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人月圆·春晚次韵 |
释义 | 《人月圆·春晚次韵》曲以写景见长,景语又是情语,而所写的眼前景物,多与故实相关而显得典雅工丽,倍能体现缠绵委婉的情味。《词征》评此曲“丰约中度,旋复回环”,此论颇是。在表达情感时注意分寸,描写景色时又注意前后映照,属散曲中的精品。 作品概况作品名称:[黄钟]人月圆·春晚次韵 创作年代:元代 作者:张可久 作品体裁:散曲 作品原文[黄钟]人月圆·春晚次韵① 萋萋芳草春云乱, 愁在夕阳中, 短亭别酒,② 平湖画舫, 垂柳骄骢。 一声啼鸟, 一番夜雨, 一阵东风。 桃花吹尽, 佳人何在, 门掩残红。 作品注释①人月圆:曲牌名,属黄钟调。黄钟宫的调性,比较适合表现雍容而缠绵的感情。《人月圆》的曲牌来自词牌。北宋王诜的词中有“人月圆时”,故名。句式为七五、四四四、四四四、四四四。十一句四韵。三组四字句,多用鼎足对。 次韵:唱和诗词并依原诗用韵次序。 ②短亭:旧时城外于五里处设短亭,十里处设长亭。是送行饯别的地方。 作品赏析此曲首两句,分别点出春与晚。芳草萋萋,春云撩乱,夕阳笼罩,暮霭凄迷。暗淡的景色表现心情的惆怅,是情景交融的写法。“短亭”三句,是对过去送别情景的回忆。那时举杯送行,依依惜别,水陆分途,各奔前程。曲中逐一指出湖、船、柳、马,历历在目,以此表明思念之深。“一声啼鸟”三句,既是春晚实景,又使意境深化。啼鸟声打断了诗人的沉思,使他从迷惘中回到现实,而春晚的风雨,也是分别以后所经历的人生波折的写照。结尾三句,顺着风吹雨打的描写,化用唐代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诗意,抒发离愁别恨。“佳人不见”,正是作者在春晚时分愁思起伏的原因。 作者简介张可久(1280-约1348),元代曲作家,字小山,庆元(今浙江鄞县)人。曾任典史等小吏,还做过昆山县的幕僚。仕途上不是很得意。平生好遨游。足迹遍江南各地。晚年居杭州。有《功堤渔唱》、《小山北曲联乐府》等散曲集。今存小令八百多首,内容以表现闲逸情怀为主。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