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沙道沟镇 |
释义 | 沙道沟镇政府驻沙道沟,面积656.8平方千米。辖49个村委会:马桑溪、白水河、棕溪、高荒坪、药铺、庙垭、坛子洞、大白溪、金盆、小白溪、芦茅塆、大垭、老岔、寮叶、官庄、黄泥塘、木笼寨、麻柳、县雪落寨林场、赵家坝、二台坪、茶园、补溪、水田坝、上洞坪、鱼泉、松坪、街上、布袋溪、龙潭、野溪、班大湖、桃子岔、咸池、响龙、当阳坪、苦溪河、栏杆坪、中坝坪、四道水、两河、玛瑙、红旗坪、洗白溪、核桃塆、红石、沙河溪、乐坪、二坪。 本镇概况①镇名:沙道沟镇。 ②美称:吊脚仙居。 ③区位:位于酉水河源头,距宣恩县城65公里。 ④交通:209国道,鸦当省道。 ⑤人口:6.2万。 ⑥特产:中药材、白柚。 ⑦邮政编码:445512。 ⑧电话区号:0718。 重要景点彭家寨吊脚楼;鸳鸯峡 彭家寨吊脚楼吊脚楼旧称干栏、阁栏、廊栏等。坐落在武陵山余脉北麓的彭家寨,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沙道沟镇西南部。全寨45户人家共250多人,均系土家族。该地彭姓从湖南迁来,为彭姓土家族聚居地,是永顺、保靖土司的后裔。 彭家寨山川秀美,地形奇特,风光旖旎,绚丽多彩。寨内房屋共23栋。每栋自成体系,面积百余到几百平方米不等。一般以一明两暗三开间作正屋,以龛子屋作厢房。有的厢房用上下两层龛子相围,形成三层空间,底层或用于村落小道,或用于圈养牲畜。台阶、院坝、道路铺以青石板。往后层层高起,出现纵深。后山坡竹林间挖有一排苕窖。东面以一条叫“叉几沟”为界,沟上架有一座百年历史的凉亭桥,该地故称凉桥。寨前龙潭河穿村而过,河上架有40余米长的铁索桥将寨子与外界相连。站在龙潭河对岸,中国古建筑专家授张良皋实地考察后以歌咏赞叹:“未了武陵今世缘,贫年策杖觅桃源,人间幸有彭家寨,楼阁峥嵘住地仙”。有专家考察后,称彭家寨吊脚楼群不单是历史文化现象,是具有认识价值的“活化石”,而且是有生命力的生态建筑。 土家族的吊脚楼的形式多种多样,单吊式,双吊式,合水式,二屋吊式,平地起吊式。一处吊脚楼即为一部土家族民俗史,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鸳鸯峡鸳鸯峡位于宣恩县沙道沟镇白水河村与药卜村交界处、酉水源头的深山峡谷之中,海拔980米。 何为鸳鸯峡?相传古时,因一石山挡道,水河一带常遭水患。人们欲破山开道,却遇一巨石坚硬出奇,正在举步艰难之时,恰来一对长得一表人才、英俊不凡的青年夫妇,奋勇当先,竭力猛砸。那巨石火星迸发,青年夫妇遍体烧伤,连续苦战了数百个日夜,最终把坚石打破。河水穿山而过,从此这一带的农民安居乐业,过上了好日子,夫妇俩却不见踪影,化作一对一公一母的狮子站立两岸。为了感谢那对夫妇,人们常到河边去看望,只见一对狮子隔河站立,半夜子时合拢,寅时分开,“鸳鸯峡”由此而得名,由古传今。 也有另一传说,在很久以前,这里两岸的山是合在一起的,一遇山洪暴发,白水河一带的人民必遭灾难,民不聊生。有一年,当地人民组织起来挖山,劈崖不止。正要将山凿开时,有一块巨石挡在中间,坚硬出奇,一对青年夫妇奋勇当先猛砸,巨石火星喷发,夫妇遍体烧伤,破石苦战不止,终于石破,水穿山而过,但夫妇俩都不见了,化作一对山神立于两岸,人们常见两峰晚上子时合拢,寅时又分开,鸳鸯峡也由此得名。 神秘的传说演绎着鸳鸯峡的美丽。这里四周青山环抱,云雾缭绕,仙气朦胧。公狮和母狮分别为两座高耸入云的大山峰,两峰对立。此处悬崖绝壁,有两峰隔河对峙,高矮相等。峡谷幽深,只见一线天,峡长1.5公里,宽约30米,高约200米,酉水在峡谷中穿流。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