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三两乡 |
释义 | 三两乡是土默特左旗辖乡。“三两”系蒙古语译音“萨拉”之另一译音,意为“交叉路口”。该乡位于旗境中部,呼(和浩特)托(县)公路横贯乡境。境内水利设施配套完善。以农业为主,主产小麦、玉米、高粱、甜菜等。 乡情概况三两乡位于武川县南部,西拉沐沦河北岸,东与巴林右旗接壤,西与克什克腾旗毗邻,204线和平双公路在此交汇,省际通道从乡境内通过,三两乡总面积198平方米,南北长16.5公里,东西宽22.5公里,三两乡辖12个行政村,2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790人,近1400户。乡境内有古城遗址一处,为松漠督府,西拉沐沦河北崖是古猿人居住的地方,约与红山文化相同,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双井大理石矿位于三两乡三两村,矿石呈白色,已开采。西很桃沟铁矿点位于三两乡店上村,成矿时代为燕山晚期,主要以褐铁矿为主。三两乡党委、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总体要求,树立“重工业、强牧业、兴商贸、抓项目、促发展”的思想理念,全力实施“四个产业”“三个建设”。 区划沿革三两乡1961年设三两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旗境中部,距旗府30公里。面积65.8平方公里,人口1.3万。呼(和浩特)托(县)公路横贯乡境。辖三两、西厂克、忻州营、南小营、北得力图、苏庄、前朱堡、后朱堡、店上、哈力拜、东厂克、侯家营12个村委会。 自然地理地貌类型三两乡地形地貌多样,山、丘、川兼备,属内蒙古高原向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素有“五丘三山二分川 ”之说,总体地形呈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态势。东南部属蛮汉山的支脉,山区面占全县总面的20.4%;中部和南部属黄土丘陵区,占全县总面积的 57.3%;西北属土默川平原的边缘,占全县总面积的22.3%。地形地貌的多样化为发展农牧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山脉山峰山脉为蛮汉山系。主要山峰:东有芒牛山,海拔1864m;南有圣山,海拔1788m;北有神山(又名脑包山),海拔2001m;西有摩天岭,海拔1302m;中有黑山(东摩天岭),海拔2031m。 气候条件气候类型三两乡属于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其主要特征是干旱、多风、寒冷,日光充足,温差大,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时短而温热,春季升温快,秋天降温烈。 气温年平均气温在6.2℃左右。一月平均气温为-12.8℃,极端最低气温为-31.7℃,七月平均气温为22.1℃,极端最高气温为37.9℃。 生长期年日均气温在5℃以上的持续时间为195天左右,年日均气温0℃以上持续的时间为233天左右。 降水量历年平均降水量为392.8mm,一天内最大降水量为99.1mm。1971年-2005年期间,降水量最多年份为1978年,降水量为571.4mm,降水量最少的年份为1999年,降水量为250.3mm。 自然资源矿产资源主要有花岗岩、黄金、石墨、云母、铀、铜、铁、石油、石榴籽石、石灰石、浮石、耐火土、红粘土、盐碱、矿泉水等。三两乡有野生果树12种,主要是山丁子、海棠子、山梨、山杏、山楂、稠李、柄扁桃、山葡萄、沙枣、酸枣、油瓶瓶、面果果等,分布在东摩天岭山区。三两乡野生中草药有:甘草、麻黄、黄芪、党参、地椒子、知母、冬花、枸杞、远志、蒲公英、车前、仓耳、黄芩等30 余种,水生植物主要有芦苇、蒲草、红心藻、水葱等。 野生动物主要有:野猪、狍子、狼、狐、獾、兔、雕、猫头鹰、黄鼠、野鸡、野鸽、石鸡子、半翅子、乌鸦、大雁、麻雀和黑乌蛇、菜花蛇、七寸蛇等,这些野生动物大多分布在东南部山区。水生动物主要有鲫鱼、草鱼、白鲢、麦穗鱼,此外还有泥鳅、螺、蚌、轮虫和挠足类、梭角类游动动物。 工业发展三两乡牢固树立抓工业就是抓根本的思想,突出工业经济,把工业经济放在“三化”之首,三两乡党委、政府抽调精干人员成立了矿业开发办,积极寻找矿化点,为招商引资和矿业开发提供第一手资料。经过初步勘探,三两乡铁、铜、铅锌等有色金属分布较广且储量相对丰富,萤石、钨、花岗岩石材等非有色金属储量喜人。通过三两乡党委、政府不懈努力,先后引进了中宇公司、小莫古吐铁矿、土庙子钨矿、森腾公司、蓝光石材开发公司、沈宏集团等几家比较有规模的工业企业入住三两乡,年上缴税金达158多万元。东荒银洞子沟铅锌探矿、地铜铅锌矿勘探、二八地月亮沟铅锌勘探和大小莫古吐铁探矿项目都在有序的进行,一些小型个体矿业开发公司也在积极筹建。 农业发展三两乡大三家村的花卉育种基地的3000多个冷棚和蔬菜项目区内的500多个冷棚都已经架设完毕,村民们在棚内浇水施肥,进行田间管理。大三家村设施农业建设再掀新高潮,全村干部群众为不误农时及早动手,调整土地、配套水电路、架设棚室、育种移植。2006年以来,三两乡因地制宜在大三家村规划建设了以花卉育种为主体的农业产业园区,并出台了优惠政策,村民每建一个1亩地的冷棚,乡政府补贴2500 元。为便于生产和管理,大三家村对土地实行反租倒包的方式,统一规划建设了集中连片的花卉育种和蔬菜种植基地。2007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超过了7000元,全村收入超过50万元的农户就有10多家。 大三家村自2006年开始种植甘蓝和元葱等露地蔬菜,2007年全村蔬菜种植面积达到了600多亩,种菜农民平均每亩纯收入超过了2000元,他们种植的甘蓝和元葱远销海拉尔等地,还有一部分走出国门卖到了俄罗斯。去年以来,大三家村又争取到上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200多万元,修田间作业路10公里,新打机电井10眼,铺设地下输水管道16000延长米,使所有农田都得到了有效灌溉。2007年,大三家村又筹措资金10万多元,修整了20多里田间作业路,并在河滩地造林400亩,农业基础设施投入的加大,调动了村民发展设施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008年,大三家村在蔬菜产业发展上又实现了新突破,截至目前全村蔬菜种植面积达到了1000亩,新建的500多个冷棚的青椒和西红柿秧苗移植工作已经结束,其中100亩青椒已和韩国客商签了合同。 经济状况依托地企交错、农工交融、城乡交织的地域和资源优势,从地区经济特点出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乡村城市化的发展战略。2003年三两乡地方国内生产总值1004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95元。三两乡先后被上级党委、政府命名为“文明乡”、“星级文明乡”、“创建文明城乡工作先进乡”。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加快发展为第一要务,坚持实施“远郊产业化、近郊工业化、环城商贸化”的产业格局,整合乡域及周边资源,不断挖掘自身发展潜力,按不同产业类型规划启动了平庄城东制药和食品加工、铁南建材和木材综合加工、乡南山嘴子村花炮、城西机械加工、城北煤炭生产销售五个产业定位明确的工业园区,这五个园区的启动建设不仅为招商引资提供了载体,也催发了三两乡新一轮项目建设热潮。 特色产业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公告正式批准了三两乡贝母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这标志着三两乡贝母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取得了圆满成功。 三两乡贝母是武川县道地药材产品中的代表品牌,其栽培历史已有百年。1962年中国平贝母生产经验交流会在武川县召开;1998年三两乡被内蒙古人民政府评为“平贝母之乡”;2005年三两乡贝母被列为中国第五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经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实施保护后,专用标志的使用,将进一步打造三两乡贝母品牌,扩大产品知名度,形成更大的产业优势,必将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力推动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