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容美镇
释义

容美古称柘溪、容米、容阳,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改土归流”之后,被汉化为“容美”。容美镇是鹤峰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东经110度,北纬29.45度,其东部与本县燕子乡、五里乡接壤,南部与湖南省桑植县交界,西部和北部与本县太坪乡,北佳乡相邻。国土面积288.5平方公里,最高海拔为1953米(仓大坪),最低海拔为432米(沈家河)。

下辖单位

全镇辖白鹤井、杨柳湾、中坝路、车站路、容美、新庄、屏山、大溪、板凳台、官坪、八峰、核桃湾、彭家垭、张家坪、二果坪、吕坪、观音坡、石门、坪溪、长岭、庙湾、唐家铺、麻旺、七峰、祥台、板寮、山崩、龙井、朱家山、张家、康岭、鸡公洞28个行政村,5个农林场圃,160个村民小组,4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2494户,4.2万人。,现有耕地面积2.6万亩,人平1.36亩,森林覆盖面积为386477亩,人平21亩,其中用材林145531亩,经济林54122亩,人平2.7亩,森林覆盖率达到89.29%。

“九五”期间,镇委、镇政府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调整产业结构,紧紧围绕“财政增税,农民增收”目标,以市场为导向,城镇为依托,狠抓烟、茶支柱产业,突破性发展乡镇企业和民营经济,使容美镇经济发展步入健康发展之道,社会各项事业得到全面发展。99年被省人民政府授予第三届“楚天明星乡镇”称号。2000年被恩施州委评为“六好乡镇党委”。2002年被授予州级“文明乡镇”。2004年被州委州政府表彰为先进“平安乡镇”,政府机关大院被县委授予“文明大院”称号。

财政收入

多年来,镇委、镇政府把抓财政收入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坚持抓发展生财,抓征收聚财的工作思路,财政收入年年跨大步, 2000年实现本级财政收入728万元,2002年本级财政收入达到1096万元,2003年本级财政收入达到1294万元。2004年财政税收入1408万元,年度经济工作考核居全县第一位。

乡镇企业民营经济

多年来,党委、政府把乡镇企业、民营经济的发展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政策上予以优惠、政治上予以关心、经济上予以扶持、治安上加以保护,并根据相关规定,结合本镇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措施,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提高服务质量,为他们营造良好的软硬环境,使其得到健康发展。到2004年末全镇已拥有产值过千万元大户3个,达500万元的大户5个,乡镇企业总产值41373万元,增加值完成8342万元,实现利税4613万元,自98年至2003年连续6年乡镇企业列为“全州十强”。

农村经济

多年来,容美镇以科技为先导,以发展为主题,围绕“六大一强”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努力实施产业化建设,在加大粮油生产力度的同时,狠抓烟、茶、林、果的发展,突破性地发展畜牧业、特种蔬菜(薇菜、香菇)等为支柱的特色经济,念“山”字经,唱特色戏,走出了一条区域化布局,专业化、规模生产,一体化经营的产业之路,并着力在“区域”化布局上下功夫,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以公司为龙头带动相关产业,相继建起了以烟草公司为龙头的烟叶生产、销售产业链;以胡玲有德畜牧公司和仁发牧业有限公司为龙头的畜牧生产、销售产业链。五年间,在张家村建起了观光、休闲的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农业经济在提高整体效益的基础上得到持续发展,到2004年末,全镇农业经济总收入达到46738.86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实现2590.53万元,比上年净增819万元,农民人平纯收入达到1875元。

基础设施

“九五”期间,党委、政府“农网改造”、“人畜饮水”、“路网建设”工程作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来抓。从2002年以来,投入140多万元用于农村路网建设,共整修道路168公里,组织义务工新修村级公路18条54.6公里。自2003年开始,实施村级道路硬化工程,到2004年底,已完成村级道路硬化11条46.3公里,总投资达400多万元,乡村道路状况有了显著提高,农村交通落后的现状得到根本改变;投资近千万的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全面完成。花大力气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共投入20多万元解决了22个缺水村近2500人的人畜饮水困难;总投资1450万元集灌溉、供水、防洪、发电、养殖、旅游于一体的新庄灌区工程项目已于2002年启动。

城镇建设

“九五”期间,在城镇建设上以强化市民文明意识为突破口,坚持软硬件一起抓,长期稳定开展“爱国卫生月”活动,对城区交通秩序、市场秩序、环境卫生实行综合治理,增加清扫范围,纠查违章摊点,进行了划行归市,安装了一千多米的不锈钢扶拦,投资近20万元进行城市园林绿化,城区脏、乱、差现状明显改观,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一个宽松、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同时,合理规划城镇建设布局,城区主要街道进行了全面整修,道路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兴建了海通大市场、城南大市场、城北水果批发市场,全面完成了白鹤井小区开发的基础设施建设,相继启动了中坝小区开发,鸦来线改道,娄水河综合治理工程,市容市貌大为改观。

社会事业发展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全镇已拥有初级中学2所,实验小学1所,高级小学8所,初级小学6所,办学条件明显改善。自99年开始共投入385万元,兴建教学楼12栋7727平方米,维修校舍3900平方米,新建围墙1110平方米,彻底消除了学校危房,到2004年,初等教育完成率达100%,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达到95%,“普九”迎省检达标;广播文化事业进一步加强,建起了10个有线电视前端, 6个村实现了“村村通”。全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初级卫生保健工作达到了国家普及合格标准。

扶贫攻坚

“九五”期间,紧紧抓住“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机遇,常年坚持开展百名干部包扶百名贫困户活动,使贫困人口由1995年的2025人,下降到2004年的150人,如期实现了整体脱贫目标,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和土地管理

三大基本国策得到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工作彻底扭转了被动局面,人口出生率已控制在11‰以内,计划生育率达到98%以上,被州人民政府评为计生工作“三为主”合格单位;环境保护工作,加大了宣传力度,公民环卫意识有了明显增强;土地管理工作强化服务与管理,已走上了法制化轨道。

依法治镇

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为经济建设保架护航。公安突出“打”,法庭突出“审”,司法突出“调”,加大了打击各种犯罪和地方恶势力,维护了城镇正常的工作、生产、生活秩序。

社会保障事业

99年城区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实施,经过几年扎实工作,到2004年,城区有474户738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年发放低保金四十多万元,对全镇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政治稳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积极作用。

文明单位建设

为树立单位的良好社会形象,不断提高职工整体素质,镇内积极开展了文明单位的创建活动。被州级命名表彰的文明单位:容美国税分局、容美财政分局,被县委命名的文明单位:教育站、城建所、工商所、派出所,有力地推动了全镇两个文明建设进程。

主要景点

屏山爵府

屏山,又名平山,距离鹤峰县城11公里,最高海拔1800米,南北长近20公里,中部东西宽不到5公里,地形狭长,山顶较平缓,四周峰峦与河谷底部高差均在1000米左右,十分险峻。 这里的自然环境优美,生态原始。

屏山绝壁千仞,自古“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但是屏山和蜀道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4年,诗人、戏剧家顾彩曾受土司王田舜年之邀在屏山游玩,留下“蜀道难其难,未必如屏山”的浩叹。山势陡峭,上屏山没有大道直通山顶,要上屏山必须经过铁索桥。铁索桥是屏山最险处,架于两崖之间,远远看去,像架在天上,因而美名曰“天心桥”。站在桥上,向下俯瞰,下面是一泓幽深的碧水,幽邃恐怖,不禁让人毛骨悚然。

屏山爵府是遗留下来的一座土司遗址。相传容美土司曾在此繁衍生息400多年,在楚蜀诸土司中最为富强。田氏土王世袭相承,在此经营修建了规模宏大的爵府建筑群,屏山爵府土司遗址已经成为最具有代表性的容美土司遗址。当代民族学专家向国平先生在其《平山爵府寻古》一文中告诉我们:“平山爵府,始建于明代,为土司田玄(田舜年之祖父)所构。屏山遗址中的爵府约1200平米,尚存司署、街道、大堂、中堂、“山高水长”摩崖石刻等建筑遗迹。

万全洞

万全洞位于屏山悬崖峭壁之上,是康熙二十二年(1683)土王田舜年主持修建的。洞高60米,深约50米,内宽40米,洞口呈圆型,入口处有巨石砌成的台基、石门、石墙,洞口石壁上镌刻有田舜年写的“万全洞记”。右侧靠入口的上方像碉堡的石台,是守洞的关卡。洞内有各种形状的钟乳石,千姿百态,泉水细流从岩缝口渗出,积水而成一洼洼小井。洞内“可容千人,左边是就月轩,右边是爱日亭,中间为大士阁”。深处有“魏博楼”,立有容美土司先人魏博节度使田弘正偶像牌位等。这些洞府建筑遗址依稀尚存。洞壁两侧,有很多人工开凿的石埒、石杵,应该是当年建筑亭台楼阁的佐证。据记载,康熙年间,容美土司田舜年带领土民建成亭台楼阁和入洞栈道,以此作为防守堡垒。雍正年间,清兵进入容美时,末代土司田旻如在洞内自缢。这里不仅是当年土司的防御工事,而且是土司藏书之处,也是末代土王田旻如自缢的地方。清代诗人顾采,就曾自到洞中,会见土司田舜年,并写下许多诗句,如:“一磴悬丝下太空,巨鳌张吻白云中。”

万人洞

土王洞府,地处龙溪潭头,位于县城东北4公里处,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土王田舜年主持重修,是容美土司建的营“盘石重城”。洞檐高25米、宽20米,呈椭圆形。洞口象巨龙腾飞,腾云驾雾,阴风怒号,万人洞共有两道屏障:洞外筑有宽3米、高4米、厚约4米的一堵巍峨城门,为第一道屏障。城门为石条筑成,城墙把石洞封得很严密,上面刻有“万人洞记”碑文,是土王田舜年撰写的。过城门后向前5米处有一道封洞式的石墙,为第二屏障。洞内宽敞空旷,洞深数十里,洞顶有水滴常年滴落,如击钵之声,清脆悦耳。洞内有土王床、石板桥、挹泉轩、龙渊、七级石梯、十里画廊、四十八丘田、望水楼、水绕都城、老龙磨珠等景观。

细柳城遗址

细柳城遗址位于鹤峰县城东3.5公里,属县城郊区新庄乡。这里是田土王修建土王宫殿遗址,土司文化发源之地。土司迁中府后,这里便成了行宫,面积15000平方米。该城破坏严重,现仅剩城墙一段,长14米,高2.6米。墙外有护城河,河上有石砌小桥一座,长5.5米,宽2.6米,跨3米。桥东20米处为大慈阁,现仅存长6米,宽4米的天井。其东南30米为荷花堰,现周长230米。遗址依然风景宜人,护城河旁柳树成荫,柳丝随风摇曳,翠掩城楼;再有小桥流水,沁脾荷香,是游人撑船游玩的最佳之处。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 8:4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