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三棵树乡 |
释义 | 1 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三棵树乡我国有两个乡镇以三棵树乡为名,分别是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三棵树乡和江苏省宿迁市三棵树乡。 三棵树乡位于开鲁县东北100华里处,东邻科尔沁区义庆和乡,东北与科左中旗巴彦召苏木接壤,北靠小街基镇,南与太平沼林场和道德相连。 全乡辖八个行政村,1618户、6776口人。区域面积25万亩,人均占地面积154亩。其中耕地3.2万亩;草牧场16万亩;未开发盐碱地1.8万亩,荒滩0.5万亩。 一、在种植业结构调整上,2002年全乡益都椒种植达到38600多亩,其他经济作物达到6400亩,订单玉米制种800亩,粮经比例达到4.5:5.5。 二、畜牧业发展潜力巨大。全乡草牧场面积16万亩,为畜禽发展提供了条件,全乡大小畜存栏17782头(只),其中牛1036头,羊9360只,生猪存栏5715口。 三,林业发展速度快。2002年全乡对10000亩荒沼进行了造树封沙,种草1000亩。兴隆堡村、小方子地村共退耕还林7418亩。全乡有林面积3.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10.8%。现有路林、农防林、护田林共计120条2420亩。 优质西门塔尔、黑白花改良牛、小尾寒羊、绿豆、麻黄草、益都椒、白鹅是全乡主要特产。矿沙资源丰富,乡内有压裂砂矿2个。 三棵树乡有丰富的自然资源。2003年为创建白鹅之乡,实施"1350"工程,鹅存栏8万只。 2 江苏省宿迁市三棵树乡◎ 总体概况三棵树乡位于市区南郊,距市中心仅9公里之遥。北与市经济开发区接壤,南与埠子镇毗邻,西邻徐州市,东临南蔡乡。徐宁、徐盐高速交叉而过,船行灌渠横贯东西。乡辖三树、朱庄、叶圩、韩庄、前周、杨圩、佟圩、许圩、大华10个村民居委会。全乡总面职36.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14.5公倾,人口为31292人。 2003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3562万元,一、二产业总产值10201万元。财政收入321万元,粮食产量9901吨,工业总产值3亿元,比去年增长34%。销售收入2.9亿元,利税总额180万元,分别完成年计划102%和100%。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301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717元,企业职工人均收入6000元。 ◎ 工业状况个体私营企业发展迅猛,成为引领三棵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主体力量。2003年,全乡个体私营企业526个(其中个体企业452个,私营74个),比2002年增加56个。年实现增加值14200万元,比1989年增长15.6倍。张家港华夏帽业有限公司在我乡投资2000万元建华夏工业园,现一期工程投入600万儿,现已投产,有职工280人,年创产值l000万元,税收40万元。宿城区潘喜春老板投资200万元兴建的瑞德梦床垫厂,2003年10月开始投产,产品畅销省内外,预计年产值达400万元。家庭手工生产的芦席,苕帚、花棒久负盛名。全乡每年向外地输出劳务8000人左右,其中有近10%的人输出在海外,年创纯收入4800万元以上。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着力发展城郊型农业,初步形成了以蚕桑、林业为主导产业革命德农业生产格局。全乡蚕桑6000亩,林业10000亩。同时,认真做好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工作,全乡推广良种小麦5万公斤,建成杨圩 2000亩小麦品种繁育基地。完成徐盐高速公路沿线有200米宽面积达2000亩绿色通道的林间套作。全乡经粮达到6:4。引进100万元启动乡万头猪场,创办了乡农业龙头企业波尔山羊繁育基地,以及以杨楼、许圩两村为主的二元母猪生产基地,全乡波尔山羊和二元母猪存栏量分别为11548只和4600头。 ◎ 小城镇建设小城镇发展已列入市区发展规划范围。集镇面积扩大到4.2平方公里。城镇人口发展到1.73万人。新建能容纳40余户居民的东安小区住宅楼,新增楼房建筑面积近10000平厅米。2003年,镇区绿化总投资80万元,比2002年增长33%,共植树11万株,新建绿化岛35个,新垫土方4万余方,新建公共绿地1.1万平方米,绿地覆盖率达35%,建成一个小商品商贸城,吸引不少商家在此投资兴业。在坚持“做大、做准、做强、做美”的工作思路的前提下,实现了在“人在镇中、镇在园中、园在绿中、绿在景中”的总体目标。 ◎ 社会事业全乡现有中、小学校(包括初小)10所,在校中、小学生6600余人,教职员工360人。其中,中学占地面积33477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1834平方米,教学班28人,在校学生1809人,教职员工115人;中心小学占地面积28228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教学班35个,在籍小学生2100人,教职员工290人。2003年度,中心小学有15人晋升为中级职称。中小学均为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宿迁市示范学校,是全县素质教育窗口学校。2003年度,中学中考成绩居全县同类学校前列,录取小重点45人,市重点82人。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成绩喜人,获省级奖5人次,市级奖17人次,县级奖26人次,教师发表论文8篇,学校园总支部表彰为市学校团建工作先进单位。中心校在小学升初中考试成绩位居全县第三名。学校率先与泰州市实验小学结对子,组织70人参观团赴曹集、蔡集等校参观学习,以牵头组织"兄弟学校联谊汇课",并邀请市实验小学送课到校,共有100人次在县级以上优课、优文中获奖,20余人受到县级以上表彰。中心小学还先后被表彰为省党建工作先进单位、优秀教育工会、优秀教师群体、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市模范学校、示范学校等。完善“六位一体”机制,计划生育工作再上台阶。在依法规范育龄群众婚育行为和干部行政行为的同时,对全乡独生子女户建立并完善“奖励、优惠、优先、扶持、保障、服务”“六位一体”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乡政府相继出台《独生子女奖励政策考核办法》、《独生子女户帮扶责任制有关规定》等一系列制度,乡直15个单位及10个行政村分别向独生子女户作出服务承诺“六位一体”利益导向机制的推行,提高了广大育龄群众的计生意识,95%的育龄夫妇主动自觉接受计生管理;营造了独生子女户光荣的社会氛围,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降低了计划生育的行政成本,使计划生育成本减少35%,人口出生率控制在8‰以内,计划生育由2002年的90%提高到92%,节育率由2002年度的85%提高到90%。全乡2570个一孩子户全部落实避孕节育措施,与乡村签订了只生一孩合同。此举,得到了省、市、县领导的充分肯定,为全市计划生育工作提供了观摩点,《宿迁日报》、《宿迁晚报》、江苏卫视分别做了相关报道。 ◎ 名人名胜境内英雄辈出人杰地灵。号称山西三大妇女领袖之一纪毓秀,出生在三棵树。1935年考入清华大学电机工程学系,后转入外国语文系。到校不久,就在中共地下党员的带领下,投身到抗日救亡运动的洪流中,参加了“一二·九”、“一二·一六”大游行。不久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任清华大队大队委,同时担任清华学生会委员,是一位深受同学爱戴的学生领袖。193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春,离开学校到太原,参加薄一波领导的“牺牲救国同盟会”的工作,是牺盟会发起成立的“青年抗敌救亡先锋队”中的得力骨干之一。抗日战争爆发后,接受组织的调动,奔赴抗日前线,到山西沁县抗日决死一纵队政治部工作,兼任妇女队的领导工作。1938年下半年,调回牺盟总会,任总会常委、组织部部长、党组成员,兼管武装工作。她热情联系和帮助同志,为扩大抗日武装,建立政权,做了大量工作,被誉为“山西三大妇女领袖”之一。纪毓秀在重病中仍以顽强的毅力拼命地工作,1939年秋,在牺盟总会撤离所在地陕西秋林镇时,不幸逝世,时年仅22岁。 1935年考入清华大学电机工程学系,后转入外国语文系。到校不久,就在中共地下党员的带领下,投身到抗日救亡运动的洪流中,参加了“一二·九”、“一二·一六”大游行。不久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任清华大队大队委,同时担任清华学生会委员,是一位深受同学爱戴的学生领袖。193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春,离开学校到太原,参加薄一波领导的“牺牲救国同盟会”的工作,是牺盟会发起成立的“青年抗敌救亡先锋队”中的得力骨干之一。抗日战争爆发后,接受组织的调动,奔赴抗日前线,到山西沁县抗日决死一纵队政治部工作,兼任妇女队的领导工作。1938年下半年,调回牺盟总会,任总会常委、组织部部长、党组成员,兼管武装工作。她热情联系和帮助同志,为扩大抗日武装,建立政权,做了大量工作,被誉为“山西三大妇女领袖”之一。纪毓秀在重病中仍以顽强的毅力拼命地工作,1939年秋,在牺盟总会撤离所在地陕西秋林镇时,不幸逝世,时年仅22岁。 女共产党员、妇救会主任陆红,1947年被国民党还乡团杀害。抗日英雄贾永胜于1953年12月31日牺牲在朝鲜战场。 另外,民主革命时期在境内慷慨就义的就有原运河特区联络站站长刘逸奇(安徽籍)、通信员吴长珠(广东籍)、原杨圩区委书记吴英(安徽籍)。 原国家铁道部总调度长、总工程师华茂昆,原武昌总工程师杨迈、著名历史学家杨鸿年,原国家军委二炮后勤部副部长、少将程萍均为三树人。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任编辑、著名广播剧导演蔡淑文是朱庄村人。戈新化,首届中国“十佳大学生村官”获得者。毕业于南京财经大学。作为江苏省委、省政府选派的1011名大学生村官中的一员,任江苏省宿迁市经济开小区三棵树乡杨楼村党支部副书记。他扎根农村,真心与村民相处,诚心为农民服务,积极争取资金开设工厂,很快赢得了当地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信任。2007年12月8日,在村“两委”换届中,通过“公推直选”高票当选杨楼居委会党支部书记兼主任。他的事迹先后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农民日报》、《中国人事报》等媒体报道。今年4月1日,作为江苏省唯一“大学生村官”代表,参加了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召开的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座谈会,并在会上作典型发言。 叶圩村王相庄为著名收藏家王相的祖坟所在地。境内古树名木尚存48株,占宿豫区的四分之一。大华村的古拓树,干枝相互缠绕,犹如盘龙,胸径1.45米,高5.5米,冠幅近7.平方米。专家论证树龄千年以上,全国罕见,故城拓树王,传说为唐代名将罗成马鞭杆所生,笼罩神秘色彩。现已成为一旅游景点。中心小学院内有一株劫后余生的白腊树残桩,如今新枝勃发。据说为明时万历年间由沙氏从睢宁沙集迁来,树龄400余年,树高3.6米,冠幅约6平方米。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