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沙地镇 |
释义 | 沙地镇地处江西省 赣州市 赣县北端,为赣州的北大门,素有“中国板鸭之乡”的美誉。距赣州市区35公里,距县城43公里,105国道贯穿境内25公里,下辖沙地圩居委会,湖溪、中庄、马口、银村、水边、坳下、高峰、沙地、洋村、石鼓、坳上、蟠岩、五龙、螺田、利群、西山、锡溪、攸镇、芳村、里堡、岗上等21个村委会,有2.6万人,国土面积175平方公里,圩镇建成区2.5平方公里,人口7800人。境内钾长石等矿产品资源丰富,盛产板鸭、优质大米、精制茶油,沙地板鸭更是名闻国内外,被誉为“腊味之王”。2004年全镇GDP达5674元,比上年增加7.6%,实现财政收入367.7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450元。兴建了全市小城镇建设精品示范区—云峰新区及云峰广场,新增圩镇面积0.5平方公里,初步形成“二市三县八乡镇”区域中心集镇。连续多被评为党建、经济工作先进乡镇、全市小城镇建设先进乡镇,并且被省政府授予全省第七届文明单位。 镇情介绍沙地镇地处赣县北部,为赣南的北大门,素有“中国板鸭之乡”、“鱼米之乡”之美称,下辖21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26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7万人,国土面积280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33万亩,耕地面积32541亩,库湾水域面积17195亩。 沙地境内水陆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钾长石、硅石、花岗岩等矿产资源储量较大,旅游资源极具开发潜力,攸镇库湾、滴水山庄等地环境幽静、风景如画,是泛舟垂钓和度假休闲的好去处。农业特色产业主要有板鸭加工、淡水养殖、烤烟、优质稻、脐橙、黄栀子药材和生猪。沙地板鸭、沙地大米、攸镇鱼丝等农副名优产品久负盛名,尤其是沙地板鸭更是享誉海内外,沙地板鸭历史上溯到明朝,当时农家制作的板鸭叫“泡腌”,至今已有几百年历史,十九世纪末便出口到东南亚和港澳台地区,沙地板鸭型如月琴、肉嫩骨脆、甘香四溢、咸淡适中,被人们誉为“腊味之王”。86年获“国家银质奖”,88年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四年来沙地镇党委、政府围绕“做强工业、做大产业、做美城镇”的思路,着力打造105国道上的工业强镇、秀美城镇、产业大镇和商贸重镇。沙地正成为外商投资兴业的热土乐土,经商居家的宝地福地。 ——打造工业强镇,近年来我们坚持“招商兴工,工业强镇”发展战略不动摇,创优招商环境,大力发展工业,推动了我镇经济跨越式发展。我们利用高速公路开通后大量闲置的马路店这一优势,规划了以服装制造、食品加工为主的105国道工业走廊,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共引进服装厂14家、板鸭大米等食品加工企业4家,同时我们重点建设了以矿产品加工为主的攸镇工业小区。共引进恒发钨制品有限公司、鑫凯化工有限公司、润土新型材料有限公司等有色加工企业4家,投资额在5000万元以上,可实现工业税收500万以上。 ——产业大镇。我镇围绕“山上种脐橙及黄杞子药材,田里种优质稻和烤烟,国道沿线板鸭加工”的思路,采取大户能人带动,农业招商拉动,优惠政策推动等方式,大力培植发展脐橙、烤烟、黄杞子、优质稻和板鸭加工等五大产业,同时,组建了板鸭加工协会、烟农协会,大力扶持赣州沙地板鸭有限公司、金达板鸭厂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及种粮、种烟大户,通过“公司+协会+农户”、“基地+农户”、“大户+农户”等模式,引导带动全镇农户培育发展毛鸭养殖、烤烟等新产业。2006年,全镇已开发果园2000亩、黄杞子药材3000亩,加工销售板鸭80万只,种植烤烟1500亩,成为赣县北部烤烟生产大镇。 ——建设秀美城镇。我镇圩镇自古以来就是商贸云集之地,素有“赣南北大门”之称,一直以来,我们按照“规划高起点、建设高标准、管理高效能”的要求,突出抓好圩镇的美化、绿化、亮化、硬化,大力创建文明城镇、卫生城镇和花园城镇,城区面积不断扩大,城镇面积不断变美,城镇功能不断完善。目前我镇城区面积达2.8平方公里,城镇居民8000人。98年、2000年我镇分别被评为“赣州市八个小城镇建设示范镇之一”和“全省小城镇建设重点镇”。 历史沿革以驻地沙地圩名命名。解放初属沙地区桂源、湖田等乡。1958年成立先锋公社(后改为沙地公社),1959年五云公社并入。1961年分设螺田、沙地、攸镇、五云4个公社,1965年螺田、攸镇2个公社并入沙地公社。1984年改沙地乡,1988年改沙地镇。1991年析出置攸镇乡(万安水电站库区乡)。1997年,沙地镇面积179.4平方千米,人口2.5万,辖沙地居委会和湖溪、中庄、新田、马口、银村、水边、坳下、高峰、沙地、洋村、石鼓、坳上、蟠岩、五龙、螺田15个行政村,镇政府设沙地圩;攸镇乡面积94.1平方千米,人口1万,辖利群、西山、锡溪、攸镇、韶溪、芳村、里堡、岗上8个行政村,乡政府驻攸镇圩。2001年,撤销攸镇乡,划归沙地镇。 行政区划[2008年代码]360721102:~001沙地居委会 ~200湖溪村 ~201中庄村 ~202螺田村 ~203马口村 ~204银村 ~205水边村 ~206坳下村 ~207高峰村 ~208沙地村 ~209洋村 ~210坳上村 ~211石鼓村 ~212蟠岩村 ~213五龙村 ~214攸镇村 ~215利群村 ~216里堡村 ~217芳村 ~218锡溪村 ~219岗上村 ~220西山村 沙地板鸭简介赣县,"中国板鸭之乡",其"沙地"牌板鸭采用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加工而成,素以"色、香、味、型"俱佳而著称,被人们誉为腊味之王,远销香港和东南亚等地。沙地板鸭是赣县客家人用来盛情款待珍贵客人的最上等珍品食品之一。 产地沙地板鸭 “沙地牌”板鸭的原产地在“中国板鸭之乡”赣县沙地镇,已有二千多年历史,为历代朝廷贡品,是赣县的特色支柱产业,畅销全国各地,远销香港、澳门、台湾和东南亚地区,饮誉海内外,享有出口免检殊荣。 “沙地”牌板鸭是采用具有沙地镇独特的自然环境、水源、土壤、气候,人工稻田放养的纯绿色鸭子加工而成的腊制肉食食品,采用传统古法泡腌秘方结合现代先进工艺、精心生产出原汁原味,具有客家饮食特色的板鸭。 特色沙地牌板鸭型如月琴、皮张奶酪色、瘦肉酱色、毛脚干净、肉嫩骨脆、甘香四溢、咸淡适中之特点,被人们誉为腊味之王。 荣誉产品在1985年获江西省“优质产品奖”,1986年获“国家银质奖”,1988年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1991年获“七五全国星火计划成果博览会金奖”,1998-2000年参展江西省名特优产品展销评比会获“优胜产品”、“优秀产品”、“世纪之光”等多项奖,2000年获“江西省著名商标称号”,1995年3月在北京举行的百家中国特产之乡命名宣传活动中赣县被命名为“中国板鸭之乡”。 学校与教育沙地中学沙地中学座落于具有“中国板鸭之乡”称号的沙地圩镇南面,105国道贯穿全镇,西靠赣江,水陆交通便利,北邻万安县,东接五云镇,南连南康,为三县交汇文化重镇。周围群山环抱,小溪绕流,风景秀丽。校园占地18亩,地势呈三段阶梯形。 沙地中学始办于1958年秋,校名为“沙地中小学”,校址在今沙地中心小学,属小学一贯制。1964年开始在现址筹建中学部。1966年正式迁入新址,1968年中学部独立管理,校名为“沙地五七中学”,负责招收沙地、五云两乡的学生。1970年春升格为完全中学,校名正式定为“赣县沙地中学”,开始招收高中学生,1983年高中停招,并于1984年恢复为初级中学。 沙地中学现已成为全县较大规模的学校,有22个教学班,学生1200多名师资力量雄厚,教职工74人,高级职称 人,中级职称 人。我校教学设施齐全,配有多媒体教室两间,语音教室,农村远程教室,计算机室,生化物理实验室,图书室,藏书6000余册,学生公寓两栋,生活条件优越。 我校办学多年来,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秉承“以人为本,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办学宗旨。坚持以“教学质量为第一生命线”为办学理念,为国家输送了大批建设人才。我校将继续至立于教学硬件设施的完善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优秀的建设人才而努力奋斗。 领导班子分工肖福云:党委书记、人大副主席 主持全面工作 廖 伟:镇长、党委副书记 主持政府工作、兼管财税、统计、审计、板鸭生产 朱志勇:攸镇办事处主任 主持攸镇办事处日常工作,分管工业、重点工程、招商引资、攸镇工业小区建设、民营经济 肖芳伟:副书记 分管党建(组织、宣传、纪检监察、干部学习教育管理),驻沙地村 曾祥荣:党委委员、常务副镇长 分管计划生育、土管、规划、圩镇建设、十大体系 金家祥:党委委员、副镇长 分管新农村建设、综治、政法、信访、驻螺田村 彭晓明:组织委员 分管组织、劳动人事、老干、办公室、居委会、协管新农村建设 郭小平:宣传委员 分管宣传、对台、统战、文教卫生、驻水边、坳下村 刘立明:党委委员 分管农业(侧重烤烟、果业)水利、农电、农民知识化工程、农经、农机、驻洋村、中庄村。 高志强:人武部长 分管武装、民兵、安全生产、地矿、林业,驻银村 李义锋:副镇长 分管移民、广电、科技、水保、环保、扶贫,协管招商引资,驻坳上、石鼓、蟠岩村 孙美萍:副镇长 分管发改委、畜牧水产、民政、甜叶菊、协管招商引资,驻湖溪村 刘积杨:人大副主席 分管人大、公路、交通、驻五龙、高峰村 杨光琪:攸镇办事处副主任 协管宣传、驻利群、里堡、芳村 蔡万州:攸镇办事处副主任 协管农民知识化工程、驻攸镇、锡溪、岗上、西山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