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日日夜夜 |
释义 | 1 汉语词语词语:日日夜夜 发音:rìrìyèyè 释义:每天每夜。形容延续的时间长。 出处:洪深《青龙潭》第二幕:“这里,刘秀三日日夜夜的车水,车的晕倒在水车上。” 示例:在重庆红岩的~,你英勇斗争,临危不惧。★郭小川《痛悼敬爱的周总理》诗。 2 2004年王超导演电影◎ 简要信息片名:日日夜夜英文片名:JOUR ET NUIT 年代:2004 国家:中国/法国 类别:剧情 语言:普通话 片长:89 分钟 导演:王超 Chao Wang 编剧:王超 Chao Wang 主演:刘磊(饰广生) 王澜(饰师娘) 王铮(饰红梅) 联合摄制:北京劳雷影业公司 中国电影集团四公司 协助摄制:法国罗森电影公司 法国艺术电影台arte 联合出品:中国电影集团四公司 中国电影合作公司 出品人:方励 杨步亭 塞万·伯斯坦(Sylvain Bursztejn) 制片人:方励 塞万·伯斯坦 监制:韩三平 克雷斯汀·哈维(Christine Ravet) 赵海城 策划:克里斯蒂娜 史东明 赵海臣 摄影指导:伊·呼和乌拉 美术指导:邱生 录音指导:王学义 混录:多米尼克·维拉德(Dominique Vieillard) 作曲:秦文琛 剪辑:周新霞 制片主任:曹伟 联合主演:肖明 王铮 孙桂林 ◎ 影片简介法国南特三大洲电影节获得金热气球奖(最佳影片奖)、电影导演南特城奖以及青年评委最佳影片奖 《日日夜夜》描述的是一个中国西部矿工家庭的故事,这一点与《盲井》有点类似,不同的是《盲井》是旨在揭露和批判人性的丑恶,而《日日夜夜》讲述的则是一个人性救赎的故事,故事里的广生因为与师母的私情一直对师傅愧疚于心,师傅在矿难中死后广生希望能够补偿对师傅的愧疚,以弥补自己良心上的责难,就千方百计的为师傅的傻儿子娶一房媳妇,红梅是一个小县城的女孩,家境贫寒,为了能过上好日子答应了这门亲事,而在以后的生活中,红梅渐渐地对傻子有了亲情,而对广生又陷入感情上的不可自拔,故事讲的是一个人性救赎的循环,由赎罪而陷入另一个罪责之中。 《日日夜夜》的故事类型沿袭了《安阳婴儿》那种另类生态,但救赎和忏悔的主题弄得跟先锋派小说家北村常搬弄的那样笨重,好像作者就差点跳出来直接教训读者和观众了;几个人物的心理生态也表现得不够;男主角和死去的师父对话,也是照搬《哈姆雷特》的桥段;至于夜戏的昏暗、场面节奏的过分仪式化和人物构图的呆照手法,也是第五代出道时《一个和八个》等毛片早就玩过的了。至于男人公怎样把一个贫矿盘成一个富矿,在好电影首先必须尽力完成物理现实还原的技术层面上,编导和演员就更显得潦草或不够诚实了。 香港国际电影节提供的《节目及订票手册》显示,《日日夜夜》已是法国南特影展的大赢家:获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及青年评委最佳影片三大奖。授奖评语称该片是“中国文化哲学意味深长的诗的电影,以精炼节制的镜头语言,真挚描绘了今天中国的人性现实。” ◎ 剧情介绍版本一: 广生和师娘一直保持情人关系。一次矿难中,广生出于本能将体弱的师傅落下来,自己逃生,而使师傅死在井里。广生从此有了内疚…… 师娘离开了广生,广生一人承包了原来是国家的煤矿,在几乎是没有希望的条件下,他独自重新开采爆炸过后的煤矿。 广生看见了从煤火中闪现出的师傅的魂灵。师傅说:“你替我的儿子阿福娶一个媳妇,我想有个孙子”。广生回答说一定做到。 广生决定在三个月后的春节给阿福和红梅举办婚礼。广生把这个决定告诉了再次在煤火中闪现的师傅的魂灵。师傅很高兴,答应春节一定来看儿子的婚礼。 而就在等待春节来临的日日夜夜,广生和红梅发生了始料不及的爱情…… 版本二: 上个世纪90年代,陕西某县城煤矿工人广生在一次煤矿事故中,因出于本能逃生,而没能救出自己的师父,从而深刻悔悟错失,更反思进取,带领师父的儿子及留下的矿工们重整旗鼓,自强不息,将废旷重新开放成新矿。和大家共同致富后,广生又走出矿山,进城学习,去追寻更远大的理想。 3 张栋梁演唱歌曲歌名:日日夜夜 歌手:张栋梁 作词:阿管 作曲:柯贵民 编曲:吴庆隆 歌词: 你说我是朋友之类 人言可畏不想被人误会 我看我更像救伤队 随时准备不迟到早退 感情不就是一人收一人给 总是有人要吃亏 也许我就是缺乏一点智慧 面对你我总口是心非 我们日日夜夜都在爱着谁 闭上眼睛感觉你就在周围 爱不进则退在你的心外围 背着你我多么的狼狈 我们日日夜夜都在想着谁 在谁身边守护着彻夜不归 你需要安慰我陪你掉眼泪 爱你我怎么这样迂回 4 作家笔名容易创作小说作品小说作者:笔名容易 小说类别:异术超能 总字数:16931 内容简介: 本书又名《一千零一夜》--不不不,绝对跟我们小时候看过的那本人尽皆知的书没有任何关系-- 我们的主人公,是一个名字叫做“真”的15岁男孩。 7月21日,星期六。那是一个很糟糕的全天滂沱大雨的坏天气;可是,从这天下午开始,那些突然莫名其妙出现的,陆续专程前来拜访他的五路特殊的陌生访客,却突然打破了他一直以来毫无幸福和快乐可言的灰色调生活;随后,7月22日零点开始,真和他能力非凡的3个同伴一起,开始了他们每个人从出生以来从未想象过的神奇命运旅程...... 5 1946年迈克尔.柯蒂兹导演电影◎ 简介中文片名:日日夜夜/丽日春宵 英文片名:Night and Day 导演: 迈克尔.柯蒂兹 主演: 珍.惠曼卡里.格兰特亚历克西斯.史密斯 类型: 历史传记 音乐歌舞 经典回味 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片长: 128 分 上映日期: 1946 ◎ 内容看点再现伟大作曲家柯尔波特精彩的生活片段。 ◎ 内容简介柯尔波特是早期美国流行乐坛最著名的作曲家,从二十年代后期即已在娱乐圈崭露头角,在三十年代的"黄金时代"更有不少名曲出自他的手笔。然而波特的祖父一直不同意他走作曲家的路,甚至在波特成名后仍加以排斥。他在壮年的事业高峰期1937年坠马受伤,双腿不利于行,对他的身心造成甚大影响。幸而波特克服困扰,继续发挥其作曲才华,并扬名好莱坞。 ◎ 延伸阅读无论是导演迈克尔.柯蒂兹的处理手法,或是卡里.格兰特的表演技巧,都只是平平而已。这部音乐传记片最值得欣赏的还是多位著名歌星密集亮相,演唱多首悦耳动听的插曲,让人了解到柯尔波特为何能够在美国乐坛大放异彩。2004年的影片《小可爱》讲述的也是这位音乐家的故事。 音乐家生平: 柯尔·波特于1891年6月9日出生在印第安纳州的秘鲁,他在很小的时候就接受了小提琴和钢琴的训练,在10岁的时候就写出了自己的第一首歌曲--《鸟儿之歌》(Song Of The Birds)。在1902年,他母亲帮助他出版了第一首作品"食米鸟华尔兹舞曲"(The Bobolink Waltz)。耶鲁大学毕业之后他到哈佛就读双休音乐与法律,因此可以说是理性与感性兼具的人。 他曾经到过巴黎音乐院、维也纳发展。在1919年,他同富有的社会名流琳达·李·托马斯(Linda Lee Thomas)结婚,琳达当时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有魅力的人之一。生活美满的波特开始将他的主要精力投入到音乐剧的创作上来。柯尔·波特总共创作了23部作品,但只有1948年的《吻我,凯特》(Kiss Me,Kate)称得上是经典之作,毕竟在音乐剧创作方面,佳作总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一部好的音乐剧作品中可能会有好多首作品传世,也可能几部作品中也没有一首能让人回忆起来的作品,观众的喜好对于创作者来说,有时是很残酷的事情。 就在他的事业如日中天、正在巅峰的时候,波特迎来了生命中最大的挑战--1937年,他从一匹马身上坠落。他的腿被摔断,此后他接受了数不清的手术,最终还接受了截肢的残酷现实,直到他1964年逝世,疼痛和内心的痛苦一直伴随着他。 据说波特的晚年生活非常凄惨,在1958年的时候他被迫接受了截肢手术,从此之后他就过起了离群索居的生活。1960年耶鲁大学曾授予他名誉博士的荣誉,1964年他凄惨地在好莱坞逝世。 波特在旋律创作方面的天赋并不是出色的,但他对音乐的感觉,对音乐技巧的把握是同时代的其他人所无法比拟的。波特不仅给我们留下来一连串的动人的美妙歌曲,更为重要的是,他的名字代表了美国30年代的观点和态度。"柯尔·波特"是百老汇音乐剧在30年代的代名词,也给"雅致"这一表演风格下了个人化的定义。 6 2000年阿曼达·普拉莫主演电影◎ 基本信息片名:日日夜夜 英文名:Seven Days to Live 导演:Sebastian Niemann 主演:阿曼达·普拉莫 尼克·布琳堡 Chris Barnes Gina Bellman Sean Chapman 类型:惊怵 地区:美国 德国 捷克 对白:英语 评分:5.2/10(365) 颜色:彩色 声音:Dolby Digital 时长:96 分钟 分级:英国:15 德国:16 澳大利亚:MA ◎ 演职员表导演 Sebastian Niemann 演员 阿曼达·普拉莫 Ellen Shaw 尼克·布琳堡 Carl Farrell Chris Barnes Frank Kosinski Gina Bellman Claudia Sean Chapman Paul Eddie Cooper Thomas Shaw Julian Curry Prof. Ed Saunders Rich Gold Man 2 Simon Happ Male Nurse John Michael Higgins Social Worker Zdenek Maryska Man 1 西恩·帕特维 Martin Shaw Olga Schmidtova Old Lady Amanda Walker Elizabeth Farrell Cástka Frantisek Removal Man Renee Ackermann Marlene Kosinski Dave Hill Dr. Brown 编剧 Dirk Ahner 制片人 Christian Becker producer Mike Downey associate producer Simon Happ line producer Alfred Holighaus co-producer Thomas Häberle producer Dan Maag co-producer 原创音乐 Egon Riedel 改编音乐 摄像师 Gerhard Schirlo 电影剪辑 Moune Barius 协调剧组人员 Liora Reich Danielle Roffe Gabriella Tanna Meg Bowles 造型设计 Matthias Müsse 艺术指导 Martin Maly 布景师 服装设计 Anke Winckler Carola Raum 化妆师 Linda Eisenhamerova assistant makeup artist 制片主管 Richard Bolz unit production manager Vaclav Eisenhamer production supervisor 助理导演 Frank Scharl first assistant director Hendrik Holler 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 美术 Miroslav Caslavka props Nienke de Jonge assistant production designer Adriana Luna assistant production designer Jiri Macke property master Blanka Salkova art department interpreter Michal Svoboda props Martin Bárta props Jan Hoffman props 音效 Tschangis Chahrokh sound re-recording mixer Pepe Kristl production sound mixer Alexander Saal sound designer 特技师 视觉特效师 Mark Norrie visual effects artist 特技演员 Petr Drozda stunt coordinator Petr Hnetkovsky stunts Jindra Klaus stunts Ladislav Lahoda stunt coordinator Blanka Jarosova stunts Jindrich Klaus stunts 其他职员 Richard Gironi production assistant Colette Arimoto title designer: main titles Carsten Becker title designer: main titles Jan Boruvka gaffer Vladimir Duben camera loader Uli Eberle assistant to producer Ivanka Fialova cashier Vera Matousova production coordinator: Czech Republic Jiri Hanzl still photographer Igor Jelen best boy Claudia Laux production assistant Hannes Patry accounting assistant Helga Ploiner production accountant Catarina Raacke script editor Egon Riedel orchestrator Patty Saffeels script consultant Manuela Scheidt production coordinator Andreas Weidinger orchestrator Petr Zavrel camera loader Claudia Vasekova assistant to directors department Pavel Backovsky production accountant Petr Pek location manager Urvashi Chugani casting assistant Hansjorg Kohli music preparation David Eisenhamer production runner Jan Hadrbolec location manager Ivo Gresak key grip Matthias Wrage focus puller Lucie Malikova continuity Vera Frantiková production coordinator Hedi Weyerts production assistant Jarmila Zajickova clapper loader ◎ 制作发行制作公司 # Senator Film Produktion GmbH [de] # Becker & Häberle Filmproduktion GmbH [de] # EIS Production s.r.o. [cz] # Indigo Film [de] # Roof Top Entertainment 发行公司 # EuroVideo [de] # Senator Film [de] # SND [fr] # Studio Home Entertainment # Amberlon Pictures [gb] # M3 Entertainment Corporation Inc. [jp] ◎ 精彩对白Ellen Shaw: I'm willing to do anything you want to make this relationship work, but first please - if it's okay please - untie me. ◎ 影片疏失Factual errors: Though cars in the film have British license plates the steering wheels are on the left side. ◎ 影片规格Film negative format (mm/video inches) 35 mm Printed film format 35 mm Aspect ratio 2.35 : 1 ◎ 上映日期国家或地区 上映日期 德国 2000年06月25日 2000 (Filmfest München) 德国 2000年08月13日 2000 (München Fantasy Filmfest) 日本 2000年10月27日 2000 (Tokyo International Fantastic Film Festival) 日本 2000年11月25日 2000 (Tokyo) 德国 2000年11月30日 2000 比利时 2001年03月25日 2001 (Brussels International Festival of Fantasy Films) 荷兰 2001年04月05日 2001 (Amsterdam Fantastic Film Festival) 法国 2001年05月09日 2001 新西兰 2001年05月10日 2001 (video premiere) 荷兰 2001年06月07日 2001 冰岛 2001年06月28日 2001 (video premiere) 韩国 2001年08月04日 2001 菲律宾 2002年05月08日 2002 7 2007年朱丽娅·罗克铁夫导演电影◎ 基本信息片名:日日夜夜 英文名:Day Night Day Night 导演:朱丽娅·罗克铁夫(Julia Loktev) 主演:Lisa Chang Josh Weinstein Annemarie Lawless Josh Phillip Weinstein Gareth Saxe 类型:犯罪 剧情 惊怵 地区:美国 法国 德国 上映:2007年04月04日 对白:英语 颜色:彩色 ◎ 剧情介绍“我只能有一次死亡,我希望我是为你而死的”,当这个执着的19岁女孩(露易莎·威廉姆饰)只身来到纽约的时候,出现在时代广场准备实施自杀性爆炸。她说话的时候不带任何口音,我们无法判断她的种族,也无从知道为何她要做出这样的决定。她已经早就决定好了。我们不知道她是受谁的指使,她的信仰是什么——我们只知道她绝对相信自杀。剥下影片故事的外壳就可以发现其关于存在主义的内核。它聚焦在精微的动作上,最细小的动作和姿势,以最精简的方式来陈述。影片的部分灵感来源于一则俄罗斯报纸上的新闻故事,此外还有那些《圣女贞德》的电影,影片在女孩的脸上展露无遗。女孩保守拘谨的脸刚好在视觉和听觉上与这座喧哗的城市形成鲜明对比。信念不得不直接面对有可能出现的失败。 大多数人更加向往为了爱而赋予他们的生命以意义;而这一个人则渴望自己这种恐怖行动能够获得上帝的批准。她精心挑选之后住进了一家旅店。在房间里,她小心翼翼地清洗自己,修剪整齐指甲,还把内衣也洗得很干净。三个带着黑面具的男人出现并且给了她一些指令。她得到了一张假的身份证,以及一些钱,最后是携带一些枪支弹药拍摄了一段录像带。 ◎ 演职员表导演 Julia Loktev 演员 Lisa Chang Frank Dattolo Bombmaker Tschi Hun Kim Driver Annemarie Lawless Bombmaker's Assistant Nyambi Nyambi Organizer Gareth Saxe Organizer Josh Weinstein Luisa Williams She Josh Phillip Weinstein Commander (as Josh P. Weinstein) 编剧 Julia Loktev 制片人 Melanie Judd producer Jessica Levin producer Julia Loktev producer 原创音乐 改编音乐 摄像师 Benoît Debie 电影剪辑 Julia Loktev Michael Taylor 协调剧组人员 Maria E. Nelson 造型设计 Kelly McGehee 艺术指导 布景师 Joel Custer Zoe Hoare Elizabeth Jones Sayaka Nagata 服装设计 Rabiah Troncelliti 化妆师 Keith Palmer special makeup effects artist 制片主管 Melissa Miller production manager Melissa B. Miller production manager 助理导演 Cayetana Vidal assistant director 美术 Zoe Hoare property master 音效 Brian Dunlop sound editor Raphael Laski sound recordist Leslie Shatz sound re-recording mixer Monique Reymond foley artist 特技师 视觉特效师 特技演员 其他职员 Manuel Billeter first assistant camera Steve Calitri gaffer Ryan Cheresnick production assistant Matt Cross production assistant Kathryn Dean production assistant Kelly Dorsey production assistant Steve Faughnan additional location scout Shawn Green additional electrician Jamison Grella additional grip Julian Harker first assistant camera: HDV camera Meredith Jacobson extras casting Riva Marker assistant editor Adam Mendes production assistant Joe Santini sign language coach Sean Taylor electrician Matt Slevin post-production assistant D.R. Farquharson project manager: EFILM Bob Fernley supervising digital intermediate producer: Efilm ◎ 相关评论坐在电影院里很难坚持看完一部节奏有意放得很慢而且实际上结果是什么也没有发生的电影。但是如果这部电影旨在详细阐述如何从平民百姓演化成把生死置之度外的战士,这就很有可能会吸引你想进一步多了解它。影片《日日夜夜》讲述一位不知名的年轻女生(露易莎·威廉姆斯饰),在参与自杀式炸弹袭击前一天的情况,以及恐怖袭击当日的经过(正好是英文名称所指的两日两夜)。 片中的第一个日与夜,主角女生主要在某酒店里无聊呆等地度过。酒店房内极为宁静的环境,更能加强长期空等过程中的不安感。他们把她送进一家旅馆。她在房间里小心翼翼地清洗自己,随后还把自己的指甲修剪了一番。几个裹着头巾的男人走进房间。即使在如此奇异的氛围下,她说话的语气依旧非常温和有礼。她所需要做的就是携带一个包装好的炸弹,前往的目的地是时代广场,在杀死尽可能多的人同时也是自杀。 电影最精彩的一出就是夜晚在时代广场所拍摄到的段落。她看起来惊惶失措而且非常渺小,后背还背负着一个巨大的弹药背包,穿行在大街上。导演罗克铁夫没有得到在此拍摄的许可,她没有足够的资金甚至可以说毫无兴趣去拍摄那些正常交通状况下空旷的街景,更不要说雇佣临时演员这样便于指导。很多路人都在看着摄像机,反而这样更加强化了紧张的情绪。每一个人都被这种紧张情绪产生疑问:他或者她会在下一刻的时候死去吗?生存或者濒临死亡的可能性似乎都是可以随意挑选的。当形形色色的人们从她身边经过,你很想知道是否生命注定是取决于财富或者种族,只能看到人群依旧在大街上川流不息。 【女性导演的极简主义】 导演由始至终没有清楚交代发动恐怖袭击的组织有何理念或宗教背景,也没有解释为何一位其貌不扬的年轻女生,竟会自愿参与这种激进的恐怖活动。电影基本上是一次非常精致的人物观察习作,观众在背景信息几乎欠奉的情况下,只能从演员脸上极细微的变化,或是手部一两下小动作,尝试窥探角色的内心世界。导演朱丽娅·罗克铁夫1998年的时候执导了一部名为《Moment of Impact》的纪录片,《日日夜夜》则是她的第一部剧情长片,就已经展现出卓越的才华和深厚的导演功力。《日日夜夜》开场出现的是一个年轻的女孩,人物的名字就是“她”,在纽约港口管理局下了一辆公共汽车。影片并没有交代她的详细情况,只是直接给出一些画面。她背着一个网球拍,还带着一个频繁响起的手机。很显然有人给这个女孩指使告诉她该怎么走。一辆汽车驶过,她在窗户上把网球拍送进,然后自己也进去了。 可以说这部电影非常之酷,以独特的视点讲述了女孩马上就要准备在时代广场中心实施自杀式的爆炸袭击前最后两天的生活。这位俄罗斯籍的女性导演最初的灵感是来自于在莫斯科实行自杀式爆炸袭击的几名车臣妇女。本片的题材引起了极大的争议。但罗克铁夫并不想通过这个题材来博取关注、也不想借此说教,她只是以手持摄影机,一直跟随着这个无名的、自愿服从那些不明来历、带着面具的恐怖分子的指令的女孩。我们并不知道这个女孩要这么做的动机——究竟真实的原因是什么?是什么使女孩感到痛苦和苦恼?罗克铁夫最终依靠对人性的细节积蓄而吸引着观众一一看似无关紧要而又看似不太和谐的表达。而正是这种矛盾性才使得影片得以进行下去。站在拥挤的街道上,人们表现出出乎意料的慷慨和宽容的行为,这正是因为这样才最终使这个内向的女孩,坚定不移的决定开始产生了动摇。罗克铁夫通过影片,试图探讨周围的世界、周围的行为,最终将会改变你的思想——体验与磨练将会改变你所信仰的体系。 影片一方面给人以谜一般的感觉,但另一方面可以说带给观众最好的感觉还应该算是一种刺激感,影片是坚定地相信,具有没有任何偏见与个人情感的同情心。影片最后,当意外发生任务未能完成,却是一种未曾预料到的恐惧与失落。不要小看这是一部低成本制作的影片,但在摄影镜头和照明方面表现不俗,栩栩如生而精确到位。影片并没有向观众交代任何的背景情况。我们无从知晓这位女孩是谁,谁是她的幕后,她的意图何在,在这即将发生的袭击背后一切都是一个谜。正如著名的 B级片导演约瑟夫·刘易斯(《枪疯》、《大爵士乐队》)过去经常说的:“除了一半已经出现在你头脑中的兴趣之外,我再也不会往银幕上放其它东西。”这就是《日日夜夜》中的真实写照。观众会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不断产生疑惑于是进行猜测,寻找更多的线索,并且看得更加地认真。 【新人演员的精彩演绎】 《日日夜夜》展现了精彩的数码摄像机拍摄技术。导演罗克铁夫只能一个人或者最多还有两个人陪同,在大街上长时间进行拍摄工作,必须要非常有耐心。于是才有了这部最直接、完全是现场再现的电影。影片黑暗、紧张,并且没有任何有意为之的技巧。罗克铁夫完全以自己的方式去制作这部电影,并且她已经制作完成一部小电影,能够在这个令人困惑的故事和人物背后向观者提供更多的信息,对我们所生活的时代提出了更多至关重要的问题。 至于一提到自杀性爆炸的电影,会让人联想到如《辛瑞那》Syriana(2005)和《天堂此刻》Paradise Now(2005)这样的电影。《日日夜夜》试图阐释清楚在驱使那些献身于毁灭和谋杀的人们的动力背后的一些基本原理。而且通常在那些故事中引发爆炸的主角都是男性,而在该片中采取的是一个更加有趣的视角,即以女性角色作为自杀性爆炸者。而且还与通常人们想象中的恐怖分子的外形极其不相似,这样就会让他们在执行计划前不容易被人察觉,从而降低了很多风险。 对于新人演员露易莎·威廉姆斯而言,她的基本表演方式也对影片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威廉姆斯所扮演的自杀性爆炸者,署名仅仅被称作是“她”,其表演可以说是绝对令人信服。在看到一则征集演员试镜广告时,当时的威廉姆斯从事的工作是保姆。可以说她在影片中的演出是本年度最具有新鲜度和最有潜力的表演。她非常聪明没有出现任何口音,因而观众无法辨认出她来自哪里或者她究竟想要什么。 8 苏联作家西蒙诺夫小说◎ 基本信息康·西蒙诺夫 作,孙凌齐 译 东方出版社 出版 类型:军事、战争 ◎ 内容简介谨以此书纪念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英勇献身的人们。 本书是半个世纪以来影响和激励了亿万人的不朽之作。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世界大战中最重要的战役之一,对于苏联红军来说,此战具有转折性的意义。创作于1942-1943年的这部小说生动地反映了这场波澜壮阔的战役。西蒙诺夫在战争年代作为随军记者亲临了许多战斗,对战争中战士的生活和战斗经历非常了解。在本书中,他通过塑造沙甫洛夫、马斯林尼可夫和孔纽科夫等众多红军官兵英勇作战的生动形象,向读者展示了苏联人民和军队反法西斯斗争的伟大壮举。小说发表后,读者反应强烈。曾经获得斯大林资金。多次被再版并翻译成多种文字。 ◎ 作者简介康斯坦丁·米哈依洛维奇·西蒙诺夫(Константин Михайлович Симонов,Simonov,Konstantin Mikhailovich,1915~1979),苏联小说家,诗人,剧作家。生于1915年11月28日,卒于1979年8月28日。曾任苏联作协书记处书记、《新世界》月刊主编和《文学报》主编。 西蒙诺夫的成名作是剧本《我城一少年》,接着又创作了表现卫国战争中俄罗斯人英雄主义精神的《俄罗斯人》。苏联卫国战争期间,任《红星报》战地记者。1943~1944年西蒙诺夫完成了描写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长篇小说《日日夜夜》。此外,卫国战争期间他还创作了大量诗歌。50年代后西蒙诺夫致力于表现战争题材的小说创作。代表作为战争三部曲长篇小说《生者与死者》。(第一部《生者与死者》,第二部《军人不是天生的》,第三部《最后一个夏天》) 康斯坦丁·米哈依洛维奇·西蒙诺夫是无可争议的苏联军事文学第一人。他的诗作《等着我》、《阿廖沙,你可记得斯摩棱斯克一带的道路》、剧作《俄罗斯人》、小说《日日夜夜》、《洛帕京札记》以及《生者与死者》长篇小说三部曲等作品已经永久载入史册,成为伟大卫国战争的“文学的纪念碑”。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