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筛麦妇 |
释义 | 又名《筛麦子的妇女》、《筛麦》。南特美术馆藏西洋画。法国人居斯塔夫·库尔贝创作于一八五四年。在画布的中心位置,画家着重描绘了跪着筛麦的农村妇女的劳动形象。她鲜艳的衣裙、圆润的手臂、丰满的背影、优美的姿态,给人以一种朴实、健美的感觉。她没有向受众展示的脸庞,留给人们遐想的空间,更显得耐人寻味。 基本资料名称: 《筛麦妇》 时期︰1853-1854年 创作者︰居斯塔夫·库尔贝 (法国) 规格︰131cm×167cm 材料︰布 油彩 存藏处︰南特美术馆藏 作品简介也许我们早已习惯了这种题材的绘画。的确,从50年代起我们的西洋画法就很受苏联的影响,那么画风也就倾向是社会主义现实派了。但是细细看来,你就会发现这位法国十九世纪写实派画家的画和我们所熟悉的那些歌颂人民劳动的画不同,不仅是不同,而是同样题材的画,其实完全不同的表达。是的,在这你看到的无非是在劳动的妇女,但是你看到的不是她们的劳动生活受到了艺术的讴歌。而在苏联,或是我们的绘画中,常常表达了劳动者对自己所过生活的热爱,他们的神色和表情都会有放射出满意,欢快的光芒,画中所用的颜色也会把环境和景色理想化,广播出一个信息:“新生活多美好”。小强老师的博客中曾有这么一张画,而且这种画还常常让人物带上一张报纸,一本书等等,信息是上层建筑和劳动是不分家的。 画作赏析那么,请在这幅画上去找找吧,能有这些特点吗?引人注目的是人物的表情不占任何地位,三个人物中只有一个能看到脸部表情,而且她并不象在集中劳动,而是在梦幻之中,正在筛麦子的那个女孩从解剖学角度来看并不象在用力,而更是在象在摆舞蹈造型。那个处在背景阴影下的男孩的作用只是让整个画面结构达成平衡。虽然画的是个劳动场面,但整个画面是处在静态的。整幅画中找不到任何表达人物心情,生活的信息。画家眼里看到的不是劳动,而是姿态,艺术不是为了体现生活,而是来让平凡的日常场景通过精神的力量获得升华。这个精神的力量来源于艺术家的思维和心灵。艺术高于生活,艺术不来源生活。艺术不是生活的奴隶,写实不是物体单纯的影象。艺术也不用服务生活,更不是服务社会。艺术的存在表明了我们的精神高于肉体,即使是在已经没有神话和幻想的十九世纪,艺术家们的精神使得他们能把普通生活创造成新的神话,这个劳动场景通过Courbet的锻造又给我们的幻想打开了门窗,日常的生活动作经过这样的凝固的得到了古典气息,似乎成了荷马史诗中的劳动场景,由此产生了时间的差距,脱离了Courbet的时代,虽然人物的衣饰是他同时代的。正是能把和同时代的事物得到距离,才能使其得到精神的升华。这,也是欧洲十九世纪现实主义的目的。 表现主题画家在作品中展示了劳动妇女的形象,由于高超的写实技巧,使这一形象产生了令人向往的艺术魅力,给人以美的享受。画家重点描绘了跪着筛麦的女子形象,从她圆润的手臂、丰满健壮的背影,可以想象这是一位健康美丽的农村姑娘,她那优美的姿态,给人以健美的感觉。她几乎占据中心位置,成为画面焦点。筛麦妇是一种朴实的灵感,以背影去描绘她,更显得耐人寻味。 创作背景19世纪40年代的法国,出现了一批重视如实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画家,后来被称为“现实主义”画派。他们主张艺术应以实际生活为基础,以自然为范本,画家应该走出画室去表现普通人的生活。他们歌颂劳动,赞美自然,将劳动者作为艺术创作的对象;他们不屑于那些古书堆里的老题材,不用那些神奇的幻想,不愿被关在画室里。他们将朴素之美作为创作的最高目标,掀起了美术史上继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之后的现实主义思潮。 居斯塔夫·库尔贝(GustaveCourbet)是法国现实主义艺术思潮中的代表性人物。1855年,在世界博览会期间,在官方的艺术沙龙之外,他举行了一次富有挑战意味的以“现实主义”为题的个人画展。在这个画展上,库尔贝公开发表了美术史上有名的现实主义宣言。宣言主张要独创,要成为活的艺术,要忠于客观对象的表现。主张艺术家必须表现当代生活。这个宣言奠定了库尔贝在现实主义艺术中的重要地位。 美学构图这是他继1849年创作《石工》后的又一幅表现普通劳动者的朴素、勤劳品质的作品。“劳动着是美丽的”,这是所有人看到这张作品时的最深刻感受。画面表现了麦场上两个劳动着的普通农村妇女和一个男孩的形象。在画面的左边一个农妇穿着灰色的裙子,靠在麦包上,无精打采地拣着麦子。在画面的右边一个男孩正低着头查看木柜。在画面的中间一个年轻健壮的农村姑娘正在筛着的麦子,身体成优美的S形。整幅画无论从构图、色彩还是人物表情刻画上看,突出表现了农村姑娘的形象。虽然主要人物的脸是背对着观众的,但从她洁白而圆润的手臂和丰满健壮的身影中都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勤劳、朴实的农村姑娘。 艺术魅力正如库尔贝自己所说的“艺术应放在较低的水平上”,《筛麦子的女子》是朴素美的典型表现,这幅画的产生标志着现实主义画家开始找到了现实主义创作的源泉。为现实主义艺术在以后的发展创造了很好开端,通过这幅作品,我们可以强烈的感受到劳动的魅力。 库尔贝一生命运多舛,不仅是因为他争强好胜,同时是因为他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他同情受压迫的人民,愿为争取人民的平等自由而战斗。1871年,库尔贝含冤被捕,1873,被迫逃亡瑞士,1877年,58岁的库尔贝含恨去世。但就在这样苦难不堪的日子里,库尔贝仍坚持着创作,如《苹果与石榴》、《希雍城堡》等都是那个时期的作品。 库尔贝的现实主义原则是对那些只沉迷于古代宗教神话传说,毫无生气的、颓废的官方学院派艺术的挑战。他的革命号召和高超的艺术,使现实主义美术思潮得到了世界美术的肯定。 作者简介居斯塔夫·库尔贝Gustave Courbet(1819-1877年) 出生于法国东部小镇奥南,祖父是法国1789年大革命的雅各宾党人,父亲是葡萄园主,后来做过地方行政长官,库尔贝幼年就接受过革命思想影响。29岁的库尔贝到巴黎学习法律,后来竟成了自学成功的画家。库尔贝天生具有浓烈的艺术气质,他的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很强,总是以俯视的高傲神态看待世界和人生,他十分关心社会,积极参加革命活动,巴黎公社时期曾任公社委员和艺术家协会主席,他的名字和所有巴黎公社的英雄并列,在艺术中主张现实主义,他宣称:“现实主义艺术就其本质来说是民主的艺术。”他所创造的艺术,是不加人工修饰再现他周围的现实生活,如《石工》、《筛麦人》等。库尔贝是一个天生性格直率的男子汉,那些学来的社会习气丝毫掩盖不住他那真正的阳刚气概。他的一生命运多舛,不仅因为他争强好胜,有虚荣心,主要是他对被压迫者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所以他献身于无产者革命事业,为这个理想,他可以牺牲一切。19世纪中期库尔贝已经是位有世界声誉的画家,受到世界进步人士爱戴,拿破仑三世为收买他,授给他荣誉勋章,却被他拒绝了,他说:“除了自由制度外,他从未从属过任何其他制度”。他赢得人民给予的最大荣誉和爱戴,1870年巴黎美术家拥护他为国家艺术品保管委员会主席。巴黎公社失败后,他被捕入狱、示众、罚款,最后被迫流亡瑞士,死于贫病交加之中,终年58岁。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