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人声
释义

1.声乐术语,指人因声带的振动而发出的声音

声乐术语,指由于声带的振动而发出的声音,也称“嗓音”。根据人类男女的不同,以及各人生理、音色、音域、风格等的差异,可以分为:音色华丽、富有弹性的花腔女高音;音色柔和、甜美的抒情女高音;音色粗壮、响亮的戏剧女高音;音域稍低于女高音者称次女高音或女中音;男声之最高音,音色柔和明亮,称抒情男高音;音色粗壮之男高音称戏剧男高音,专演丑角的称滑稽男低音;专演正派之男低音称庄重男低音。

人声,由气流声带振动产生。在一定期间内,振动的次数多则声调高,反之振动的次数少则音调低。一般的男性声音低,女性声音高。具体频率如下:人声:男:低音82~392Hz,基准音区64~523Hz

男中音123~493Hz,男高音164~698Hz

女:低音82~392Hz,基准音区160~1200Hz

女低音123~493Hz,女高音220~1.1KHz

但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别的个体差异及言语之间的差异都是很大的。

2.四川最早传播马列主义的报纸

1922年2月7日,王右木在四川成都创办并主编《人声》报,开始深入浅出地宣传科学社会主义、剩余价值、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等马克思主义原理,介绍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苏俄及国际工人的运动。《人声》报创刊号的《本社宣言》,旗帜鲜明地宣布其宗旨是:“直接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义,解释社会上一切问题;对现实社会的一切罪恶现象,尽力地揭露和批评以促进一般平民的阶级觉……”

《人声》报是四川最早传播马列主义的报纸。《人声》报在成都出版,但其影响不仅限于成都地区,原成都高等师范学校(四川大学前身)学生,四川省学生联合会负责人张秀熟、袁诗荛等进步青年,在成都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后到顺庆(今南充)教书,作为《人声》报的特约通讯员和代办员,每期在南充代售2、30份,使该报在当地的进步学生和知识分子中流传。

由于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反对军阀和封建主义,《人声》报被当局视为洪水猛兽,在出版到第3期时,被四川省警察厅以“言论纯为鼓吹社会主义而作”的罪名而勒令停刊。后经过王右木的抗争,报纸得以复刊。但由于当局的不断压迫和经费的困难,报纸从始出日刊继而改为周刊,最后改为旬刊,但仍难支撑,在断断续续出版了5个多月后被迫停刊。

荧幕上的形象在表达思想和交流感情时所发出的声音,有独白、对白、旁白。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7:5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