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三岔河村
释义
1 北京市朝阳区三岔河村

简介

三岔河村位于东坝乡东部,周边分别与楼梓庄乡、东坝的东风村、焦庄村、驹子房村接壤。东苇路、新350路交汇贯穿于我村。全村土地1400亩,人口1063人,是一个居住较为集中的自然村。 为促进朝阳区农村城市化进程,我三岔河村党支部、村委会紧紧围绕全区争创全国文明城区活动这一载体,加强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提高农民素质和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为目标,以普及科学知识、树立良好社会风尚为手段,引导农民致富。

文明建设

今年我村与 “强村富民手拉手”结对子的朝阳区发展计划委员会,一道开展了争创首都文明村的活动。通过区计委与区各部委、东坝乡党委、乡政府的大力支持帮助下,通过我村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使我村的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争创活动的主要做法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领导重视、创新思路 东坝乡党委与计委党组领导对于共建活动非常重视,亲自指导共建活动。针对以往共建活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计委党组书记戴继楼同志亲自带领计委科长以上干部到三岔河村进行调研,与东坝乡党委、乡政府、三岔河村支部的同志共同研讨共建方案。经过实地调研和讨论,双方根据三岔河村的实际情况确定共建重点,围绕经济建设和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两大主题,强调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突出强调三到位,即思想、人员、经费到位),分别确定了争创首都文明村、文化广场建设、重点产业发展等重点合作领域。

二、全面落实“三个代表”思想,发挥支部核心作用 根据中共中央决定和市区委的部署,按照东坝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的实施意见的要求,我三岔河村6名领导班子成员自2001年9月参加了“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通过认真学习、深入剖析,使班子全体成员无论从思想认识上、还是党性觉悟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和转变,有力的促进了我村两个文明建设的开展。在整改阶段,结合我村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班子整改措施。今年年初,经党支部研究决定,村民代表大会通过。把所有整改落实项目作为2002年工作重点,列入村政务公开栏内,切实使整改措施逐条加以落实,利于村民监督。党支部从抓党员干部的模范作用入手,充分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明确责任分工,落实岗位责任制;加强思想政治宣传力度,充分占领思想文化阵地。发挥党员活动室、文化广场作用,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好人好事,大力弘扬正气,严厉打击歪气邪气,使村内到处洋溢着健康向上文化氛围。

三、“加大投入、加强管理、改善环境、树立形象”力争把实事干好,把好事干实

1、按首都文明村的标准和乡党委、乡政府工作要求,我们加强了对东苇路两侧、村主要街道路口环境的整治。对东苇路两侧的“东方帝恒”、“培训基地”等我村域内的企业单位进行说服动员,使其拆墙透绿。对其在建的“田华搅拌站”提出先绿化后营业的要求。

2、投资1.5万元疏通排水沟2000多延长米、平整、翻挖路两侧近13亩、清运渣土200立方米、动用机车台班20个、人工230个、种植各种树木483棵、花1050株。投资12万元,新建4个配电室,以解决村民用电难的问题。投资87万元在村西兴建占地达一万一千多平方米的集休闲、娱乐、健身为一体的大型文化广场,广场于五月开放使用,满足了村民意愿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根据现实情况投资35元,建公厕5个、水冲式公厕2个、垃圾池4个、垃圾房1个、垃圾箱15个、购垃圾专用车1辆,彻底解决了垃圾暴露问题。投资36万元,对村内衬砌排水沟350延长米;复修、新修4条主街道,进行硬化,面积达3410平方米;铺设暗排400延长米;对4条主街道两侧建筑物进行粉饰,粉饰面积1万平方米,全年用于文明村建设投资190万元。

3、随着硬件的投入,与此同时各方面的管理工作也紧随其后,并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首先,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村民建房已成全乡热点问题,为了确保不出现侵街占道违章建筑发生,我们采取利用广播、标语、下发乡政府致全乡一封信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共张贴标语60多条,发信300多封,做到宣传到位,家喻户晓,有效防止侵街占道违章建房的发生。在8月份环境整治工作中,我们共拆除店外经营棚子15个,非法广告牌21块。

4、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我们与辖区各单位签定安全生产、防火、卫生责任区绿化美化、外来人口务工管理责任书、计划生育等责任书。要求各单位按责任书具体内容严格加以落实。村委会采取定期不定期相结合方式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检查,对做得不好的及时指出,并限期加以改正。由于严格管理,在我村辖区范围内没有出现重大事故的发生。

5、在保洁工作中,我们除不定期组织党员干部义务劳动外,并动员广大村民共同投入到文明村的建设中来,从自家的小环境入手,清理门前堆物堆料,做好门前三包,营造优美的家庭环境,以小环境的改变带动全村整体环境的改善。另外,我村还增加了保洁人员,对村域内的花草树木、文化广场、东苇路两侧、主要街道、共厕等进行专人负责管理,建立了岗位责任,确保了村内干净整洁,垃圾做到日产日清,使村民生活在优美的环境中。

6、充分发挥文明学校、文化广场、阅览室、生殖保健服务站等作用,广泛开展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培训班。如青年干部培训班、普法培训班、育龄群众生殖保健指导等。图书阅览室定时供阅报刊、杂志,定期更换。使广大青年不断要求进步;村民更好的学法、懂法、守法;使育龄群众成为计划生育的主人,自觉的参与到计划生育中来。

7、今年5月文化广场开放使用以来,在全村掀起了全民健身的热潮。广大村民积极参与,成立了秧歌队、篮球队、高跷队。每天来文化广场健身达六百余人次,满足了群众对文化的渴求,丰富了村民业余文化生活。这半年多的时间先后在文化广场组织多次大型活动,“创建首都城区消夏晚会”、“民族秧歌交流会”、“篮球比赛”等。通过读书、培训、指导、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增进了村民之间的团结。讲文明、树新风氛围更为浓厚,为推动全村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促动作用。 “争创全国文明城区”的消夏晚会,观看文艺演出的观众达千余人,区农委、区计委、区精神文明办、我乡主要领导及各部委的有关领导都亲临现场给予了指导,并观看了演出。整场演出始终以“新北京、新奥运、新朝阳、新东坝”为主题,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为载体。大部分是我乡村民自己创作的,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和创新性,反映出了东坝乡人民的精神风貌,倡导广大村民和家庭积极参与到创建中来,从我做起,从家庭做起,为全区争创全国文明城区做贡献。

8、“手拉手共建绿色家园”,区计委、三岔河党支部组成60多名党员义务植树活动,在我村掀起“建绿色家园”的高潮。不管是干部还是村民,利用节假日,在自家门前屋后种花栽树,绿化美化,而且积极参加村里组织的义务劳动,人人都为自己能为美化工作尽一份力量而感到自豪。

9、2002年5月16日由区计委组织召开的“朝阳区涉农收费公示现场会”可以说,通过此次试点活动,为我村树立了形象。且不说在全区所取得的推动作用,在我村的影响就非同小可,得到村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密切了干群关系。“涉农收费公示”使广大村民明白了哪些是自己该交的费用,村集体每年都在为村民承担的有多少,进一步增加了透明度,明确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以往的抱怨情绪迅速减少。

10、我村是多年的区级文明村,在不断提高村民优惠待遇、养老保险等方面,党支部、村委会结合实际,先后实行了“独生子女家长上养老保险村出资一半、独生子女入园免费、育龄妇女实行计划生育奖励制度、发放老年人生活补助金、村民入合作医疗看病免四费”等。今年又增加了“村民大病住院药费报销制度、粮食补贴制度、免费收视有线电视”等等,为部分村民解决了实际困难,解除了后顾之忧,使得全体村民都能自觉遵守《村民自治章程》,积极参加支持村委会工作。

11、每年春节“五好文明家庭”、“双十佳”(即好婆婆、好媳妇)、“计划生育好家庭”的评选活动,把我村“讲文明、树新风”争做文明家庭、文明村民氛围推向高潮,家家户户踊跃参加评选活动。户户都以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荣。崇尚科学、移风易俗更在我村充分体现,多年来,丧、喜事从俭,从没有吹打现象。村里先后成立了志愿者服务队伍、学雷锋小组为村内孤寡老人、残疾、军烈属义务服务,给予生活上的关心和帮助,得到村民的好评。

四、搞好文明村建设,坚实的经济基础是保障 以上所有项目的投入、提高村民优惠待遇、各项活动的开展,都要有坚实的基础作保障。我村党支部、村委会始终把发展经济增加收入作为首要任务来抓。一是,加快农业结构调整。随着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我三岔河村制定的经济工作指导思想:“发挥土地资源优势,扩大区域经济,以农业机构调整、兴绿为突破口,全面推动我村各业与精神文明建设有序发展”。对650亩地进行了大胆的结构调整。把兴绿、精品、高效作为我村的主导产业来抓,以种植蔬菜、苗木等增加收入。二是,盘活资产,积极引进。对闲散厂房、场地进行改造维修,引进新企业租赁,合理调整租赁合同,增加了经济效益。三是,加强管理、加大服务及扶持力度。在企业经济发展上,我们认真搞好对下服务,使其租赁、联营企业得以正常、稳步发展。对集体企业建筑队在管理和资金上进行扶持,使其快速发展,增加经济收入,预计今年建筑队收入可突破1000万元。 综上所述,今年我村全年经济总收入可达7415万元,比上年增加3454万元,增加87.2%;全年实现利润总额601.7 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06.7万元,增长52.3%;全年提留积累274.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18.5万元,增长76%;全年实现增加值179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80万元,增长26.8%。

成果

总之,今年在乡党委、乡政府的领导下,在区农委、区计委及区各部委的帮助下,在我村干部群众共同努力下,我村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取得了一定成绩,在原有的基础上向前迈了一大步。可以说,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就应该倍加珍惜,继续努力,在巩固成果的同时,还要看到与兄弟单位之间存在的差距。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只满足于现状,缺乏开拓创新进取意识,就跟不上社会的发展,必将被时代所淘汰。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继续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团结带领全体村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村民增收为主题,以农村稳定为主线,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文化教育,不断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和居住环境,为三岔河村的两个文明建设取得新的成绩而努力。

2 云南省普洱市宁洱镇三岔河村

一共有四个三岔河村:分别是云南省普洱市宁洱镇三岔河村、云南省怒江市泸水县三岔河村和北京朝阳区三岔河村以及云南省楚雄市东瓜镇兴隆村委会三岔河村。

村情概况

三岔河村隶属于云南省普洱市宁洱镇硝井村民委员会,属于山区。位于镇政府北边,距离硝井村委会1公里,距离镇政府14公里。国土面积1.57平方公里,海拔1,140米,年平均气温18.00 ℃,年降水量1,483毫米。

自然资源

截止2008年,全村有耕地总面积294.00亩(其中:田86.00亩,地208.00亩),人均耕地2.97亩,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等作物;拥有林地1,176.0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100.0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1.01亩,主要种植茶叶等经济林果;其他面积878亩。

基础设施

该村截止2008年底,全村有25户通自来水,有1户饮用井水,有26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20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和76.92%);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18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8户(分别占总数的69.23%和30.76%)。

该村到镇政府道路为沙石路面;进村道路为土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13.00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13.00公里。全村有汽车1辆,摩托车5辆。

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12户;装有太阳能农户3户;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12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86.00亩,有效灌溉率为29.25%。

该村到2008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2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10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14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农村经济

该村200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2.65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9.70万元,占总收入的41.07%;畜牧业收入4.58万元,占总收入的20.22%(其中,年内出栏肉猪110头,肉牛5头);渔业收入0.34万元,占总收入的 1.50%;林业收入2.98万元,占总收入的12.62%;第二、三产业收入2.94万元,占总收入的12.98%;工资性收入0.66万元,占总收入的2.91%。农民人均纯收入1156元,农民收入以种植、养殖等为主,主要销售往省内。2008年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9.5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41.94%。全村外出务工收入0.66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5人(占劳动力的30.00%),在省内务工14人,到省外务工1人。

人口卫生

截止2008年,该村有农户26户,共有乡村人口99人,其中男性50人,女性35人。其中农业人口99人,劳动力50人。该村以汉族为主(是汉族、彝族混居地),其中彝族2人。

到2008年底,全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人,占人口总数的1.01%;参加农村合作医疗72人,参合率72.73%;享受低保6人。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镇卫生院,距离村委会卫生所1.5公里,距离镇卫生院14公里。

文化教育

该村小学生就读到硝井完小,中学生就读到镇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1.50公里,距离中学13公里。

截止2008年,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7人,其中小学生6人,中学生1人。

村务公开

该村到2008年底,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26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192.00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其中,农村财务管理实行自行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会议方式公开,公开项目有财务收支情况等。

3 云南省怒江市泸水县登埂村三岔河村

村情概况

三岔河村隶属于鲁掌镇登埂村委会,属于山区。位于鲁掌镇南边,距离村委会12公里,距离鲁掌镇36公里。国土面积7.49亩,海拔1673米,年平均气温14.6℃,年降水量1283毫米,适宜种植11种农作物。有耕地133亩,其中人均耕地1.66亩;有林地3460亩。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31,有乡村人口117人,其中农业人口117人,劳动力83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57人。200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3.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80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

自然资源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133亩(其中:田0亩,地133亩),人均耕地1.66亩,主要种植玉米、荞、豆类等作物;拥有林地346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264亩,人均经济林果地2.97亩,主要种植核桃.草果等经济林果;草地14亩;荒山荒地1650亩,其他面积5973亩。

基础设施

该村截止2009年底,已实现通水、通电视、通电话,无路灯。全村有31户通自来水,有31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100%)。拥有电视机农户12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38.7%);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19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9户(分别占总数的61.29%)。

该村到乡镇道路为不通路;进村道路为其他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码头)12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21公里

该村到2009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有28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还有3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

农村经济

该村2009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3.7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7万元,占总收入的29.54%;畜牧业收入7万元,占总收入的29.54%(其中,年内出栏肉猪184头,肉牛3头,肉羊56头);林业收入3万元,占总收入的12.66%;第二、三产业收入6万元,占总收入的25.32%。农民人均纯收入1480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

4 云南省楚雄市东瓜镇兴隆村委会三岔河村

三岔河村隶属于云南省楚雄市东瓜镇兴隆村委会行政村,属于半山区。位于东瓜镇北边,距离村委会10.00 公里,距离东瓜镇14.00公里。国土面积1.96平方公里,海拔1920.00米,年平均气温15.00 ℃,年降水量800.00毫米,适宜种植水稻、烤烟等农作物。有耕地50亩,其中人均耕地0.97亩;有林地1996.00亩。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11户,有乡村人口44人,其中农业人口46人,劳动力29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40人。200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41.4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4148元。该村不属于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

5 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三岔河镇三岔河村

村情概况

该村隶属于三岔河镇三岔河村委会,属于坝区。位于三岔河镇中心,距离村委会0公里,距离三岔河镇政府所在地1公里。国土面积有1.4平方公里,海拔1830米,年平均气温14.7℃,年降水量920毫米,适宜种植水稻、蚕豆等农作物。有耕地901亩,其中人均耕地0.33亩;有林地亩。全村辖6个村民小组,有农户606户,有乡村人口2517人,其中农业人口2475人,劳动力1240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604人。201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84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185元。该村属于富裕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第二、三产业为主。

农村经济

该村201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845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35.9万元,占总收入的17%;畜牧业收入87.78万元,占总收入的11%(其中,2010年内出栏肉猪1440头);渔业收入4.38万元,占总收入的1%;第二、三产业收入454.93万元,占总收入的56%;工资性收入123万元,占总收入的15%。农民人均纯收入4185元,农民收入以第二、三产业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38.16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88人(占劳动力的0.7%),在省内务工70人,到省外务工18人。

基础设施

该村截止2010年底,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有路灯。全村有605户通自来水,有605户通电,有514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530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85%和87%);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589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567户(分别占总数的97%和93%)。 该村到镇通路;进村道路为水泥路;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0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0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22辆,拖拉机86辆,摩托车368辆。装有太阳能农户96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901亩,有效灌溉率为100%,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38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15亩。该村到2010年底,农户住房以砖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242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250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113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6 云南省楚雄大姚县三岔河乡三岔河村

村情概况

该行政村隶属大姚县三岔河乡,地处三岔河乡东南边,距三岔河乡政府所在地0.5公里,到乡道路为土路,交通方便,距大姚县城53公里。东邻白泥田村,南邻背阴地、荞苴村,西邻宾川县,北邻达么、格谷村。全村辖三岔河、他支伯、大坪子、文宜么、阿腊么、荃吗箐、洼子、小村、小河门口、马鹿塘等26个自然村24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622户,全村现有人口2478人,其中农业人口2478人,劳动力1578人。

全村国土面积45.35平方公里,海拔1450米,年平均气温17.6℃,年降水量650-750毫米,适合种植粮食、烤烟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3085亩,人均耕地 1.2亩,林地54554.1亩,共有经济林果地7168亩。201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397.8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00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粮食、烤烟、林果为主。

自然资源

全村国土面积68021.6亩。有耕地总面积3085亩(其中:田689亩,地2396 亩),人均耕地1.2亩,主要种植粮食、烤烟等作物;拥有林地54554.1亩,其中经济林果地7168亩,人均经济林果地2.89亩,主要种植核桃、板栗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751亩,其他面积9913.7亩。

基础设施

截止2010年底,该村已实现通电、通路、通电视、通水、通电话五通,有一个自然村有路灯。全村有386户通自来水,有561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有622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622户,有123户通有线电视,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607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607户。 该村到乡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0.2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15辆,农用运输车15辆,拖拉机10辆,摩托车373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548亩,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418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173亩。

到2010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205户;已完成“一池三改”的农户77户;装有太阳能农户171户;建有小水窖363口。全村有6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有26个自然村已通电;有22个自然村已通路;有26个自然村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该村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63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5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554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农村经济

该村201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397.85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475万元;畜牧业收入284.21万元(其中,年内出栏肉猪1026头,肉牛180头,肉羊573头);林业收577.32万元;第二、三产业收入72.2万元,工资性收入30.8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00元,农民收入以粮食、烤烟、林果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30.85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204人,在省内务工193人,到省外务工11人。

特色产业

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林业,主要销售往省内。2010年种植业全村销售总收入475万元;2010年林果全村销售总收入577.32万元。该村目前正在发展核桃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核桃产业。其中专业合作组织3个,已登记注册3个;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人数400人 。

7 云南省玉龙县石头乡利苴村委会三岔河村

村情概况

三岔河村隶属于石头乡利苴行政村,属于山区。位于石头乡西边,距离利苴村委会3.5公里,距离石头乡27公里。国土面积有47875亩,海拔2650米,年平均气温8℃,年降水量880毫米,适宜种植玉米、芸豆、土豆等农作物。有耕地460亩,其中人均耕地1.58亩;有林地47410亩。全村辖三岔河、金美古2个村民小组,有农户72户,有乡村人口291人,其中农业人口291人,劳动力175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66人。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53.4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67元。该村属于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畜牧业为主。

自然资源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460亩(其中:田0亩,地460亩),人均耕地1.58亩,主要种植玉米、芸豆、土豆等作物;拥有林地4741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41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1.41亩,主要种植花椒、核桃、青梅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0亩,其中养殖面积0亩;草地5亩;荒山荒地0亩,其他面积0亩。

基础设施

该村截止2006年底,已实现通电、通路,无路灯。全村有31户通自来水,有0户饮用井水,有41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56.94%)。有70户通电,有0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34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97.22%、0%和47.22%);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30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30户(分别占总数的41.67%和41.67%)。

该村到乡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码头)43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27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1辆,拖拉机2辆,摩托车1辆。

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1户;装有太阳能农户1户;建有小水窖0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0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0亩,有效灌溉率为0%,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亩。

该村到2006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0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0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72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还有0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

农村经济

该村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53.49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9.48万元,占总收入的36.42%;畜牧业收入21.80万元,占总收入的40.76%(其中,年内出栏肉猪23头,肉牛11头,肉羊0头);渔业收入0万元,占总收入的0%;林业收入0.29万元,占总收入的0.55%;第二、三产业收入4.07万元,占总收入的7.62%;工资性收入5.03万元,占总收入的9.40%。农民人均纯收入867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畜牧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5.03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6人(占劳动力的5.50%),在省内务工12人,到省外务工4人。

8 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石鼓镇三岔河村

村情概况

三岔河村隶属于石鼓镇红岩村委会,属于山区。位于石鼓镇西北边,距离红岩村委会8.00公里,距离石鼓镇23.00公里。国土面积2.62平方公里,海拔2,300.00米,年平均气温15.00 ℃,年降水量800.00毫米,适宜种植玉米、小麦、烤烟等农作物。有耕地246.50亩,其中人均耕地1.30亩;有林地3,358.00亩。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46户,有乡村人口189人,其中农业人口189人,劳动力163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31人。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2.4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1,578.00元。该村属于绝对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林业、外出务工为主。

自然资源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246.50亩(其中:田30.00亩,地216.50亩),人均耕地1.30亩,主要种植玉米、小麦、烤烟等作物;拥有林地3,358.0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289.17亩,人均经济林果地1.53亩,主要种植核桃、梨等经济林果;草地300.00亩;荒山荒地30.00亩。

基础设施

该村截止2006年底,已实现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无路灯。全村有46户通自来水,有46户通电,有46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46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100%和100%);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21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6户(分别占总数的46%和35%)。

该村到乡镇道路为柏油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8.00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8.00公里。全村共拥有拖拉机4辆,摩托车0辆。

建有小水窖28口,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30.00亩,有效灌溉率为1.2%,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30.0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16亩。

该村到2006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有46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农村经济

该村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2.40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0.00万元,占总收入的36%;畜牧业收入4.04万元,占总收入的15%(其中,年内出栏肉猪150头,肉牛43头);林业收入8.36万元,占总收入的30%;第二、三产业收入1.00万元,占总收入的4%;工资性收入5.05万元,占总收入的18%。农民人均纯收入1,578.00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林业、外出务工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5.05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9人(占劳动力的6 %),在省内务工4人,到省外务工5人。

村务公开

到2006年底,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92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293亩,其中土地流转面积0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一事一议筹劳355个(劳均1.5个)。农村财务管理实行自行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黑板报方式公开。

发展重点

该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人居环境差,宅基拥挤;公益事业基础建设薄弱,人畜饮水水源不足,饮水管网严重老化,急需改造;农村电网没有进行农网改造,用电安全难以保证;乡村道路晴通雨阻;村内道路硬化程度较低,需要完善;村内排水沟渠、垃圾池、公厕、文化娱乐场所等急需建设,村容村貌差,须待整治,群众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发展畜牧业及二三产业。

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以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目标,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进一步加强群众思想文化整体素质的提高,大力推广农村实用科学技术,积极发展农村畜牧产业,努力提高牲畜养殖科学技术含量,提高养殖效益。

9 云南省巍山县永建镇下辖村

村情概况

该村隶属于永建镇永乐村委会。属于山区位于永建镇北边,距离永建镇13公里,距永乐村委会所在地10公里,国土面积3.68平方公里,海拔2000米,年平均气温14.2℃,年降水量1050毫米。适合种植核桃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150亩,林地4112亩,人均耕地0.7亩,共有经济林果地36亩。全村有农户50户,共209人,其中农业人口总数为209人,劳动力120人。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35万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二三产业为主。

该村今后发展的重点:核桃、山羊。

自然资源

该村位于永建镇北边,距离永建镇镇13公里,进村道路为土路,全村国土面积3.68平方公里。全村耕地总面积150亩(其中:田94亩,地56亩),人均耕地0.7亩,主要种植稻谷作物。拥有林地4112亩,经济林果地36亩,主要种植核桃作物,有水面10亩。 该村位于永建镇北边,距离永建镇镇13公里,进村道路为土路,全村国土面积3.68平方公里。全村耕地总面积150亩(其中:田94亩,地56亩),人均耕地0.7亩,主要种植稻谷作物。拥有林地4112亩,经济林果地36亩,主要种植核桃作物,有水面10亩。

基础设施

该村目前己实现4通(即通电、路、电视、电话4通)。已有50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45户;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30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20户。

该村进村道路为土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土路面。,建有小水窖3口,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94亩。

该村目前己实现4通(即通电、路、电视、电话4通)。已有50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45户;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30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20户。

该村进村道路为土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土路面。,建有小水窖3口,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94亩。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0: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