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三角班 |
释义 | 三角班,赣中、赣西一带一种主要由“生、旦、丑”三个角色组成的富有乡土气息的地方小戏。 月色溶溶,波光鳞鳞,水上舞台灯火通明。吉水县第一届文化艺术节民间戏剧汇演正在演出,久违了的三角班又回到了民间。整个场地,密密匝匝的人群水泄不通,多达数万人。撩人心魄的鼓乐,充满了乡土气味的老腔老调,那熟悉的角色,惟妙惟肖的表演,又让人回到了情迷意乱的三角班时代。一个腿脚并不灵便的老头顾不上别人的指责,硬要挤到台前去。他选了一个最好的视角,然后坐下,眯细着老眼,紧盯着戏台。戏台上正在演出一出爱情小戏,一对情侣相会,男女两人对唱。 情哥唱道:“新打戒箍韭菜边,打起戒箍送娇莲。问声娇莲么时嫁?心肝妹,送你戒箍抵礼钱。”情妹接着唱:“哥哥你哇事好清闲,你个戒箍抵几个钱?妹子爱哥哥情意深,心肝哥,岂在乎你这小礼钱!”老头憨憨的傻劲,看得呆了,竟摇头晃脑地跟着哼唱起来。几个老太婆坐在一起,兴味盎然,眉飞色舞,那些爱情小戏又勾起了她们年轻时的风流韵事,万般滋味,一古脑儿涌上了心头……老戏迷们竟全然陶醉了,就是那些新辈的年轻人儿,从没见过三角班,也觉得挺新鲜,挺有趣儿。《补皮鞋》、《打鸟》、《一女许三郎》一幕幕的传统小戏,精彩纷呈,一个比一个好看。掌声、笑声此起彼伏,一阵接一阵,不绝于耳。戏演完了,观众意犹未尽,迟迟不愿离去。 吉水三角班已有近两百年的历史。清末民初,著名的三角班艺人螺田的夏月梅在丁江、乌江、冠山、螺田等地组班授徒,积极发展三角班,被水东一带的艺人称为“祖师爷”。白沙的邓觐周则在水西的上南坑一带教授艺徒300余人。他的弟子组班150多个,并逐渐向吉安、泰和、遂川、安福等地发展。一东一西,从此,三角班遍及全县,深受广大民众的欢迎。三角班以演爱情戏为主,剧目达200多个,富有乡土味,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情感丰富,滑稽幽默,极具感染力,为群众所喜闻乐见。民国时期,政府以三角班伤风败俗为名,下令禁演,派军警四处缉捕艺人,三角班因是偃旗息鼓,销声匿迹。 1949年解放后,这种戏曲艺术又以农民剧团的形式出现。当时最有名的是黄桥乡的山原农民剧团。该团大胆地吸收了女演员,打破了男扮女旦的陈规,使戏班增添了活力。由于技艺精湛,演出的范围很广,声名远播。后经政府组织,以山原农民剧团为基础组建了地区采茶剧团,由民间艺术的三角班一跃变为吉安采茶戏,登上了艺术的殿堂,曾风光了许多年。时代不断地变迁,在现代艺术潮流的冲击下,那些靠政府支持的大剧团纷纷垮掉了,老百姓再也看不到有着浓厚乡土情调的本土戏剧艺术。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几经磨难,三角班并没有消亡,它倔强的生命依然深深地存活于民间。近几年来,三角班在吉水的乡村里风行起来,古老的艺术又复活了。那些小戏班都是农民自发搞起来的,虽是业余水平,已是非常难能可贵了。他们一面劳动一面唱戏,放下锄头,穿起戏袍,“咿咿呀呀”的又粉墨登场了。那些韵味十足的乡土小调,举手投足,是那么的熟悉,是那么的亲切。唱一曲销魂夺魄的,“叫一声,我的情哥哥……”,老戏迷潸然泪下。“三角班又回来了!”老乡们高兴得过大年似的。辛勤的劳动和唱戏的快乐,充实了老百姓的生活。 历尽人世沧桑,沉寂了几十年的民间艺术为何又红火了?是什么力量让它焕发了新的生命?是三角班深厚的艺术魅力,是美的渴望,是爱的呼唤,是人民群众争取快乐的权利,是它撩拨了人心中那根爱的琴弦,唤醒了人性中爱的力量。三角班于本土的老百姓更是别有一番滋味,更合符老百姓的审美情趣。因为民族传统文化的根基原本就在民众之中。 一个古老戏剧的复活,让我们更加相信:爱和美的艺术,永远植活在我们的生活中。责编/何之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