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弱光泽灵芝
释义

弱光泽灵芝(Ganoderma)定名人为(Berk.) Murrill ,其形态为:担子果一年生,有柄,木栓质。菌盖肾形、半圆形、扇形、贝壳形至不规则形,3.5-17×3-25cm,厚1-2.5cm,表面黄褐色、污红褐色至污紫褐色,有不明显的环纹,纵皱显著,具弱的似漆样光泽,平滑或凹凸不平,有时被褐色孢子粉覆盖。广泛的分布在河北内邱、涞水、江西广丰、海南坝王岭等地。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弱光泽灵芝

拉丁学名 Ganoderma

定 名 人 (Berk.) Murrill

同物异名 Polyporus curtisii Berk., Hook. Journ. Bot. 1: 101-102, 1849; Overholts, The Polyporaceae of the United States, Alaska and Canada. p. 213, Figs. 348-349, 573 et p1.129, 1953.

生物属性

形态描述 边缘钝或稍呈截形,下边有较宽的不孕带;菌肉上层呈木材色,接近菌管处呈淡褐色至褐色,厚 0.2-1.3cm,较坚硬,有黑色壳质层;菌管长0.3-1cm,淡褐色;孔面污白色到污黄色或淡褐色;管口近圆形,每毫米4-6个。菌柄侧生,近圆柱形,多弯曲,长2-19cm,粗 0.4-1.3cm或者更粗,有时扁平,扁平时宽达1.8cm,紫红色到紫褐色,有似漆样光泽。<bR> 皮壳构造呈拟子实层型,淡褐色到褐色,组成菌丝棍棒状,顶端膨大部分通常宽6-7.5μm,长22-30μm。<br> 菌丝系统三体型:生殖菌丝透明,薄壁,有隔膜,直径 3.5-5μm;骨架菌丝淡褐色或近无色,厚壁到实心,树状分枝,骨架干直径3-5.5μm,分枝末端形成鞭毛状无色缠绕菌丝;缠绕菌丝无色,厚壁,分枝,直径1-2μm。<bR> 担孢子卵圆形或顶端平截,双层壁,外壁无色透明,平滑,内壁淡褐色到褐色,有小刺,有时小刺不明显, 8.5-11.3×5.2-7(-7.5)μm。

中国分布 河北内邱(15956)、涞水(4250,42505,42506);江西广丰(66680);湖南(32190);海南坝王岭( 37990);四川木里(58280);云南德宏(42503)。

世界分布 中国、日本、美国。

模式产地 美国。

讨论

关于此种Overholts(1953)记载其菌肉中有一至多条硬的树脂线;担孢子卵圆形或顶端平截,有明显小刺,淡褐色,9-11(-13)×5-7μm。Ryvarden(1977)记载全模式已遗失。Steyaert(1980)选出新模式并承认此种,他记载菌肉中有一至若干条黑色壳质层线,来源于菌柄,平行至上表面,担孢子羚羊褐色到褐色,8.5-12×5.5-7μ m。同时他还指出该种与G.ravenelii近缘,但后者担孢子呈椭圆形,绝大多数是长椭圆形,10-14.5×5-6.5μ m。<br> 作者参考BR的本种K651号标本,原记录担孢子 9.5-10.5-12×6-6.4-7μm。经检查担孢子淡褐色,双层壁,有明显小刺,10.5-11×6-7.5μm。K2591号担子果发育不全无法比较。本所保藏着美国田纳西大学的G. curtisii(HMAS 40537),标本的特征与以上参考标本差异较大。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12:2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