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人人都爱经济学 |
释义 | 1.图书信息书 名: 人人都爱经济学 作 者:王福重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01月01日 ISBN: 9787115217134 开本: 16开 平装:269页 定价: 35.00 元 内容简介《人人都爱经济学(第2版)》是一本极通俗易懂而又不失准确深刻的经济学读物。《人人都爱经济学(第2版)》是在第1版基础上的修订版,修改了部分章节,替换了部分案例,并增加了关于金融危机的新章节。全书分3个部分,共21章,涵盖了经济学理论的基本框架。第一部分讲述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即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特有的思维模式。第二部分阐述微观经济学理论,主要内容是消费者理论、厂商理论,以及市场结构理论。第三部分为《人人都爱经济学(第2版)》重点部分,着力论述宏观经济学方面的问题,包括短期和长期的宏观经济问题、宏观经济政策、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等。 《人人都爱经济学(第2版)》深入浅出,摒弃了经济学这门“沉闷的科学”惯有的复杂公式与枯燥模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经济学内在的深刻原理与奥妙之处娓娓道来,使读者在快乐与享受中迅速了解经济学的原貌。 《人人都爱经济学(第2版)》适合所有想了解经济学、对经济学感兴趣的人士阅读。 作者简介王福重,1965年生,经济学家,1998年获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99~2001年,在北京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进行研究工作。现在北京高校任教,主要研究领域为经济学基础理论、国际经济学和公共财政。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译著十余部。书斋笔耕之余,特别关注经济社会现象,担任《上海证券报》、《国企》等多家媒体的专栏主笔,香港凤凰卫视特约评论嘉宾,其评论风格清新,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是中国世界经济学学会理事,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理事。 图书目录第1章 经济学到底是什么 1? 第2章 经济学如何看世界 12? 第3章 经济学的基石:经济人假设 28? 第4章 经济学的新方法:博弈论 41? 第5章 供给和需求 53? 第6章 消费者理论 70? 第7章 厂商理论 79? 第8章 竞争和垄断 93? 第9章 垄断竞争和寡头 106? 第10章 国内生产总值:GDP 117? 第11章 总需求:经济繁荣的根本 127? 第12章 财政、税收与财政政策 139? 第13章 货币和银行 154? 第14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166? 第15章 失业 177? 第16章 通货膨胀 186? 第17章 经济增长 197? 第18章 国际贸易和比较优势 209? 第19章 自由贸易还是贸易保护 219? 第20章 汇率和国际货币体系 231? 第21章 金融危机 245? 附录1 经济学的100个关键词 254? 附录2 经济学经典著作 265? 后记 268 2.图书信息作 者: 王福重 著 出 版 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8-1 字 数: 208000 页 数: 235 开 本: 16开 纸 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115185396 包 装: 平装 定价:35.00 编辑推荐为什么物以稀为贵?粮食是农民打出来的吗?利息就意味着剥削?浪费是否就是可耻的?虚荣奢侈就那么不好吗?为什么美国不生产电视,日本不生产药? 经济学不但伟大,而且有趣,读过本书,你就能体会。 书中论述深入浅出,摒弃了经济学这门“沉闷的科学”惯有的复杂公式与枯燥模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经济学内在的深刻原理与奥妙之处娓娓道来,使读者在快乐与享受中迅速了解了经济学的基本原貌。 内容简介本书是一本极为通俗易懂而又不失准确深刻的经济学读物。 全书分3个部分,共20章,涵盖了整个经济学理论的基本框架。第一部分讲述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即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特有的思维模式。第二部分阐述微观经济学理论,主要内容是消费者理论、厂商理论,以及市场结构理论。第三部分为本书重点部分,着力论述宏观经济学方面的问题,包括短期和长期的宏观经济问题、宏观经济政策、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等。 本书深入浅出,摒弃了经济学这门“沉闷的科学”惯有的复杂公式与枯燥模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经济学内在的深刻原理与奥妙之处娓娓道来,使读者在快乐与享受中迅速了解经济学的原貌。 本书适合所有想了解经济学、对经济学感兴趣的人士阅读。 作者简介王福重,1965年生,经济学家,1998年获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99~2001年,在北京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进行研究工作。现在北京高校任教,主要研究领域为经济学基础理论、国际经济学和公共财政。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译著十余部。书斋笔耕之余,特别关注经济社会现象,担任《上海证券报》、《国企》等多家媒体的专栏主笔,香港凤凰卫视特约评论嘉宾,其评论风格清新,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是中国世界经济学学会理事,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理事。 目录第1章 经济学到底是什么 第2章 经济学如何看世界 第3章 经济学的基石:经济人假设 第4章 经济学的新方法:博弈论 第5章 供给和需求 第6章 消费者理论 第7章 厂商理论 第8章 竞争和垄断 第9章 垄断竞争和寡头 第10章 国内生产总值:GDP 第11章 总需求:经济繁荣的根本 第12章 财政、税收与财政政策 第13章 货币和银行 第14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第15章 失业 第16章 通货膨胀 第17章 经济增长 第18章 国际贸易和比较优势 第19章 自由贸易还是贸易保护 第20章 汇率和国际货币体系 附录1 经济学的100个关键词 附录2 经济学经典著作 后记 媒体评论在几乎是一口气读完王福重先生的这部书稿之后,我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向广大读者大声地加以推荐。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生动活泼,但不失深刻和准确;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内涵和形式,目前大多还是来自国外经济学的东西,由于同中国历史掌故和现实生活场景的自然融合,使当今中国读者对之容易理解和十分亲近;也许更值得称道的是,作者在述说经济学的种种奥妙之时,力戒空洞抽象的议论和说教,通篇都渗透着作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深刻理解和热诚拥护。经济学本来就是经世济用之学,经作者对经济学一般原理如此加工再创作,更突显其认识价值和实践意义。没有对经济学理论和经济实践的深思熟虑,没有对中国文化的深刻理解,没有致力于劳神费力的科学普及的志向,要成就这一份科学成果是不可能的。 ——晏智杰: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经济学院前院长,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副会长 我与王福重博士先后同在中央财经大学和北京大学从事经济金融研究,福重兄性情中人,辨才冠绝同侪,治学亦在严谨中独辟蹊径,令我受益良多;他博士后出站后在高校任教,广受学生欢迎。我相信福重兄的新著对于读者加深对经济学、现实经济问题和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解 ,都会有积极帮助。 ——巴曙松: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公室经济部副部长。 在我们这个时代,无论是理财、投资还是规划自己的事业,懂得基本的经济学常识都是大有裨益的。但经济学深奥的原理、枯燥的模型与复杂的公式,常常让非专业人士望而却步。我的好朋友王福重先生针对普通人群,写了这本通俗易懂又生动有趣的书。翻开这本书,你会发现,经济学原本是如此的贴近生活又如此的有趣味。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让你在快乐和享受中,迅速了解经济学的基本全貌。 ——时寒冰:中国财经传媒人联盟特约观察员,凤凰卫视·凤凰博报特约顾问,南京大学客座教授,《上海证券报》评论主编 书摘插图第1章 经济学到底是什么 如果问,中国最近30年来取得巨大进步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很多人会回答说,因为科学技术进步。 确实,在这期间,我们取得了若干技术上的进步;可是仔细想想,在这30年,科学上的进展似乎没有。科学是原理性的、形而上的东西,比如相对论、元素周期律、二进制,也包括经济学原理等;而技术说到底只是科学的应用,比如小麦的品种改良、石油开采的新手段等。 不错,中国人正在使用着大量高科技产品,如笔记本电脑、手机、互联网等等,但是所有这些都不是我们的发明。实际上,这30年来我们并没有什么重大的发明。我们原创成分最多的发明差不多都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两弹一星都是那个时候搞出来的,当时西方封锁中国,信息闭塞,没有办法不自己解决问题。 中国30年来的巨大进步,不能说跟科学技术进步毫无关系,但是,关系并不像人们通常认为的那么大。那么我们能取得进步,最主要的靠的是什么呢?很简单:改革和开放。 改革,就是用市场取代原来的计划。如今,民营经济比较发达的珠江三角洲,是中国最富裕、最有活力的地区,这是市场效率高于计划的生动反映。开放,就是打开国门,跟全世界做生意。比如,我们目前还不能制造大型客机,可是很多人却坐上了大飞机。飞机是怎么来的呢?用牛仔裤换来的——我们出口一亿条牛仔裤,就可以换回来一架波音飞机。这是很划算的买卖,因为我们用一亿条牛仔裤的成本,制造不出来一架波音那样的飞机;同时,美国人也觉得合适,它用生产一架波音的成本更生产不了一亿条牛仔裤。用牛仔裤换飞机,就是开放。 改革开放的思想,比任何技术发明或者改进,都更能提高人民的福祉,而且更快、更明显。如果等着坐自己造的大型客机,至少现在我们还不能坐上像波音那样的飞机。 而改革开放只是经济学的ABC。如果经济学能早一点普及,我们的改革开放或许会搞得更早、更好。 经济学,无疑是当今的显学,甚至有“经济学帝国主义”的说法,意思是经济学研究涉足的范围超过了经济问题本身,而侵占了其他学科的领地。 在大学里,经济类专业是最热门的,非高分者不能进。如果大学期间没有机会读经济学,研究生阶段再也不能错过,于是跨专业考经济学研究生成为大学的一道风景。 打开电视,翻开报纸,满眼尽是财经新闻、股票行情;经济学家们经常被邀为政府的座上宾,对国家经济政策出谋划策,指点江山。 生活在当下,如果不懂一点经济学,不知道需求、供给、GDP、CPI、股票指数、个人所得税,你就会觉得自己仿佛置身于世外,简直是寸步难行。 那么,经济学到底是什么呢? 经济学的历史很短,只有200多年。1776年,一位叫亚当·斯密(1723—1790)的英国人写了一本书,叫《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也就是俗称的《国富论》,这本书是公认的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亚当·斯密也就成了“经济学之父”。此后,经济学登堂人室,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历久不衰,甚至被称为所有社会科学的“皇后”。 经济学成为显学,自然不是没有缘由的。说到底,是因为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人类最基本、最重大的问题,也就是:人类怎样才能更快乐,更幸福! 人活着就有欲望,欲望的意思就是“想要”,比如饿了想要吃饭,渴了想要喝水,想有安全的感觉,想与人交往,想被人尊敬,还想要干出点名堂来等,这些都是欲望。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对人类欲望的经典诠释。 欲望的最显著特征是无穷大,也就是平常我们所说的“欲壑难填”。人的欲望没有止境,除非生命结束。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