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热林所 |
释义 | 热林所,热带林业研究所的简称。热林所拥有国家野外重点科学观测试验站、国家林业局重点开放性实验室和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林木分子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林木转基因实验室、林木组培快繁中心、试验站等。在海南、广东、广西、福建、湖南、江西、贵州、云南等省(区)建有大批试验示范基地,在森林生态与环境研究、用材林培育、热带林木育种、红树林退化生态系统恢复、沿海防护林建设、城市林业、森林资源研究与开发等领域独具特色和优势。 热林所的成立1962年,中国林科院批准在海南尖峰岭成立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试验场。当时派出13人组成的青年工作组,借住在尖峰岭林业局招待所的平房里,没有床铺,只好把尚未打开的行李箱拼在一起当床而眠,忍受潮湿和蚊虫叮咬。没菜,自己种;没房子,亲手建。就这样,克服生活和工作上的重重困难,一边建设,一边开展热带林业调查研究工作。1962年6月28日,著名诗人田汉来到尖峰岭,被青年科技工作者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建设试验场的精神所感动,欣然挥毫,诗句相赠:直把林场当战场,青年都识菜根香,百年树树尖峰岭,好为人民造栋梁。 热林所的发展1963年7月,热带林业试验场改名为热带林业试验站。1963年~1966年,从农林院校及其他高校分配来一批大学生,这段时间试验站由13人发展到了160人,有了1个室、6个科研组。 1970年,中国林科院与中国农科院合并,热带林业试验站被下放到广东省,不久改为广东省热带林业研究所,此时开始简称热林所。 1978年,国务院批准恢复中国林科院,同年,中国林科院收回热林所。 为了改善热林所的研究条件,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加强华南地区林业科研工作和对外合作与交流,经原林业部批准,1981年10月,热林所由海南迁至广州市天河区,尖峰岭试验站成为下属试验站。 2002年,科技体制改革后,热林所成为非营利研究所,其中心任务是:面向我国热带、南亚热带地区,重点开展森林生态与环境、防护林、林木遗传育种、森林培育、城市林业、林木生物固氮及共生微生物、农用林业、特殊用途森林资源开发等方面的研究,为林业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 现在,热林所的森林生态研究涵盖了热带山地雨林、红树林湿地、城市森林、热带人工林、热带石山季雨林、水源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等华南地区的主要森林类型和特殊森林类型。现在的热林所,其生态研究团队已成为我国森林生态研究领域的重要研究团队。 热林所团队热林所现有职工145人,其中:高级职称(研究员、副研究员及高级工程师)共36人,博士、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22人。国家级中青年突出贡献专家1人,全国百佳青年科学家2人,享受政府特贴人员11人,广东省 三八红旗手2人。 热林所科技成果50年的拚搏,热林所获得科技成果5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林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7项;海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 1995年~2000年,连续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和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等重大科研成果。这些成果均已得到了很好地推广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棕榈藤的研究”,先后在广东、广西、海南和福建等省推广,总面积逾1万公顷,林地平均增益30%~50%,为华南山区实行多种经营和制藤工业原料严重短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途径。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华南热带地区桉属树种引种栽培的研究”,在华南地区建立各类试验、示范林2000多公顷,直接组织和指导推广应用面积近2万公顷,辐射推广应用面积10多万公顷。同样,“海南岛尖峰岭热带林生态系统研究”、“五个相思树种纸浆材种源和家系选择研究”、“热带林生态系统结构、功能规律的研究”、“红树林主要树种造林技术研究”等为华南地区林业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因此,热林所获原林业部“科技推广先进单位”光荣称号,并获得财政部、科技部的表彰和奖励。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