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瑞典政党 |
释义 | 瑞典王国实行多党制。左翼党-共产党、 社会民主工人党、人民党、中央党、温和联合党等5大政党分别形成社会主义和非社会主义两大集团。这种政党格局已形成半个多世纪。自1932年起,多由社会民主工人党单独执政或与其他政党联合执政。 历史沿革瑞典政党的产生和发展,与瑞典议会制度的变革密切相关。 1866年,两院制议会取代了原由贵族、僧侣、市民和农民的代表组成的四级议会,下院由平民直接选举产生,上院由各级地方政府间接选举产生。此后,代表不同阶级、阶层利益的派别,诸如农民派、保守派、自由派、社会民主派等,先后出现于议会中。这些派别围绕各个时期的国家重大问题展开斗争,并不断分化、改组,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逐渐形成各种政党。1909年瑞典成年男子获得普选权,议会两院(1971年改为一院制)均按比例代表制选举产生,议席由各政党分占,这就提高了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推动了各政党在组织上、政治上的发展。1917年后,社会主义集团和非社会主义集团形成。 政党特点主要有:①政党营垒分明而且格局稳定。依其政治立场和意识形态,左翼党 -共产党、瑞典社会民主工人党、人民党、中央党和温和联合党5大党,自左至右依次排列,前两党组成社会主义集团,后三党组成非社会主义集团。尽管20世纪60年代以来出现过公民大会党、基督教民主党(1987年改称基督教民主共产党)和生态党等新党,但未能动摇总的政党格局。②各政党的组织形式大体相同,组织机构都较健全。各政党都是全国性的,从基层到中央都有自己的各级领导委员会。党的纪律比较严格。党的议会党团在制定和贯彻党的大政方针方面举足轻重。此外,每个党都有其控制下的青年、妇女组织和有联系的社会团体。③获得议会少数席位的少数党,经常在其他政党支持下组成少数政府(或译少数派政府),或由几个少数党联合执政。1911~1988年的26次议会选举,一个党获得半数议席的情况仅出现过两次。属于同一集团,甚至属于对立集团的政党之间,往往互相妥协、合作、联合执政。④政党成立时,必须向国家税务局登记注册。政党竞选议会席位,须证明其已得到1500名以上选民的支持(竞选省议会和市镇议会的席位,分别须有100名和50名选民支持),并须提出一定数量的候选人。只有获得全国总选票4%以上,或获得某一选区 12%以上选票的政党,方能取得议席。国家按各政党的议员多少给予资金补贴。有些议会大党从国家得到的补贴,多于其包括党费在内的全部收入。这种制度既不利于小党,又不会使一两个大党势力过大,这是稳定五大政党、两大集团的政党格局的重要因素。 主要政党瑞典的主要政党有: 瑞典社会民主工人党瑞典最大和执政最久的政党。1889年成立。1896年进入议会。1914年成为议会第一大党。1917年开始入阁。同年该党分裂,其左翼另组左翼社会党。1932~1976年,一直处于执政地位,除单独执政外,1936~1939年和1951~1957年同中央党联合执政。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同中央党、人民党和温和联合党联合执政。执政期间,瑞典成为发达的现代化福利国家。1976年9月成为在野党,1982年9月再次上台执政。1991年 9月大选后又失去执政党地位。社民党奉行民主社会主义,主张逐步实行社会改良,认为经济应遵循市场法则,企业应归私人所有,国家不应干预企业经营,只需通过公共部门对社会财富进行再分配。对外奉行中立和不结盟政策。1987年有党员100多万人,主要是随工会集体入党的工人以及知识分子、职员和自由职业者。党的历任领袖及在职时间是:卡尔·亚尔马·布兰廷(1889~1925)、P.A.汉松(1925~1946)、塔格·埃兰德(1946~1968)、奥洛夫·帕尔梅(1968~1986)、英瓦尔·卡尔松(1986~1996)和约兰·佩尔松(1996~2007)。现任领袖哈坎·于霍尔特。 温和联合党瑞典右翼政党,亦称保守党。1904年由议会中的各保守派联合组成。曾先后名为全国选民联盟、全国右派组织和右派党,1969年改用现名。1932年以前、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1976~1981年,曾多次与其他政党组成联合政府。1982年和1985年大选后,该党均为议会第二大党、左翼政府的主要反对党。1991年 9月大选后上台执政。该党对内主张维护君主立宪制和私人经济,对外主张加强北欧合作和欧美合作。1987年有党员约15万人,以高级职员为主。1986年起由卡尔·比尔特任主席,现任主席即瑞典首相弗雷德里克·赖因费尔特。 左翼共产党1917年由瑞典社会民主工人党的左翼组成,当时名为左翼社会党,1921年5月更名为瑞典共产党。1967年发生分裂,原党改为现名;另立的新党在1973年取名瑞典共产党(1986年改称团结党)。1977年2月,左翼党-共产党的3个地方支部另组工人党-共产党。1921年起,该党在历届议会选举中均取得若干席位,但从未参加政府,有时支持社民党左翼政府。该党赞成欧洲共产主义,主张通过民主途径实现社会主义,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问题上,主张各国共产党、工人党独立自主,互不干涉党内事务。1987年有党员约 2万人。1975年起由L.韦尔纳任主席。 中央党1910年成立。原名农民联盟,1958年改用现名。1917年进入议会。30年代后多次同瑞典社会民主工人党联合执政。1976年9月,同人民党和温和联合党组成联合政府,该党领袖图尔比约恩·费尔丁任首相。1981年5月,费尔丁在人民党支持下再次组织少数政府。1982年 9月下野。中央党主张保护环境和城乡经济平衡发展,加强瑞典同欧洲国家的关系。1987年党员约20万人,主要是农民和小企业主。1987年起由O.约翰松任主席。 人民党瑞典中间派政党。又名自由党。1934年成立。曾多次单独执政,或与他党联合执政。1982年起为在野党。人民党对内主张个人自由、社会公平,对外主张与西方国家加强合作。1987年有党员约7万人,主要是自由职业者、职员和知识分子。1983年起由B.韦斯特贝里任主席,现任主席是瑞典副首相扬·比约克隆德。 海盗党瑞典海盗党是瑞典的第三大党。又被民间称为网络盗版党。瑞典海盗党成立于2006年1月,该党号召民众投票支持网络自由下载合法化,并抵制版权保护。 2006年元旦当天,《世界新闻报》记者在网上发现了一个名为“海盗党”的新党派的官方网站。该党正在组织全民在线签名征集活动,号召民众投票支持网络自由下载合法化,并抵制版权保护。“海盗党”网站发布的第二天 ,就征集到了1500个签名,并有300人准备加入该党。 该党领导人瑞克德·法尔克维格说:“有相当多的民众需要某个人作为他们的代表,来唤起对于一些问题的注意。我的党将参加2006年秋季的全国大选,我坚信我们能够以最少4%的投票率进入瑞典国会。” 作为新年最引人注目的新兴民间政党之一,“海盗党”的成立有一定的背景,2005年7月,瑞典颁布一部关于版权保护的新法律,规定在未支付版税的前提下,禁止在网络上共享受版权保护的资料,对于免费下载音乐、电影、电脑游戏等行为要进行处罚。“海盗党”就是针对这部法律成立的,它的政治口号主要是“让互联网文件共享免于刑事责任”。 其领导人瑞克德·法尔克维格说:“这部新法律显示出政客们从不关心今天与技术相互依赖的年轻人。如今生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人,都已经习惯了生活在网络上。在瑞典的900万人口之中,大约有100万左右的文件共享者。其中至少有1/4的人可能都在考虑,将盗版合法化是大选中要提出的最重要的问题。”瑞克德·法尔克维格还总结了一句平民宣言:“我们的政党不是红色,不是绿色,也不是蓝色,我们就是‘海盗’而已。” 瑞典海盗党的组织和拉票活动大多通过互联网进行,因此除去时空限制,可以更方便地呼吁民众取票、投票,盗版党希望在2010年进入瑞典议会,并寻求拯救已经被审判的四名海盗湾成员。 瑞典海盗党戏剧性的崛起,预示着一些边缘小政党和极端政党有可能进入新一届欧洲议会。一些国家的极端民族主义政党、种族主义政党、分离主义政党、反《里斯本条约》政党、新纳粹政党等蠢蠢欲动,并把目光瞄准了位于斯特拉斯堡和布鲁塞尔的欧洲议会大楼。极端党派的抬头,让欧洲人民党团、社会党团体等传统大党团担心,一个新的“欧洲怀疑派”党团将在欧洲议会内形成,这给欧洲一体化的前景蒙上了阴影。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