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劕 |
释义 | 基本信息音义信息劕 拼音: zhì 基本解释: 1.古同“质”,票券。也做古代买卖时的抵押文书,物品。 (名词) 2.同“质”,抵押。(动词) 其他信息笔画数:17; 部首:刂; 笔顺编号:33123312251113422 字典收录情况:《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辞源》《辞海》无;《汉语大字典》《康熙字典》有。 方言汇集客家话:[客英字典] zhit7 [台湾四县腔] tsiit7 [海陆丰腔] zhit7 字典释义康熙字典【子集下】【刀字部】劕 ·康熙笔画:17 ·部外笔画:15 《唐韵》之日切《集韵》《韵会》《正韵》职日切,并音质。《广韵》劕剂,券也。最也。《韵会》长曰劕,短曰剂。又通作质。《周礼·地官·质人》凡卖儥者质剂焉。又《集韵》陟利切,音致。物相赘也。 汉语大字典刀部,15画,《汉语大字典》第362页。 zhì 一、《广韵》之日切,入质章。 同“质”。票券。《广韵·质韵》:“劕,劕剂,券也。长曰劕,短曰剂。《周礼》作质剂。”《集韵》:“劕,通作质。” 二、《集韵》陟利切,去至知。 同“质”。抵押。《集韵·至韵》:“质,物相赘也。或作劕。” 按:根据《汉语大字典》释义,“劕”字在古代有两种读音,作名词读入声,作动词读去声。由于入声消失,现代两种意义都读去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