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日讲春秋解义 |
释义 | 《日讲春秋解义》,十八卷,《总说》一卷,(清)库勒纳等撰, 清乾隆二年(1737年)武英殿刻本。半页9行,每行18字。黑口,四周双边,双鱼尾。版框18cm×14 .2cm。 卷前首为圣祖仁皇帝《御制日讲春秋解义序》,次为乾隆二年高宗《御制序》,序尾钤“惟精惟一”白文方印一、“乾隆辰翰”阳文方印一,再次康熙、雍正两朝纂修官名,包括库勒纳、允礼等52人。 此书于康熙时就已定稿,日讲诸臣多用宋胡安国之说。胡氏之说往往多穿凿附会之处,《春秋传说汇纂》一书对此已多有驳正。圣祖玄烨出于慎重并未急于刊行。雍正七年(1729年),世宗胤禛命允礼、张廷玉、方苞等重加审定,几经御览始成。《日讲春秋解义》是康熙帝命人编纂的“日讲”系列之一。 该书体例亦逐句解释《春秋》。首列经文,次低一格引《左传》、《公羊》、《谷梁》解释此句之文,又用双行小字对经文和三传的部分文字进行注释。次再低一格以编撰者的身份对此句训讲,重点在阐述经文的微言大义和笔削之旨。卷首《总说》为辑录前人对《春秋》及有关之书的议论。 《四库全书总目》、《钦定四库全书荟要》、《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等著录。此书另有同年刻满文本。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如想投诉,请到;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