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日月藏族乡
释义

日月藏族乡位于湟源县西南部,人口1.3万,是一个典型的农牧结合部全乡辖有23个行政村95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基础设施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日月藏族乡-简介

【日月藏族乡(Ri Yue Zang Zu Xiang)】 位于湟源县县境南部,距县府驻地28千米。人口1.3万,以汉族为主,藏族占总人口的40.3%。面积481.9平方千米。辖山根、药水、大石头、克素尔、尕庄、大茶石浪、小茶石浪、免尔干、寺滩、东科尔、乙细、上若药、下若药、莫多吉、哈城、本坑、日月山、免尔台、雪隆、池汉素、若药堂、前潍、尕恰莫多23个村委会。解放前属哈城乡辖地,1949年设山根乡,1958年与哈城乡合并成立日月公社,1984年改设日月乡,1985年设日月藏族乡。

日月藏族乡-地理

日月藏族乡位于湟源县西南部,青藏公路(109国道)穿乡而过,是通往西藏和青海西部的交通要道,距省会西宁75公里,地理位置北与本县大华乡、波航乡、和平乡接壤,东接湟中县,南邻共和县、贵德县,西临共和县。整个地貌以高山峡谷和山原地带为主,平均海拔3100米,总面积48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4万亩,利用草场面积45万亩,境内水资源十分丰富,河流密布,是远近闻名的药水河的发源地,动植物资源相对丰富,除闻名遐尔的日月山旅游景点外还有久负胜名的藏传佛教寺院--东科寺。

日月藏族乡-经济

日月乡是一个半农半收地区,是一个典型的农牧结合部全乡辖有23个行政村95个农业生产合作社,3200户,1.4万人,是全县唯一的少数民族乡,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3%。改革开放20年来,在党的指引下,历届党委、政府始终带领广大的干部群众不断地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开拓奋进,解放了生产力改善了农牧业生产条件和群众的生活环境,提高了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全乡的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快车道,主要发展变化有.

——农业力度的整体效益不断增强。改革开放前,日月乡农作物品种只有粮油,而目效益低下,改革开放后,由于农业始终以市场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主线,而且结构调调整内容不断供除出新,促使农业的整体效益明显增强,如2002年全乡退耕还林草面积为7059亩,中药材种植面积870亩,蒜价等蔬菜血积1200亩,地膜洋芋1000亩,饲草面积2000亩,与此同时,青课和油籽面积大幅度下调、种植业结构调整逐步向多元化发展。同时加入了设施农业投入,近几年莫多吉等4个村争取国家项目资金120万元,修建了4个涝他,有效灌溉面积增加4300亩:修建小弓棚1000个:争取国家资金4.8万元。在克索尔村首先修建了16栋目光节能温室。

——畜牧业生产快速发展。历届乡党委、政府把发展畜牧业始终作为振兴日月经济的一个支柱产业来抓,引导农牧民群众不断优化畜种结构,不断转变经营观念,抓住国家二期草原波设项目的机遇,以基地建设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增加畜牧收入使全乡畜牧业呈现出传统放牧和合饲半合饲养殖相结合,西繁东育,自育目繁等多轮驱动的格局,截止目前.全乡封山育草10万亩,修建牲畜暖棚900个,建设围栏草场3万亩,建立了下苦药、寺滩、牧场、乙细4个牛羊育肥贩运重点村,全乡牛羊育肥贩运户达9gg户,规模养殖户达1200户、2001年全乡畜牧业收入达1024万元,畜牧业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50%。

日月藏族乡-建设

——基础设施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争取"民工建勤"项目,先后投资30万元,投工16500个,修建了全乡16个村,54公里军的乡村道路,至此.全乡乡村道路基本达到四级砂石路面标准;2001年底随着本炕村、牧场村人畜饮水工程的竣工,全乡22个行政村都告别了"挑水吃"的历史,实现了人畜饮水自来水化;全乡23个行政村农电线路改造全部完成,农民用电实现了城乡同网同价、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条件得到大的改善。特别是自去年以来正在修建的国家重点建设工程--湟倒一级公路.为进一步改善日月的交通条件。带动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精神文明建设稳步推进、日月乡现有24所学校,其中初级中学1所,完全小学16所,初小7所,2001年全乡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8%,巩固率达收1ooo%,21名因贫困流失的学生得到资助。全乡有6个村被命名为小康文化村或体育先进村,23个村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10个村安装了卫星地面接收站,13个村拉上了有线由视,全乡电视覆盖率达98%,2001年本乡被西宁市委命名为文明乡。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19: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