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人口目标 |
释义 | 人口目标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根据自己的政治、经济、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人口状况,预期在一定历史时期所要达到的人口规模。人口目标是制定国民经济计划的基础。制订人口目标时,不仅要考虑到人口结构、人口构成、人口素质和地理分布,还必须考虑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人口年龄结构的稳定,社会负担的承受能力等因素。特别要注意自然资源、人口哦生态平衡和资源合理利用问题。在预测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中、长期人口目标。 简介人口目标是一国预期在一定历史时期内要达到的人口发展规模。 一国人口目标是根据其社会经济和政治等条件以及现有人口状况和人口预测确定的,并通过国家采取一定的经济和政治措施以保证实现。人口目标可根据一国推行控制生育还是鼓励生育分为人口控制目标和人口发展目标。又可根据一国预期达到人口目标的时期长短划分为远期人口目标和近期人口目标。人口目标是一国安排国民经济、文化教育发展、劳动资源和兵源的依据。 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确定人口目标的依据和实现人口目标所采取的手段有所不同。中国确定人口目标是以社会主义现代化生产发展对人口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以及为保证全体人口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需要为依据;同时又要考虑中国人口现状和目前经济发展水平。据此,中国人口目标定为,二十世纪末人口总数12亿。 人口目标规划人口目标规划population target planning为达到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根据各地区的自然资源及其他影响人口变化的条件,确定人口数量、结构、质量和分布,计算和制订逐年人口控制方案。人口目标规划是一种综合性的规划。 古代规划在人口研究的历史上,古罗马哲学家曾提出以5000人作为一个城市最适当的居民数。19世纪古典经济学家也讨论过人口数量及其增长对劳动力的影响和人口密度达到一定程度后的报酬递减律。这些原始的思想是后来最优人口动态理论的先声。19世纪后期,随着当时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形成了静态最优人口理论,即确定人口的数量以使某种指标达到最大值。这种指标可以是人均收入或其他经济指数,如福利、生活水平、实际收入、就业等。也可采用健康、自然资源保护、能源利用、国防等非经济指标,以及其他属于精神、文化、美学等的指标。静态最优人口的概念没有考虑技术进步、社会经济等条件变化所产生的重大影响。20世纪20~30年代,最优人口的概念转向实用,并引入了技术进步、结构改变等动态因素。尽管如此,最优人口(又称适度人口)的理论仍然引起许多争论,它的内容也在不断修正。 中国在清朝已有人提出过从自然资源有限的条件出发限制人口增长的观点。自20世纪50年代起,马寅初等不少学者提出过节制生育的主张,但当时尚未有严密的数量计算。70年代末,中国的社会科学工作者与自然科学工作者开始对中国人口发展和长期控制目标进行计算,获得许多有益的结果。在中国一些地区正在进行的区域规划中还包括了中期和近期的人口目标和实现这些目标的最优方案设计,确定计划生育政策,综合考虑了各种社会、经济、资源、人口等因素。在规划的方法上,使用了模糊决策、最小风险决策、线性规划等技术手段,以适应社会经济问题变量多、关系复杂、多种因素不易严格定量化的特点。 人口目标预测方法一五”人口目标 在一个封闭系统中,人口规划目标受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两方面因素影响,由于死亡因素在短时间内相对稳定,数量特征比较确切,可以通过预测方法进行确定,不是人口目标规划和政策干预的目标,因此,出生人口数量目标便成为人口规划目标的决定性因素。人口目标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之间是通过出生人口数联系在一起。虽然可以通过近似计算的方法将总和生育率与出生人口数之间建立联系,也就是,把时期总和生育率通过与一般生育率(GFR)或粗出生率(CBR)的近似关系,即: 等方法对总和生育率进行简捷的近似计算(David P.Smith,1992;Samuel H.Preston,et al,2001),但由于其假设条件太强或近似程度相对较差,因此在生育研究过程中受到一定的限制。然而,仅仅建立总和生育率和出生人口之间的关系对于人口目标规划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人口目标规划需要得到出生人口数与年龄别生育率之间建立确切的数量关系,才能对不同年龄别育龄妇女的生育过程和生育状况提供必要的服务、进行政策性干预和控制。由此可见,只有将人口与计划生育规划目标与年龄别生育率结合起来,才能为进一步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奠定基础。 预测过程由于人口规划是对现有人口条件下的人口发展目标的指导,因此在规划目标人口中存在两个部分,即人口目标的确定部分和不确定部分。人口目标的确定部分是指已经出生的人口群体,而不确定部分则是指未来将要出生的人口部分。对于确定人口部分对未来人口规划目标的影响可以通过存活分析来确定,而对于不确定部分的分析和研究则相对比较复杂,它不仅涉及到对不确定部分进行对应目标的分解,还涉及到出生人口预测问题。通过出生人口预测将育龄妇女的年龄别生育率与人口规划目标联系在一起。 预测结果本项研究试图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将人口分析方法与遗传优化建模方法相结合对人口规划和计划生育目标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具体可行性进行分析方法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包括人口预测、人口规划目标的分解和根据出生人口目标运用遗传算法优化求解与之相对应的年龄别生育率等,最后根据年龄别生育率确定计划生育人口与服务目标。在上述几个部分中,人口预测模型主要解决解决各年度育龄妇女年龄结构问题;人口规划目标的分解是对现有目标不确定部分按时间序列分解。而通过遗传算法得到年龄别生育率和育龄妇女年龄结构相结合可以建立年龄别生育率与规划目标出生人口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将规划出生人口数与模型预测出生人口相结合得到遗传算法评估函数,解决遗传算法的目标优化问题,通过评估函数筛选得到最优年龄别生育率。根据对应的年龄别生育率预计相应的采取计划生育措施的育龄妇女人数与结构。简而言之,其具体计算步骤包括:对现有人口进行存活分析、人口规划目标设定与分解、基于遗传算法年龄别生育率优化模型建立和育龄妇女计划生育目标的确立四部分。 未来目标中国国务院正式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二00六——二0二0年)》,其在人口与健康领域确定的发展思路之一,即是控制人口出生数量,提高出生人口质量。重点发展生育监测、生殖健康等关键技术,开发系列生殖医药、器械和保健产品,为人口数量控制在十五亿以内、出生缺陷率低于百分之三提供有效科技保障。 另三个发展思路包括:疾病防治重心前移,坚持预防为主、促进健康和防治疾病结合。研究预防和早期诊断关键技术,显著提高重大疾病诊断和防治能力;加强中医药继承和创新,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以中医药理论传承和发展为基础,通过技术创新与多学科融合,丰富和发展中医药理论,构建适合中医药特点的技术方法和标准规范体系,提高临床疗效,促进中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研制重大新药和先进医疗设备。攻克新药、大型医疗器械、医用材料和释药系统创制关键技术,加快建立并完善国家医药创制技术平台,推进重大新药和医疗器械的自主创新。 这份将对中国未来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规划纲要称,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有效防治重大疾病,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和全民健康水平,迫切需要科技提供强有力支撑。为此,该纲要还将“安全避孕节育与出生缺陷防治”、“心脑血管病、肿瘤等重大非传染疾病防治”、“城乡社区常见多发病防治”、“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先进医疗设备与生物医用材料”等,确定为人口与健康领域科技发展的优先主题。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