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日本动画 |
释义 | 日本动画是指日本动画制作公司制作的动画,其动画风格特征与美国动画不尽相同。日本动画以对比鲜明的画面,个性化、多姿多彩的图像,以及鲜明的角色性格为特色。故事通常有着各种不同的故事背景,针对较大范围的观众群。日本动画的传播手法包括电视播送,依靠诸如DVD之类的媒介分发,或者结合到电子游戏之内。日本动画常常受到日式漫画的影响。第一套广泛流行的动画连续剧是手冢治虫的《原子小金刚》(1963)。1969年开始播放藤子。F.不二雄的《哆啦A梦》,迄今已创作超过四十年,而且还曾登上过《时代杂志》,可说是卡通里的常青树。 基本内容以漫画、动画为研究主体,包括其起源、发展经过、未来发展走向等内容,辐射网络游戏、图书小说、电影、周边玩具、音乐制作、服装设计、动漫产业链等多个领域的一门学科。简言之,研究一切与动漫相关的学问。当前,世界动漫发展正处于黄金期,而国产动漫正处于起步与发展的阶段。此,迫切需要以系统、科学的方法对动漫进行研究,弄清其发展规律,以服务于国产动漫的发展。动漫学是一个新兴的学科,正等待着漫迷和动漫研究者的探索与发现。 动漫概论 动漫领域衍生出的许多术语均已经被广泛应用,例如:萌(日语中的萌え e),萝莉,御姐,宅等等。 动漫产业日益与游戏产业结合紧密,在日本已经形成一个成熟的产业链,动漫已经从单单的平面媒体和电视媒体扩展到游戏机,网络,玩具等众多领域。 许多动漫游戏应运而生,例如《死神 bleach》PSP平台的游戏,也有许多GALGAME被改编成动漫作品,例如《あかね色に染まる坂,akaneiseinizenmalupan》 ,《EF-a tale of memores》 等等 Manga(まんが,manga)为日语“漫画”的罗马字注音。另外,英文词cartoon的中文音译“卡通”,也是漫画与动画的合称,但常被用来特指美国动画。 动漫人才是指掌握动漫制作设计技巧的人群,日本目前有大约三万人从事动漫制作设计相关职业,他们多在相关行业单位中工作,以动漫制作设计主要为工作内容。 动漫培训是指参加动漫职业学校或者动漫培训班以求掌握动漫知识或动漫制作设计技巧的行为。 漫画 漫画(comics或manga或caricature)一词在中文中有两种意思。一种(caricature)是指笔触简练,篇幅短小,风格具有讽刺、幽默和诙谐的味道,而却蕴含深刻寓意的单幅绘画作品。另一种(comics)是指画风精致写实,内容宽泛,风格各异,运用分镜式手法来表达一个完整故事的多幅绘画作品。两者虽然都属于绘画艺术,但不属于同一类别,彼此之间的差异甚大。但由于语言习惯已经养成,人们已经习惯把这两者均称为漫画。为了区分起见,把前者称为传统漫画,把后者称为现代漫画(过去亦有人称连环漫画,今少用)。而“动漫”中的漫画,一般均指现代漫画。 总的来说动漫就是有先有漫画,然后再有漫画转换为动画,这就叫做动漫。动漫也有原创的,并不全都是先有漫画再有动画,有的甚至是现有动画再出漫画的。 日本动画简史日本是世界第一大动漫强国。其动画发展的模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比如漫画里近乎逼真的亚洲人的美,和各种鲜明特色的文化影子。这些都是其他国家动漫望尘莫及的。动漫是日本的第一产业链,在全球没有国家可超越。日本动画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1917—1945——萌芽期、1946—1973——探索期、1974—1989——成熟期、1990至今——细化期。 日本动漫,是日本动画和日本漫画的合称。其中,日本漫画享有绝对的全球第一地位,而日本动画因过于快速的批量生产和过于庞大的市场需要需求等因素而使多部作品大量节约资金制作过于快速等等情况所以很多作品不如美国极少数动画电影特效那么炫目,但是凭着艺术和人设和剧情和气质等等的创新和趣味性和魅力等等因素在全球仍拥有绝对第一的地位,拥有了广大的收看人群。这里所指的美国少数动画电影,主要是一年只生产屈指可数,有时候甚至一年只有一部甚至连一部都没有的好莱坞电影动画,由于数量极少,所以可把钱全数投资在这些项目,可以说是资金砸出来的,除了极少数的好莱坞动画电影外,绝大部分美国动画(包括电视TV动画和电影)水准都远不如绝大多数日本动画。 1917—1945——萌芽期 1917年,下川凹夫摄制《芋川掠三玄关·一番之卷》,北山清太郎制作了《猿蟹合战》,幸内纯一创作了《锅凹内名刁》,此三人为日本动画的奠基人。其中,下川凹夫创作的《芋川掠三玄关·一番之卷》被公认为日本的第一部动画片。 1933年,日本第一部有声动画片《力与世间女子》诞生了,它是由政冈宪三和其学生懒尾光世制作完成的。二战期间,懒尾光世拍摄了“桃太郎”系列动画片,鼓吹侵略,美化夸耀日本军国主义,其中的代表作是1944年制作的《桃太郎·海上神兵》。 1946—1973——探索期 1945年,日本战败后,反战题材的动画影片颇受欢迎且影响深远,期间的代表人物是被日本动画界誉为“怪人”的动画大师——大藤信郎,他于1927年拍摄了黑白版的《鲸鱼》,并于1952年摄制完成了彩色版的《鲸鱼》,该部动画片成为首部获得国际大奖的日本动画片。大藤信郎把流传在中国数千年的皮影戏和日本独有的千代纸结合起来绘制动画,创作了《马具田城的盗贼》(1926年)、《孙悟空物语》(1926年)、《珍说古田御殿》(1928年)、《竹取物语》(1961年)等。大藤信郎在日本知名度极高,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大藤奖”更成为日本一流的动画片奖项。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手冢治虫成为日本动画界的标志性人物,被誉为“日本动漫之父”。他创作了一系列精美的动画片,将日本动画片的水平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档次。其中的代表作品包括《铁臂阿童木》(1963年)、《森林大帝》(1965年)。1966年,手家治虫创作了《展览会的画》,开始对实验性动画片进行探索。 1974—1989——成熟期 1974年,日本动画进入了成熟期。 70年代初期,日本涌现出大批科幻机械类动画(即Science Fiction动画,简称SF类动画)的动画大师,代表人物有松本零士、富野由悠季、河森正治、美树本晴彦等。其中最著名的富野由悠季是“GUNDAM”系列的创始人之一,他执导了《机动战士高达》(1979年)、《机动战士高达-夏亚的逆袭》(1988年)、《机动战士高达 F91》(1991年)、《Turn A GUNDAM》(2000年)等SF类动画电影。1982年,河森正治在为《超时空要塞Macross》担当机械设定时,开始崭露头角,随后他出任导演监制了《超时空要塞》的系列剧场版动画影片。 鲁邦三世,也在70年代成功转型向少年化,取得了巨大成就,TV2系列更是真正使日本观众把动画与漫画结合,开创了动漫时代,取得了从学生至成人们的一致好评,八九十年代也成功的海外进出。据统计拥有惊人的13.5亿人的粉丝 ,至今已有43年历史并仍在放送中。 同期的宫崎骏摆脱了SF类动画风格的局限,以剧场版动画为契点,走出了一条“宫崎骏式”的唯美、自然、清新的风格,传达着天、地、人、神的和谐。影片的思想触及人类心灵的深处,启发着人对神的敬畏,对生命的思考。1984年的《风之谷》奠定了宫崎骏日本动画宗师的地位。2001年宫崎骏摄制的《千与千寻》获得第5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大奖和第75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宫崎骏在日本已成为动画的代名词,其成就与地位无人能及。宫崎骏的著名作品还有《卡里奥斯特罗之城》(1979)、《天空之城》(1986)、《龙猫》(1988)、《魔女宅急便》(1989)、《红猪》(1992)、《On Your Mark》(1995年)、《侧耳倾听》(1995)、《幽灵公主》(1997)、《哈尔的移动城堡》(2004)、《悬崖上的金鱼公主》(2008)、《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2010)等。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日本动画进入OVA动画片(Original Video Animation,原创动画录影带)的黄金时代。平野俊贵分别于1988年和1989年摄制的《吸血姬美夕》、《冥王计划ZEORAIMA》开创了日本OVA版动画的鼎盛时期。 1990至今——细化期 在20世纪90年代,日本动画产业的进一步完善,日本动画的种类、形式、内容、题材以及从业人员发生了明显的细化。随着动画风格的多样性,日本动画进入细化阶段。 在这一期间,日本动画的种类丰富多样。有以浅香守生为代表的美少女动画,作品有《魔卡少女樱》(1998年)、《Chobits》(2002年)、《GALAXY ANGEL》(第一部:2001年;第二部:2002年);有以大地丙太郎为代表的搞笑动画,作品有《邪流丸》(1998年)、《水果篮子》(2000年);另外,押井守创作的《攻壳机动队》(1995年),自成一种风格,以得到观众的认可;今敏创作的《千年女优》(2002年),采用了扑朔迷离的叙事手法,探索了一种全新的动画表达方式。总之,日本动画以“机器人”、“美少女”为契点,走出了一条独特的深具自身民族特色的动画之路。 据统计,1960-2001年,日本共出产电影版和电视版的动画片2403部,其中电影版901部,电视版1502部。日本的动画制作公司群雄林立,其中的代表为东映动画、吉卜力工作室、GANIAX、Sunrise等。 发展阶段: “二战”后的半个多世纪以来,漫画在日本的社会地位及人们对它的认识在不断变化。手冢治虫把日本现代漫画发展划分为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二战后的头十年):“玩具时代”,漫画只是供孩子娱乐的道具。 第二阶段:“清除时代”,漫画被视为低俗浅薄的读物。 第三阶段:“点心时代“,父母和教师勉强允许孩子可以在不妨碍学习的条件下看一点漫画。 第四阶段:“主食时代”,1963年TV动画《铁臂阿童木》在电视上连续放映,许多家庭中的大人和孩子一起观看,漫画得到社会肯定。 第五阶段(二十世纪70~80年代中期):“空气时代”,漫画已经成为青少年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第六阶段(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记号时代”,漫画成为青少年之间相互沟通的记号。 版本分类: 电视动画:电视频道上播映的动画作品。 剧场动画:影院公映的动画作品,是日本动画按传播方式分类的一种,在中国又被称为电影版。 OVA(OAD):原创动画录影带。 动漫音乐:一部动漫作品中的音乐,包括主题音乐和背景音乐。 原创动漫:依漫画改编的动画,由于动画的更新速度比漫画快的关系,当动画的剧集快赶上漫画时,动画的剧情就要脱离漫画,开始动画原创。 cos同人:由漫画、动画、游戏、小说、影视等作品甚至现实里已知的人物、设定衍生出来的文章及其他如图片影音游戏等等,或“自主”的创作。 动漫名词: 监督:导演 原作:原漫画或小说的作者 脚本:依据原作进行创作剧本人员 CAST:角色-声优 STAFF:参与制作动画的人员 制作:指负责制作该动画的公司或部门 声优:给动漫人物配音的人员(在日本,要制作一部动画通常是要数个部门或公司共同合作完成的,分工明确,流水线操作。一部动画的制作水准往往会受到制作单位的影响。所以在一些情况下,知道制作某部动画的公司或部门就知道该动画的水准。) 初回特典--指在日本有名的动画第一次放映时举行的典礼 映像特典--放映有名动画大片时举行的典礼 予约缔切日--预约期满 无料--免费 登场--动画人物出场 收录--指这部作品中所收录的东西 大人气作--非常非常受欢迎的动画作品 通常版--一般普通的,精装版的动画 设定资料集--指一些游戏动画等的设定资料集 原案--蓝本初稿 作画监督--类似导演,修改原画的人 全员--全体成员 一、战前草创期战前草创期--由1917年日本开始有动画到1945年日本战败为止。这段时期的前期主要是以世界名著为题材,而后期则由于日本军国主义猖獗,因此动画题材不离宣传、夸耀日本军国主义的路线。如1942年的《海之神兵》即为此类。但是这也造成了战斗、爆炸画技的进步,这也是今日日本动画最引以为傲的技术。 二、战后探索期战后探索期--由日本战败到1947日本战败后,有些人鉴于战争的教训,开始将反战题材用在动画上。这种题材影响深远,直到现在还颇为流行。另外也有些人尝试不同的动画题材。所以这个时期的动画题材从很有意义到很低级的题材,应有尽有。像1968年《太阳王子大冒险》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而成为后来高水准动画的基础。当然也有从不同方向进行探索的例子。像1972年《魔神Z》就是一部典型的开辟新领域的作品,虽然在现在看来剧情和画面都欠佳,但是却引领日本发展出了大量的机器人动画。很难评判机器人动画的优劣,因为他们的体系太庞大了。作为例子的有几乎跟《魔神Z》诞生自同一个时期的优秀作品《盖塔》(1974),完全不能当成机器人动画来看的《新世纪福音战士》(1995),以及后来成为了真实系机器人主旋律的系列作品《机动战士高达》(1979),这个作品如此的优秀却也在日后衍生出了著名烂作《机动战士高达Seed Destiny》(2004)。 三、题材确定期题材确定其(第一次动画热爆发)--自1974年《宇宙战舰》上演至1982年为止。这个时期日本动画界经过探索期,确定了动画和卡通的分野。卡通不在我们的讨论范围内,所以我们不予置评。《宇宙战舰》是日本动画史上第一部超级剧情片,由松本零士负责脚本及人物(Character Design)。该片在电视上播出后,造成"松本零士旋风"。后来并有《冱屺宇宙战舰》,《永远的大和号》及《宇宙战舰完结篇》等三部电影,寿命长达十年。在该片后,松本零士另有《银河铁道999》,《一千年女王》等受欢迎的作品。继松本零士后,由富野由悠季原作小说改编成《机动战士》在1979年开始上演,由于剧情结构复杂而严密,受到动画迷热烈的支持。该片后来的三部电影非常卖座。但自些以后,动画热逐渐消退,动画界进入间歇期。 四、画技突破期画技突破期(第二次动画热爆发)--自1982年《超时空要塞》(MACROSS)上演至1987年为止,该时期由于人们追求视觉享受成为风潮,因此动画画技力求突破。此时期之画技突破有《超时空要塞》创新的视点快速移动效果,造成极佳的动感;宫崎峻主创的《风之谷》和《天空之城》。精细写实的背景:《机动战士Z》和《机动战士ZZ》的强调反光,明暗对比等,皆对后来的动画贡献很大。由于题材已确定,加上画技的突破,使得佳作迭现。如1982到1984年的《超时空要塞》;1984年《风之谷》;1985、1986年《机动战士Z GUNDAM》及《GUNDAM ZZ》;1986年《天空之城》及《亚利安》等多部好片。日本动画发展至本时期结束时(1987年),剧情、内容、画技皆已达到极高的水准。于是动画进入了成熟期。 五、路线分化期路线分化期(成熟期)--自1987年到90年代初。动画进入成熟期后,便出现数部佳片。如《古灵精怪》;电影《机动战士GUNDAM-逆袭》及《王立宇宙军》;和日本电视史上第一部以高中生以上为主要对象的文艺动画连续剧《相聚一刻》等。其中《相聚一刻》曾获得1988年日本动画优秀作品排行榜第二名(该年排行第一是《圣斗士星矢》);另外还有《天空战记》,《机动警察》等多部佳作(《天空战记》曾获得1989年动画排行第一名)。当日本动画发展到此后,有人认为幼年观众群已被忽略了四、五年,也该考虑制作年龄路线。于是自1987年后半年以来,日本电视上的高年龄层动画逐渐减少,而转向动画电影。以致于造成目前日本动画电视上找不到几部好片,而电影几乎部部精彩的情况。 六、风格创新期风格创新期--自1993年到现在。在画技、制作手法、构思设计方面都日趋成熟的日本动画,开始追求风格上的创新,试图突破原有的模式,以完善的技巧,加上超越时空的构思,带给观众全新的感官冲击。电影《攻壳机动队》(Ghost In The Shell)完全摒弃以往动画明快轻松的风格,阴郁百压抑,冷酷带有对命运的困惑,与人类虽然身处高科技社会,但却无法摆脱不安的未来的彷徨与孤独相呼应。 由庵野秀明监制的电视《新世纪EVANGELION》则选择与以往的热血主角们完全不同的个性自闭少年真嗣为主人公,在看似普通的怪兽交战,保卫地球的情节中,通过真嗣感受到一份渴望被需要,梦想被爱又害怕背叛而在自己与他人之间筑起屏障这种种矛盾与孤寂的心情,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现代人心理的折射。世纪末今天,人类对自身的思考也逐渐深刻,而同时日本的动画也开始越来越关注贴近现实与心理方面的剖析,由原本普遍爱与友情的主题转为更加人性的刻画。各方面都日臻完美的日本动画并没有停止发展的脚步,仍然在不断自我完善和突破,到底能有多大的成就,是我们无法预计的,还是让时间来决定吧! 在1983年时,日本动画市场上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Original Video Animation"(简称OVA)-《DALLOS》,为动画在电影,电视市场外,开辟了一个新市场--录影带市场。OVA,顾名思义,就是不在电视或电影院播出,而只出售录影带。除非该片大受欢迎,才有可能在电影院公开而升格为电影。OVA自1983年至现在,已成为动画的重要市场。其中佳作不胜枚举,如《88战区》,《幻梦战记LEDA》《渥太利亚》、《银河女战士》系列、《银河英雄传说》系列、《五星物语》、《古灵精怪》等。说完历史,接下来要谈到为什么动画会受到高年龄层(中学生以上)的欢迎,主要是因为其内容意义深刻,在表面的故事背后,都藏着这部动画的主题,发人深省。如前述OVA佳作《渥太利亚》的剧情:一对原本感情深厚的夫妻(男女主角),历史"光荣传统"的压力下,不得不互相残杀,女主角已死而其灵魂仍然遵守战前和丈夫所作的约定……在这一部悲剧后,可以找到该片的主题"誓言"和"反战"。又如机动战士系列,综合七部作品来看,该片强调不论历史的教训多么惨烈,仍然会有人重复着无知的罪行,无意义的战争,以及悲惨的结局。由此可知该片的主题即为"轮回",人类永远无法完全脱离战争的威胁,永远会重复着愚蠢的战斗。正如《机动战士Z》一本别册封面的标题:"We Saw The Tears Of Age, Felt Grief In Own Space."由于日本动画的含义都很深远但不明言,让观众自己去体会,所以每一次重看多少都会有新的感受,因此动画会受一些高年龄层的喜爱。 当然,动画的内容不都是严肃的,也有在严肃题材中加入幽默成分的。这类动画中最有名的就是《福星小子》系列。另外还有清新的文艺剧,活泼的校园剧……等其他内容。在内容方面目前日本动画是独步全球的。甚至很多美国电影都不见得比日本动画来得深远。所以日本动画早已在两年前打入美国市场,并颇受好评。 接下来我们谈到画技。画技对一部动画来说非常重要。在自然界的描写和动物的动作表现上,美国动画和日本动画的技术都是首屈一指的。美国动画强调自然、柔和,而日本动画则强调明暗对比、远近焦距分别,以及速度感、跃动感,甚至使用电影上的蒙太奇手法。也许有人会说:现在电视上的美国动画画得也很有速度感!"我曾看过这些动画的确画的不错,但再看制作群,就发现负责作画部分的都是日本人。这又是日本动画侵入美国市场的另一个例子。 动车中速度感表现得最好的大概是《超音战士》了。它利用加强视觉残留现象的画法。在每秒三十二张的限制下,达到爆炸性的动感效果。另外如《机动战士--逆袭》中用每秒八十张的空前魄力作画来表现战斗画面的速度感,也是一种特殊技术。而《风之谷》、《天空之城》、《王立宇宙军》及《机动警察》的精密写实背景,亦为美国所望尘莫及。使用了四万五千张油画,动用十数位艺术家制作十二年的世界第一部油绘动画《英雄时代》,看起来别有一番风格。该片在日本放映后好评不断,被公认是世界动画史上的顶尖作品。 动画的精彩处,不但在于画面和技巧,优秀的配乐也是一直以来伴随动画成长,并不断为人们所关注的,一部好的动画,不但要有深刻的内涵,精湛的画面制作,其主题歌和配乐也必须很优秀,才是一部完美的作品。音乐在动画中的重要性绝不亚于在电影中! "I wanna thank you for all the trust and devotion, thank you for the good time, For your love, love as deep as any ocean……"这是1985年的电影《福星小子》"Remember My Love"的主题曲。很多人听了之后不相信这是动画主题曲。固有的旧观念令他们认为只要是动画主题曲就很幼稚,不过是给小孩子听的儿歌罢了,这种观点是完全错误的。刚开始时,日本动画主题曲的确很幼稚,但是自第一次动画热之后,松本零士一系列凄怨激壮的主题曲,受到爱乐者的肯定。到《超时空要塞》上演时,由于剧中林明美是一个歌星,所以片中有多首插曲,其中主题曲《可曾记得爱》唱片销售量更突破五十万张,并获得金唱片的荣誉,亦成为主唱人饭岛真理进入演艺之成名曲。 到了1986年底,歌星齐藤由贵演唱《相聚一刻》片头曲《对悲伤说早安》,造成动画界邀请大明星演唱主题曲的风潮。该片亦被认为是动画主题曲正式脱离动画而独立成为流行歌曲的第一部动画。1987年三月,《古灵精怪》播出后,被动画界公认为主题曲最动听,且全面西化的动画。自此以后,除了一些例外,大部分动画主题曲都已和欧美主题曲都已和欧美流行歌曲相差不多了。遗憾的是现在国内很少正式出版发行动画片歌曲的磁带或CD,所以国内的观众不是很有机会买到动画片歌曲的专辑。希望随着更多人的喜欢和接受,这种情况能够有所改变。 动画在日本流行的结果,连带造成日本社会现象的改变。如1983年《超时空要塞》流行时,街头随外可见林明美的海报,就好像真有这个歌星存在似的。另外有许多团体每年举办的各种动画排行榜及类似小规模的动画欣赏会。电视上也会随时以影片形式播放过去的优良动画作品。另外谈到动画在日常生活中的影响就更大了。以杂志为例,目前日本市场上有四种动画排行榜及类似金马奖的"日本动画大赏"等活动。而现在日本各高中,大学校庆时,几乎都会举行小规模的动画欣赏会。电视上也会随时以影片形式播放过去的优良动画作品。另外谈到动画在日常生活中的影响就更大了。以杂志为例,目前日本市场上有四种动画杂志:《Newtype》、《Anime V》及《Amimedia》。除了《Anime V》以OVA市场为主要报导外,其余三种都是广泛取材。其中角川书店发行的《Newtype》,在日销售量仅次于《Non-No》,为全日销售量第二的杂志。另外动画亦有各种附属商品。如:垫板,笔记本,海报,电话卡,铅笔盒,甚至还有线包……等,不胜枚举。在日本各地都有许多专卖动画附属品的连锁商店。而在动画迷之中,也组成了数百个以上的各种动画俱乐部,并发行会刊。由此可见动画已成为日本文化中极重要的一环。 自1985年以来,由于日本多所动画学院的设立,而造成人才过多现象。于是大量人才外流美国,造成美国动画画技的突飞猛进。同时日本动画也开始在美国电视上播放。由于日本动画的魅力和独特以及风格完全不同于美国动画等等因素,因此受到美国观众热烈的支持。1987年更有全美第一种日本动画专门杂志《ANIMAG》在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创刊。在香港,1987年《风之谷》、《天空之城》参加香港国际电影节后,由于动画便大量涌入香港,使香港掀起"动画旋风"。动画的唱片,CD、录景带和雷射影碟都和日本同步发行,在1988年七月时香港亦和日本合办了[香港第一届日本动画映展]。而台湾从1985年起,中视播出《超时空要塞》、《机甲创世纪MOSPEADA》,而华视播出《超时空世纪ORGUSS》,吸引不少人进入动画的世界,使得动画在台湾逐渐受到重视。现在,台湾有了动画专卖店,在市面上也可以见到动画录影带及各种动画周边,在杂志方面也有了《先锋动画》及《神奇地带》等动画杂志。 国内的动画发展则相对缓慢,从80年代最早有日本动画的引进开始,到2003年以前一直有日本动画在电视台的黄金时段播出,后因广电总局为保护发展国内动画而要求各电视台控制外国动画播出,才减少很多。日本动画电影方面,从80年代以来在国内公映过的,只有《龙子太郎》,《森林大帝》,中日合拍的《熊猫》等少数动画作品,不过2007年引进了多拉A梦的最新剧场版,以后可能会有更多中日动画电影的交流。国内世面上日本动画的正版CD、录影带、DVD及有其它周边产品,早期作品种类较少,毫无选择余地,不过最近几年国内出版社也开始引进正版漫画及影碟。国内观众是否对动画需求不大呢?显然不是这样,好的动画片所引起的反应强烈,如1996年开始在国内各电视台播放的《灌篮高手》,在黄金时间播放并创下收视高峰,一时间出现了《灌篮高手》周边产品在市场上大卖的情形!磁带、VCD、海报、拼图、T恤、钥匙扣等等,说明国内不是缺少发展的条件,而是缺少思想观念的彻底更新,将动画当成一个全新的文化和市场来看待,让我们摒弃偏见,更新观念,让动画走进我们的生活,给人们更多的梦想和空间吧!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