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如城镇
释义

如城是江苏省如皋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北与如皋经济开发区(北区)一河之隔,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是如皋的中心城区。2000年5月原如城、城西、邓园、新民三乡一镇合并为新的如城镇,2005年1月并入皋南镇。现辖锦绣、迎春、大治、丰乐4个街道、20个居委会、33个行政村,划分为主城区、东部工业区、西部工业区、顾庄生态园区等特色鲜明的板块,柴湾、东陈、袁桥、磨头、丁堰为大如城的卫星城。面积169.5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66.2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1.68万。

江苏省如皋市如城镇

镇情概况

如城镇是如皋市委、市政府的所在地,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全镇辖4个街道、16个社区、26个行政村,面积169.5平方公里。截至2010年底,建成区面积3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0万人。2006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09.18亿元,工业销售收入107.68亿元,指标完成双双过百亿。

如城镇交通便捷,地处经济迅猛发展的长三角,濒江临海,与上海、苏州、无锡隔江相望,距南通机场60公里,上海浦东机场200公里。如城交通便利,通扬运河、204国道、沿海高速、334省道、新长铁路穿镇而过。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民主法制得到加强。“六城同创”取得突破,镇村累计投入近千万元,已顺利通过江苏省卫生城市的验收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省级、国家级技术核查。深入开展“法治如城”、“平安如城”创建活动,孔庙社区被评为江苏省民主法治示范社区,新民村被评为南通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8个村居被评为如皋市民主法治示范村(居),率先成立南通市首家社区阳光服务中心。2006年度,镇司法所被南通市评为规范化建设先进单位,江苏省规范化司法所。

历史文化悠久

如城之名得名因其位于如皋县治所在地。曾设如城区,后改称如城镇。如皋是长江三角洲最早见诸于史册的地名。如皋建县前为如皋村,东晋义熙七年(公元411年)如皋建县后为县治所在地。唐文宗大和五年(公元831年)置如皋镇。南唐保大十年(公元952年),恢复如皋县,此后如皋镇一直为县治所在地。明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 ,知县刘永准划定了城池,建起六座城门:东门叫先春门,在迎春桥西堍;西门叫丰乐门,在丰乐桥东堍;南门叫宣化门,在闸桥北堍;北门叫北极门,在西惠政桥(后改名范家桥)南堍;东南门叫集贤门,在集贤桥(今名冒家桥)北堍;东北门叫拱辰门,在东惠政桥(后改名贾家桥)南堍。那时,只有城门没有城墙,仅有一条玉带过河环绕。河上建有众多石桥、砖桥,除以上六座城门外的桥梁外,有名的还有玉带桥、太平桥、沙家虹桥、望月桥、曹家桥、燕桥、雁桥、文定桥、武定桥等。明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为抗击倭寇,修筑新城,辟城门四座,均建有谯楼。东门名靖海门,西门名钱日门,南门名澄江门,北门名拱极门。门外各设吊桥一座,东边和北边各建水关一座,城外环以宽阔的濠河。

区位优势显著

如城位于经济迅猛发展的长三角地区,濒江临海,与上海、苏州、无锡隔江相望,距南通机场60公里,距如皋磨头机场16公里,距南京禄口国际机场220公里,距上海浦东国际机场200公里,距沿海高速如皋道口10分钟,距建设中的扬启高速如皋道口12分钟。通扬运河、如泰运河、如海运河、204国道、沿海高速、316和334省道以及规划中的如洋一级公路穿城而过,宁启铁路如皋火车站位于如城城区东南,距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如皋港30公里。

商业市场繁荣

新文峰大世界建筑面积达11万平方米,大润发位于城南新区商业繁华地段,KFC, 沃尔玛,必胜客等国际知名品牌全面进入如城,中山路、海阳路、安定街等大大小小的商业街人气旺盛,国际化浪潮席卷如城,随着如皋经济的发展,苏宁国际购物中心、沃尔玛、家乐福等国际大型购物中心以及、麦当劳、必胜客等知名品牌都将进入如城。如城有天平市场、苏浙大市场、亿丰商城、苏中家具城、嘉信钢材市场、兴隆装饰城等多家专业化市场。

工业经济

2007年完成工业总产值超150亿元,工业销售收入147.68亿元。亿元以上企业16家:其中位列世界同行业前三强的江苏通用钢球滚子有限公司、上市公司江苏九鼎集团、省明星企业江苏英田集团、省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神马电力科技有限公司等在国内同行业中均名列前茅;形成汽车、电子、机械、钢球等特色产业。四个工业集中区初显规模,已有进区企业128家,实现年产值近60亿元,目前各集中区基础设施已经到位。

“十五”时期,我镇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特别是 2005 年,是如城发展历程中不平凡的一年,是全面实现“十五”目标、奠定“十一五”坚实基础的关键一年。全镇上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跳出如皋,融入苏南,南通争第一,全省找位次”的奋斗目标,抢抓机遇,开拓进取,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各项指标增幅喜人

全镇经济建设在较高平台上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各项经济指标增幅都保持了较高的水平。 2005 年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 21.35 亿元,比上年增长 26% ;“十五”期间,五年平均增长 20.45% ;实现财政收入 2.81 亿元,比上年增长 48% ,占市下达任务数的 118.38% ,“十五”期间平均年递增 37.5% ;全部工业产值 80.01 亿元,比上年增长 35.25% ,“十五”期间年均递增 27.25% ;销售收入 75.67 亿元,比上年增长 31.76% ,利润 2.12 亿元,比上年增长 22.29% 。全年新增个体工商户 4409 个,新增私营企业 591 个,其中公司制企业 233 个,非公司制企业 358 个,私营企业注册资金 8.04 亿元,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 5868 元,高出全市平均水平 26% ,比上年增长 19% ,“十五”期间年均增长 13.72% ,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 10071 元,比上年增长 15% ,“十五”期间年均增长 13.3% 。全年新增定报企业 23 家,净增 17 家,工业集中区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目前进区企业总数已达 78 家,累计实现现价产值 39.64 亿元,销售收入 36.82 亿元。全年实现建筑业施工产值 10.9 亿元,经营收入 3.9 亿元。

招商引资再创佳绩,工业结构显著改善

利用外资实现“撑杆跳”。 全年完成协议注册外资 1.1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184.31% ,全年到帐外资 4610.23 万美元,比上年增长 237% ,均超额完成市交任务,引进市外资金 2.85 亿元。“十五”期间累计完成合同利用外资 1.97 亿美元,实际到帐外资 7289 万美元。 2005 年当年引进外资额是改革开放以来引进总量的 1.5 倍。积极参加市政府在香港、上海、东莞、深圳、杭州等地召开的招商推介会,成功举办了如城镇在上海、台州的投资环境说明会,为来年的招商引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规模工业比重加大。 规模工业占全部工业比重由 2000 年的 45.68% 提高到 61.91% ,规模企业由 28 家增加到 101 家,亿元企业由 4 家增加到 7 家,千万元以上企业产值占比由 87.65% 上升到 95.77% 。 工业投入增势良好。 全年完成工业技改投入 12.31 亿元,比上年增长 66.89% ,完成市交任务的 103.45% ;五年年均递增 67.25% ;实施规模项目 42 个,其中千万元以上项目 19 个,亿元以上项目 3 个。 载体建设高起点规划实施。 在原有四个工业小区的基础上,着力打造东部工业区,按照省级开发区的标准高点规划定位,总面积8平方公里,实现“六通一平”,为引进大项目、实现大发展打造一流的发展平台。 标准厂房建设力度加大。 全年新开工标准厂房 7.82 万平方米,已投入 8300 万元,累计竣工 4.62 万平方米,香港汇华集团 100 亩标准厂房建设项目已经奠基开工。

全民创业量质并举,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宣传造势,推动全民创业。 通过各种形式,多层次、全方位宣传促进和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号召和先进典型,在全镇形成崇尚创业、尊重财富的社会氛围。 规范挖潜,引导全民创业。 在铺天盖地发展民营经济的同时,注重量质并举,量上求突破,质上求飞跃,六项指标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全年的市交任务,个体、私营企业持证率 100% ,开业率达 70% 左右,民营企业质态不断提升,涌现出陆桥、新民、纪庄、贺洋、城东、城西、宏坝、城南、红星 9 个民营经济亿元村(居)。农用车、柴油机,太阳能、肠衣、工艺服装、花木生产等特色经济板块的不断形成和壮大,有力地推动了我镇民营经济的发展。 强化服务,带动全民创业。 着力加强村级民营工业小区载体的建设,积极构筑大物流中心,培育了嘉信钢材市场和苏浙商贸城等一批三产服务业航母。全镇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规模达 1.11 万户,占全市总量的 30.7% 。

社会事业进步

城市基础设施完善,教育、医疗、金融、通讯等机构一应俱全。近年来投入巨资,高标准改造了为企业提供充足的专业技术人才。各种医疗机构齐全,能供上海大医院的医疗服务。自来水普及率在98%以上。实施通达工程,构建了沟通全城的畅顺交通网。

如城英才辈出 明代“天(启)崇(祯)五才子”之一李之椿、明末清初文学家冒襄(辟疆)以及一代名妓董小宛、清嘉庆年间兵部尚书戴联奎、清末教育家、实业家沙员炳先生皆出于斯,近年来,又濡染出著名书画家徐观政、乔林等人;北宋著名学者、教育家胡瑗出生于此是中国教育史上与孔孟相提并论的大儒;明末清初戏剧家李渔沐浴着故土如城的阳光雨露,成为名动海内外的文化巨人,被誉为“东方莎士比亚”。

城市特色彰显

拥有1600年历史的如城是江苏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历史名人辈出。明万历年间兴建的水绘园是我国国家级“孤本袖珍园林”,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隋开皇十一年的千年古刹“定慧禅寺”是一座“水环寺、楼抱殿、山门北向”的千年古刹,在中华佛教建筑中独树一帜;如城是全国著名花木之乡,如派盆景源远流长,花木面积63000亩,专业村8个。东大街历史文化街区是如皋城中仅存的一片历史街区,其占地面积为9.6公顷,位于如皋古城的东北角,水绘园南侧,内城河蜿蜒其中,如泰运河傍其而过。在水运发达的时代尤其是清代,街区内的东大街是如皋城内主要的商业街。街区内现在保存有一定数量和规模的历史建筑物,风貌相对完整的生活区,是水绘园传统风貌的重要物质依托所在。城市商业性主干道中山路在街区南侧东西贯穿。如皋是世界长寿养生福地,仅如城镇现有百岁寿星25名,9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600多名,为世界罕见,被联合国誉为“长寿之城”。

教育事业发达

如城有如皋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安定小学等小学几十所,拥有如皋市实验初中、如皋初级中学等近10所知名初中,江苏省如皋中学、江苏省如皋市第一中学位于城东教育区,百年历史的如皋高等师范学校(江苏教育学院如皋分院)位于市中心的中山路,如皋职业技术学院位于城东南的福寿东路。

如城发展定位 如城2010年努力建设为现代化的区域性中等城市,城市人口达到50万,进一步拉大框架,建设通往卫星城的快速通道:建设海阳北路连接柴湾卫星城和扬启高速如皋道口,建设海阳南路连接卫星城——桃园,建设连接新G204以及袁桥卫星城的快速通道;开发城南新区、城东新区、城西工业区、以及顾庄生态园区,努力使如城作为现代化的区域性中等城市中心城区的辐射力不断增强,带动如皋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经济发展

“十五”时期,如城镇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特别是2005年,是如城发展历程中不平凡的一年,是全面实现“十五”目标、奠定“十一五”坚实基础的关键一年。如城镇上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跳出如皋,融入苏南,南通争第一,全省找位次”的奋斗目标,抢抓机遇,开拓进取,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如城镇经济建设在较高平台上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各项经济指标增幅都保持了较高的水平。2005年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1.35亿元,比上年增长26%;“十五”期间,五年平均增长20.45%;实现财政收入2.81亿元,比上年增长48%,占市下达任务数的118.38%,“十五”期间平均年递增37.5%;全部工业产值80.01亿元,比上年增长35.25%,“十五”期间年均递增27.25%;销售收75.67亿元,比上年增长31.76%,利润2.12亿元,比上年增长22.29%。全年新增个体工商户4409个,新增私营企业591个,其中公司制企业233个,非公司制企业358个,私营企业注册资金8.04亿元,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868元,高出全市平均水平26%,比上年增长19%,“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3.72%,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10071元,比上年增长15%,“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3.3%。全年新增定报企业23家,净增17家,工业集中区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进区企业总数已达78家,累计实现现价产值39.64亿元,销售收入36.82亿元。全年实现建筑业施工产值10.9亿元,经营收入3.9亿元。

招商引资

利用外资实现“撑杆跳”。全年完成协议注册外资1.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4.31%,全年到帐外资4610.2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37%,均超额完成市交任务,引进市外资金2.85亿元。“十五”期间累计完成合同利用外资1.97亿美元,实际到帐外资7289万美元。2005年当年引进外资额是改革开放以来引进总量的1.5倍。积极参加市政府在香港、上海、东莞、深圳、杭州等地召开的招商推介会,成功举办了如城镇在上海、台州的投资环境说明会,为来年的招商引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规模工业比重加大。规模工业占全部工业比重由2000年的45.68%提高到61.91%,规模企业由28家增加到101家,亿元企业由4家增加到7家,千万元以上企业产值占比由87.65%上升到95.77%工业投入增势良好。全年完成工业技改投入12.31亿元,比上年增长66.89%,完成市交任务的103.45%;五年年均递增67.25%;实施规模项目42个,其中千万元以上项目19个,亿元以上项目3个。载体建设高起点规划实施。在原有四个工业小区的基础上,着力打造东部工业区,按照省级开发区的标准高点规划定位,总面积8平方公里,实现“六通一平”,为引进大项目、实现大发展打造一流的发展平台。标准厂房建设力度加大。全年新开工标准厂房7.82万平方米,已投入8300万元,累计竣工4.62万平方米,香港汇华集团100亩标准厂房建设项目已经奠基开工。

民营经济

宣传造势,推动全民创业。通过各种形式,多层次、全方位宣传促进和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号召和先进典型,在全镇形成崇尚创业、尊重财富的社会氛围。规范挖潜,引导全民创业。在铺天盖地发展民营经济的同时,注重量质并举,量上求突破,质上求飞跃,六项指标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全年的市交任务,个体、私营企业持证率100%,开业率达70%左右,民营企业质态不断提升,涌现出陆桥、新民、纪庄、贺洋、城东、城西、宏坝、城南、红星9个民营经济亿元村(居)。农用车、柴油机,太阳能、肠衣、工艺服装、花木生产等特色经济板块的不断形成和壮大,有力地推动了如城镇民营经济的发展。强化服务,带动全民创业。着力加强村级民营工业小区载体的建设,积极构筑大物流中心,培育了嘉信钢材市场和苏浙商贸城等一批三产服务业航母。全镇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规模达1.11万户,占全市总量的30.7%。

工业集中区

如城镇皋南工业集中区(包括316工业集中区)位于如城镇西南部,规划面积约4000亩,分布于如城镇贺洋村、安定村、大明村和光华村,204国道、316省道、如港路穿境而过,毗邻盐通高速、沪宁高速、宁启铁路、新长铁路、如皋机场。皋南工业集中区设立科技产业园,位于204国道和如港路之间,总面积为2460亩,其中工业用地2280亩,服务用地32亩,管理用地20亩,教育用地28亩,绿化用地4亩,市政用地3.6亩,道路用地95亩。皋南工业集中区科技产业园基础设施配套到位,实现“六通一平”。投资150万元兴建一条宽16米、总长800米的园区中心路,6路、9路城市公交车停靠站紧挨科技产业园东侧,园区内给排水系统畅通,供电、邮政、电信、宽带、有线电视等服务设施已到位。皋南工业集中区目前进区企业达30家,固定资产计划总投资近3亿元,生产经营项涉及纺织、服装、汽车、橡胶、机械等项目。江苏英田集团1、2月份实现产值4.7亿元,同比增长42%,销售收入4.46亿元,同比增长50%,实现了2006年 开门红。围绕全年40亿元产值,“十一五”期末建成百亿元集团的目标,集团采取了切实有效措施:一是调整布局,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集团组成项目考察组,在市有关领导带领下,三上东北、山东,进行实地考察,洽谈合作项目,终于在山东聊城、东北吉林达成合作协议,在两地新建分厂,为实现“十一五”目标打下基础。二是调整结构,构建产品资源平台。在生产农用运输机械、柴油机的基础上,适应市场需要,开发三轮农用车、60马力大中型拖拉机、工程机械、汽车改装等四大类新产品。三是全面动员,兴起生产创新热潮。春节刚过,集团召开2006年工作动员大会,张英田总经理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为实现40亿元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的报告,从强化生产、销售、服务三大要素,实施人才、品牌、投入战略,努力提高企业形象和全体人员素质5个方面提出了要求。会后,各部门制定相关措施,层层分解工作指标,把任务落实到每一个月、每一个部门、每一个人,形成了良性互动的生产经营环境。

特色产业

为放大花木产业特色,传承盆景艺术和塑造长绿、长寿城市品牌,借机中国党建研究会来如调研江苏花木城和顾庄村花木示范村的东风,如城镇党委政府经研究,决定成立如城镇顾庄村生态旅游项目实施领导组,全力拉动如城农业壮大升级,大力发展如城镇旅游观光生态农业。领导组由镇党委书记黄毅同志挂帅,镇分管农业副书记李爱民任组长,领导组下设办公室,人员配备齐全,措施到位。花木产业是如城独具特色、富有优势的传统产业,如城镇将充分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力推动顾庄村生态旅游项目跨越新台阶,进一步擦亮长绿、长寿这两张城市名片,拉动农业产业升级,延伸产业链,加快服务业发展,把花木大世界和顾庄花木专业村打造成华东地区影响巨大的花木专业市场和现代观光农业第一村,吸引上海、长三角乃至全国、全世界的游客云集如城。

社会事业

社会事业进步集镇基础设施完善,教育、医疗、金融、通讯等机构一应俱全。近年来投入巨资,高标准改造了为企业提供充足的专业技术人才。各种医疗机构齐全,能供上海大医院的医疗服务。自来水普及率在98%以上。实施通达工程,构建了沟通如城镇的畅顺交通网。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民主法制得到加强。“六城同创”取得突破,镇村累计投入近千万元,已顺利通过江苏省卫生城市的验收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省级、国家级技术核查。深入开展“法治如城”、“平安如城”创建活动,孔庙社区被评为江苏省民主法治示范社区,新民村被评为南通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8个村居被评为如皋市民主法治示范村(居),率先成立南通市首家社区阳光服务中心。2006年度,镇司法所被南通市评为规范化建设先进单位,江苏省规范化司法所。

历史文化

城镇特色彰显如城是江苏历史文化各城,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历史名人辈出。水绘园是中国国家级“孤本袖珍园林”;“定慧禅寺”是一座“水环寺、楼抱殿、山门北向”的千年古刹,在中华佛教建筑中独树一帜;北宋著名学者、教育家胡瑗出生于此,是中国教育史上与孔孟相提并论的大儒;明末清初戏剧家李渔沐浴着故土如城的阳光雨露,成为名动海内外的文化巨人,被誉为“东方莎士比亚”。如城是中国著名花木之乡,如派盆景源远流长,花木面积63000亩,专业村8个。如皋是世界长寿养生福地,仅如城镇现有百岁寿星25名,9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600多名,为世界罕见,被联合国誉为“长寿之镇”。

如城荣誉

江苏省卫生城市

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领导组成

黄建龙:主持党委、政府全面工作。统筹全镇社会经济发展,主管干部工作、基层组织建设,联系工业区、生态园区工作。

郭夕俊:主持政府日常工作。挂帅城市工作和农业农村工作。主管财税金融、工商、国土、规划、建设、城管、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计划生育、劳动保障、人民武装工作。

孙 骥:主持人大和如城工业区全面工作。主管开放型经济、工业经济、民营经济、园区经济、三产服务业。主管工业区建设要素保障(包括规划、国土、电力、自来水、污水处理、通讯、广电、供热、供气等)和新型电力装备产业园开发建设。

程来斌:主持农业农村和顾庄生态园全面工作。主管旅游业及顾庄生态园、长寿养生园开发建设。主管规划、国土、电力等顾庄生态园建设要素保障和顾庄生态园聚居化建设。

沙海军:分管招商引资、工业经济、民营经济、项目投入、外经外贸、工业区工作。负责社会保障、企业服务、统计、环保、安监、科技、供电工作。负责汽车及零配件产业园开发建设和工业区集聚居房建设。

张 勇:分管政法、社会稳定工作。负责综治、法治创建、公安、信访、司法、矛盾调处中心工作。

唐 亮:分管三产服务业、建筑业。负责西部工业区工作和汽车城、服务外包园、光热产业园开发建设。

谢裕斌:分管党群社会事业、城市规划建设、城市拆迁、城市创建和机关管理工作。负责组织、纪检、宣传、统战、总工会、团委、妇联、老干部、教育、卫生、文化、广电、体育、计生、国土、规划、建设、城管、创建工作。任城区片片长。

秦龙健:负责组织人事、社会事业、城市创建、社区建设、重点工作督查工作。分工教育、卫生、文化、广电、体育、计划生育、”双联双助”工作。协助书记分管干部工作。任城区片副片长。

郭桂忠:负责纪检、宣传、农业农村、重点工作督查工作。分工审计、工程招投标、党风廉政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民政、残联、交通和农村聚居化建设工作。任农村片副片长。

仲 红:负责旅游业、顾庄生态园、农业农村工作。分工农家乐旅游项目开发建设。任南片片长。

吴来平:负责人武、农业农村工作。分工兽医、畜禽防疫工作。任西片片长。

马京武:负责统战、信访维稳、综治民调、城市拆迁工作。分工丰乐街道拆迁工作。任城区片副片长。

陈国兴:负责人大日常工作、西部工业区工作。分工汽车城开发建设。

谢 静:负责人大工作、城市拆迁工作。分工丰乐街道拆迁工作和江海高速连接线如城段拆迁工作。任城区片副片长。

唐建如:负责农业农村、万顷良田项目区建设、现代农业项目建设工作。分工农经、农机、农技、水利、农业资源开发工作。任东片片长。

王明坤:负责财税金融、城市创建、社会事业、集体资产管理工作。分工财政、工商、创建、工程招投标、审计工作。协助负责东郡丽水项目建设。任城区片副片长。

郭震寰:负责招商工作,兼任市招商局副局长。

张 成:负责东部工业区工作。负责装备制造(风电、新材料)产业园开发建设。分工劳动保障、外经外贸、企业服务、统计、环保、安监、科技、供电工作。

张长健:负责城市拆迁日常工作。分工国土、规划、建设、城管工作。分工锦绣街道(含纪庄社区)拆迁工作。任城区片副片长。

仲继元:负责城市拆迁工作。分工迎春街道拆迁和东郡丽水项目拆迁建设工作。任城区片副片长。

丁 健:负责西部工业区工作。分工光热产业园开发建设。协助分工统计、科技工作。

彭理英:负责东部工业区工作。分工装备制造(风电、新材料)产业园开发建设。协助分工环保、社会保障工作。

陈忠全:负责顾庄生态园区日常工作。分工园区规划建设和入口商务区、大明镇区、大明苗圃开发建设。

胡国华:负责顾庄生态园区工作。分工花溪路、大明镇区开发建设。

钱国梅:负责顾庄生态园区工作。分工园区环境建设和花溪路开发建设。

吴亚兵:负责顾庄生态园区工作。分工园区安全生产和长寿养生园开发建设。

薛建明:负责顾庄生态园区工作。分工园区招商引资和花溪路、大明镇区开发建设。

陈 群:负责顾庄生态园区工作。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4:3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