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三平等观 |
释义 | 三平等观,密教的观行法门,有二义,(一)指三三昧耶观,(二)指修护摩时,观本尊、炉坛、行者三者本来平等的观法,亦即就本尊所在大坛、护摩坛及行者之座处而观,观本尊、炉坛、行者等三者三密平等,称为三平等观。 概述密教的观行法门。有二义,分释如次︰ 三三昧耶观即观三平等之理。三平等虽有多种,但真言行者应常观‘身语意三密本来平等无二’。身语意三密是六大的体性、轮圆的妙用,故遍于j 法界,其量相等,平等平等。《秘藏记》谓(大正图像1·4c)︰‘真言行者当作手印诵真言乃至一切时恒作斯观。’此外,在修法时,在正念诵前行入我我入观,亦属三平等观。 此观法有广敛二观。广观是无相三密。广观有情非情,以三密摄一切诸法。一切显、形、表等色法,皆摄于身密,身密是印契。一切可意不可意等音声皆摄于语密,语密是真言。一切真理为心之所趣,摄于心密,心密是实相。此三密平等平等、遍一切处。并观想︰一切所见境界,皆是大日如来遍一切处身;一切所闻音声皆是陀罗尼、诸佛说法音声;此身语之理摄于自心。自心即实相、实相即本尊、本尊即自心。 敛观是有相三密,仅通于有情,即观行者、本尊及已成未成诸佛。首先,安本尊于坛上,入大圆镜智三昧,观己身即印、语即真言、心即本尊,此三密遍各各法界而平等,此称自三平等观。‘自’,指行者自身。观行者己身三平等及本尊三平等,同一缘相遍于法界、离对待、绝能所,平等平等,此称他三平等观。‘他’者,相对于‘自’而谓为‘他’,即相对于行者而谓本尊为‘他’。观本尊及行者自己之三平等,皆同一缘相,且观已成未成一切诸佛(诸佛与众生)之三平等也是同一缘相,遍于各各法界而平等;此称共三平等观。所谓‘共’,是说不仅自他二法共会,而且本尊、行者本身及一切诸佛之三平等皆为同一缘相,故名为共。 三者本来平等观法指修护摩时,观本尊、炉坛、行者三者本来平等的观法。护摩有内护摩及外护摩,观护摩之理是内护摩,备办焚烧种种支具之事法是外护摩。亦即三平等观是内护摩。依内护摩修三平等观时,内外事理相应能得悉地;若不修此三平等观,徒然行外护摩,则无异于外道邪火法,不能断惑证理,因此,行外护摩时,必修此内护摩三平等观。《秘藏记私钞》卷二谓︰‘护摩大宗以三平等观为至极。’ 本尊及行者有身口意,炉坛也有身口意,即炉体、炉口、炉火。本尊之身为炉身,也是行者之身;本尊之口为炉口,也是行者之口;本尊之智与炉火平等,炉火也是行者的智火。观本尊、炉坛、行者等三者三密平等,称为三平等观。 三平等观内容或就此三法之位处而观,亦即就本尊所在大坛、护摩坛及行者之座处而观。《尊胜轨》卷下谓(大正19·381a)︰‘内护摩者三处同一体,三处同一体者,大曼荼罗即是护摩曼荼罗,护摩曼荼罗即是己身。’《建立轨》谓(大正18·930c)︰‘三处同一体,大坛即护摩,护摩即己身。’或就本尊炉坛行者的主体而观,也就是观大日、火天、行者三者平等。《尊胜轨》卷下谓(大正19·381a)︰‘己身即是火天,火天即是毗卢遮那如来,毗卢遮那如来、火天、己身,三种无二,等无差别。’《建立轨》谓(大正18·930c)︰‘己身即火天,火天即大日,身口意和合,三平等无异。’《大日经疏》卷二十谓(大正39·781c)︰‘本尊即火,火即自身也。’ 此外,修观有两传︰(1)是正要入护摩时,结定印,作此观,以《大日经疏》卷八为本据。(2)是供苏油时,执杓作此观,然后作供。《法务杂要》谓︰‘左手执大杓,右手执小杓,以小杓端重大杓上作此观,次供苏油也。’此传以《乌刍涩么轨》为本据。 敛观是有相三密,仅通于有情,即观行者、本尊及已成未成诸佛。首先,安本尊于坛上,入大圆镜智三昧,观己身即印、语即真言、心即本尊,此三密遍各各法界而平等,此称自三平等观。‘自’,指行者自身。观行者己身三平等及本尊三平等,同一缘相遍于法界、离对待、绝能所,平等平等,此称他三平等观。‘他’者,相对于‘自’而谓为‘他’,即相对于行者而谓本尊为‘他’。观本尊及行者自己之三平等,皆同一缘相,且观已成未成一切诸佛(诸佛与众生)之三平等也是同一缘相,遍于各各法界而平等;此称共三平等观。所谓‘共’,是说不仅自他二法共会,而且本尊、行者本身及一切诸佛之三平等皆为同一缘相,故名为共。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