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撒谷豆
释义

撒谷豆是迎亲时抛撒谷类和豆子的仪式,颇似当今婚礼中的撒花瓣或彩纸屑仪式。撒谷豆一般分两次举行。第一次在女方家。女子即将上轿时,便有专人拿盛有谷豆的米或簸箕在花轿四周、里外、新娘周围抛撒。第二次在男方家。迎亲队伍回到男方家,伴随着新娘下轿、进男方家门,都要抛撒谷豆。俗信抛谷豆能辟邪,免除三煞(即青羊、乌鸡、青牛三神)等邪魔的危害。谷豆为辟邪吉祥物。

简介

据宋朝高承《事物纪原》所载,撒谷豆习俗始于汉代:京房的女儿与翼奉的儿子订立了婚约。翼奉选了个日子准备为儿子迎娶新娘。京房认为翼奉所选的日子不吉利,因为这一天有三煞附在门上。凡是三煞附门的时候,新妇便不得入门,如果违犯了,就会损害尊长,而且婚后无子。翼奉不以为然,坚持在这一天迎娶,但还是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当新妇入门时,用谷豆和草来辟邪。京房、翼奉都是西汉的大儒,两家子女缔结婚姻,对婚期是否为吉日产生了不同的看法,结果以撒谷豆辟邪的方法来予以解决。从此撒谷豆的婚礼习俗就流传下来。姑且不论这种说法是否可靠,但西汉已有这种习俗却是可以认定的。

寓意

撒谷豆习俗已隐含有祝子之义。因为撒谷豆壁三煞的原因,不仅仅在于三煞会危害尊长,而且会造成新婚夫妇婚后无子。三煞本来是隐身在门上的,新娘入门,它们便会附身而进,造成危害。看来,新娘是最容易招致邪魔缠身的人,是不祥之人。这种观念必然有更深层次的文化含义。许许多多婚礼辟邪仪式,都是围绕驱除附在新娘身上的邪魔而进行的,应该是出于同样的观念。后文将作详述。

风俗

宋朝,撒谷豆习俗已在民间流行。《梦粱录》:“迎至男方家门首,时辰将正,乐官妓女及茶酒等人,互念诗词拦门,求利市钱红。克择官执花斟,盛五谷、豆、钱、彩果,望门而撒,小儿争拾之,谓之‘撒谷豆’,以压青阳煞耳。方请新人下车……”《东京梦华录》也说:“……新妇下车了,有阴阳人执斗,内盛谷、豆、钱、果、草节等,咒祝望门而撒,小儿辈争拾之,谓之‘撒谷豆’,俗云压青羊等杀神也……”宋朝撒谷豆的目的在于压青阳(羊),与汉代压三煞是一致的,只不过经过演化,所压对象已由三煞演变为其中的一煞青羊。至晚近,一些地方的婚礼习俗仍保留着撒谷豆的遗存形式。

民国三十三年《洛川县志》:“新妇下轿,提斗入室。另一善口技者,手执枣刺一根,满悬果食之类,高声朗唱‘拉枣歌’;放纸炮;取升了内预盛之五谷、草根,抓向新妇抛掷。”

在有些地方,撒谷豆演变为撒米。在举行撒米仪式时,还要以鸡血祭奠花轿,以加强驱邪的效果。民国二十四年《云阳县志》:“女至婿门外停轿,傧导新郎出,对轿赞三揖。庖者挈雄鸡抉冠血祭舆,掷于舆后,复掬米舆上,其名曰‘回车马’。谓新妇先灵随舆来者,为此厌之。”

撒米也有在女方家举行的,也为古代之遗俗,因为汉代撒谷豆,既要在男方家举行,也要在女方家举行。民国二十年《嘉禾县图志》:“花轿离女家时,洒水散米。”民国十九年《龙山乡志》:“女登舆,障以伞,以柏叶杂米撒之。”

风俗传承

撒谷豆遗俗在我国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也有传承。湖北鄂西土家族地区就曾有这种遗俗。清同治九年《长乐县志》:“迎亲将及门,必于门外设一座,上列香、烛、酒、帛、鸡一只或蛋一元,米一升,请士人端拱祝回女家宅神。祝毕,手握米抛掷新妇轿,谓之‘拦车马’,亦曰‘回神’。”

清光绪六年《巴东县志》:彩轿“将至门,预请秀才一人,穿公服,排香案灯烛,案上置米一升,婿立秀才后。秀才迎女轿,撒米三揖,婿随揖,名曰‘拦车马’。”土家族诗人田泰斗还写了一首《竹枝词》描绘长阳撒米习俗:“回神暂驻七香车,米粒声声响轿纱,我替广寒仙子怯,惊心已入小郎家。”读其诗,如闻米粒撒到彩轿上发出的沙沙声响。

藏族习俗

藏族有撒青稞麦婚仪习俗,其俗也可视为由汉族撒谷豆习俗传承而来。民国二十五年《西域遗闻》:“婚期,设凉棚于门外,高设坐垫,撒麦为花,坐女于上,父母与亲朋列坐于旁,陈肴核、茶酒于小几食之。亲朋各以稞麦故意掷女身,乃共扶女至婿家。”清宣统三年《西藏新志》:“至婚期,女家于门外盖大棚,室内中央高铺蒲团,撤(撒)布麦以为花,女坐其上,父母坐左右,亲友等雁行坐。桌上列果物、糖枣等数盘及茶、酒、米粥。女皆食毕,二家亲友扶女步行至男家,所距道远,则乘马。亲友各获青稞麦向女撤(撒)布,女家赠哈达于亲友。”藏族又有撒五谷婚仪,与汉族撤谷豆原始形式很接近,从中也可见撒青稞麦与撒谷豆的渊源关系。

形式

民国十九年《西藏纪要》:“新妇进门时,迎者匿于黑暗之处,趁新娘不觉时大吼一声,随撤(撒)五谷一把,使新妇惊愕,以为可以将新妇随身带来之恶魔吓出。”

撒谷豆的另一表现形式是撒草。草指谷物茎秆,为谷类的角征。撒草与撒谷豆的意义是完全相同的,两者同出一源。明朝周祈《名义考》:“京师娶妇之家,置草于门,以徘方尺幂其上,人多未知其故。昔汉京房之女适翼奉子,奉择日迎之,房以其日三煞在门。”撒谷豆与撒草同为一种仪式的不同形式,所以两者往往相互交融,难分彼此,撒谷豆仪式往往既用谷豆,也用草(切成一节一节的草)。撒草仪式没有像撒谷豆仪式那样广为流传,但也未断其流,至晚近仍未消绝。民国二十年《成安县志》:“新娘来到男家,……进行时,有晚辈儿童用草、枣、铜钱等物洒新娘身上,曰‘撒草料’。”

发展

从汉至晚近,撒谷豆及其变形形式撒草一直盛传不衰,并且遍布我国广大地区,可以说是一种较为典型的婚礼辟邪仪式。那么,追究起来,在人们的观念中,撒谷豆与撒草仪式为什么能起到为婚日辟邪的作用呢?按马之(马肃)先生的解释,是因为谷豆、草均为牛羊饲料,鸡也要啄草觅食,抛撒这些饲料,可以饲三煞神牛神、羊神、乌鸡神,以免除其对婚姻的危害。这种解释可能有民间说法方面的依据,但并不能揭示该俗的真实内涵,也不够全面。因为从前引资料来看,撒谷豆与撒草仪式所辟为害邪魔,并不仅仅限于三煞,至少还包括女方的祖灵。要了解撒谷豆与撒草的真正奥秘,必须从分析谷豆、草的文化含义入手。草为谷豆的替代物,其文化含义与谷豆相同,因此,我们只需分析原型物谷豆的文化含义。

谷简介

谷,在古代可以作为一切颗粒状态的农作物果实的总称。《说文》:“谷,续也,百谷总名。”在古人看来,豆也属谷类。古人所说九谷,即包括豆类。《格物总论》:“九谷者,稷、秫、黍、稻、麻、大小豆、大小麦是也。”古人又常以五谷来概括谷类,“五谷丰登”成为最流行的祈祝丰年的吉祥用语,所以撒谷豆又可称为撒五谷。总之,撒谷豆,就是撒各种谷物。谷物为农业社会人们赖以生存的最根本的生活资料,古人奉以为珍宝,并创造出谷神,春祈而秋报,谷物由此而成为吉祥物。谷物的丰收,成为国兴民富、天下太平、政治昌明、人民有德的象征。《格物总论》说:百谷,“盖人食之则饱,不再食则饥,未也不资以为生也。”《渊鉴类函》引杜甫《策》说:“谷者,百姓之本。百役皆出。”同书引范子《计然》说:“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也。”这些引文说明,古人以谷为生命之本。谷由于对生命有着决定性的意义而引起古人崇拜。古人崇拜谷,创造了神稷神,加以祭祀,以祈五谷丰收。陈元靓《岁时广记》卷一四引《孝经纬》:“稷,五谷之长也,谷众不可遍祭,故立稷神以祭之。”稷神,本为自然神,后经人神化为人神,一些开创农业行先河的祖先都被奉为稷神,最著名的稷神为周人祖先弃,称为后稷。《山海经·大荒西经》说:“帝俊生后稷,稷降以百谷。”《海内经》说:“后是播百谷。”《国语·周语》说:“稷勤百谷而山死。”《淮南子·汜论》说:“周弃作稼穑死而为稷。”稷或后稷应是周弃死后被奉为谷神的神名,因其神名远播,记其生前事迹亦用神名。典籍中又有称其他农业神为稷的例子,又说明稷为通用的谷神名。汉朝蔡邕《独断》:“稷神,盖厉山氏之柱也。柱能殖百谷,帝颛顼之世,举以为田正,天下赖其功。周弃亦播殖百谷。以稷五谷之长也,因以稷名其神也。”此说很有见地。由此可见,古人所祭的谷神稷神,已不是一般的自然神,而是上升到了祖先崇拜的神灵。而谷物,正是由于与祖先崇拜的联系而在中国古人的心目中着神圣的宗教意义。

由于上述原因,谷成为中国人心目中的神圣之物,同时也成为吉祥物。古人认为:五谷丰收是天时、地利、人和、无疾无妖的祥兆。《禾记》说:“夫古者,天地顺而四时当,民有德而五谷昌,疾疹不作无妖,祥德盛而教尊。五谷时熟然后赏之以乐。”古人相信:谷物在梦中出现,则大吉,预示着发家致富。《梦书》说:“五谷为财饮食物。梦见谷,得财、吉,五谷入家,家当盛。”古人还相信:军营中若生谷,也为大吉。《兵书》说:“军中地生五谷,将军得天道,大吉。”古人还以谷为医治疾病的良药。《周礼》说:“疾,医以五味、五谷、五乐、养其病。”古人将谷称为嘉谷,视为与凤凰、麒麟等同样珍贵的吉祥物,据《史记》记载,齐桓公俗祭祀天、地,管仲加以制止,其原因之一是“嘉谷不生。”其文说:“齐桓公欲封禅,管仲曰,‘今凤凰麒麟不来,嘉谷不生,而蓬蒿藜莠茂,鸱枭数至,而俗封禅,毋乃不可乎!”

吉祥物

谷为吉祥物,具有种种神奇的力量,所以,人们认为婚礼仪式撒谷豆能够起到辟邪作用。

另外,谷为种子,繁殖力强,这也是古人将其用于婚仪的原因。《格物总论》说:“昔春而种者,子粒耳,秋而收者,万颗也;划春而入土者,升斗耳,秋而登场者,仓箱也。”古人崇拜谷种的繁殖力,并且以为谷种与人可以相互感应,谷种的繁殖力可转移至人身上,用以繁衍子嗣。撒谷豆辟邪婚仪中,也潜含有祝福祈子之义。后来,在一些地方,撒谷豆的辟邪意义逐渐淡化,祝福祈子意义则越来越突出,撒谷豆遂由辟邪仪式转化为祝子仪式。广西柳江等地的壮族有撒五谷的婚礼习俗。新娘来到男方家门口时,一位上下辈双全的妇女,手持“五谷袋”,要边念吉辞,边向新娘头上、身上以及新娘来的路上撒五谷(玉米、小麦、黄豆、稻谷、荞麦等),以祝愿新娘早生贵子。甘肃积石山的保安族称撒五谷为撒五色粮。仪式是在女方家举行的。迎亲队伍来到新娘家,新娘即将上轿前,用右手端着装有麦、豆、青稞、玉米、糜谷的五粮盘,边倒退着往大门外走,边用左手抛撒五色粮,堂屋、院子、畜圈等处都要撒到,以祝福娘家五谷丰登、牛羊满圈。此谷也有祝殖求子之义。另外,撒谷豆 的变形形式撒草的功能,后来也由辟邪转化为祈子。陕西关中地区旧时有散草婚俗。迎亲时,花轿来到男方家门口,一个提着斗的人便出来边走边将斗中盛着的麸皮、谷草秆、核桃、红枣等向新妇身上抛撒,同时,还要即兴唱歌:“一撒麸,二撒料,三撒新媳妇下了轿;一撒金,二撒银,三撒新媳妇进了门;新媳妇,好脚手,走路好像风摆柳;今年娶,明年抓,生下个胖娃叫大大(爸爸)。”转换了功能的撒草婚仪,增添了果子类抛撒物,以突出其祝子意义。

演变

撒谷豆婚仪由辟邪意义向祝子意义的转化,反映了婚仪中的辟邪习俗逐渐转化为祝子祝福习俗的基本趋向。当然,撒谷豆在不同地方的传承演变情况是不同的。也有不少地方的撒谷豆婚仪,直到晚近,仍偏重于辟邪功能,谷物的辟邪意义仍十分突出。

撒谷豆的礼俗《周礼》未见记载, 可以确信当时还没有这一礼俗。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9:2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