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萨蒂
释义

埃里克·萨蒂生平

简介

SATIE 萨蒂(1866-1925), 法国作曲家,六人团的前驱。

埃里克·萨蒂于1866年在法国下诺曼底卡尔瓦多斯省的翁弗勒(Honfleur)出生,出生后不久在当地一家圣公会教堂内洗礼。四岁时,因为父亲在首都觅得一份翻译的工作,所以举家移居巴黎的蒙马特。幼年时的埃里克经常都在两地辗转生活。六岁(1872年)时,母亲病逝,他与弟弟Conrad一同被送返翁弗勒的祖父母家生活。回到翁弗勒,小小的埃里克开始接触音乐;他跟从当地一位风琴手学习。1878年,祖母离世,两兄弟又再次回到巴黎与父亲团聚。不久,父亲与一位钢琴教师结婚。从1880年代开始,埃里克的父亲和继母开始出版各自及其他人的沙龙创作。

十九世纪末,走过黄金颠峰的浪漫主义音乐尽管如天边的晚霞,余晖仍然耀眼,但不少音乐家已敏锐地感觉到,这种垄断乐坛的风格和手段已不能让他们尽抒胸臆。要表现更复杂的内心和音响,就要有新的技法和区别于传统的音乐语言。果然进入二十世纪后便先后涌现出勋伯格、斯托克豪森和凯奇等—个比—个叛逆的音乐家,各种流派学说更多如过江之鲫让人“耳”花缭乩。至于身处时代交替中的法国作曲家萨蒂,他以神秘的风格和怪异的曲名向我们讲述出他内心的迷惘和寻觅,并展露了具特立独行的性格。

埃里克·萨蒂(Erik Satie)1866年出生于法国的翁弗勒尔,父亲是法国人,母亲是苏格兰人。他7岁时开始学弹钢琴,13岁时被父亲带到巴黎并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据说,萨蒂早年虽有音乐天赋,但却生性不羁,不喜欢接受严格的正规训练,因而虽在音乐学院断断续续地读了几年,但成绩都不太好。不过在此期间.他却出版了他的第一部钢琴作品,编号为作品62号。1886年萨蒂因应征入伍而中断学业,两年后退役在巴黎的几家餐馆中以弹奏钢琴为生。1888年他写了最著名的钢琴作品《裸体歌舞》,并在差不多的时间与尚未成名的德彪西相识,其新颖的和声手法使德彪西大受启发。之后,萨蒂加入了一个神秘的玫瑰十字教派,并为该教派创作乐曲,如《来自玫瑰与十字架的钟声》、《玫瑰与十字架的第—思考》等。此后他似乎才思枯竭,十多年的时间只写了为数不多的几首作品,直到1903年写出了《梨形曲》。1905年年近40的萨蒂突然入读圣咏学院师从著名作曲家丹弟和鲁塞尔学习作曲理论。同年受到听众的认同。三年的学院生涯没白过,离校后萨蒂的技艺有了长足的进步。1910年开始已有一些年青音乐家被他吸引,由奥里克、迪雷、奥涅格、米约、普朗克和塔耶弗尔组成的“六人团”(Le Six)对他更是顶礼膜拜。深受其影响。1917年采爵士乐节奏并在配器中加入厂打字机、轮船气笛和警报器声响的芭蕾舞剧《游行》(Parde)问世,从此一举成名,此时的萨蒂已是5l岁的老人了,可谓大器晚成。

萨蒂的创作虽难脱浪漫派的痕迹,却有着十分另类的特色,与同时期的法国作曲家德彪西、拉威尔一样,他们都力图摆脱瓦格纳的音响,突破浪漫主义的窠臼探寻新的音乐词汇。他的音乐简洁洗练、锐意创新,不但有《裸体歌舞》、《古老和即时的时刻》、《梨形曲》、《木制胖妇人的素描和媚态》等独树一帜的标题,也用了许多前无古人的新技法,但却绝不像勋伯格、斯托克豪森等先锋派音乐那样大量运用不协和音程。他不是用大量半音音阶模糊或取消调性的手法去表现乐思,而是用取消小节让节奏变形,不以传统的回归调性的终止式结束等技术来处理音乐。因此给人感觉不仅没有刺耳的歇斯底里,反如一帧帧若隐若现的图景,在记忆中交错转换。在某些作品中与德彪西的音乐有异曲同工之趣。萨蒂和德彪西是同时代人,但萨蒂专注宗教、心无旁骛;德彪西却热衷名利,喜好交结,因此今日论名头德彪西就比萨蒂响多了。

很多人深信,这一切不光是因为他那怪异的才智,同时也是他故意用于冒犯当时的音乐评论人的。众所周知,萨蒂讨厌乐评人,而乐评们也不喜欢他。不过,萨蒂对后辈音乐家还是有相当影响的,法国的“六人团”就将他尊为“教父”,而以后的亨德米特乃至奥地利的勋伯格,都可以从他们身上找到萨蒂的痕迹。美国实验音乐家凯奇也自称受到过萨蒂的影响。

凡是弹奏过他的作品的人,都知道他爱给作品演奏方式标注一些古怪的指引。那些指引是作曲家专门为弹奏他作品的人写的:“给某某。我禁止任何人在弹奏作品的时候大声读出这些文字。无论谁斗胆违反我的指引都将引起我的愤慨。谁也不能例外。”

Satie 还是个收藏家。有一次别人问他想要什么生日礼物,他回答说:“那天我看见一块漂亮的手帕……”他死后,人们在他的衣橱里发现84块一模一样的手帕,还有12套一模一样的天鹅绒服装,以及成打的雨伞。

Satie 被视为局外人,一匹追寻自己理想的孤独的狼。例如他修建了自己的教堂。如此一来,他极度重视自己的隐私,从不让别人参观他在 Arceuil 的住所,他在那里度过了生命中的最后27年。在他一生中人们只知道唯一的一段感情关系——他在1893年跟一名模特、同时也是画家和秋千艺人 Suzanne Valadon 的热烈的爱情。

Satie 作为一名真正的艺术家,为了自己的音乐和自己的理想而活着。他从不看重金钱,过了许多年穷.困的生活。他从不怕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如果他觉得某人是个混蛋,他会很直率地说出来(而不顾及后果会如何)。

Satie 的 音 乐

萨蒂留下的音乐作品并不算很少,除了戏剧音乐和管弦乐,光钢琴独奏曲(包括改编曲)就约有150。在早期作品作品中,写于1888年的《裸体舞》(Gymnopedies)是其代表作。这是—组由三首小曲组成的套曲,演奏时间总共也只有7分多钟。曲名原是指古希腊裸体男子所跳的一种仪式舞蹈,据萨蒂自己说是他当时读了法国作家福楼拜的《萨朗波》产生灵感而作的。乐曲优美而神秘、柔和而惆怅的意境恍如将听者带到广袤的荒野,躺在松软的草地上仰望着神秘的夏夜星空。1889至1897年创作的6首《玄秘曲》(Gnossiennes)被看成是《裸体歌舞》的姐妹篇,音乐空灵清澄,颇具东方色彩,技法也更体现出萨蒂的创新精神,节拍号和小节线的消失模糊了旋律行进中的节奏。使音乐显得飘忽与不稳而更具流动性。

《来自玫瑰与十字架的第一钟声》(Sonneries de la Rose+Croix)是萨蒂在加入玫瑰十字教派后不久写的,这组曲子除了无节拍号、小节线和终止符外,作者在编织乐曲结构时还精心地运用了“黄金分割率”,将段落与节拍数的比率配置得十分巧妙,从而体现出他独特的美学趣味。如果说以上的作品还只是作曲家纯粹对技巧的探索,那么《神秘的一页》(Pages mystiques)中的《烦恼》(Vexations)则是让人目瞪口呆的惊人之举,《神秘的一页》由3首短曲组成,《烦恼》是其中的第2首,弹奏时间其实只有一分钟左右,但作曲者却在乐谱上标示:“这个主题要连续弹奏840次,建议演奏者在最安静的环境中一动不动稳坐着事先练习。”这是作曲者对音乐的“新发现”,还是故作惊人的幽默调侃就无从稽考了,据说也真有人遵从萨蒂的“指示”去演出并取得成功,实测需时18小时40分。笔者孤陋寡闻未曾得见,买到的CD也不太“正宗”,幸而现今科技昌明,各位看官若要领略这种“烦恼”,只要按下CD机的“反复播放”键即可。

萨蒂后期的作品有人评价说是沉溺于怪异的标题的文字游戏,音乐缺乏灵感。其实也不尽然,1914年的《运动项目与嬉游曲》(Sports et diverlissements)就是部颇有灵气的作品。这部作品是出版商为—组水彩画而向萨蒂约写的,开始时他竞嫌报酬过高而拒绝接受,直到后来降低了价钱才答应下来,不久他就交出了这套多达21首小曲的曲集。该曲集每首以—种运动项目或游戏名称作标题,如“秋千”、“赛跑”、“高尔夫”、“网球”、“垂钓”、“驾车”、“海浴”等,每首大都不超过一分钟,虽不是浪漫音画却也意像纷呈千姿百态,是套旋律优美,风格清新的标题音乐曲集。另外,1917年写的《官僚小奏呜曲》(Sonatine Bureaucratique)也别具意趣,它取材于意大利作曲家克列门第(Clementi)的一首供初学者练习用的钢琴小奏呜曲Op36 No.1,这首乐曲由于技巧简单匀称、旋律优美流畅而广受学琴者和钢琴教师喜爱,因而几乎每个学钢琴的人都弹过这首作品。萨蒂在这里几乎将整首乐曲拿过来加以变形。乐曲风趣幽默,不禁令人想起圣桑的《动物狂欢节》里的“钢琴家”。

他最著名的作品包括:宁静安详的《Gymnopédies》(“裸体歌舞”,三首相似的钢琴曲)、神秘的《Vexations》(要求重复840次的短钢琴曲)、广受欢迎的《Trois Morceaux en forme de Poire》(钢琴二重奏)、芭蕾舞曲《Parade》(起用了一些很古.怪的乐器)、和芭蕾舞曲《Relache》(配上一系列电影镜头)。

Satie 的作品直到1960年代以前都不太为人知、并且一直被低估。幸好此后他渐渐得到了应有的声誉。

浪漫主义音乐余晖笼罩之下的萨蒂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时代交替中的叛逆者,他既是新古典主义的先导,又是印象主义的萌芽,他的音乐以简单的旋律、神秘的风格、怪异的曲名、千姿百态的意象叙说着其内心的孤独与迷惘,在那个光怪陆离的时代显示出了不平凡的冷峻。本书力图展现的便是这位曾被时代忽略最终终与时代再度相逢的只为音乐而存在的音乐家苦苦追寻自己理想的特立独行的人生与艺术创作历程。孤独是他珍藏一生的秘密,凭借这种在音乐史上独一无二的“孤独”,人们可以立即辨认出他的作品。

萨蒂[习俗]

简介

对萨蒂习俗的定义为: 活着的寡妇与其已故的丈夫、其他亲属或与先人有联系的文献、物品共同接受火葬或埋葬;或者不论殉身者自愿与否,任何活着的女性与其亲属的尸体共同接受火葬或埋葬。

仪式会以婚礼的形式在公开场合受人围观下进行,寡妇不是穿寿衣而是穿婚袍以映射神话中女方死亡、转生、与先夫重逢再度结合。妇女焚身的方式可以是躺在丈夫的遗体旁同时被烧,另一种是当火葬的火焰烧得熊熊时妻子投进火堆中,寡妇反抗拒绝接受仪式的场合下多为前者,并且会被捆绑防止逃走。殉夫的寡妇会获树立“萨蒂墓石”或圣坛以表扬她们的行为。

根据记载,萨蒂习俗在笈多王朝建立前,大约公元400年已经出现,笈多王朝约于公元500年衰落后此仪式更为盛行。

印度教经典观点

印度教经典对妇女追随先夫殉葬的态度并不统一,萨蒂本身亦非因为丈夫(湿婆)之死而自尽。阿闼婆吠陀13.3.1提议寡妇为先夫服丧及寻找其他男子再婚。摩诃婆罗多的记载中一个自焚的女人玛得里,与丈夫般度交欢而导致其身上致死的毒咒发作,玛得里因为自责而寻死。因为丈夫瓦里的死而决定进行萨蒂仪式,但成功被罗摩和哈奴曼阻止下来。

往世书则相反,例如迦楼罗往世书1.107.29记述了“妻子陪伴丈夫死去会长久地同住天堂。”另外维护萨蒂的人士经常引用梨俱吠陀10.18.7来支持自己的观点:“इमा नारीरविधवाः सुपत्नीराञ्जनेन सर्पिषा संविशन्तु | अनश्रवो.अनमीवाः सुरत्ना आ रोहन्तु जनयोयोनिमग्रे ||”,对于原文的翻译存在多个解读,但大意都是指寡妇不要带着苦恼踏进先夫的墓,然而就算这句中对寡妇在丧礼中的举动有何种建议,下一节10.18.8就会完全地将殉葬的解读无歧义地驳回:“起身吧,来到(充满)生命的世界,女人啊,汝身旁的夫君已经无生命力了。你的丈夫提着你的手发誓成为你的恋人、你的一部分。”

取缔

不过不论民间或宗教观点如何,在步入文明社会时代开始就出现了当权者以各种手段压制萨蒂习俗,尽管越早期的手法就越不见效。莫卧儿帝国时代官员被国王赋予职权延缓寡妇跟随先夫接受火葬的时间,希望以此缓和寡妇心情而放弃自杀,另外生有孩子的寡妇绝不被允许执行仪式,随后还有向那些可能会自焚的妇女送上金钱及礼品以利诱她们。18世纪末印度在欧洲列强入侵时各国政府都有发出对萨蒂的禁令,但其中葡萄牙政府的禁令被认为效果不大。

英国及丹麦在19世纪前还是允许萨蒂,但以英国为本部的福音教会就以自己的力量,由克理及威尔伯福斯领队,带着部分传教的目的到印度进行反萨蒂习俗的运动。曾经亲眼目睹亲人进行萨蒂的孟加拉改革者罗姆摩罕罗易福音会的运动亲自到加尔各答对当地寡妇进行游说,并组织了监察团体。

1829年孟加拉管辖区由总督威廉·斑迪克,正式立法取缔萨蒂,法案之后受到邻接地区的跟随。到了1987年印度拉贾斯坦邦一村庄发生了一宗轰动一时的萨蒂案,事件引来全境人民的强烈抗议,促使印度政府进一步立法保护妇女,并取缔制作萨蒂墓石的行为。不论寡妇自愿与否,教唆、强迫、执行、协助、旁观或歌颂萨蒂仪式都属违法,最高刑罚可以是死刑或终生监禁。

《海贼王》中人物

大监狱狱卒长,自称“喜欢拷问别人的小萨蒂”,喜爱听人的呻吟声。说话时总是习惯性地

“嗯”一声,不喜欢别人直接称呼她萨蒂,前面必须带个“小”字。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9 9:2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