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莎拉·沃特斯 |
释义 | 莎拉·沃特斯英文名:Sarah Waters 简介:文学博士出身的莎拉·沃特斯,迄今为止除了献给父母的《小小陌生人》外,所有重要作品都与同性恋有关,并曾在许多刊物上发表过关于性别、性和历史的文章,书评兼小说家米兰达·希摩尔(Miranda Seymour)曾在《纽约时报》书评版专门撰文夸赞她为“假如女同志小说要拓展更宽广的读者群,莎拉·沃特斯正是跨越这道鸿沟的人”。她此前出版的三部小说《南茜的情史》(Tipping the Velvet)、《亲和力》(Affinity)和《指匠情挑》(Fingersmith)一起被赞誉为维多利亚三部曲。三部作品均以维多利亚时代为背景,不仅在优雅飘渺的氛围中呈现出英国女性在世纪更迭时期探索真爱与自我认同的生命历程,而且对于当时的伦敦生活百态亦有相当深刻而翔实的描绘。 莎拉·沃特斯于1966年生于英国威尔士的彭布鲁克郡,在肯特大学和兰凯斯特大学学习英国文学,之后在书店和图书馆工作了一段时间,随后她又返回大学继续研究生深造,并在伦敦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为英国开放大学(Open University)授课。 当沃斯特在撰写博士论文《同性恋文学历史,1870-现在》时,她对19世纪的伦敦生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始撰写小说。她的前三部小说,《南茜的情史》、《吸引力》、《指匠情挑》使她获得了主流评论家和男女同性恋新闻界的高度赞扬。 目前,萨拉是全职小说作家,和恋人、两只猫生活在伦敦肯宁顿一栋维多利亚风格的公寓顶层,屋顶高高的,曾是佣人房。2003年,她被《Granta》杂志提名为“英国最佳青年小说家”之一,以及大英图书奖的年度作家(2003)。 作品列表: 《南茜的情史》Tipping The Velvet(1998) 《亲和力》Affinity(1999) 《指匠情挑 》Fingersmith (2002) 《守夜》The Night Watch(2006) 简介:故事跨越了上个世纪整个四十年代的伦敦,重点以1947,1944和1941年为时空背景,描绘了空袭、灯火管制下黑漆漆的街道,偷偷摸摸的违法关系和性冒险,最后回到其起点 1941年,可说是极具吸引力。故事围绕着四个伦敦人——三个女人和一个年轻男人而推开,他们都有着不为人知的过去。Kay在战争时期是开救护车的,生活紧张压抑,现在她却穿着男人装,带着不安定的心和无休止的渴望在大街小巷徘徊并寻觅着;Helen,聪明、可爱,讨人喜欢,却深藏着令人痛苦的秘密;Viv,迷人的姑娘,固执地甚至是愚蠢地忠贞于她那个士兵情人;Duncan,外表纯真无邪,却在战争中发现了自己内心深藏的邪恶并与之搏斗。在小说中,莎拉·沃特斯一如既往的以她纤细的笔调、写实的技巧,编织出一部结构严谨、充满张力的小说,读来令人为之深深着迷。 《小小陌生人》The little Stranger(2009) 小说改编电影: 《南茜的情史》Tipping The Velvet(2002),BBC Two 《指匠情挑》Fingersmith(2005),BBC One 《亲和力》Affinity(2008) 《守夜》正在BBC筹拍中 莎拉·沃特斯在《南茜的情史》客串了一个观众,在《指匠情挑》中客串了一个女仆。 获奖情况: 莎拉·沃特斯的作品均以维多利亚时代为背景,在优雅飘渺的氛围中带有神秘悬疑感。从事写作来,获奖无数。首部作品《南茜的情史》Tipping The Velvet重现维多利亚时代的剧场,借由表演工作者的生命历程,探索真爱与自我认同,获得当年度的贝蒂特拉斯克奖(Betty Trask Award),第二本著作《亲和力》Affinity,则以通灵描绘当时对于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恐惧,国外书评认为此书“毛骨悚然、令人着魔,笔调细腻,暗藏伏笔”,获得毛姆小说奖(the Somerset Maugham Award )以及星期日泰晤士报年度青年(Sunday Times Young Writer of the Year )。第三部作品,《指匠情挑》(Fingersmith),透过描写窃贼文化,编制出结构严谨、充满张力的悬疑小说,因而受到非凡肯定。此作使荣获年度英语作家奖,CWA历史犯罪类小说匕首奖 (the CWA Historical Dagger prize ),入围英国文学大奖2002年奥兰治奖 (the Orange Prize )和2002年布克小说奖(the Man Booker Prize) 。2006年,莎拉·沃特斯凭借她的第四部作品《守夜》入围布克小说奖。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