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桑树芽枯病
释义

中文学名:桑树芽枯病

分布区域:北起辽宁、内蒙古,南至广东、广西各植桑区均有发生。

病原中文名:桑生浆果赤霉菌

病原分类地位:子囊菌亚门

病害类型:真菌

主要危害作物:桑

主要为害部位:桑芽

为害症状

该病是桑树枝干上重要病害。常与拟干枯病混发,混合为害。北起辽宁、内蒙古,南至广东、广西各植桑区均有发生。主要为害桑芽。在冬芽及其附近伤口四周产生红褐色凹陷的油渍状斑,后逐渐扩展,病部现粉红色至橙红色肉质略隆起的小粒,即病原菌分生孢子座。3~4月间易发生,常几个病斑融合成大斑,当病斑扩展到环绕枝条1周时,病部以上的枝条干枯而死。5月间病部产生暗蓝色颗粒,即病菌子囊壳。发病重的,皮层腐烂,很易剥离,散发出酒精气味。3~4个月后,在桔死枝的分生孢子座上,常单独形成暗蓝色小点块,即病原菌的子囊壳,病部易变形,呈癌肿状,外皮易破裂露有黑褐色纤维。

病原形态特征

桑生浆果赤霉菌(Gibberella baccata(Wallr.)Sacc.var.moricola(de Not.)Wollenw.),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子囊座半球形,其上群生数个或数十个子囊壳;子囊壳球形至椭圆形,淡蓝色,间或黄色或褐灰色,大小210~285×172~225微米,内生棍棒状或圆筒形子囊,具短柄,无色。子囊内含卵形至梭形子囊孢子4个或8个,排列成两行或一斜列。子囊孢子椭圆形,无色或略带黄色,具隔膜1~5个,一般3个,大小12~20×6微米。无性态为砖红镰孢(Fusarium lateritium Nees),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座埋生在木栓层皮下,由致密的菌丝组成。分生孢子座上密生无色具隔的短分生孢子梗,大小10~15×3~4微米,顶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新月形,一端稍弯,无色或浅红色,具隔膜3~5个,大小27~40×3~4.5微米。此外桑菌寄生菌和豌豆菌寄生菌也是该病病原。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在枝条内越冬。翌年2月开始形成分生孢子座,3~4月间突破外皮露在外面,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5月下旬产生子囊壳,子囊孢子成熟后在8~10月释放出来,从桑枝腋芽附近伤口侵入,以菌丝状态越冬。北方可由皮层侵入。该菌生长适温20~25℃,秋季采叶过度、偏施氮肥的幼树易发病,地势低、密度大、土质粘、桑树受冻、虫害发生多的桑园发病重。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广东桑、湖桑38、嘉定桑、黄鲁桑易发病。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如桐乡青、梨叶大桑、黑格鲁、湖桑5号、鸡冠鲁桑等。

(2)加强桑园管理。春季注意检查病枝、病芽,及时剪除烧掉,对轻病枝要求在最后1个病斑下6cm处剪下。合理采摘夏秋叶,夏秋两季适当增施钾肥,避免偏施、过施氮肥,施用桑树专用肥,增强树势,尤其是中晚秋蚕结束时枝条上端要保留8~10片叶,使越冬枝芽充分发育,增强抗病力。秋后桑叶脱落后,及时清园。

(3)冬季桑树休眠后或早春发芽前喷洒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或12%绿乳铜乳油600倍液、40%百菌清悬浮剂(顺天星1号)600倍液(北京市顺义县农药厂)晶体石硫合剂80~100倍液、波美4°~5°石硫合剂进行枝干消毒。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4 2:2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