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扫荡报 |
释义 | 扫荡报,由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南昌行营政训处处长贺衷寒创办并主管。前身是1931年3月由贺衷寒在南昌创办的《扫荡三日刊》,1932年6月23日扩版改名为《扫荡报》,对开日刊。报名是贺衷寒先提出由蒋介石核定的,贺衷寒还亲白题写了报头。顾名思义,《扫荡报》最初完全是为了“攘外必先安内,抗日必须剿匪"办的,使命是扫荡国民革命途程中的障碍,辅助军事上的安内攘外工作。 扫荡的目标是针对共产党工农红军,是蒋介石施行统治的宣传工具。 1935年春,贺衷寒为了配合“追剿”的需要,决定将《扫荡报》迁移汉口,首先派政训科科长刘翔到汉作了一番筹备,于5月上旬发行出版。这时的主要负责人是: 总编辑丁文安,撰述卜绍周、陈友生等,编辑黄卓球、瞿云白(瞿秋白之弟)、钟期森、曹耿光,校对周爷生,经理人员刘威风、易幼涟、程仲文等。出版前夕,丁文安通知部分人员到武昌政训处听贺衷寒讲了办报的八字方针是:”化敌为友,以报养报“。 汉口《扫荡报》日出两大张,初印5000份。不久从上海购置了套色轮转印报机,陆续增印到1. 5万。丁文安一直是该报实际负责人,主要抓社论撰述。“七七”事变,抗战序幕揭开,国共二次合作宣言发表。1938年1月《扫荡报》改隶于国民党军委总政治部。丁文安的态度作了适当的转变,他发表社论说:“我们《扫荡》的矛头指向倭寇”。10月,武汉撤退,该报告别读者的社论,出于郭沫若的大笔。 报社人员是分两部分撤退的一小部分由易幼涟、钟期森等带往桂林创建桂林版,大部分由丁文安、黄卓球、刘威风等带到重庆。之后,陈诚调走丁文安,改任何联奎为重庆社社长,1938年10月1日继续发刊。1939年5月3日,日军轰炸重庆,各报厂房都被炸毁,扫荡报社也是一片瓦砾,只得暂时同《中央日报》合刊,虽然报头并列,而实际只有少数人参加《中央日报》的工作,大多调离星散。而桂林《扫荡报》,在1938年12月15日复刊,由易幼涟作社长,钟期森作总编辑,卜绍周作经理。日出对开四版大报,发行量达二万多份。并出副刊 ”文史地周刊“。《扫荡报》一直出到1944年9月湘桂大撤退中才逃离。总编辑钟期森一家在撤退中遭日寇敌机轰炸遇难。于撤途中出金城江版、独山版。 重建《扫荡报》1943年春,张治中奉命重建《扫荡报》,聘请原任香港主报社长的成舍我任社长,成舍我已应允,但稽留桂林而不来。为了按原计划4月出版,张治中临时改由黄少谷兼任社长,调万枚子任副社长兼总经理,另一副社长为刘威风。总编辑为黄卓球,副总编辑沈杰飞,编辑主任杨彦歧,编辑马汉乐、陈圣生、黄明等,采访主任谢爽秋,记者邹若军、谢蔚明、周熙等,电讯主任刘同绎,资料主任倪鹤笙,副刊主任陆品清。黄少谷亲抓社论,聘任的主笔或撰述有胡秋原、孙儿伊、刘竹舟、刘问渠、龚德柏、陶涤亚、李七英等。稿件由我初审,黄少谷核定。张治中重建《扫荡报》,目的是鼓励士气,扫荡敌寇。1943年冬杜、邱兵团又创办了昆明《扫荡报》。它表面上以汉口《扫荡报》的首刊年月为创始日期,向军委政治部登记立案,实则经费、人事完全由杜聿明、邱清泉兵团负责,不过打着这块老招牌,表明它属于蒋记复兴社军人集团而已。昆明《扫荡报》社长名叫李诚毅,是邱清泉的拜把兄弟。《扫荡报》的创办经费出自邱清泉的第五军(其前身即一00师),员工薪资给养也列在第五军编制以内。 筹备出刊《扫荡报》1945 年9月5日,万枚子奉军委政治部令,飞往南京,筹备出刊《扫荡报》京沪两版。在积极进行之际,重庆传来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自1945年11月12日孙中山先生八十诞辰起,各地《扫荡报》统改名为《和平日报》。改名《和平日报》时,在理事会上讨论,首先遭到贺衷寒的激烈反对,邓文仪、萧赞育接着推波助澜,袁守谦、滕杰默不做声。张大声道:“你们反对,去找委员长另派和谈代表,我不干了!”据说蒋介石把贺、邓叫去训斥了一顿,再度开会,改名这才决定,由黄少谷敦请于右任书写了报头。不过右旁注上”原名《扫荡报》,民国二十一年六月二十三日创刊”等字,保留贺衷寒的手迹。后来李俊龙告诉我:这表面上说明《和平日报》不是新办的报纸,实际是贺衷寒还要留下《扫荡报》的旧痕而己。《和平日报》京沪版分别于1945年11月12日和次年元旦出刊。 任职京社由万枚子代理社长,黄明、邹若军副总编辑,黄兼代总编辑,邹兼采访主任,黄少谷之弟黄斗才任经理,黄假我任秘书兼副经理。沪社由万枚子任社长兼总主笔,杨彦歧任总编辑,副总编辑刘同绎,编辑主任马汉乐,经理白广荣。这时总社总管理处尚在重庆,黄少谷任总社总经理,给万枚子一个协理的名义。总社辖重庆、汉口、南京、上海、昆明、沈阳等社。关于重大时事的社论,由总社撰写电传,但各社也可删改或不用。1949年各分版相继停刊,4月23日总社迁往台湾,6月23日,台湾恢复《扫荡报》名称,1950年7月7日终刊。 原来《扫荡报》虽为军报,却归黄埔一期同学所掌握,设有理事会,贺衷寒、袁守谦、邓文仪、萧赞育(肖赞育)、刘泳尧、滕杰等都是理事或监事,推何应钦为理事长,每年召集理事会一次。张治中重建该报后,增加黄少谷、李俊龙为理事,张治中又被推为副理事长并代行理事长。 也开始刊登进步人士的文章《扫荡报》早期虽然为”剿匪反共“作宣传 。但抗战以后,有所收敛。也开始刊登进步人士的文章,如1938年12月25日第三版,就刊登了郭沫若写的《复兴民族的真谛》一文。特别是《扫荡报》办的一些副刊,许多文化人如欧阳予倩、黄现璠、黄药眠、杨朔等,都在该报副刊上发表过文章。黄现璠教授在1941-1942年间,在桂林版《扫荡报》副刊——文史地周刊上发表了《我国礼节之形态与变迁》等大量的社会生活、风俗史研究论文。足以说明《扫荡报》并非完全是为了“追剿红军,扫荡日寇”作宣传的所谓“反动”报刊,贺衷寒讲的办报八字方针:”化敌为友,以报养报“。至少在《扫荡报》的一系列副刊上,得到贯彻执行。并在宣传“统一战线,团结抗战”等方面,做出过许多贡献。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