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荣典之玺 |
释义 | 中华民国之玺是中华民国国祚象徵之一。中华民国国玺有二,刻印之文字分别为「中华民国之玺」与「荣典之玺」。此二国玺分别于民国18年10月10日与民国20年7月1日启用。「中华民国之玺」是在国民政府完成北伐、统一全国后制成,于民国十八年国庆日启用,迄今已有七十余年。 简介「荣典之玺」使用的材质是珍贵的羊脂玉(Mutton-fat jade),重4.3公斤,玺身高4.6公分,连玺钮部分全高为11.1公分,玺面为13.6公分见方,玺钮上刻有青天白日国徽,玺钮边并刻有太阳、龙身、祥云等饰纹,钮上系有宝蓝色丝穗。 其来源据说是时任新疆省政府主席的金树仁令和阗县县长陈继善自民间征求玉材,1930年7月委由新疆省政府驻南京代表广禄、张凤水长途跋涉晋京献玉,于翌年元旦上午8时获国民政府主席蒋中正接见,亲手受呈。 “荣典之玺” 印文 使用荣典之玺是在国民政府完成北伐、统一全国后,由文官处印铸局负责设计、琢制完成,1931年7月1日启用,为国家元首授与荣典所用的印信,盖用于勋章证书、褒扬令、褒奖性匾额等文件。 「荣典之玺」质地珍贵,玺面亦较一般印信为大,为避免玺身受损及保持印色着纸均匀,盖用时皆采用类似拓印方式,即先固定玺身,在玺面敷上印色后,将文件覆于玺面预定盖玺的位置,再于文件背面均匀施压而成。 荣典之玺原件目前由总统府第二局(the Second Bureau of the Office of the President)监印官保管,存于向国外特别订制的保险箱里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