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日本92式7.7mm重机枪 |
释义 | 发展过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日本陆军使用的重机枪是大正三年式重机枪。当时的陆军对重机枪的认识是,弹药能使用 6.5 mm × 50子弹,如果有 2 km 射程的话就足够了。但是和世界各国的重机枪相比 , 威力不足(当时各国重机枪的标准口径 7—8 mm ),而且防空射击时射程距离也不足。因此陆军于昭和 4 年开发了以对空射击为主的使用 7.7 mm 子弹的八九式回旋重机枪。陆军也需要使用 7.7 mm 子弹的重机枪。于是将八九式重机枪进行了改装,以用于地面部队。并进行量产以装备陆军。但以当时的日本的工业能力,无法大量生产这种型号重枪。 研制历史陆军认识到八九式回旋重机枪的地面使用化改装不太容易,于是在昭和 7 年利用的三年型重机枪试验开发度使用 7.7 mm子弹,因为口径增大的原因,加强加大了枪体使其更加坚固也导到全枪重量增加,之后从昭和 7 年到 8 年对样枪进行了射击试验,昭和 14 年,正式以九二式重机枪的名称定型。其基本构造沿继了三年式重机枪的构造,不同的地方口径不同,光学瞄准镜不同,握把不同等。其瞄准装置采用了光学瞄准镜,远距离的命中精度相当高。子弹涂油装置以及供弹机构与三年型机关枪相同 ,增加了下八字型握把.以及枪口消焰器。供应弹方式没有采取弹链供弹而是采取了弹板式,发射方法也不是手指的扳机式 ,而是变为对推的压铁式。因其特有的发射声音,盟国的士兵们称为「啄木鸟」。 九二式重机枪在中日战争第一次投入战斗,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作为日本陆军的制式机枪活跃在各条战线上。其优点是命中率高。据说在日本无条件投降后,自卫队开始采用武器时有人提出采用九二式重机枪的意见,但没有被采纳。在中日战争中,中国缴获了大量的九二式重机枪,并反过来用来打击日本鬼子。 优点采用光学瞄准,命中率高 握把折叠,容易机动 使用枪口消焰器(不影响射手的观察)但说达到了「对方很难被发现」的程度还是有疑问的 ) 缺点比改装前的三年型机关枪更重了 发射速度和当时的其他机枪相比慢(这也是其最大的缺点,重机枪是可日军的火力支柱) 战时更换枪管困难 性能数据皇记2592年定型,导气自动原理 服役年代:1932-1945 口径:7.7mm 枪管长:721 mm 全枪长:1156 mm 重量:55.3 kg 装弹数:30发保弹板 发射速度:450发/ 分(最大)实际200发/ 分 子弹初速:800 m/sec 表尺射程:2400m 最大射程:4500m 有效射程:1000m 生产商 日立 总产量45000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