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阮家寺村
释义

阮家寺村位于山东省威海市区西部,东北与神道口村接壤,南与万家疃、黄家沟村为邻,西与威海市安居工程柴峰小区相望,西北面与毕家疃村接壤。全村占地面积1.5平方公里,人口1900人。

1898年前,阮家寺村属文登县辛汪都三里,1898年英国强租威海卫后,属威海卫第三总董区管辖。1930年后,威海卫管理公署将阮家寺划归第二区。1938年日军侵占威海,划归神道口联保村。1945年8月威海卫解放,属于市北区。1956年属田村乡。1958年,属田村公社。1984年属田村镇。2001年2月6日属万欣街道。2005年5月属田和街道。

宋代此处建有洪智寺,明代阮姓由淮安府山阳县迁居于此,故村名阮家寺。后蔡姓迁来阮家寺时,有人在村北山后买下一片平坦地,形成了小自然村,名曰蔡家泊,隶属于阮家寺村。2004年春,蔡家泊村动迁,老村民和部分市区迁来的住户,迁往美孚生活小区。

洪智寺,相传建于宋代,距今约有800多年历史,几经苍桑,多次毁于重修洪智寺碑重修洪智寺碑局部放大图战乱。明末清初重修,1953年又被拆除,现遗址存6株银杏树,树龄460年,胸径92.3厘米、90.7厘米不等。此外还有清道光九年(1829年)重修洪智寺碑记,碑上刻有重修洪智寺144位施主姓名,及商号、村落名称。民间曾有“先有洪智寺,后有阮家寺”之说。

洪智寺地理环境优美,四周山峰丘陵环抱:西有丰柴山,东临万家寨。北依蔡家顶,寺前的佛顶山似一座大屏风横列东西。据记载:当年寺院依山而建,殿堂拾级而上,参差错落,精美有序,四周有高大围墙环绕。寺内外银杏、侧柏等古木参天,寺前流水淙淙,修竹成荫。寺院排列在中轴线上的三进院落,主体建筑依次为戏楼、山门、前殿、中殿(弥勒佛殿)、后殿(三圣殿),东西各配一组院落,层层殿堂依山迭起。各殿面阁三间,进深两间,柱身不高,倒角明显,斗拱雄大,布置疏朗。檐出深远而曲缓,檐角如同飞翼,是典型的明清寺院建筑。

山门门额有“洪智寺”三个金碧辉煌大字,门外有银杏树参天而立。入山门进前殿,门道两旁有4大守门将军塑像,威武雄壮。东西山墙绘有彩画,华而不俗。中殿门两侧刻有楹联“畅怀坦笑红尘土,笑到何时方合口”。院内有大小两株银杏树,东侧立有清道光七年(1827年)重修洪智寺碑记,殿檐下吊古钟一口。殿内弥勒佛像端坐正中,四大天王塑像分坐东西,两边楹联为“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世上可笑之人”。后殿为主殿,院内分别植有侧柏、丁香,幽静雅致。殿内高大的三圣佛塑像端坐正中,十八罗汉塑像分坐三圣的左右与前方。东西山墙满布彩色壁画,间绘山林云水和世俗题材画。自中殿东侧门进入院落,有廊庑、配殿、客堂、方丈室。东院配殿内塑有关云长和送子娘娘塑像。后殿西院落配殿内塑有神农氏塑像和雷、雨、电三神塑像,以示百姓企盼年年都能风调雨顺,获得好收成。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3 15: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