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热研11号黑籽雀稗 |
释义 | 简介热研11号黑籽雀稗 学名 Paspalum atratum cv. Reyan 11 科属 禾本科雀稗属 选育单位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热带牧草研究中心 选育时间 2003年 选育地点 海南省儋州市宝岛新村 亲本(品种来源) 品种特性喜热带潮湿气候,适应性强,耐酸瘦土壤,耐涝和一定程度耐旱,在年降水750㎜以上的地区种植表现良好的高产丰产性能,其74-88%的牧草产量集中于雨季(7-10月);分蘖能力强,其分蘖多从基部节间产生分蘖,种植半年后黑籽雀稗的基生分蘖数可达到60-120个蘖,且其茎节也产生分蘖,表现出叶量大的特点;耐刈割,一般当年建植刈割草地可刈割3-5次,再生能力强,刈割后一周生长7-10㎝。黑籽雀稗适口性好,牛、羊喜食,牧草产量高,一般亩产鲜草6-8吨,在高肥高水条件下产量更高,且对N肥反应敏感。粗纤维含量较低,但粗蛋白质含量也相对较低,在间隔30天刈割,其粗蛋白质仅为8.12%(DM%),常通过施N肥以提高其粗蛋白含量;耐荫性较差,在林下种植表现较差。黑籽雀稗草地极易用种子建植人工草地,由于其分蘖和次生生殖枝发育的种子掉落后遇到适当条件即可萌发,故在中度放牧条件下保存良好,草地持久性强。 植物学特征多年生丛生性禾本科雀稗属牧草,株型高大,一般株高210-225㎝,茎杆少而叶量大,茎杆粗0.5-0.9mm,褐色,具3-8茎节,茎节稍膨大;叶鞘半包茎,叶鞘长13-18㎝,背部具脊,叶鞘内近叶舌处具稀长柔毛,叶舌膜质,褐色,长1-3㎜,叶片长50-85㎝,宽2.4-4.2㎝,叶丛高140-150㎝,质脆,两边平滑无毛;圆锥花序由7-12个近无柄的总状花序组成,总状花序互生于长达25-40㎝的主轴上,每个总状花序长12.8-15.3㎝,穗轴近轴面扁平,远轴面有一梭,穗轴宽1-1.5㎜,基部被柔毛,小穗孪生,交互排列于穗轴远轴面;第一颖退化,第二颖和第一小花的外稃等长,两者均膜质,具3脉,第2小花与小穗等长,平凸状,软骨质,成熟后变褐色,表面细点状粗糙,外稃内卷,包持着同质的内稃,内稃的边缘内折,于中部处向外延伸成膜质之耳状物;种子卵圆形,褐色。染色体数2n=4x=40。 适宜区域(推广情况)适合我国长江以南、年降水500㎜以上的热带、亚热带地区种植,在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区)表现最优,其种子产量高、易于建成草地的特点易于推广并广泛应用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刈割型人工草地建设和退耕还牧还草。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