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三观不正
释义

三观不正“三观不正”教育部2007年8月公布的171个汉语新词之一。“三观”具体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三者属于包容与被包容关系,是相互作用,互相制约的。

一、基本简介

1、定义

世界观范畴相对较广,其包括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指人对世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人生观是指于人的生存价值和意义的看法:而价值观则是指对体现在商品里的社会必要劳动的看法。由此可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是相当重要的,它直接影响着人生观和价值观。反之,人生观和价值观又对世界观起反作用,高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净化世界观的清新剂。

2、世界观

人们对世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由于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形成不同的世界观。也叫宇宙观。哲学是其理论表现形式。世界观的基本问题是精神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根据对这两者关系的不同回答,划分为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基本类型,即唯心主义世界观和唯物主义世界观。作为一个人来说,世界观又总是和他的理想、信念有机联系起来的,世界观总是处于最高层次,对理想和信念起支配作用和导向作用;同时世界观也是个性倾向性的最高层次,它是人的行为的最高调节器,制约着人的整个心理面貌,直接影响人的个性品质。

3、人生观

对人生的看法,也就是对于人类生存的目的、价值和意义的看法。人生观是由世界观决定的。其具体表现为苦乐观、荣辱观、生死观等。人生观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产物。人生观的形成是在人们实际生活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受人们世界观的制约。不同社会或阶级的人们有着不同的人生观。人生观是对人生的目的、意义和道路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内容包括幸福观、苦乐观、生死观、荣辱观、恋爱观等。它是世界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世界观的制约。

4、价值观

社会成员用来评价行为、事物以及从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自己合意目标的准则。价值观通过人们的行为取向及对事物的评价、态度反映出来,是世界观的核心,是驱使人们行为的内部动力。它支配和调节一切社会行为,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人们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包括人的社会地位和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处于相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人,会产生基本相同的价值观念,每一社会都有一些共同认可的普遍的价值标准,从而发现普遍一致的或大部分一致的行为定势,或曰社会行为模式。

二、三观教育

“三观不正”指的是在社会中带来的腐败现象严重。

人是有理智的社会动物,是由其意图和激情的直接支配而行动的。人们要更有效地认识和改造世界,要在人生的几十年中创造一点有意义的业绩,固然离不开专业的知识和本领,但更有决定意义的,是要有正确的、符合时代要求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江泽民曾指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于每一位干部和党员来说,都是首要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或解决得不牢靠,不论是搞革命,还是搞建设,是不可能兢兢业业的,也不可能做出什么成绩来。”在当今改革开放、社会体制转型时期,共产党人如果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主心骨”,不仅难以接受新事物,做好工作,开拓进取,而且还可能在这个社会深刻变动的时代,面对新旧事物杂陈,各种良莠难辩的社会思潮涌来的时候,昏昏然而上当受骗。针对前一段时日,有些党员和干部迷信,在明显和浅薄的唯心论和有神论肆虐时,缺乏起码的识别力和免疫力的情况,在全党提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反对唯心论、提倡无神论反对有神论、提倡科学精神反对封建迷信,加强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和学习活动,从根本上提高坚持“三讲”(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自觉性,不仅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党的根本的思想理论建设。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一个科学的和统一的有机整体。其中,这种世界观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作为近现代科学成就的最高综合和“时代精神的精华”,不仅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根本理论基础,也是一切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锐利思想武器。共产党人运用这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观察社会、思考人生和参与自觉地创造社会的历史,就是根据历史唯物主义所揭示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最终必然取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客观规律,走历史必由之路,顺应历史潮流,推动历史前进,实现最有意义的人生价值。所以共产党人的人生观和最根本的价值观念体系,与其科学的世界观和社会历史观是统一的。

共产主义理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就是以这种科学的哲学世界观作为根本的理论依据和理论前提,也是与这种哲学世界观浑然一体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必然体现。这就是说,只有这种科学世界观上的理论坚定与彻底,才能形成这种人生政治信仰的坚定与自觉。相反地,如果一个人在人生的政治信仰,以及人生价值选择上,发生了动摇和偏误,那就意味着,他首先在世界观和社会历史观上发生了动摇和偏误。所以,在全党加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和学习,对于进一步提高全体党员和干部的政治素质,增强其政治坚定性、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具有根本性的意义。

在全党加强“三观”教育和学习,无疑地,应该关注和切实抓紧政治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这两个基本环节,并努力实现这二者的统一。也就是说,一方面,应当在注重当前实践的前提下,提倡和组织党员干部,重点是领导干部,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著作,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的学习与宣传,特别是要加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的学习和宣传,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另一方面,这种学习和宣传,又必须服务于当前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社会实践,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联系每个党员干部的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把学习、应用和主体素质的改善提高,结合和统一起来。这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一般思路和规律,是历来必须遵循的根本性的思想原则。

三、学习方法

1、意识

“三观不正”者应当学会提升自己的“三观”意识根据党的思想建设状态和社会舆论氛围,为了更好贯彻党中央指示和部署,使全党进行的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无神论的教育,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和学习,学以致用,更有成效,应当使以下三个方面,进一步得到重视和加强:

2、正确坚持

第一,应当重提和正确坚持自觉的思想“灌输”原则。反对自发性,强调自觉的思想“灌输”,历来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教育中的一条重要原则。列宁多次重申:“工人阶级单靠自己本身的力量,只能形成工联主义的意识”,科学社会主义的这种工人阶级的自觉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这里讲的思想“灌输”,是有确定的含义,不能仅从字面去主观臆断和想当然地加以发挥。这就是,它所强调的,是反对崇尚自发性,反对轻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作用,认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列宁强调指出,“对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任何轻视和任何脱离,都意味着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加强。”其中的“原因很简单: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渊源比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久远得多,它经过了更加全面的加工,它拥有的传播工具也多得不能相比。”

3、思想原则

近些年来很多舆论宣传,一直在批判和嘲笑思想“灌输”。持有这种观点的人不是把思想“灌输”理解为一项思想原则,而只是按其中文的字面意义,想当然地说成是一种教条主义的,“填鸭式”的说教方法。这至少是一种误解,是一种根本不懂思想“灌输”原意的主观臆断,因而是根本错误的。应该加以澄清,并为之正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无疑地应当形式多样、生动活泼。但决不能因此而否认自觉进行思想“灌输”的原则。

而且,与这种错误理解相伴随的崇尚自发性和“非意识形态化”的偏颇主张,又强化和放大了这种错误,从而使之变得更加荒唐和有害。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强国家经济实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也是社会主义制度巩固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只有逐步创造出高于资本主义的劳动生产率,才能真正显示社会主义优越性,并最终战胜资本主义。但是,如果仅仅着眼于局部和眼前的功利考虑,而不通盘兼顾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注意用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群众,以为给予群众一些实惠,以为在发展市场经济中使一些群众致富了,就会自发地拥护和产生科学社会主义思想,这是不可能的。在社会上,甚至在一部分党员和干部中,有些人只讲实惠,不讲“主义”(不讲“主义”本身就是一种主义,即政治冷淡主义的资产阶级意识),甚至还嘲笑马克思主义的言行,并不鲜见。如果我们不努力克服这种崇尚自发性,主张“非意识形态化”的错误倾向的影响,无论我们怎么样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也是会大打折扣,难见实效的。

4、正确坚持世界观的改造

第二,应当重提和正确坚持世界观的改造。毛泽东当年讲,“世界观的转变是一个根本的转变,现在多数知识分子还不能说已经完成了这个转变。”他希望广大知识分子特别是先进的知识分子“继续前进,在自己工作和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树立共产主义的世界观,逐步学好马克思列宁主义”。应该把这种正确看法,与用“世界观”来确定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的“左”做法、与“拔白旗、插红旗”的强制“洗脑”和反对“白专”道路等“左”做法相区别。不仅是知识分子,所有的共产党员和干部,都有一个不断地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不断地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努力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的任务。不能因为过去党在知识分子思想改造问题上,有过一些“左”的主张和做法,而因噎废食,放弃要求全体党员和一切进步人士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和不断改造自己世界观的原则要求。一切共产党人,乃至整个工人阶级政党在改造世界中,都包括实现以下两个方面的任务:“改造客观世界,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如果,不坚持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努力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不在学习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时,努力改造自己的世界观,就不可能真正学到马克思主义,就不能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

5、历史条件下

在当今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江泽民就一再要求全体党员重视世界观的改造。他指出,如果不“突出强调改造主观世界”,“如果头脑里没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就不可能以正确的立场和科学的态度来认识纷繁复杂的客观事物,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就不可能正确地理解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避免工作中的偏差;就不可能站在时代前列,团结和带领广大群众前进。”他强调指出,“我们工作和生活的环境已经和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新事物、新知识、新思想在不断涌现,各种消极的、腐朽的东西也在随时影响着人们”。因此,“只有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才能辨别良莠,吸收好的东西,抵御坏的东西。”

第三,应当重提和正确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批判”精神。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重在领会它的实质。马克思曾指出,他的唯物主义“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这就是说,“革命批判”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的本质,至少是它的重要本质之一。因为,马克思主义就是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的。如果不掌握和发扬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批判”精神,就难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就不配称为“彻底的唯物主义者”。

四、早期影响

1、社会问题

“三观不正”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马克思主义革命批判精神的运用,首先是批判性地考察资本主义旧世界,还要批判性考察这个旧世界的旧思想和旧理论。当然这种“革命批判”,也就是一种“辩证的否定”,亦即否定其过时和丧失了历史必然性的东西,并肯定和继承其中一切合理的和积极的东西,因此这种“革命批判”也是一种“扬弃”。与此同时,这种“革命批判”精神,也适用于革命队伍内部,适用于社会主义制度和马克思主义本身。尽管这同对旧社会和旧思想的“革命批判”,在性质上有本质区别。但是,这仍然是一种积极的自我否定,即敢于否定其自身的一切过时、落后和消极的成分或因素,从而更能显示出社会新事物的生机与力量。

2、掌握和运用

党员干部都能够认真学习、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的“革命批判”精神,就不容易受到拼凑那一套歪理邪说的迷惑。只要多少有一点独立思考的批判头脑,只要能够用马克思主义“革命批判”精神的“照妖镜”照一照,就不难发现其唯心论的主观随意性和荒谬性,及其形而上学的浅薄性和绝对性。然而,有些党员干部面对这个明显的思想文化怪胎,不仅丧失了起码批判能力和识别能力,而且还成为它的思想俘虏和掌中玩物。

在毛泽东晚年,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中,所谓“革命大批判”和“斗争哲学”,一时成为舆论的基调。这些年来,党在克服这类“左”的倾向中,恢复和重新确立了一条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但与此同时,在注重克服一种主要的绝对化和片面性时,又一定程度上出现另一个极端、另一种片面性,总是在纠缠我们。其突出表现是,有些人由否定“斗争哲学”的偏向,走向了否认一切矛盾和一切形式的斗争,而只讲宽容、退让与“和合”,以至于主张抛弃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而用“差异协同律”来取而代之;有些人在否定“革命大批判”这种“左”的做法时,转而自觉或不自觉地在鼓励另一种取向,这就是实际上在否定一切原则性的思考和正常的思想批评。

在这种庸俗的思想舆论氛围中,多数的文艺批评和学术评论,变成了无原则的颂扬和吹捧,在党内政治生活中,正常的党内批评和自我批评也似乎变得不正常了。党内积极的思想斗争极少提及且难以实行。不讲是非,不讲原则,“好人主义”盛行,似乎是党内关系的常态。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批判”精神,被很多人弃之如敝履。针对这种不太正常的思想状况,在县处级以上的党政班子和党员干部中,正在开展“三讲”活动,使之有所改变和克服。但要从根本上扭转这种思想偏向,还需要党进一步付出更大努力。

马克思曾经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但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没有“革命批判”精神,就不是彻底的现代唯物主义。而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唯物主义,就必须正确地坚持“革命批判”精神。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7:5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