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人民兵工第一校 |
释义 | 人民兵工第一校是指中北大学。2001年,在中北大学60周年校庆之际,国务院原副总理薄一波为中北大学亲笔题词——人民兵工第一校。中北大学,简称中北(NUC),创建于1941年,位于山西太原,原是国防科工委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现是一所省部共建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综合性大学。中北是一所具有七十多年光辉历史的老牌名校。学校专业涵盖工、理、文、经、管、法、教、农、医、艺、体、军 12大门类。“建成一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将是中北人矢志不移的目标! 中北大学(光辉历史 雄厚的学科实力 军工特色 优势学科 科研实力 政界良才 军界精英 兵器工业集团 兵器装备集团 其他军工集团) 校徽 校训 校歌(校徽释义 校训“致知于行” 校歌《再铸辉煌》 概况 学科建设) 中北大学中北大学,简称中北(NUC),英文名称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创建于1941年,原国防科工委直属的八所国防工业重点院校之一,原中央部属高校,位于山西省省会太原市,是一所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防科工局和山西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省部共建大学,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重点建设高校,是我国兵器,航天领域核心院校,国防科技工业重要的支撑性院校之一。中北大学是一所省属重点大学,是与北京军区、广州军区签约的具有培养国防生资格的大学,同时是具有招收留学生资格的大学,也是在国防科技领域和区域经济建设中有着重要影响力的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大学。中北固定资产总值15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78亿元,是山西省面积最大、环境最好、风景最美、科研实力最强、硬件设施最好的大学。 中北大学的前身是1941年5月,在彭德怀副总司令和左权副总参谋长亲自关怀和指导下,八路军总司令部在太行抗日根据地创办的我党我军第一所兵工学校——太行工业学校,历经太原机械学院、华北工学院。由于军工背景,学校在改革开放前长期对外保密,对外无校牌无地址,邮政采用编号信箱,不允许地图上标注学校位置。文革结束后,学校开始加挂校牌,开放地址,并开始招收外教和留学生,2004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中北大学,因此许多人对中北大学一无所知。中北因曾隶属于国防科工委,承担着大量高、新、尖端国防科研任务,很多获奖科研成果不公开,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北大学在武书连特别是校友会网等盈利性质组织机构的“中国大学排行榜”中的评估和排名。但是中北大学在历次国家的排行和定位上均处于前一百名之列,这是国家对中北大学实力的肯定,也是中北大学严谨治学、不争名夺利、默默奉献精神的体现。 中北大学的首任校长是我国的军工泰斗——刘鼎。国务院原副总理薄一波为中北大学亲笔题词——人民兵工第一校。学校工科实力雄厚,理科基础扎实,经管学科独具特色,人文学科发展迅猛。在教育部全国高校2007—2009年学科排名中,中北大学进入全国前5的学科有1个;进入全国前10的学科有3个。“在武书连的《2011年中国大学排行榜》中,中北大学综合实力排名全国第106。 光辉历史一部中北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自强史,就是一部爱国奉献的历史。始建于1941年的中北大学自诞生起,就担负起民族兴旺、中国崛起的重大责任和使命。中北大学是由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和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倡建的我党我军第一所兵工学校,是一所具有七十多年光辉历史的老牌军工院校。中北大学在建国伊始就成为国防工业八大本科院校之一。“致知于行,人才辈出”,七十多年来,中北大学为国家培养出了众多的政界良才、军界精英、科技骨干、学术名师、行业先锋,为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为国家和民族奠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北历经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战斗洗礼,几经变迁,饱经沧桑,薪火相继。在长期办学的历史过程中,中北积淀形成了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坚韧不拔的进取意识”为内涵的太行精神,并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不断发扬光大。学校形成了鲜明的教育思想观念:即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方位育人的育人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观;以教育教学质量为生命线的质量观。中北六十周年校庆之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原总理、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长李鹏为该校亲笔题词“发扬建校六十年优良传统,为山西和国防培养合格人才”;国务院原副总理薄一波为该校慨然题词“人民兵工第一校”。 七十校庆之时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至立为我校校庆题词:“办特色大学、育出众人才。贺中北大学七十周年校庆”。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为我校70周年校庆题词:七十春秋 硕果累累 任重道远 更著辉煌。 雄厚的学科实力中北优势学科数量之多、学科实力之强均位列全国省属高校前列。在教育部全国高校2007—2009年学科评估与排名中,中北大学进入全国前5的学科有1个;进入全国前10的学科有3个。在2007—2009年教育部一级学科工学学科前5名学科数量排名中,中北排名全国第33(学科数1个);工学学科前10名学科数量排名中,中北排名全国第21(学科数3个)。 下面是中北大学部分一级学科的全国排名(2007—2009): 学科门类————学科代码及名称(评估时间)—————全国排名和得分 【工学】:0826 兵器科学与技术(2009年)——————第 4,得分76。 【工学】:0804 仪器科学与技术(2007年)——————第 9,得分75。 【工学】:0819 矿业工程(2007年)—————————第 9,得分68。 【工学】:0825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2009年)————— 第11,得分62。. 【工学】:0809 电子科学与技术(2007年)——————第23,得分69。 【工学】:0817 化学工程与技术(2007年)——————第24,得分65。 【工学】:0810 信息与通信工程(2007年)——————第32,得分68。 军工特色中北大学始终是我国常规兵器学科和专业发展的摇篮。中北从建立初期就是中国的兵工重镇,如今的中北大学拥有全国一流的军工专业和兵器学科。2001年学校六十周年校庆时,国务院原副总理薄一波为学校慨然题词“人民兵工第一校”。中北拥有国家级电子测试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国防科技研究中心,仪器科学与动态测试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动态测试技术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地下目标毁伤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兵器工业无损检测、诊断中心,中国兵器工业实验室等一大批军工特色鲜明的实验室。中北的一些军工专业已达到国内顶尖水平。早在1958年,学校就成为当时国内常规兵器专业最为齐全的高等学校。后经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批准, 1961 年北京理工大学(原北京工业学院)4 个常规兵器专业(火炮、自动武器、弹药、引信)的教师、学生、实验设备、图书资料等全部迁入该校。 1962 年沈阳理工大学(原沈阳工学院)两个常规兵器专业(火药、炸药)也相继迁入,使学校规模和整体办学水平得到了充实和提高。1963 年该校划归国防科委直接领导, 成为当时的国防工业八大本科院校之一(属中央部属高校)。 【注】国防工业八大重点本科院校是指1963年的八所国防科工委直属高校。即:哈工大(航天)、北理(导弹&坦克)、北航(飞机&导弹)、上交(船舶&火车)、西工大(飞机&导弹& 船舶)、成电(电子)、南航(直升机)、中北(兵器)。 优势学科学校基本构筑了以军工学科与仪器学科为主导,包括机械,电子科学,通信工程与控制技术,化学工程为主干,并融入基础与相关学科的学科体系。以兵器科学与仪器科学为主导的学科群包括测试计量技术与仪器,精密仪器与机械,微电子,信号与信息处理,武器系统与发射,军用化学,火炮与自动武器,其整体实力与水平居全国先进水平,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地位和知名度。 以“仪器科学与技术”为主导的学科群拥有仪器科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一级学科,设有“仪器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并设有仪器科学长江学者特聘岗位,仪器科学一级学科下属的“测试计量及仪器”,“精密仪器与机械”二级学科同时是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下属微电子与固体电子二级学科是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下属二级学科信号与信息处理是山西省重点学科,具有的科研基地有:“电子测试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动态测试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仪器科学与动态测试”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西省无损检测工程中心、山西省光电信息与仪器工程中心,教育部微纳惯性传感与集成技术工程中心。挂靠在该学科的有中国兵工学会测试技术委员会。 该学科群面对采用传统仪器和技术无法测试、难以测试、或测不准确的难题的挑战,面对工程实践中对实况动态过程参数、系统内部参数测试的迫切需求,紧紧结合微电子、光电子、微电子机械、信号与信息处理技术飞速发展所带来的技术机遇,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逐渐形成了有特色的、相互联系、互相支撑的四个研究方向,即动态测试与智能仪器、MEMS传感器及集成测量系统、信息识别与工业内视技术,光电仪器与新型传感技术。本校在这四个研究方向上的研究工作部分均处于国内和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相关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并且有一定的学术影响。 在动态测试技术与智能仪器方向(主干学科测试计量与仪器),研制出被鉴定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获国家发明二等奖的火炮膛压测试用“电子测压蛋”,及获国家发明三等奖的“弹载全弹道动态参数快速存储测试装置”,先后为中国宇宙飞船、战略导弹、海红旗防空导弹、重型反坦克导弹、炮射导弹、三代主战坦克等尖端武器的研制,以及火炮、弹药和引信、火工品的研究提供了多种高新动态测试系统,获得了大量珍贵的动态测试数据,在国防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 MEMS 传感器及集成测量系统方向(此学科主干学科是微电子与固体电子,精密仪器与机械),针对国防尖端武器战略、战术导弹飞行过程环境力参数测试、常规武器智能化改造、新概念武器研制过程、环境监测对微机械与系统集成技术的需求,着重进行了微机械惯性器件与执行器的设计、微组装与系统集成技术研究、MEMS、NEMS基本理论、空间微型探测器的理论与技术群研究。本方向研制出的能够完成侵彻钢靶板过程15万g加速度曲线测量的抗高过载实时数据压缩储存测试仪,为侵彻弹药的研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研制出的系列导弹黑匣子,已成为航天测控领域弹载磁带记录设备的升级换代产品,已为包括“神舟”飞船1-7号火箭系统与逃逸仓分离工作、发动机1-2级分离过程,某武器发射与再入过程,出水过程、侵彻过程等重大和重点型号提供技术与产品服务。研究的固态记录仪器广泛应用于宇宙飞船逃逸、战略导弹再入、潜射导弹出水、反机库、反航母弹药侵彻等过程的实时自动测量中,仪器具有抗高过载、高温、高压与微体积、微功耗、微噪声等特点。该类仪器数十次为我国新型航天器、导弹、运载火箭、宇宙飞船、卫星等试验提供了准确的运行参数,研究的自动检测仪器、测控设备广泛应用于长征系列火箭、多种型号导弹的电子设备的自动检测和故障诊断中,仪器具有精度高、测量通道多、信号种类复杂等特点。该类仪器为航天电子设备的研究、生产、试验提供了全面、高效、有力的检测手段。本研究方向2010年科研经费6000余万,获得国家发明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3项,多项研究成果被国家专业机构鉴定为“国际先进”和“国际领先”,本方向有国家杰青1人,“千人计划”2人,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3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入选者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1个,承担一项国防973首席。本方向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为我国的航天技术发展和新武器的研制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信息处理、识别及工程诊断方向(主干学科信号与信息处理),研制出“可燃药筒粘接强度无损检测、诊断系统”,为国家三代主战坦克火炮等产品质量提供了有效保证,攻克了出口检验难关;成功研究出包覆材料超声测厚技术及火箭、导弹发动机推进剂包覆状态诊断技术,填补了国际空白;为我国多种尖端武器的检测、诊断提供了成功的服务,被列为兵器工业无损检测、诊断中心;在低剂量X射线、无损检测研究上取得了重要突破,被国防科工委列为重大科技项目;有关技术在采煤、采矿系统的控制、检测中的应用取得了重大进展,为能源重化工基地也解决了多项重大课题。该方向曾获国家发明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 在光电测试、传感器理论与技术方向(主干学科精密仪器与机械,光学工程),建立了火炮后座速度测试及火炮阻功测试系统;建立了激光光幕测速靶及氮分子激光摄影系统,属国际先进水平,与电子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配套后,被定为国家靶场选用标准;建立了利用激光干涉测速系统及小型空气炮构成10万g加速度计动态校准系统,属国际首创,技术性能指标优于国际同类先进产品;研制出了激光窄脉冲温度传感器动态特性校准装置,成为国际首创;研究出了坦克气压、温度和横风风速传感器,成为我国部队制式坦克和出口外贸坦克的重要部件。 科研实力中北大学获得了一批包括5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在内的国家级科研奖励,2011年9月学校又有3项2012年度国家科技奖目前已通过评审,使我校成为山西年度获得国家级科技奖最多的高校,这一获奖数量在全国也位居前茅。科研经费连年居于山西省高校首位。学校的科研成果成功应用于神舟系列飞船、“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天宫一号、战略导弹、海红旗防空导弹、重型反坦克导弹、炮射导弹、我军主战坦克等国防科技工业,超重力化工技术、集成精密成形技术、新型材料技术等在国民经济建设及重大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十一五”期间,我校科技工作紧紧把握科教兴国的大好机遇,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团队建设为支撑、以平台建设为依托、以成果转化为方向,科学发展、全面推进,在基础研究、团队建设、武器装备科研、配套、学术成果、质量管理、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均实现了新的突破。先后获得山西省“科技创新先进单位”、“高校科技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科研经费连年攀升, 2010年到款2.1亿元。共承担973计划项目、863计划项目、国家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54项,省部级项目430多项;承担军品纵向科研项目252项。申报成功了1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中心,2个国防工业工业技术应用研究中心,4个省级工程中心。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省部级各类奖项45项,鉴定成果80项,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84项。共发表SCI收录论文706篇, EI收录论文1002篇。 五年来,我校共培养输送了3万多名毕业生,其中面向国防军工系统就业的占毕业人数的23%;新建博士后流动站2 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3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21个,建成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2个和国防特色学科4个、国防特色专业1个;先后承担国家和地方重要科研任务1058项,年科研经费以20%以上的速度递增,累计达到8.6亿多元,其中军品科研经费达6亿元,占科研总经费的70%,多年来一直列山西省高校首位;我校国防科学技术学院成为高质量、有特色的培养国防科技创新型人才的示范性学院和国防科技创新基地;国防科工局累计拨款1570万元用于我校火工品基础建设和危险品库房建设,高水平科研创新平台建设取得重要突破。 中北大学是中国兵器,中国航天领域的核心成员。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奖学金“CASC奖学金”授予的全国27所院校之一,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奖学金“CASIC奖学金”授予的14所院校之一。中北是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联合设立了“航天工艺专业人才班”。 的两所院校之一。(另一所哈工大) 【注】设立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奖学金27所院校分别是: 工信部直属北航等七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清华等 中国科学院直属院校:中科大 其他省部共建或省属院校:中北,北华航天工业学院,东财 设立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奖学金14所院校分别是: 首批5所院校:清华等 第二批9所院校:北大,南理,南航,哈工程,电子科大,西电,华科,中北,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十一五”以来,中北先后承担国家级(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863” 、 “973” 、国家攻关项目等)军民项目68项,总装备部单列项目一项,各类项目总数达3000多项,科研项目总经费近8.5亿元,2010年科研经费2.1亿元。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部级教学和科技成果奖50项。发表SCI、EI等收录1800篇,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150部。 科研成果广泛应用于国防领域和国民经济建设中。 中北部分杰出校友 政界良才来金烈 原兵器工业部部长,全国人大常委,人大办公厅常委委员 刘余善原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教育局局长 蔺建勋 国防科工局军工保密资格审查认证中心主任 张正玉 国防科工委系统二司司长 张晗立国防科工委信息中心主任 沈柏英原河南省国防科工委主任,河南省政协常委 许远秦山西省国防工办副主任 刘茂功 原陕西省兵工局局长 王志江河北省国防科工委副处长 军界精英【军事机关】 郑汉焘 少将军衔,原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副主任 尚宏 少将军衔,总装备部参谋长 刘双喜少将军衔,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7集团军副军长 孙伦 武警少将,全国消防协会会长,原公安部消防局局长 许定波大校军衔,解放军北京军事代表局局长 郑文 大校军衔 解放军北京军事代表局驻北方风雷工业集团总军代表 陈慧军 大校军衔,解放军装甲兵军事代表局驻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总军代表 李勇 大校军衔,解放军重庆军事代表局驻长安集团总军代表 关祥武 大校军衔,解放军西安军事代表局驻803厂总军代表 李醒师 大校军衔,原兰州军区军需部部长 【军事院所】 陈志敏少将军衔,总装备部某卫星发射中心副总工程师 杨少宇 少将军衔 总装备部炮兵防空兵研究院参谋长 何明利 大校军衔 总装备部装甲兵装备研究所副总工程师 尚占朝 大校军衔,原总装备部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工程指挥部主任 王世雄 大校军衔,原总装备部军械研究所处长,已退休。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杨树栋 大校军衔,原总装备部某兵器试验基地轻武器所总工程师 杨正奎 大校军衔 原空军第一研究所主任 张俊斌 总装备部某常规兵器试验基地实验中心主任 张军 总装备部新时代军工质量体系认证中心副主任 【军事院校】 陈克敏少将军衔,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雷达学院政委 李德正 少将军衔,原总参谋部测绘局政治部主任,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副政委 王纪禹 少将军衔,原国防大学战役教研室主任 李克勤 少将军衔,西安陆军学院政委 冯金富 空军工程大学博士生导师,2009年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 刘安泰 防空兵指挥学院博士生导师,XX舰炮设计师,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兵器工业集团战略发展部主任 程军 绩效与薪酬管理部主任牛建国 西北局副局长 李俊策 生产经营部副主任 刘兆宪 【兵器科学研究院】 副院长 李新龙 副总工程师 武瑞文 ,国家科技一等奖获得者,XX炮武器系统副总设计师。首批国家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 系统总体部 副主任, 午新民 西北机电工程研究所(202所) 原所长,马福球 XX榴弹炮系统总设计师,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原所长, 李魁武 XX自行高炮系统总设计师,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现副所长,李延辉 西安现代控制研究所(203所) 副所长, 章克 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204所) 副所长,景振禹 兵器新技术推广所 副所长,张志明 【北方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 总经理 任安峰 长春设备工艺研究所(55所)柔性制造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主任 陶俐言 【北方工程设计研究院】 书记 宋国富 热能电力工程设计所所长 霍兴茂 工业工程设计所所长 王胜文 【中国兵器特种装备科研试验基地】 常务副主任 田建明 【中国兵工物资公司】 总经理李长斌 华北公司总经理王文刚 【晋西工业集团】 董事长兼总经理 李兆智 副总经理 赵国寿 刘志刚 刘生海 【 内蒙古一机集团】 副总经理 魏晋忠 山西北方风雷工业集团 总经理 许远秦 副总经理 张瑜生 刘占滨 张春玉 【西北工业集团】 监事会主席,纪委书记 邵卫东 西安东方集团 党委书记 李增前 副总经理 尚克志 西安北方秦川集团总经理 聂磊 【华锦化工集团】 党委书记 于小虎 【北方智能微机电集团】 总经理 朱向军 副总经理 孟春城 【北方化学工业集团】 常务副总经理张金鹏 甘肃银光化学工业集团 董事长 张金鹏(兼) 副总经理 张振中 北方硝化棉公司 副董事长 王立刚 总经理 孔勇 泸州北方化学工业公司 副总经理 张仁旭 。 兵器工业集团硝化棉项目首席专家 副总经理 孙丽琴 山西新华化工公司 董事长 张晋鹏 党委书记 张伏生 【淮海工业集团】 总经理 冯志君 董事 李金梁 任耀东 【北方重工集团】 董事 吕小岩 ,兵器工业火炮首席专家 北方奔驰重型汽车股份公司 总经理 邬青峰 副总经理,总工程师 周亚伟 ,兵器工业集团民用车项目首席专家 【凌云工业集团】 党委书记 信虎峰 副总经理 李志发 河北太行机械工业有限公司 总经理 郑英军 【北方锦化集团】 董事长,马建军 兵器工业集团首席专家 总经理 苗贤 【北方激光科技集团】 副总经理 曾钦勇 【东北工业集团】 监事会主席,纪委书记 张文涛 【山东机器集团】 总经理 何清 副书记 吴德修 【中国北方工业公司】 深圳公司 总经理 焦志仁 副总经理 祖春琪 【尚未重组企业】 沈阳东基工业集团 总经理 陈俊武 副总经理 高志强 江南机器集团 副总经理 廖平 湖北江山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总经理 李军 齐齐哈尔北方机器公司 董事长 安建华 【北方通用动力集团】 北方发动机研究所(70所)党委书记 张勇生 【北方特种能源集团】 陕西应用物理化学研究所(213所)总工程师 赵九宏 兵器装备集团总经济师兼发展计划部主任 邓智尤 军品部主任,战略委秘书长 魏占志 力资源开发中心主任 牟启初 【中国长安汽车集团 】 副总裁黄忠强 【科研事业单位】 兵器装备研究院 原院长,刘铭 92式手枪系列总设计师 摩托车检测研究所所长 段保民 副所长 袁森柱 西南自动化研究所(58所)总工程师 王伟 【下属企业】 嘉陵集团 副总裁 杨显清李开成 重庆建设工业(集团)总经理车连夫 西安昆仑工业集团 副总经理 刘育平 谭新禄 重庆建设摩托股份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刘晖 叶文华 重庆红宇精密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党委书记 连健 重庆长江电工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总经理 董志江 华庆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富昆 湖北华强科技有限公司 董事长 段朝阳 总经理 刘承理 嘉陵特种装备公司 副总经理 吴胜荣 长江化学工业公司 副总经理 陈元 北方工具公司 副总经理 马忠山 成都陵川特种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党委书记 刘先华 贵州高峰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张亚昌 其他军工集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化工材料研究所所长 黄辉 电子研究所所长 程永生 机械工艺所所长 王宝瑞 银海公司总经理 吴晓丹 【航空工业集团】 中国航空技术国际控股有限公司 副总裁 张光剑 【航天科技集团】 运载火箭研究院(一院) 副院长 鲁宇 空间技术研究院(五院) 总体部副主任 邓湘金 四川航天技术研究院(七院) 研发中心副主任 谢仕良 三院 科技公司总经理 常永坤 五院 普利门机电公司总经理刘克勤 【航天科工集团】 防御技术研究院(二院)院长 宋欣 201所 所长助理李宏民 飞航技术研究院(三院) 306所所长曹辉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 郑州机电工程研究所(713所)副所长 庞国华 杰出校友政界良才吴政隆 重庆市市委常委、万州区区委书记 贾秦英 重庆市人大副主任 郝贵诚 全国人大机关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陈德第 国家计委国民经济动员办公室主任,国家国防动员委员会委员 姜皓 海关总署司长 边鸣涛 山西省政协副主席 常鸣则 青海省省委副秘书长 原道谋河北省机械厅厅长 阿思奇 海南省统计局局长 李磊 共青团甘肃省委副书记、甘肃省青年联合会主席 阎凤云 河北省邯郸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张树萍焦作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学术教育朵英贤 著名的武器设计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中国95式枪族之父”和“中国枪王” 张文栋 教授,博士生导师,太原理工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国防973技术首席 苗建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党校副校长、校务委员 赵亚薄 中国科学院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杰青,中科院百人计划人选 贺延龙 加拿大自然资源部能源技术中心工程项目领导人 杨金龙清华大学化工与材料学院执行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张国忠 江苏石油化工学院党委书记 顾昭明 山西医科大学纪委书记 张永德 山西中医学院副院长 王曙光 四川农业大学副校长 杨波太原科技大学党委书记 吴俊清太原工业学院院长 胡新山重庆理工大学党委书记 行业先锋刘培民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兼中国重汽集团专用汽车公司董事长 秦仓法 精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兼上海鲍麦克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裁,中国缝制机械协会首届电子电控专业委员会主任、上海缝制设备行业协会副会长。 吴冬香 原三一重工集团副总裁 张世玉 原海尔集团副总经理 孟立坤 融通基金公司 董事长 李英武 深圳中兴新通讯设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吉继亮 上海金发科技发展公司总经理 蔡泽兰 三一重工集团人力资源总监 郑小平 威盛仪表执行董事,总工程师 苗东 国营九州电子集团副总工程师 鲍红亮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重卡副总经理 王广礼 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总政工师 宁杨锁 甘肃晋商商会会长、甘肃宁氏集团 董事长 余克飞 美利信控股公司 董事长 董中旗 金信康实业有限公司 董事长 李璟瑜 北京中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董事长 赵敏 北京茨浮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 七十华诞部分校庆给力捐赠 李璟瑜、张志瑾夫妇 10,000,000 范瑞生 5,000,000 曹永新 3,600,000 康建福 2,000,000 余克飞 1,000,000 丁克勤、梁丽红 检测仪3台(价值564,000元)定位仪3台(价值538,000元) 广东校友会 百万奖助学金 山西校友会 款,物210万元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 500,000 陕西铁鹰特种车有限责任公司 旋翼机一架 第三十八集团军和山西省军区 主战坦克一辆 大同70所 高功率密度柴油机单缸试验机一台(价值1,400,000元) 河北太行机械工业有限公司 120反坦克火箭营用发射器破甲弹及简易火控一套 西北工业集团803厂 穿甲弹三发 西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155mm激光末端制导炮弹一枚 重庆建设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单兵武器装备(八种) 西安昆仑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航炮一门 四川华庆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三转管武器系统一套 山西中通高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激光制导炸弹及火炮系列弹药9枚 发展规划 中北大学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总体思路是:“规模适度,学科结构合理,突出特色,全面提升。”规模要适度,要在扩张中保持自己的特色。中北大学学科发展的整体思路是:以工为主,理工结合,文理渗透;规模适度,结构合理,高度相关;突出技术与工程特色,产学研相结合;理科的方向是理工结合,应用型或技术型理学;文科不求多,要求精求强。 中北大学力争在10年内,建成集科技,教育,产业的中北信息科技产业园区,成为华北地区校园面积最大的大学。综合办学实力达到全国高校100名以内,科技创新能力达到全国高校50名以内,成为山西一流、全国知名的高水平大学。中北大学是一所国防院校,始建于1941年。七十年时光荏苒,在七十多年的办学历程中,中北大学及其前身与时代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谋国家之强盛、求科学之进步,为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卓越人才,涌现出一大批有影响力的科学成果,在回报社会中体现精神魅力,以自身的影响力吸引全世界的目光。展望未来,中北大学以深厚的历史底蕴,先进的办学理念,迅猛的发展势头和广阔的上升空间将成为杰出人才的摇篮,科学研究的前沿,学术活动的中心和国际交流的窗口。 校徽 校训 校歌校徽释义1、采用“中北”二字为主要图案,字体以“汉仪篆书体”为基准,并将“中北”二字有机地结合起来。“中”字代表中国和中华民族,“北”字由两个“人”组成,象征一双充满智慧的手,也象征着莘莘学子勤学报国,共同担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中”字上向北而下面南,象征着学校立足北方,面向全国,走向世界。整体向四周发散,象征学子来自八方,服务全国。 2、整体造型为“贵”字造型。中字外型象一顶皇冠,象征着中北大学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一流的学术科研水平。“一贝分二为人”,象征着中北大学道德与才能并重的治学思想,同时也有中西兼融、共同发展之意,是新校训“致知于行”的忠实体现。 3、整体外观为圆型,因为在古汉语中圆与元相通,而元有出发,开始之意,意喻“圆中有圆,元元相生”,源源不断。教育的核心是传承和发展,象征着中北大学通过自身的努力来传承的发展文明,为世界文明与人类进步而生生不息。 校训“致知于行”作者:肖忠良 “致知于行”,指如何做事、做学问。荀子曰: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儒效》)。“知”,指读书学习,延伸为博学广知;“行”,指实践、身体力行,延伸为不断实践创新;“致知于行”意喻知行合一,强调“知”于“行”的高度统一;同时,“致知于行”为成人、成材之渐进、逻辑过程,符合大学教育的客观规律。 校歌《再铸辉煌》词曲作者:肖忠良教授、杨立岗教授 巍巍太行山高 滔滔黄河水长 中北大学烽火里诞生,奋斗中成长 致知于行,人才辈出 傲然屹立在中国的北方 啊!中北;啊!中北 为了民族的复兴 为了祖国的富强 向前!向前!向前! 再铸辉煌! 中北大学游泳馆内景 校园师资 中北大学现有教职工2385人,其中有教授386人;副教授688人;另有教辅高级10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39人,硕士学位的教师1359人,具有硕士学位以上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7.2%。有兼职工程院院士5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全国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6人,全国劳动模范6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1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2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人员60多人,全国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5人,山西省“百人计划”入选者5人,山西省“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333人才工程”省级人选14人。工业和信息化部与总装备部专家20人,中央和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30人,在国家级学会担任理事以上职务的39人,山西省高校教学名师获得者多名。 教学资源 概况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6个,国家管理专业9个,省级品牌专业10个 国家级精品课程 电子技术基础、数控技术 两院院士5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26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电子信息类基础课程教学团队,“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1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2个,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省级示范实验室6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 学科建设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 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 兵器科学与技术 仪器科学与技术 机械工程 信息与通信工程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个 兵器科学与技术 仪器科学与技术 材料科学与工程 信息与通信工程 化学工程与技术 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6个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8个 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8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6个 工程硕士领域授权点16个 “十一五”国防特色学科专业 兵器发射理论与技术,军事化学与烟火技术,精密仪器及机械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安全工程 科学研究实验室建设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 动态测试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级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1个) 电子测试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1个) 地下目标毁伤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 仪器科学与动态测试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兵器工业实验室(1个) 传爆药性能检测中心实验室 国防工业工业技术应用研究中心(2个) 兵器工业无损检测、诊断中心(1个)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 镁基材料深加工技术 微纳惯性传感与集成技术 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动态测试技术 先进制造技术 山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个) 集成精密成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现代无损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超细粉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微米纳米技术研究中心 高分子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超重力化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铸造新工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工程塑料技术研究中心 光电信息与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防火防爆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深孔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镁基材料深加工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主要科研成果国家发明奖 电子测压蛋 国家发明二等奖 1991年 祖静 第一单位 电子衍射测晶体结构 国家发明三等奖 1991年 王建邦 第二单位 防大口径穿破甲弹装置 国家发明三等奖 1993年 刘天生 第一单位 弹载全弹道动态参数快速存储测试系统 国家发明三等奖 1995年 祖静 第一单位 可燃药筒粘结在线无损诊断方法设备 国家发明三等奖 1999年 路宏年 第一单位 可燃液体爆炸试验装置 国家发明三等奖 1999年 张景林 第一单位 新型三轴加速度惯性传感器 国家发明二等奖 2004年 张文栋 第一单位 多功能反应装甲 国家发明二等奖 2006年 刘天生 第二单位 XXX发射药技术 国家发明二等奖 2008年 肖忠良 第一单位 矢量水声传感器 国家发明二等奖 2010年 张文栋 第一单位 国家科技进步奖(2001年以前共计9项) 火箭扫雷系统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0年 刘天生 参与单位 包覆材料厚度超声检测技术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6年 路宏年 第一单位 XXX传爆药安全性试验方法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6年 张景林 第一单位 XXX子母弹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1年 王坚茹 第一单位 火箭发动机脱粘检测系统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尼龙11树脂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胡国胜 国防科技进步奖 2000年 火箭发射动力学—起始扰动研究 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 固体火箭发动机装药包覆状态无损检测技术及设备 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1年 单管大口径机枪低后坐浮动技术 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 钝感传爆药技术 国防科学技术三等奖 坦克动力系统零部件动态设计技术研究 国防科学技术三等奖 2002年 大型复杂铝铸件热工艺过程仿真及新工艺研究 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 顶防护轻型反应装甲 国防科学技术二等奖 高效弹药及高射频、低后坐发射技术 国防科学技术二等奖 破甲弹药尾翼等温成形技术 国防科学技术三等奖 军用发动机关键零部件CAD技术 国防科学技术三等奖 大型铸件内部缺陷检测技术 国防科学技术三等奖 轻武器动态优化、仿真及可靠性技术研究 国防科学技术三等奖 神舟一号到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天宫一号等使用的黑匣子由中北大学研制 星箭分离冲击传感器等应用于“嫦娥一号”探月卫星 出版物《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版)》 《中北大学学报(社科版)》 《测试技术学报》 《Journal of Measurement Science and Instrumentation》(《测试科学与仪器》英文版) 国家大学科技园中北大学科技园始建于2002年,2008年成为国家大学科技园,这是山西省唯一的国家大学科技园。 历史沿革中北大学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它的前身是1941年八路军总司令部创建的太行工业学校。由当时负责统战工作的刘鼎担任第一任校长。学校历经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洗礼,几经变迁,饱历沧桑,薪火相继。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学校迁入现址,更名为华北兵工职业学校,后又冠名为华北兵工工业学校,太原机械制造工业学校。 1958年9月,太原机械制造工业学校升格更名为太原机械学院。 1961年9月,北京工业大学4个常规兵器专业(火炮、自武器、弹药、引信)的教师、学生、实验设备、图书资料等全部迁入太原机械学院院。 1962年3月,沈阳理工大学2个常规兵器专业(火药、炸药)迁入太原机械学院。 1963年1月,划归国防科委直接领导,成为当时的国防工业8大本科院校之一。 1981年11月,太原机械学院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全国首批)。 1991年太原机械学院“电子测压蛋”项目获得了国家发明二等奖,实现了山西省高校国家发明奖零的突破。 1993年12月,太原机械学院更名为华北工学院,隶属于兵器工业总公司。 1997年6月,山西省人民政府和兵器工业总公司签署共建华北工学院协议。 1998年6月,华北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1999年5月 据ISTP全国高校科技论文数统计,学院被《ISTP》收录论文45篇,排名全国第24名。 2000年华北工学院“仪器科学与技术”成为一级博士授权学科,实现了山西省高校一级博士学科零的突破。 2001年5月 我校获得中国航天机电集团第二研究院的“中国航天长峰奖学金”。 2002年5月,华北工学院获得接收外国留学生资格。 2002年月,北京军区与华北工学院签订联合培养军队干部协议。 2002年9月,华北工学院“电子测试技术实验室”通过专家验收成为国家级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实现了省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 2002年11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授予华北工学院“航天科技人才贡献奖”,成为全国地方高校中唯一一所获奖高校。 2002年12月,华北工学院获得高校教师教授评审权资格。 2004年4月25日,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在华北工学院举行庆祝“神箭”首次将中国航天员送入太空答谢会。 2004年6月29日,教育部正式发文,同意华北工学院更名为中北大学,学校由理工类院校向综合性大学转型迈出了坚实一步。 2005年7月面向十大军兵种招收国防生。 2006年12月18日,山西省人民政府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北京签署共建中北大学协议。 2007年6月 我校成立国防科学技术学院,其管理委员会由山西省,工信部和各军工集团组成。 200710月 我校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授予“2003—2007年度航天人才贡献奖”。 2008年12月中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通过评审。 2009年6月18日 著名华裔数学家、菲尔兹奖得主、哈佛大学丘成桐教授受聘为我校荣誉教授。 2009年8月18日 目前山西省最大的太阳能并网电站——中北大学太阳能电站项目开工仪式在我校隆重举行。2009年9月 我校申报的英文期刊《Journal of Measurement Science and Instrumentation》获得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是山西省高校首个英文期刊。 2009年12月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评选出“2008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我校一篇国际论文榜上有名,这是山西省有史以来发表的最高水平的论文。 2010年1月我校获第一届微纳米应用技术国际大赛决赛中国唯一的一等奖。 2010年5月我校获省发改委4 000万元用于建设现代分析测试中心。 2010年6月我校微纳光机电惯性传感器件及集成测量系统团队入选“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名单,资助额为300万元。 2010年10月 我校获得2010年度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1 400万元,获得500万元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专项资金,将全部用于学科建设和教学实验室平台建设。 2010年11月我校 柏林园被评选为太原市四星级公园。 2010年12月 我校被列入全国高等院校节约型校园示范建设试点名单,获得国家财政专项补助资金475万元。 2010年12月我校获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项。 2011年9月通过评审获得3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是山西历史上年度获得国家级科技奖总数最多高校。 2011年8月我校再次获得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授予的“航天人才突出贡献奖(2006-2010年度)”。这也是我校第三次获此殊荣。 奖助措施 综合素质奖学金 特等:4000元/年 一等:2000元/年 二等:1000元/年 三等: 600元/年 单项奖学金:300元/人 育才创新奖学金 一等:1000元/人 二等:600元/人 三等:300元/人 国防奖学金 10000元/年 国家助学金 一等:4000元/年 二等:3000元/年 三等:2000元/年 国家奖学金8000元/年 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年 晋才奖学金2000元/人 新长城自强助学金1840元/人 雷恪生奖学金2000元/人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奖学金“CASC奖学金” ——航天公益奖学金 一等:3000元/人 二等:1500元/人 三等:1000元/人 黄忠强校友奖学金 1000元/人 广东校友会奖学金 1000元/人 范瑞生校友奖学金,每年50万元,连续资助十年。 陈建华奖学金 刘轶明奖学金 胡晓峰奖学金 相关介绍中北大学研发的神舟飞船逃逸和系列导弹“黑匣子”解决了其在“黑障区”与恶劣环境下,无法记载动态数据的难题。目前这项成果已广泛用于船逃逸、星箭分离等图像的存储与转收等多种重要武器装备上。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