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儒全 |
释义 | 儒全(1545 一1609 )字用周,晋宁人,俗姓杜。本贴嫡孙,因建水月庵以居,又号水月。儒全初习儒书,并遍览诸书,都非所好。后阅《 般若经》至“凡有所相,皆是虚妄”,有所省悟。万历年间(l 573 一1619 ) ,拜古林和尚为师,剃度出家。在寺院做了几年力田、种菜、舂米、煮饭的杂活,不能满足他深研佛理的志愿,决定云游名山,寻师访友,求法问道。临行时占林说,希望你遍参知识,光大名山。路过大理,别李元阳,李十分惊奇,称儒全为具备传承佛法条件的“人法器”,并亲自送出城外。 儒全一笠一瓢,初参谒荡山寺印光、秀松、接天诸僧。至曲靖住东山水塘精舍,与唐济轩中垂接膝挥鹿,亲切交谈。至湖北访性天八部,拜渴遍融,请教《华严》 奥旨。登贵州云雾山,渴无穷和尚,印证“一念不生而全体现”。至峨眉山四会亭,得琉璃三昧,一时思绪开朗,胸中明彻,对经文教义更有体会。偕宝山和尚回滇后,驻锡邵甸普贤寺,栖崖壁下,闭门参禅。云南学宪吉安人罗近溪听见后亲往访问,认为儒全的道行造诣,为佛门稀有,特送来鸡足山为寂光寺住持。 与儒全同师共参的有朗目大师,此时正在北方讲经,名震京师。有诗寄儒全云:“鸡山古寺初逢处,楚国长途复遇时。三十六年成久别,而今题作一联诗。”又一诗石:“华首峰头大寂禅,烟霞养得慧身坚。有时坐到忘言处,迦叶重来展笑颜。” 儒全上鸡山后,开“楞严讲座”,宗风大振,凡来访的官吏及文人信士,无不为之折服,并捐资兴建寺院。直指使宋兴祖捐金购置功德庄田产作供,又建灵山一会坊、清凉阁。直指使沈正隆也捐资修建大士阁。 儒个自奉俭约,生活淡泊,不论冬夏,身穿一衲。所得信施,完全用来增建寺院、购置田产及刊印经书。门下弟子如苍雪、野愚等,都是当时高僧。 万历二十一七年(l 609 )圆寂,年64 ,建塔于寂光寺后。昆明傅宗龙撰《寂光寺用周禅师道行碑记》 ,昆明刘文征篆额,姚安陶梃书丹。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