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沙漠汗
释义

沙漠汗是拓跋部力微的太子,在三国末期在中原为人质,是与晋朝和中原文明亲密的鲜卑贵族,被拓跋部反对晋朝的旧贵族陷害而死,他和他的儿子父子四人是与晋朝关系密切的拓跋部首领,奉行与晋朝友好政策。他的儿子在晋朝封代王。元魏建立后沙漠汗被追封为文帝,儿子被追封为思帝、桓帝、穆帝。

家庭

全名:拓跋沙漠汗。

父亲:拓跋力微

嫡母:窦皇后(追封神元皇后)

生母:不详

妻:封皇后

妾:兰妃

儿子:拓跋盛(长子,早逝),母兰妃;

拓跋弗(次子,追封思皇帝),母兰妃;

拓跋猗㐌(追封穆皇帝),母封皇后;

拓跋猗卢(追封桓皇帝),母封皇后;

女儿:不详

兄弟:拓跋悉鹿、拓跋绰、拓跋禄官

生平及家族与晋朝的关系

在拓跋部迁徙到阴山与燕山之间后,在力微的统治下先后吞并了众多部族,连赤城以东的乌桓都依附他。司马昭在253年北征灵州和草原后,258年力微迁徙到盛乐,开始与魏国通好,261年派儿子沙漠汗到中原为质。司马昭执政时期采取与拓跋部友好政策,每年给予财物万计。晋朝建立后的拓跋部依然与晋朝保持友好,但是居住在盛乐的力微逐渐丧失了对部族的控制力,《晋书》卫瓘传记载力微、乌桓开始逐步侵扰晋朝,尤其在东面,273年拓跋部一次就在广宁(涿鹿)杀掠五千人,275年力微再次派沙漠汗到晋朝朝贡,此时已经可以看出他对这个与晋朝亲密的太子不喜欢了,被其他儿子和反对晋朝的大人控制,他也不再顾及太子的安危。如同匈奴冒顿在月氏处境一样,太子成了遗弃物。276年鲜卑攻打并州被胡奋击退。但是晋武帝依然对沙漠汗以礼相待,并且希望由他能控制拓跋部,继续保持双方友好,当时西北鲜卑与晋朝的战争已经处于白热化状态,司马骏、马循、文鸯等接连与鲜卑交战,晋武帝担心力微统领的庞大的拓跋部与晋朝逐渐紧张的关系加剧,275年底,晋武帝让沙漠汗带着大量财物回拓跋部,《魏书》称是卫瓘阻止沙漠汗回国,把他留在并州,可是《晋书》记载276年二月晋朝胡奋与拓跋部正在并州边境交战,可见沙漠汗被阻止在并州主要是因为战争原因。期间卫瓘确实献策使用离间计,但是却不是对被力微抛弃在晋朝的沙漠汗,《晋书》卫瓘传记载是对在拓跋部东面的乌桓,以及拓跋部两部,战事暂止后,力微派诸部大人到晋朝的边境城市阴馆迎接沙漠汗,但是这些大人都反对晋朝和担心太子改变旧俗,没有接回太子,却去向力微表示太子和晋人学了邪术,会祸害国家,力微表示,如果不能相容就除掉他,结果这些大人使用计谋把太子害死。此举引起了晋武帝的极大愤怒,名义上还臣属晋朝的拓跋部,竟在晋朝国内把晋武帝准备扶植的沙漠汗害死也是对晋朝的宣战举动。277年初沙漠汗被害不久,晋武帝就正式下诏令征北大将军卫瓘攻打拓跋部,而被卫瓘招降的乌桓王库贤也在拓跋部散布谣言,瓦解了拓跋部,这年力微在忧病中卒去,《魏书》记载他后悔让人杀死太子,这是因为他毕竟是不愿意同晋朝爆发全面战争,他也反对攻打、劫掠中原边境。乌桓王库贤借机在拓跋部散布力微要把诸部大人的长子都处死的谣言,使拓跋部处于混乱,晋朝军队和官员进驻了拓跋部。晋朝安抚、控制拓跋部以后,由卫操等晋朝官员长期留驻该部,帮助治理草原。当时留在晋朝的沙漠汗三个儿子最大的猗迤也只有十二岁,他们更是在晋朝被培养长大的,十六年后刚刚成人不久,最小的弗就被晋朝扶持担任了拓跋部首领。他即位后实行仁义政策,受到百姓拥护,他准备把在晋朝的父母迁葬,但是因病故中止。当时拓跋部旧贵族也对晋朝立沙漠汗的儿子有抵触,而晋朝也不愿力微的儿子控制整个拓跋部,为了平衡,晋朝把拓跋部分成三部分,晋朝初期是有能力对臣属部族事务进行干预的,即使遥远的扶余国,晋朝也能派遣军队攻占,复立扶余王子。而把紧靠晋朝的拓跋部分成三部分也有政治目的,从猗迤为沙漠汗夫妇迁葬的仪式中,晋朝防御北方的三王都派遣幕僚参加看,晋朝是把三部分别隶属与三王统领。为此晋朝还在拓跋部实行了辅相制度,从卫操传和碑文,以及《魏书》本纪看,辅相的设立是晋朝的制度,不是桓帝一时的个人行为,因为由汉人担任辅相不是仅仅卫操一人,还有卫雄、段繁、姬澹都担任了辅相,可见辅相的设立是制度,尽管不能确定具体实施时间,但是与晋朝把拓跋部分为三部有关。史书的卫操碑文也记载了卫雄与卫操同时担任了猗迤、猗卢的辅相,也可以看出两部是同时拥有辅相,还都是汉人,表明晋朝建立的这种制度是加强对草原地区进行管理的政策。让在晋朝长大成人,几乎就是晋朝人的沙漠汗儿子统领拓跋三部中的两部,也是为了加强控制拓跋部,这样我们也能理解沙漠汗的儿子为何忠于晋朝,他们与晋人为何关系密切,举动行事为何常常按照中原的观念。在这种情况下晋朝有很多官员在北方草原任职,这点可以从永安元年拓跋部援助晋阳的战役中看出,卫操碑文记载猗迤派遣的部队将领都是晋朝官员,他们不仅是晋人,而且还有晋朝职位、爵位,而此时猗迤的职位应该也是晋朝官职,尽管史书没有记载,但是直到这次战役之后,猗迤才被加封为大单于,而他的辅相卫操被加封为右将军、定襄侯。猗迤和猗卢的政权完全都是晋朝建立的地方政权。

拓跋部被晋朝分成三部后,与中原文化更加密切,在中原动乱、阶级矛盾加剧时期,各民族也从属于不同的政治集团,拓跋部本身也有分裂,禄官和猗迤接受司马越、司马腾兄弟统领,与东部、北部地主阶级关系密切,而猗卢最初与司马颙是同一集团,站在中部、西部地主阶级一方。司马越兄弟的父亲司马泰曾长期统帅关中和北方,与兄弟民族关系密切,北方鲜卑多数支持司马越、司马腾,反对匈奴、羯族支持的司马颖、司马颙。拓跋部的猗卢先后合并了其他二部,实现了拓跋部的统一,中原的形势也发生了变化,永嘉时期原司马颖的旧部刘渊、石勒等叛晋,攻打司马腾、刘琨,他们代表了匈奴、羯族和成都王司马颖集团利益。猗卢是忠于晋朝的鲜卑贵族,东部司马越攻司马颙时,他正统一拓跋部,尽管支持司马颙却没有南下支援,但是经过三年他统一拓跋部后,中原形势已发生了变化。朝廷与匈奴政权成为主要矛盾,他的辅相卫操让他忠于朝廷,刘琨也派人结盟。猗卢开始南下支持朝廷,派郁律统帅部队参战,晋怀帝封猗卢为代公,并且同意他迁徙到封地,猗卢迁晋胡十万家到代地。从此猗卢成为晋朝重要的藩镇,多次支持司马越、刘琨,同匈奴政权作战。309年以后,中原旱灾、蝗灾严重,史称江河汉淮水竭,草木食尽、司马越因洛阳无粮,没有让猗卢派兵南下,311年司马越去世,洛阳陷落。次年刘琨向猗卢求援,猗卢派子侄与卫雄、范班、姬澹为前锋,亲统二十万南下,帮助刘琨收复晋阳。312年晋朝关中将领贾疋、阎鼎等立晋愍帝,收复长安。猗卢原本是司马颙部下,与关中地主阶级密切,对长安的晋愍帝更加支持,立即进行军事动员,让刘琨立行台,制定了分三路攻打平阳的计划,准备迎接晋愍帝,但是没能执行。313年猗卢迁到平城,不久被晋愍帝封为代王,准备南下时,在内部矛盾中遇害,尽管《魏书》称是父子争权使猗卢遇害,可是从他遇害后,拓跋部中的数万晋人逃亡南下看,更有可能是拓跋部中反对晋朝的贵族对与晋朝关系密切的猗卢集团发动的攻击,猗卢本人也不是死在自己儿子手里。最终继任的郁律本人就是对晋朝离心离德,他本人可能最初还依然继任代王,但却不再南下支持晋愍帝,坐视其灭亡,并对部下说中原无主,这是上天资助我。当东晋派韩畅来给他加崇爵服时,这个名义上的代王正式与晋朝断绝联系。他继任五年后被猗迤夫人杀死。猗迤夫人拥子摄政,时称女国。拓跋部在郁律320年与晋朝断交以后,直到什翼健恢复与晋朝友好,长达近二十年,处于内乱,主要两派分别依靠其他势力对抗,郁律子依靠石赵与晋朝疏远,猗迤子依靠宇文部和慕容部,是与晋朝关系密切。338年郁律次子什翼健从石赵返回拓跋部即位,他与哥哥亲石赵不同,可能长期在石赵做人质,对中原的形势有深刻的了解,看到人民依然忠于晋朝,连石勒兄弟都不得不以晋藩天王的称号笼络民心。因此什翼健即位不久就同晋藩燕国友好,当时慕容皝刚承制为燕王,正求晋朝实封,也为了对抗石赵,与慕容皝联姻。拓跋部与慕容部从此开始结盟。《魏书》的卫王传记载,元仪出使慕容垂时说,从他祖父什翼健时开始,奉晋朝正朔,接受代王爵位,与燕国结为兄弟国家,什翼健大约是三年左右开始奉晋朝正朔,这年他迁都盛乐,远离石赵边塞,什翼健重新接受晋朝代王封号,与燕国结盟对石虎是巨大制约,使他的称帝野心长期收敛,344年什翼健再次娶慕容皝女为王后,348年11月慕容皝去世,慕容儁即位,遣使建康。349年1月得知慕容皝去世的石虎称帝,4月晋朝封慕容儁为幽平二州牧、大将军、燕王,5月石虎病死。石赵灭亡后,什翼健准备南下中原,被各部大人阻止,可见当时拓跋部内依然是有复杂的矛盾,还没能完全实现统一。华北地区被晋朝的燕王慕容儁、征北大将军、冀州刺史、广川郡公苻洪、六夷大都督、高陵郡公姚弋仲等地方藩镇控制,以后先后建立了前秦、前燕政权,再次脱离了晋朝。而代王什翼健与晋朝的关系如何,《魏书》几乎没有任何相关记载,倒是记载了很多其他割据藩镇臣属于代国,甚至称帝的慕容儁也向他“朝贡”,这期间代国内部矛盾主要是与刘虎集团、高车、没歌部等相互征战,历时二十年。此时中原的前秦苻坚改称晋藩天王,逐步强大,365年苻坚派人前往代国, 370年苻坚攻占了前燕,不久刘卫辰降苻坚。376年苻坚派苻洛统兵二十万攻打代国,南部大人刘库仁抵抗,在代国内乱中,诸部降前秦。什翼健代国历时三十九年,十年后复国。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12:5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