了“养牛为耕田”的传统思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1年,由杉阳镇畜牧兽医工作站发明的“衣袋小牛”技术使黄牛受胎率达83%以上,水牛受胎率达50%以上,受到省政府的表彰。 道路交通杉阳坝子属狭长型河谷地带,大保高速公路、320国道穿境过,厂杉公路自西向北横贯全镇,分别在“黄连树”、“永保桥”与大保高速公路和320国道相连,大保路黄连树出口——杉阳——永和村的路面已进行了弹石硬化。全镇共有通村公路12条,总长68.7公里,村道124.5公里,便利的交通为地方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正在勘测设计的大瑞铁路将横穿杉阳,并在杉阳建站;小湾电站的建设,也使杉阳实现澜沧江航运指日可待。更加便利的交通,更加优越的区位优势,将为杉阳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水利倒流河是永平县的主要河流之一,也是杉阳的“母亲河”,流经8个村委会,全长17公里。由于历史原因,倒流河两岸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泥石流、山体滑坡、洪灾等自然灾害十分频繁。近年来,杉阳镇加大对倒流河治理力度,累计投资近500万元,建成永久性河堤7.5公里,同时进一步加强林政管理,逐步恢复两岸植被,大大提高了倒流河的防汛能力。海子汪水库是永平县两个小(一)型水库之一,2003年10月,投资1645万元完成了海子汪水库扩容工程,库容量从原来的240万立方增加到450万立方。完成了仁寿东大沟、大河至四角田引水大沟、高普大沟、岩洞大沟、窑冲大沟、小寨大沟等一批关系国计民生的农灌沟建设;完成了集镇一、二期人畜饮水工程,供水范围扩大到仁寿、兴隆两个村委会,并成功实施了供水设施承包管理。以上工程的实施,解决了杉阳大部分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困难,增强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维护了地方稳定,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人文地理名胜古迹杉阳古称“杉木和”,博南古道穿境而过,自古以来就是农茂桑香,商贸云集的边贸重镇。悠久的历史积淀了杉阳厚重的文化,使杉阳每个地名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也使杉阳成为永平县名胜古迹最多的乡镇之一:有被称为“西南第一桥”、“金齿咽喉”的世界最古老的铁索桥——霁虹桥,有原始森林覆盖下倍感清幽的金光寺、永国寺;有相传由“摆夷人”所建的西山寺;有《徐霞客游记》载“北下及溪,石桥跨溪……其桥有亭上覆,曰凤鸣桥”的凤鸣桥,有由康熙帝御笔亲题“觉路遥”的江顶寺及“古道雄关”过街楼……。 饮食文化杉阳是博南古道重镇,东来西去马帮、客商众多,饮食文化也博采众长,并形成独有特色。杉阳饮食讲究色、香、味俱全,原料易得。特产有豆粉(俗称油粉),臭豆腐,米花糖、油鸡枞,并蒂梅,柿饼,豆豉,腌菜、箐鸡枞、泡核桃、板栗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